資源簡介 2010年黑龍江省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通用技術試卷評析哈爾濱市第七十三中學 (150001)杜玉梅黑龍江省教育學院 (150001)謝衛東一、命題思路與特點(一)命題的基本思路本次命題以《黑龍江省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方案(試行)》、《通用技術課程標準》、《考試說明》及我省現使用的廣東版和蘇教版(必修)兩套教材為命題依據。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積極推進素質教育,充分體現國家對高中學生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的基本要求。以提高學生的技術素養、人文素養與科學素養為核心,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面向全體學生,全面落實普通高中新課程的理念與目標。以人的發展為本,以基礎知識、基本能力、基本技能考核為主,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學習基礎。(二)試題結構及試題特點1、題型結構試卷由選擇題和非選擇題兩部分組成,選擇題15小題,每小題2分,共30分。非選擇題設有判斷、計算、技術圖樣識讀、案例分析等題型,共四道大題,9道小題,共30分。在本次試卷中,客觀性試題分值占50%,主觀性試題分值占50%,試題的客觀性題型和主觀性題型分值比例符合《考試說明》要求。2、知識結構:表一 試卷能力與內容分值比重表知識模塊 能力層次 分值 比例識記 理解 應用 綜合技術與設計1 1、6、13 2、4、12、22、23 5、14、15、16 30 50%技術與設計2 3、7、9、18、20 10、11、17、19 8、21 24 30 50%高中通用技術必修內容分為兩個模塊,《技術與設計1》和《技術與設計2》。《技術與設計1》是使學生學會與設計有關的各種途徑和方法,而《技術與設計2》是在《技術與設計1》的基礎上進行四個專題設計,更注重學生對設計思想和方法的應用。本試卷,從表中可以看出,識記類試題占8題,理解類占9,應用類占6,綜合類占1。《技術與設計1》和《技術與設計2》分值比重各占50%,突出考察了高中通用技術的主干知識,且覆蓋全面,分值分配合理,符合我省高中通用技術學業水平考試要求。掌握基礎的知識,培養基本技能,提高創新能力,形成正確的技術觀,是高中學習通用技術的的目標,本次考試從識記、理解、應用、綜合四個層次全面考察了高中生在高中學習通用技術的能力水平,也為今后我省的通用技術教學指明了方向。3、試題難易度分析表二 試題基本情況統計表試卷 滿分 平均得分 預估難度 實測難度 標準差 區分度I 卷 30 24.23 0.83 0.81 3.58 0.04II 卷 30 20.36 0.64 0.68 4.10 0.03整 卷 60 44.59 0.76 0.74 6.30 0.03難度是判斷試題難易程度的指標,實際上體現試題的深度和廣度。本套試題設計為,客觀性試題難度為0.83,主觀性試題難度為0.64,整卷難度為0.76,平均分為45.7。實測客觀性試題難度為0.81,主觀性試題難度為0.68,整卷難度為0.76,平均分為44.59分。與預設吻合較好,說明出題教師對整體學情把握較準確。選擇題難度設定為0.83,非選擇題難度設定為0.64,差異較大。4、試題的特色(1)基礎性試題涉及的知識覆蓋了通用技術必修中的主要內容,是對基礎知識的全面考核。同時還注意了對基本能力的的考核,如第5題畫圖,第22題識圖,第13題方案的選擇,第14題工具的選擇,第15題設計的評價,第21題結構的設計等。(2)生活性本套試題注重技術情境的創設貼近學生,對技術與設計中知識與能力的考察不是停留在死記硬背上。第3題醫院掛號問題考察學生對流程改進目的的理解;第8題結合學生熟悉A型梯考察學生對影響結構穩定性因素的認識;第10題通過學生熟悉的自行車系列,考察系統的基本特性問題;第13-15題提供了問卷調查表,考察學生收集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并提出工藝中的工具和作品評價的問題;第21題的吊索的鋼纜,23題的3G手機,24題的感應垃圾桶無不力求創設的技術情景生活化。這些生活化情境貼近學生的生活,不僅考察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而且使學生感到技術就在身邊,生活中處處存在技術,并能學以致用。通過聯系生活實際,突出技術學科的實用性、創造性的特點,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技術的興趣,樹立將技術知識應用于生活和生產實踐的意識,并積極探究與生活有關的技術問題。(3)學科性技術特色通用技術這門新興的學科,在我省開課已三年多,由于專業教師的缺乏,幾乎所有的教師都是從其他學科轉來,其中有很多教師在自己的本學科已做到輕車熟路、駕輕就熟的地步,這些教師舍棄安逸,一切從頭學起,以提高學生的技術素養為己任,努力探索通用技術教學的真諦,這是非常令人敬佩的。然而,因無前車之鑒,加上教材的不成熟,教參的不到位,使我們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或多或少偏離了通用技術的坐標,把技術課上成物理、化學或者歷史等課程。本次試卷特別注意到表現試題的學科特色,試卷中注重考察學生對技術的理解、使用、改進和決策能力,并特別考察了學生技術文化的理解評價和選擇能力。如22題機械加工圖的識讀,24題開環控制系統的描述等。②設計特色通用技術學科中設計能力的培養是其他的學科所不具備的,也是學科特色所在。此套試題關注到了學科的這種特殊功能。在第21小題的第(3)問提高吊索強度的設計,命題教師大膽進行了嘗試。這種嘗試體現了教師對課標的深刻理解。技術的關鍵是設計,培養學生的設計能力是高中通用技術教育的核心,設計能力的培養也是提高創新能力的的有效平臺。第21小題,給任課教師一個強烈的信息,在教學中要加強的設計能力的培養。(4)創新性本套試卷適當設置了開放性、半開放性的探究性試題,要求學生要從不同角度、不同途徑上來思考分析問題,探究問題的解決方法,考察了學生創新能力。例如:探索提高吊索強度設計,答案不唯一,可以從多角度進行設計,但是要合理就要權衡選擇,因為創新的過程實際上就是在不斷進行選擇和決策的過程。二、從考試反饋信息看命題與教學(一)試卷總體評價表三 全省學業水平考試統計表優 秀 良 好 及 格 不及格人數 平均分 人數 百分比 人數 百分比 人數 百分比 人數 百分比 通過率%185213 82.09 78449 42.36 97316 52.54 5518 2.98 3930 2.12 97.88全省有185213名考生參加本次考試,筆試成績加上學生的“平時表現和作品評價”成績,全省平均分為82.09,通過率為97.88%。其中85分以上占42.36%,74-84分占52.54%,而60-69分只占2.98%,不合格占2.12%。圖一 人數分布曲線圖(0~100分每分的得分人數曲線)總分峰值出現在85分左右,人數過于集中,導致曲線過陡。分析原因有兩個,一是,從表中看出,40分以下僅占0.16%,說明“平時表現與作品評價”任課教師給分沒有區分度;二是對于認真開課的學校來說試題相對較易。(二)與09年試卷比較表四 09年與10年試卷統計比較難度 平均分 優秀率 及格率09年 0.86 80.6 45% 91%10年 0.83 82.09 42.84% 97.88%2009年試題題型為選擇、計算和案例分析,2010年為選擇、判斷、識圖、計算、和案例分析,增加了兩種題型。試題的數量也有所調整,總題量增加2題,其中客觀性試題減少5題,主觀性試題增加7題。從試卷答題情況反饋回來的信息看,與09年相比,在試卷的難度系數降低0.03的情況下,全省平均分上升了2.09分,及格率增加了8.04個百分點。說明任課教師對教學內容的把握好于去年。(三)試卷答題情況分析表五 試題基本情況統計表題號(大題) 滿分 平均得分 預估難度 實測難度 標準差 區分度 知識分類1 2 1.96 1.00 0.98 0.29 0.05 技術的含義2 2 1.97 0.95 0.98 0.26 0.02 技術與設計關系3 2 1.33 0.60 0.67 0.94 0.41 流程的優化4 2 1.22 0.95 0.61 0.98 0.32 設計原則5 2 1.87 0.90 0.94 0.48 0.13 三視圖繪制6 2 1.65 0.90 0.82 0.76 0.26 技術試驗種類7 2 1.17 1.00 0.59 0.98 0.39 結構類型8 2 1.03 0.95 0.52 1.00 0.53 影響結構穩定性的因素9 2 1.72 0.95 0.86 0.70 0.25 流程圖10 2 1.44 0.90 0.72 0.90 0.37 系統的特性11 2 1.96 0.90 0.98 0.28 0.05 系統優化因素12 2 1.89 0.90 0.95 0.45 0.13 知識產權13 2 1.97 0.95 0.98 0.25 0.03 信息處理14 2 1.24 0.60 0.62 0.97 0.27 工具的選擇15 2 1.81 0.80 0.91 0.58 0.16 評價種類16 2 1.61 0.95 0.81 0.79 0.24 設計原則17 2 1.72 0.95 0.86 0.69 0.14 強度影響因素18 2 1.85 0.95 0.93 0.52 0.09 流程設計考慮因素19 2 1.80 0.80 0.90 0.60 0.11 系統特性20 2 1.34 0.95 0.67 0.94 0.39 控制種類區別21 4 1.94 0.50 0.48 1.15 0.35 應力結構設計22 4 2.45 0.50 0.61 1.21 0.28 識圖23 6 4.18 0.70 0.70 1.73 0.32 技術影響24 6 1.07 0.30 0.18 1.00 0.09 控制系統組成描述I 卷 30 24.23 0.83 0.81 3.58 0.23II 卷 30 20.37 0.64 0.68 4.10 0.28整 卷 60 44.60 0.76 0.74 6.29 0.251、預測值與實測值基本吻合的試題預測值與實測值差值絕對值差小于0.05的有9題,分別是1、2、5、12、13、14、18、21、23題。這些題,說明命題教師對學情和試題難度契合把握準確。(1)符合《課程標準》和《考試說明》的要求預測與實測吻合很好的這9道題包括選擇題、判斷、案例分析和計算。在知識上涵蓋通用技術必修的大部分主干知識。這些試題不偏、不怪,沒有大量繁雜的計算,問題設計具體清晰,表述簡單明了。例如第5題,考查簡單三視圖的繪制,此題設計為選擇題,只要學生知道三視試圖的繪制方法,就能選對答案。(2)難度梯度設計合理水平考試試卷既要全面考察高中學生學科學,也要適當把握區分度。這11題,在難度梯度設計上較合理。如23題,技術的影響是重點也是難點,本題6分,僅占試卷分數的10%,全省平均分4.18分,正確率70%,錯誤率30%,試題難度控制較恰當。問題設置具體明確,層層深入,致使學生的思路清晰,有利于學生正常發揮。第21題,雖然本題綜合性較強,有學科間的聯系,要結合物理知識,由所受應力大小,判斷結構強度,并提出改進設計。但試題采用逐步提問的方式,學生容易把握思考角度,會的內容答題的準確性就會提高。從預側值與實測值相吻合這一點也可以看出命題教師對學情把握比較準。(3)情景貼近學生生活技術源于生活,將問題融入學生生活體驗,有利于激發情趣,活躍思維。如第13-15題,學生書架的設計與評價,命題的切入點符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學生會很快進入情境中,思維活躍,13和15題得分率較高,但是,由于工藝部分很多學校沒有工具設備,學生缺乏實踐,命題教師充分意識到這一點,14題,難度預設為0.60,實則難度為0.62,符合較好。2、實測值高于預測值試題分析實測高于預測的試題有5題,第3、11、15、19和22題。由于醫院掛號問題貼近學生生活,農業增產問題屬于嘗試性知識,因此正答率超出預測。同時也說明任課教師在日常教學中能夠注重技術通識性內容的教學,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和主動性。22題是技術識圖題,正確率超高的原因不難理解,教材中就兩個機械加工圖,《考試說明》樣題中出現一個,認真開課學校的老師們在帶領學生復習時,一定會把另一個作為重點。但問題是正答率僅為67%。這只能說明:仍有部分學校沒有認真開課,或者開課教師的學科業務能力有待加強。3、預測值高于實測值試題分析預測值高于實測值試題有10題,第4、6、7、8、9、10、16、17、20、24題。(1)試題符合課標、水平考試所規定的內容及目標要求這10道題考查《技術與設計1》和《技術與設計2》的內容,試題著重考查學科主干知識,考查學生對技術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掌握的程度,沒有偏題、難題、怪題。(2)學校重視程度與教師教學問題面對高考強大的升學壓力,學生對通用技術學科的重視程度不夠,學校對通用技術學科也沒有足夠的重視。因此很多學校存在如下問題:通用技術教師不受重視,致使教師上課積極性不高;或者沒有專門的通用技術,老師既教其他學科又教通用技術,忙不過來;或者有的學校必修課開設達不到國家要求的72學時的基本標準,老師們沒有課時精講精練。這些問題不僅影響學業水平的成績,也嚴重制約學科的發展。由于缺少專業教師,對學科性較強的內容,個別教師避重就輕,投入時間不夠,致使學生理解不深刻,錯誤率較高。如第9題預測值高于實測值試,說明部分教師對流程圖理解不夠準確,第20題,預測值高于實測值試,說明教師對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控制系統類別分析不夠透徹。此外,由于命題教師局限于一地一校,對全省實際的教學情況掌握有限,所以個別試題在命題尺度、角度的把握上還不夠準確。(3)學生學習態度、學習方法問題從試卷反饋看出,一部分學生對待通用技術學科不重視,缺乏投入,對學科性較強《技術與設計2》內容,缺乏深刻理解,因此,對相關試題無從下手。如第8題考查影響結構穩定性因素的問題,選正確選項C的占51.60%,選A的占33.33%,選B的占14.42%。這說明一部分學生以物理學習中的思維定勢回答技術問題,在上技術課時根本沒認真聽,更別說深入思考了。(4)試題問題第4題考察設計的一般性原則,由于每一個設計通常要遵循所有的原則,設計的原則之間又是相互聯系,所以命題信息指向不是很明確,很難區分,致使錯答率高,這也說明如設計的一般性原則類知識點的考察不適合出選擇題。三、如何提高命題質量1.注重考查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度與價值觀的基礎上,使試題形式更加多樣化,增加設計創新試題的比重;2.試題內容應加強和各學科的聯系,體現試題的科學性;3.加強與先進技術的聯系,體現課程的時代性;4.兩屆命題都出現對學情把握不準的現象,致使部分試題實測與預測出現較大偏差,因此,命題前應適當進行調研;5. “平時表現與作品評價”平均分為37.49,明顯偏高,應加強這部分分數的監管。建議現階段采取隨機抽查方式,發現弄虛作假的學校嚴肅處理,并重點抽查分數偏高和分數較集中的學校;6.試題整體區分度偏低,試題過于簡單,不能有效發揮學業水平考試對學科課程開設的促進作用,建議以后增加考試的難度。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