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設計中的人機關系(第一課時)一、基本說明1教學內容所屬模塊:高中技術與設計(一)2年級: 高一3所用教材出版單位:江蘇教育出版社4所屬的章節: 第二章第二節5學時數: 45分鐘(教室授課)二、教學設計1、教學目標:讓學生充分理解人機關系的含義,學會進行人機關系分析的幾種方法,能夠對生活中所存在的人機關系進行簡單地分析;2)通過對人機關系的含義的理解,提高學生觀察與分析事物的能力并激發創新能力。2、內容分析:由于在此之前學生已學習了“技術與設計的關系” ,這為過渡到本節內容的學習作了鋪墊。本節內容是全冊教材的基礎性知識,它反映了“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是技術滿足人的需求的一個基本方面。這里的人機關系不是專業的設計,它更多地反映一種理念,重在使學生能夠在這種關系的視野中認識設計,為構思、評價、優化方案打下基礎。因此,教師在讓學生深刻理解“人機關系”的概念的同時,力圖向學生闡述“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3、學情分析:本班大部分學生是“崇善自我”的90后,不太注重觀察身邊的人和事,學生對人機關系是完全陌生的,希望通過本章節內容的學習開放學生的思維,提高他們觀察身邊人與物的能力,進而提高學生對外界事物的關注度。4、設計思路:學生對人機關系是完全陌生的,但學生已經有了一些生活經驗,可以幫助學生理解人機關系的含義及其在設計中的應用。人機關系在設計中的應用往往隱含在產品的設計中,需要通過體驗去感受,不易領悟而容易被學生忽視。因此,構成了教學中的一個難點。1)、通過觀察、思考和討論,理解人機關系的含義。2)、應用圖片設計教學情境以及案例分析,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歸納出人機關系應該實現的目標。3)、通過對生活場景的觀察、分析和討論,讓學生領悟人機關系在設計中的應用,體會人機關系在設計分析中是一種重要的分析方法。三、教學過程描述教學環節及時間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觀察和考查,以及及設計意圖1. 什么是人機關系(引入) 以問題導入新課。 讓學生列舉生活中滿意的和不滿意的物品和事例,從而引導學生理解人機關系的含義,特別是 “機”的豐富內涵 。 聽講,參與討論,初步了解什么是人機關系。 2.什么是人機關系 教師引導學生回答:要求學生觀察并回答他們與教室什么物品構成了人機關系。 以多媒體教室為例,講述人與電腦桌、電腦及教室這個環境構成的人機關系,說明人與產品能構成多方面的關系。 組織討論,探究人與電梯 存在著哪些方面的人機關系? 馬上行動:分析人坐在椅子上人體與椅子的人機關系。 就身邊的筆、桌椅、電腦、書、教室等物品及環境回答。 邊聽講,邊參與討論。 討論“ 乘電梯到某一樓層去存在著很多方面的人機關系 ” 案例 。 思考回答 通過觀察、思考和討論,理解人機關系的含義。3.學生 活動 組織同學以小組為單位交換手中的筆,進行書寫體驗。 總結 在設計中要考慮人機關系 1. 體驗書寫工具設計中的人機關系。 2. 聽講、體會。 通過親身體驗來加深體會。4.人機關 系要實現的目標(引入) 為什么別人的筆在自己手上的書寫感覺并不十分好。 為什么到了新的環境總是難以入睡 引導學生把思維集中到如果要設計一把椅子,應該達到什么要求? 參與討論。 參與討論,得出要達到高效、舒服、健康、安全等要求。 通過創設情景和問題討論引入人機關系要實現的目標5.人機關系要實現的目標 1.引導學生分析“鐵鍬的作業效率”案例,講解高效目標。 2.組織學生討論“馬上行動”,找出 圖片中設計不合理、有損人體健康的地方。 3. 讓學生結合生活實際,指出哪些產品的設計不符合人機關系中的健康目標。 4. 引導思考:除了這四個目標,人機關系還可以考慮哪些目標? 5. 準備一個實物(背包),讓學生分析它是如何實現人機關系的目標的。 1. 分析“ 鐵鍬的作業效率 ”案例并參與討論。 2. 根據椅子的設計原則, 找出這四把椅子存在的問題。 3. 結合生活實際回答。 思考、參與討論。 思考、參與交流。 應用圖片設計教學情境以及案例分析,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歸納出人機關系應該實現的目標。6.小結 組織學生對這節內容進行整理,歸納。 對本節內容進行整理、歸納:設計的目的是為了滿足人的需求,而人機關系是滿足人的需求的方法。 回顧本課,對所學內容作總結,學生再回憶一遍,加深印象7.布置 作業 要求學生課后完成教材第 35 頁“練習”第一題。 課后鞏固所學四、教學反思本課教材內容不多,比較枯燥,為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首先讓學生列舉生活中滿意的和不滿意的物品和事例,以激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整個教學過程貫穿著通用技術課的精髓——提高學生的技術素養。教學采用任務驅動、自主學習、交流協作等多種教學模式,讓學生帶著問題自主學習,自主探究,有助于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習者以小組為單位,有共同的學習目的,通過分工合作,互相配合,互相幫助,培養了合作意識,增強了學生集體榮譽感。課堂學習氣氛熱烈,教學效果顯著。通用技術課程是一門全新的課程,提高學生的技術素養是本課程的主旨。無論采用什么樣的教學模式,最終都要以提高學生的技術素養,注重學生創造潛能的開發為目的。因此在實施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重視學生創造的個性心理品質的培養,創造思維方法的訓練,創新技法的學習,要有目的、有計劃地進行,使創造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培養落到實處。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