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簡單結構的設計案例》教學設計授課教師:朱仕成 授課時間:2010-4-21授課班級:高一年五班 授課地點:泰華樓四樓通用技術專用教室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內容分析本課內容“簡單結構的設計案例” 是蘇教版《技術與設計2》第一單元“結構與設計”的重要內容之一;編排在“認識結構”、“探析結構”理論學習之后,為進行“設計結構”學習的第二課時,意圖在于通過簡單結構設計實踐活動,提高學生的理論與實際結合的能力,促進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的提升,并為后續的“欣賞結構”學習打下基礎。本小節通過簡易相片架的設計案例,引導學生認知結構設計的過程與方法。是蘇教版《技術與設計2》第一單元“結構與設計”的重要內容之一;與學生的生活實際聯系密切,反映了通用技術課程的基礎性、通用性的特征,融技術設計學習和操作學習為一體,貫穿著《技術與設計1》中的技術設計思想與方法;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重要載體。二、教學目標分析1.知識與技能(1)理解結構的概念。(2)熟悉設計一個簡單結構應考慮的主要因素。(3)能選擇一個對象進行結構設計,形成設計方案,繪出簡單的設計圖紙,并做出模型或原型。2.過程與方法(1)通過簡易相片架結構設計的親歷體驗,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動手實踐能力。(2)通過設計的交流與評價,發展學生的技術表達與交流能力。3.情感、態度、價值觀(1)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自主建構知識的能力。(2)通過簡易相片架結構設計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合作學習態度,促進學生養成嚴謹、負責、進取等良好品質和勇于創新的個性品質。三、教學重點與難點1.教學重點:(1)熟悉設計一個簡單結構應考慮的主要因素;(2)培養學生的探索技術設計的學習興趣和勇于創新的精神。突破方法: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簡易相片架的結構設計案例,指導學生學習從不同角度思考問題。在設計實踐分組活動中,鼓勵學生大膽設計、多方案解決問題,注重引導學生理性地比較、權衡和選擇方案。2.教學難點:營造民主、活躍、進取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的創作欲。突破方法:采用分組合作的方式組織學生設計實踐活動,以競賽的方式激發學生的進取精神。對活動過程具體量化,將評價表發給各組,左、右對座兩組互評,以答辯方式進行。保證教學過程有序性,實現教學評價多樣化。四、學情分析通過“常見結構的認識”、“穩固結構的探析”“結構設計應考慮的主要因素”等內容學習,以及《技術與設計1》技術設計的思想與方法的學習,學生對結構設計有一定的知識基礎和實踐經驗。其次,學生正處于生理趨于成熟,心理尋求獨立的的特殊階段,好勝心、表現欲較強烈。教學時只要合理的加以引導,絕大多數學生都可能被激發,主動參與教學活動,進行自主構建知識的過程中來。不足的是受傳統教育思維定勢的影響,學生的發散性、批判性思維不足,教師在教學中應予以激活。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較差,教學時應注意材料的選擇和對學生進行加工藝的指導,使之能順利地完成模型或原型的制作。五、教學策略建構主義理論作為國際教育改革的一種新的主流思想,強調教師不是知識的傳遞者,而是學生學習能力的引導者、輔助者和培養者。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注意合理運用教材、結合一切可利用的教學資源,創設情境、搭建平臺,創造良好學習環境,引導進行設計學習和操作學習,促進學生自主建構知識,形成能力。1、自主探究尊重學生認知主體地位,讓學生主體作用得以發揮,教師利用多媒體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精心《簡易相片架設計實踐活動量化評價表》引導學生自主探究、自主建構結構設計知識。2、小組協作結合教材和學生特點,應以小組為單位,通過創作競賽的方式,組織學生設計實踐活動。這樣有利于創造良好的學習氛圍,促進學生團結協作精神的養成。3、學生小組互評在教師有引導下,讓學生對設計過程和設計成果進行互評,加深學生對教學重點的理解。六、教學準備,教師準備: KT板(40cm×30cm)、KT板邊條、絲帶、鐵線、小鐵釘、小鏍釘、鉗子、小塑料片、萬能膠、過塑膜、畫板、丁字尺、美工刀、剪刀和相片等材料和工具。收集相關的相框圖片和學生活動剪影等資料,制作flash動畫課件。印發設計實踐活動量化表。學生準備:相片或圖片和相關的裝飾材料由學生自帶。并課前進行預習。七、教學過程設計(一)創設問題情境(約2分鐘)播放出一組珍貴的相片“國光記憶”,引導學生欣賞——一張張相片,是一個個鮮活的烙印。它承載著一段段歷史,記敘著一樁樁故事;它寄托著一份份情感冊,傾訴著一片片心意。本組相片內容為校園的今昔對比和2009-2010以來學校組織的學生活動剪影,貼近學生的學習與生活,激發學生情感的共鳴。教學意圖:引導學生的有向注意,激發學生的興趣,引出設計制作主題——發現問題(二)新課教學——簡易相片架結構的設計(板書)1.設計任務布置(約2分鐘)設計制作一個簡易相片架(1)設計要求:(用多媒體播放出)①能方便地取放相片。②具有一定的穩定性和強度。相框不易變形,支架不易松動;相框與支架連接牢固。③具有一定的裝飾性。④富有個性創意。(2)評價要求:(用多媒體播放出)①以組為單位(4n-3~4n),左、右對座的兩組相競賽與互評。②設計過程評價70%,答辯評價30%。課前將《〈簡單結構的設計案例〉設計實踐活動量化評價表》(見附2)與材料、工具一起分發到各組。師生共同解讀表的內容,明確活動的要求和活動方式。教學意圖:創造競爭環境,激發學生求知意識;讓學生明確進行結構設計的過程與方法;明解設計一個簡單結構應考慮的主要因素。對學生思維進行的有向引導,為保證設計實踐活動的開展奠基。2.組織學生設計實踐活動(約35分鐘)教師操作演示用美工刀切割材料的安全規范操作方法,并將整個操作過程投影出來,以利于學生觀察學習。講解注意事項,強調安全紀律教育,然后組織學生分組設計實踐活動?;顒舆^程中,教師巡視輔導應注意激發、引導學生的思維和課堂節奏的控制;注重引導學生分工、協作,培養學生的合作學習態度,促進學生養成嚴謹、負責、進取等良好品質和勇于創新的個性品質。(1)結構設計分析指導學生結構分析時,注意從結構的概念出發,突出結構各組成部件之間連接的有序性、整體的有機性;綜合考慮影響結構穩定性和強度的主要因素。(2)方案的構思與呈現(約10分鐘)利用多媒體播放一些相片架圖片,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使學生思維保持流暢性和發散性,促進全體學生都能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注意鼓勵學生合理地利用所給材料的特點大膽構思、多方案解決問題,如連接方式的多樣化,形成不同的設計方案。要求學生將方案構思過程中遇到疑難記錄下來。要求每個小組設計兩個以上(含兩個)的方案,選擇一個方案進行模型或原型的制作。學生進行構思活動時板書出簡易相片架結構設計的流程和注意事項。以之指導學生的設計實踐活動。教學意圖: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和知識的遷移、轉化能力。(3)模型制作(約15-20分鐘)用視頻儀或投影儀投出教師演示材料加工工藝全過程,講解工具使用的注意事項。學生制作過程中注意安全規范操作、合理利用材料等方面的指導,注重學生愛護公物、勞動衛生習慣等良好品質的養成教育。如切割材料時應在墊板上進行,防止割傷桌面;工具使用完畢應放回原處,廢棄材料應放到指定的堆放箱里等細節要求。教學意圖:促進學生順利完成作品的制作,提高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促進學生良好技術素養的形成。(4)設計評價與交流(約5分鐘)學生操作能力差異性是不可回避的事實,教師應視全體學生的完成情況,控制組織學生進行設計評價與交流的時機,一般在大多數學生都完成了作品的制作后進行,以保證學生設計思想的交流有足夠的時間。對于作品制作比快結束的小組,可引導他們對設計方案進行自評、測試、優化;設計互評答辯的提問,以便更好地把對方將住,獲得成功的喜悅!組織學生根據活動量化評價表進行設計評價與交流。教師根據各小組在設計實踐中的表現,選擇一個有代表性的小組,將該小組的方案和實物模型用實物投影儀投放到屏幕上,并請該小組的發言人上講臺陳述設計方案,待方案陳述完畢,教師從結構設計應考慮的主要因素的角度針對該方案提出問題,讓該小組發言人答辯。再組織各小組互評答辯,左右對座的兩小組進行互評答辯。通過互評答辯,使學生熟悉一個簡單結構應考慮的主要因素;發展學生的技術思想表達與交流能力。教學意圖:營造民主、活躍、進取的學習氛圍,發展學生的技術表達與交流能力。(三)課堂小結(5分鐘之內,3分鐘為宜。)師生回顧結構設計的過程與方法,以之鞏固學生操作習得的技能。對學生課堂表現進行簡要的評價,先肯定學生的積極方面,再指出學生不足的地方,促進學生積極情感的維續。附1:板書設計簡易相片架結構的設計1、發現與明確問題——設計項目與要求2、制定設計方案(1)設計分析——結構與功能①材料——如何選擇材料②結構——組成、穩固性、連接方式③功能——主要功能、附加功能(2)方案構思——大膽構思、方案多樣(3)方案呈現——設計草圖、三視圖等(4)方案篩選——設計要求、設計原則等3、制作模型或原型4、測試、評估、優化附2:《簡單結構的設計案例》設計實踐活動量化評價表組長 班級 組別 評價人組員設計項目 簡易相片架(臺式)設計要求 1.能方便地取放相片。2.具有一定的穩定性和強度。相框不易變形,支架不易松動;相框與支架連接牢固。3具有一定的裝飾性。4.富有個性創意。設計分析 1.相框2.支架3.相框與支架的連接方案呈現 方案草圖或三視圖 方案表述設計過程評價70%作品設計評價 人文素養評價穩固10% 工藝10% 裝飾10% 創意10% 協作10% 衛生10% 紀律10%互評答辯30%提問1:你們采取了什么方法使作品具有一定的強度而不易變形?提問2:你們的相片架設計最大亮點在什么地方?提問3:…… ( 可答在反面)設計過程評價 答辯評價 綜合評價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