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一章 走進技術世界第一節 技術的價值(第1課時)教學目標:1.知識目標:了解技術產生的原因,理解技術的內涵;理解技術對人類生活的影響,理解技術的重要性;能用正確的技術觀對典型案例進行分析,培養對技術的探究精神。2.能力目標: 引導學生對周邊的技術進行探究,培養學生的自學和探究能力。同時在探究中讓學生初步掌握看待和分析技術問題的正確方法,發展批判性思維和創造性想象的能力。3.情感、態度、價值觀: 培養學生對待技術的積極態度和正確使用的意識,讓學生形成和保持對技術問題的敏感性和探究欲望,使學生能從以人為本的思想出發,去理解技術與人的關系,通過技術與人文的融合,提升學生對技術的人文精神的理解。教學方法: 講授法,演示法,案例分析法,討論法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技術產生的原因和技術對人類活動的價值 難點:技術觀的滲透和貫徹教學準備: 典型案例、圖片(flash制作)、視頻搜集,課件制作,百葉防風傘的制作、”“然與新技術”的文字素材。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新課引入 1.演示flash作品(生活中的圖片):mp3,手機,空調,小媒體,B超技術,雜交水稻等。2.播放視頻:美國電子科技成果展(http://v./v_show/id_ca00XODU2NzU4OA==.html ( http: / / www.21cnjy.com / ))引入:我們生活在一個豐富多彩的技術世界里,技術已經融入我們的生活,技術無處不在,無時不有,成為了我們生活中的重要因素,同時技術也成為推動社會發展的巨大力量,從這節課開始讓我們一起走進技術的世界。 觀看圖片和視頻,感受生活中的技術和一些高科技技術。 從學生現實生活所接觸的技術內容向現代技術和高新技術延伸,明白生活中技術無所不在,無時不在,理解技術的重要性,激發學生學習技術的興趣和探究的思想。技術的產生和發展 一、技術的產生為什么會產生以下的技術:技術產生原因紡織技術農耕技術建筑技術汽車技術教師點撥、歸納:技術產生的原因:為了滿足人類的需求和愿望。2.要求學生列舉生活中常見的技術,并分析滿足了人類的哪些需求?教師對學生列舉的技術和分析進行適當的點評3.同學們有遇到這樣的事情嗎?在風大時用傘,傘面經常會被吹翻?展示百葉防風傘作品:增強了傘的防風性,不但可以防風、防雨,還可通風。改進了原有傘的結構:把傘條分成四段,每段經過焊接,成梯形;把傘布分成四圈,縫在四段傘條上,傘布間有2至4厘米距離,傘面結構類似百葉窗面,減少傘面對風的阻力4.歸納:技術是為了滿足人類的需求和愿望而對大自然的一種改造和利用。強調:技術沒有嚴格的定義,但同學們一定要把握好技術產生的原因。 1.學生思考,并給出答案(分別滿足我們的衣、食、住、行方面的需求)2.學生列舉生活中常見的技術,并分析滿足了人類的哪些需求?(mp3, 手機,空調等)學生在回憶傘被吹翻的情景,并要求想改變這種狀況的愿望。分析百葉防風傘在普通的長傘上改進了哪些功能? 先具體分析生活中常見的典型技術產生的原因,然后按特殊到一般的原則歸納出技術產生的原因,使學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技術觀的滲透和貫徹是本節教學的切入點和重點,通過展示教師的百葉防風傘,可以調動學生對技術學習的濃厚興趣,很好地幫助學生理解和消化本節課所要學習的觀點和理念。二、技術的發展為了更好的滿足人類不斷的需求,從而人們在生活中不斷的探索與改進中有了新的技術的產生和發展。案例分析:從火到燈的發展依次展示各個時期的火或燈的圖片,描述火到燈發展中人類的需求和不斷的努力對技術發展的驅動作用。歸納:技術因人而生、因人而變,技術既以人為動力,也以人為目的,技術因人而精彩。舉例:手機的發展、改進的過程(借助媒體展示各種手機圖片)1G手機:模擬式手機2G手機:TDMA技術和CDMA的技術(“順風耳”)3G手機:IMT-2000無線接口技術4G手機: 帶寬(“千里眼”) 學生分組討論(4人一組):如果人類沒有控制和利用火的技術,沒有發明燈,世界將會是怎樣一幅圖景?闡述身邊手機技術的發展 通過火到燈的技術發展的案例,幫助學生理解,技術的發展源于人們的需求,人們不斷提高的需求又推動了技術不斷地發展,從而形成技術因人而生、因人而變的觀念。通過身邊的熟悉的手機技術的改進,再次感受技術發展的原因和技術發展給人們生活帶來的精彩,讓學生對技術問題產生更強烈的探究欲望。技術對人的價值 技術的產生和發展改變了我們的生活也推動了社會的進步,我們需要技術和技術的發展,那到底技術對我們人類存在哪些價值呢? 學生思考 承上啟下的銜接,使學生帶著疑問學習,效果將事半功倍技術保護人1.擺出問題提問1:原始人最初為什么要選擇穴居或在樹上棲居等居住形式?提問2:瘧疾、天花、肺結構等疾病曾奪去數百人的生命,為什么現代人對它們不再如此恐慌?2.點評、歸納:技術具有保護人的作用。3.學生舉例,教師及時點評 1.學生思考,討論2.列舉并分析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保護人們的技術 借助兩個問題讓學生積極探討技術對于人類的重要性,從而使他們理解技術能保護人。同時對學生的觀點進行恰當、精練的總結和提升,積極發現學生回答中所蘊涵的閃光點,我認為這是引導學生技術價值觀、技術情感態度的一個重要契機。技術解放人1.哪位同學談談一下自己從小到大所使用的交通工具的變化?歸納:從步行到用電動車,這位同學的出行效率提高了,也使腳得到了解放,體現了技術能解放人。技術對人的解放作用表現為:人依靠技術解放或延長了自己的手、腳、眼、耳、腦等身體器官,拓展了活動空間,提高了勞動效率,增強了利用自然、保護自然、合理地改造自然的能力。以人的體力解放為例,隨著蒸汽動力、內燃動力、電力、核動力、太陽能動力等技術的發展,人的體力得到了愈加高效的解放。 學生回答:自行車、電動車等,并分析效率上的提高。 讓學生從自身的發展進行討論,易于學生理解技術對人的解放作用。技術發展人人類在探究技術、使用技術、發展技術的過程中,不公改變著客觀世界,而且改變著主觀世界。1.案例分析:偶然與新技術閱讀素材中任一個案例,討論:參與技術活動對你個人發展的作用和意義?1)電燈的發明(P005)2)望遠鏡的發明 1607年,在荷蘭一個名叫密特爾堡的小鎮上,住著一位名為利比斯赫的眼睛制造工匠。他的三個頑皮的孩子經常拿著他磨壞的鏡片當玩具。有一天,孩子們拿著磨壞的鏡片正在玩耍,其中一個孩子兩只手各拿一塊鏡片站在窗臺上,偶然將兩塊鏡片一前一后相隔一段距離重疊起來,猛然間,他發現通過這兩塊鏡片能將遠處的景物“拉”到眼前,看得十分清楚。他興奮地將這一發現告訴了父親。利比斯赫聽了以后,用同樣的方法果然看清了遠處的景物。 興奮之余,他仔細查看了這兩塊鏡片,原來是一塊老花鏡片和一塊近視鏡片。只要老花鏡片在前,近視鏡片在后,再適當調整兩塊鏡片之間的距離,就可以拉近遠處的景物,看得更加清楚。于是,利比斯赫將兩塊鏡片插到一個長度為30厘米圓筒的兩端,其中一塊可以移動。這樣,世界上第一臺望遠鏡就制造成功了。雖說這臺望遠鏡還很簡陋,但它宣告人類即將擁有千里眼。很快,各式各樣的更加先進的望遠鏡誕生了。3)“烘”出的烈性炸藥一天,瑞士化學家桑拜恩做實驗時,把硝酸和硫酸的混合液裝在坩堝里,在爐子上加熱。可一不小心坩堝被他打翻了,灶臺上、地上到處灑滿了混合液。桑拜恩情急之中,隨手拿了妻子的圍裙進行擦拭。擦完之后,他把圍裙放在爐子上烘干。過了一會,只聽得“哧”的一聲,爆炸發生了,圍裙瞬間化為灰燼。 桑拜恩順著這個“偶然”, 通過進一步的研究,很快就發明了一種以混合酸(主要是硝酸)和纖維為主要成分的威力強大的新型炸藥———硝酸纖維炸藥。它在開礦山、修鐵路和戰場上都顯示出強大的威力。4)一束鮮花帶來的發明 三百多年前的一天,波義耳正在向一只試管加進鹽酸,一不小心鹽酸濺到了旁邊的紫羅蘭上。波義耳非常心疼,趕快拿著紫羅蘭對著水龍頭沖洗。誰知沖洗后,他看到了一個意想不到的現象:那些濺上鹽酸的紫羅蘭花瓣一轉眼間就變成了紅色。波義耳想:“其他的酸能不能使它變成紅色呢?”經過試驗,證明各種酸都可以使它變成紅色。 面對試驗結果,波義耳產生了一系列的聯想:酸能使紫羅蘭變成紅色,堿能否使它變成某種顏色呢?紫羅蘭遇酸會改變顏色,其他的鮮花也可以嗎?花瓣遇酸會變紅,花瓣的浸出液遇酸也能變紅嗎?如果是這樣,不就可以制成一種標記物質酸堿性質的指示劑嗎? 經過許許多多的試驗,波義耳終于發現,自然界中很多植物的花瓣及其浸出液,遇酸都會變紅,遇堿變藍,而變色效果最顯著的要數地衣類植物石蕊。于是他用石蕊的浸出液制成了石蕊試紙,這種試紙直到今天仍然被廣泛應用。2.點評、歸納技術促進人的精神和智力的發展,使得人的創新精神和批判能力得到提高,思維方式發生轉變,自我價值得以實現。 1.閱讀素材中任一個案例,討論:參與技術活動對你個人發展的作用和意義? 使學生明白:實踐出真知,許多重大的技術常常源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創造者勝于常人之處就是能發現平常小事中的不平常之處,揭示其奧秘,造福于人類。從這些案例中體會技術能發展人從而使學生,樹立正確的技術觀和技術價值觀。而且通過這種方式能調動更多學生的積極思考,又能在討論的過程中實現本節課的目的,還能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使技術和人文結合,提高學生技術素養。歸納總結 技術產生的原因技術具有保護人、解放人、發展人的作用。 回顧本節知識 歸納總結使知識系統化。課后拓展 出點子:小明平常在使用牙膏時總是浪費掉很多,如果能方便控制牙膏的量,就是他的最大的愿望了。現在你能幫他想一些技術上的改進方法來滿足他的需求嗎? 培養學生對技術探究的精神,理解整節課所體現的技術觀。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