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一章 走進技術世界第三節 技術的未來一、基本說明1 教學內容所屬模塊:“技術的未來”是第一章“走進技術世界”的第三節,是本章的最后一節,旨在引導學生展望技術的未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想象力。2 年級:高一3 所用教材出版單位: 蘇教版4 所屬的章節:第一章第三節5 學時數:45 分鐘二、教學設計1、教學目標:知識技能目標 1、了解技術的未來發展趨勢,形成對技術的積極情感和理性的態度。 2、了解技術對社會產生的影響,使學生養成主動深入地用科學的眼光去觀察生活,去看待技術。 能力方法目標 1. 培養創新思維的能力和想象的能力。 2. 通過學習,培養小組合作、交流表達及科學探究的能力。 情感態度目標 1.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形成良好的學習態度 2、 了解技術的未來發展趨勢,形成對技術的積極情感和理性態度。2、內容分析:本節課是有關 “技術的未來”的學習,力求通過 “案例分析”、“閱讀材料”和“討論”為主線,從一個個學生感興趣的現實生活中的實例出發展開教學,學生通過學習,可以初步了解技術的未來發展趨勢,形成對技術的積極情感和理性的態度。【教學重點】了解技術的未來發展趨勢,形成對技術的積極情感和理性態度【教學難點】 如何培養學生理性看待技術3、學情分析:這個階段的學生正處于喜愛幻想的年齡,對未來有各種各樣美好的想象。但是由于高中學生鑒別力還不很強,缺乏主見,易受錯誤思想的影響,那么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如何激發學生豐富的想象力,產生對技術學習的興趣,進行正確的討論是至關重要的。本課主要通過辯論、研究、分析等多種教學組織形式,創設學生主動參與的教育環境,引導學生從現實生活的經歷與體驗出發,積極主動地學習,使學生養成主動深入地用科學的眼光去觀察生活,去思考問題,理性的看待問題,了解技術對社會發展的影響,構建與社會發展相適應的價值觀和責任感。4、設計思路:本節課主要以案例閱讀分析和師生互動交流為主,如果使用單純的口頭語言講授很難讓學生理解和接受。所以在這節課使用了大量的視頻、圖片和詳實的資料,用來輔助教學,進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在老師的引導下進行自主、探究、合作學習。三、教學過程教學環節及時間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觀察和考查及設計意圖課前說明2’ 教師:本節課是腦力的激蕩,希望同學們展開豐富的想象,想象一下未來是什么樣子?考驗大家想象力的時候到了。期望大家暢所欲言,想到什么可以說什么。我們的口號:只有想不到,沒有做不到! 學生了解并可提出問題 課前說明的目的是為了激發學生對本堂課的參與熱情,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全情投入本堂課的學習。創設情境問題引入6’ 投影:《黑客帝國3》的人類與機器人的戰爭視頻畫面教師:這是電影導演頭腦中未來世界的樣子,同學們看了有什么感想?在你的頭腦中,未來世界會是什么樣子的?投影:(幻燈片)在日新月異的21世紀,人類社會將繼續發生重要變化,技術將日益成為引導社會變化、塑造社會變化、應對社會變化的重要因素。面對技術對人類、對社會所產生的重大影響,人們常常會問:未來的技術將走向何處?出示本節課的學習內容及學習目標 1、自由討論未來的世界在每個人心中的不同。 一開始的戰爭場面是很震撼的,會極大的引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抓住學生的注意力,進行下面的學習和討論新授:想象一下技術的未來20’ 教師:那么,本節課我們從大家最熟悉的衣,食,住,行四個方面來探討一下在未來的世界我們人類會穿什么樣的衣,吃什么樣的食物,住什么樣的房子,坐什么樣的車。板書:衣,食,住,行4個字(下面留空)投影:(幻燈片)1 巴黎未來時裝設計大賽2 袁隆平:我有一個夢,曾夢見試驗田的超級水稻長得比高粱高,稻穗比掃帚還長,谷粒有花生那么大。沉甸甸下垂的千萬個穗子,好似氣勢磅礴的大瀑布,我就在它下面乘涼。” 3 水上房屋,水上城市,月球城市圖片4 懸浮滑板,太陽能汽車學生每展示一個未來事物的特征,教師就在相應的衣食住行下面寫上形容詞,例如隱形,舒適,環保等。 1、分組討論,每個方面一組,說出心中未來的衣食住行會是什么樣子2、想象奇妙的給予鼓掌支持 充分調動學生的想象力,鍛煉學生的創新思維,口頭表達能力和與人交流的能力,新授:如何看待技術的未來5’ 教師:看來大家對未來都充滿美好的愿望啊,但是,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技術的未來是光明的還是黑暗的?投影:核彈爆炸,核電站教師:其實,技術無所謂好和壞,有好壞的是人,如果把技術用在為人類造福,那技術的未來就是光明的;如果把技術用來危害人類,那技術的未來就是黑暗的,或者說,沒有未來。人類都毀滅了,哪里還有技術?教師:所以,技術的未來在于我們每一個人的心,只要我們從人類的根本利益出發,從人類的共同利益出發,從人類的長遠利益出發,更為負責,更有遠見,更具道德地使用技術,共同構建個人與社會、人類與自然、經濟與文化相協調的未來技術世界。只要我們每個人都真誠,善良,熱愛我們生存的這個世界,那我們的明天一定會更美好,技術的未來也一定是光明的。投影:對“技術的未來”,既不需要曠世悲愴,也不需要盲目樂觀。應當從人類的根本利益出發,更加理性地看待技術,以更為負責、更有遠見、更具道德的方式使用技術、探究技術,并共同建構協調的未來的技術世界。 閱讀:愛因斯坦《告后人書》討論:技術的未來是光明的還是黑暗的?思考:我們該如何使用技術? 1、結合例子讓學生理解這個世界的復雜性,事物的兩面性,從優點中看到缺點,從絕望中看到希望,做一個樂觀的人。2、引發學生的思考:每個學生都是世界的未來,而如何對世界的未來負責?引發學生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拓展:將改變我們未來世界的十大技術10’ 投影補充資料:十大未來技術描摹美好生活藍圖1、 人體冷凍人體冷凍是一門新興科學,主要研究體溫對壽命的影響。降低體溫的實驗已經取得了良好效果。如果將人的體溫降低兩度,那么人便可以多活120年到150年。果真如此,我們就能像《圣經》里說的那樣,活到700歲甚至800歲。但是,實驗剛剛開始,所以現在向世人宣稱我們已征服了死亡還為時尚早。2、 虛擬現實下面這張圖片看起來就像一張照片,但實際上是第一人稱射擊游戲《Crysis》的一個場景。其實,稍微回顧一下近幾年的游戲,就能明顯的感覺到電腦繪圖技術已經相當的逼近真實。也許到2020年代,虛擬現實技術就已經能達到真假難辨的水平了,屆時虛擬環境將成為工作和娛樂場所首選的環境構成。3、基因療法/核糖核酸干預基因療法就是用好的基因替換掉出問題的基因,而RNA干涉則可以選擇性的破壞基因表達。這兩個技術合而為一,給予我們前所未有的、可以掌控我們遺傳代碼的能力。科學家們在實驗鼠的身上首先進行試驗并且獲得成功,經過幾年就可以應用在人類的身上。這項技術可以幾大的改變我們的生活質量,更能夠延長人類的壽命。4、自我復制的機器人自我復制的機器人一直都被當作是一種傳說。其實NASA目前就正在進行這樣的研究,結果發現機器人自我再生不過就是一個工程問題,并不需要在理論上有什么突破。這份研究計劃往月球運送大約100噸的包裹,經過一年時間的自我再生,達到所需要的開發環境。如果能夠建立起自我再生系統的話,地球面臨的資源限制就會減輕很多。5、電子人下面這張照片里的人叫做Michael Chorost,他生下來的時候就已經幾乎全聾了,而現在他聽得見,這全得益于一種耳蝸植入的電子技術。越來越多的電子設備出現在人的身上,而這些半電子人就如同正常人一樣出現在我們的身邊,這一趨勢將會在未來進一步擴大。在未來的幾十年中,一定會出現更多更先進的電子設備,可以更好地幫助人類去聽、去看,變成人類身體里面的骨骼、肌肉、器官,甚至是植入皮下幫我們計算的電腦。6、分子制造技術分子制造技術能夠在納米級別上來制造原子精密級別的產品。這個概念也被稱為納米工廠,使用這一技術能夠制造出更強大的引擎,立方厘米大小的發動機就能提供足夠的扭矩驅動汽車;醫學納米設備,不需要通過手術就能治療傷口、修復受損的器官。目前,分子制造技術還面臨著相當多的技術挑戰,一旦這些問題得以解決,人類將擁有空前的制造水平和制造能力。7. 星際移民星際移民將會為未來出生的數十億人提供安身立命的空間。Marshall T. Savage在《The Millennial Project》一書中曾經預計,小行星帶可以容納下7500萬億的居民。按照目前的人口增長率計算,大約還有1440年地球的人口密度就將達到飽和。不過,星際移民也面臨著很多問題。比如我們的身體結構并不適應長時間待在太空中,待在金星表面我們會被融化,待在火星表面我們會被凍僵。唯一的辦法,就是進化。8、 超巨型工程在很多科幻小說里面,經常出現這種超巨型工程,例如,在某一個維度上建立超過1000公里的建筑,比方空間傳送梯等等。隨著電子技術和建筑技術的不斷發展,超巨型工程有可能不再是夢想,這對于人類的空間探索也是非常有意義的事情。也許有一天,我們的智慧可以用來進行更大規模的工程,例如在宇宙級別上對我們生存的空間進行改造,這對于我們的未來無疑是相當有益的。9、意識上傳意識,我們腦中的意識,既然能夠依附于某種載體而存在,也一定能夠依附于另一種載體而存在。如果能在這一領域突破,將會極大的改變我們的生活狀態,不光是哲學家、偉人的完整大腦信息都可以被保存下來,而且還能延展我們普通的生活。也許未來的某一天,我們上網的時候,直接使用自己的意識參與到整個網絡的活動中,所看所聽所觸摸所感覺,都和真實的世界一樣。或者,當能夠通過網絡進行意識上傳的時候,我們真的已經建立了一個黑客帝國。10、人工智能人工智能可能是一柄雙刃劍,但是仍然無法阻止我們對此的狂熱。讓機器人學會思考、感受、想象、創造、溝通……這幾乎是每個人的夢想。真正的實現人工智能,需要在硬件和軟件兩方面的保證。目前最快速的超級計算機Blue Gene/P大概可以勝任所需要的處理速度要求,不過還需要一個超級復雜的軟件才行,很多科學家都在致力于研究人類思維和機器思維之間的原理、關系,也許不久的將來,我們的世界將會出現大量擁有人工智慧的機器人,讓我們的生活更加的多姿多彩。 1、學生閱讀并可以小聲討論。2、思考:這些技術會怎樣改變我們的未來? 1、這個環節主要是拓展學生的思路,看看科學家是怎樣思考未來技術的。2、激發學生的探索欲望,形成獻身于科學技術的理想。3、加深對技術的未來的理解,更好的完成本節課的教學任務。課堂總結和作業2’ 人類的需求和愿望是技術發明與創新的動力,而技術的發展解放和發展了人類,改變了人類的工作和生活方式。 對技術的未來既充滿希望,同時也隱含威脅;我們應理性對待技術的未來發展。作業:嘗試寫一篇有關于未來技術的科幻小說 一起喊出我們的口號:只有想不到,沒有做不到! 回顧本課,對所學內容作總結。四、教學反思1、我一直認為本節課的內容很少,但是非常重要,如果能上好,對今后的學習是很有幫助的。因為這節課能極大的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形成自己的人生理想,而有了興趣和理想,那么學習熱情就會空前高漲,這對于我們這個學科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找了很多學生感興趣的視頻,圖片,資料一一展示,力圖最大限度的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2、這節課的重點我認為是如何讓學生合理的想象未來,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喜歡幻想,而如何正確的進行指引,也是各學科老師要思考的問題。3、我覺得本堂課的成功之處就是極大的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上課的過程中沒出現過冷場的時候,每個學生都興趣盎然,回答問題也非常積極。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