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技術的發明與革新》教學設計一、基本說明1、教學內容所屬模塊: 《技術與設計1》2、年級: 高一3、所用教材出版單位:地質版4、所屬的章節:第一章第二節5、學時數:45分鐘(教室授課)二、教學目標分析1、教學目標A、知識與能力知道技術的發展需要發明與革新,并能通過案例進行說明;了解發明與革新是技術革新的兩種形式。B、過程與方法通過對生活中實際問題的技術解決,初步體驗技術革新的過程。C、情感、態度、價值觀讓學生認識技術革新的價值,培養、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2、教學重、難點及其確定重點: 技術發明,技術革新。難點: 如何通過案例來領會技術革新的內涵。課標分析:在課程標準中,對于本節內容有活動建議指出應“通過調查工業或農業中某項技術產生的背景和發展過程,理解發明和革新的價值。”,所以本課主要以對技術產生與發展的過程為體驗環節組織教學。三、教法、學法及教學媒體1、學情分析(1)學生對技術的發明與革新有感性的認識,但是對其內涵并不清楚。(2)學生能認識到技術的發明與革新的價值,因此有一定的求知欲,但對親歷發明革新有一定困難。2、學法指導以探究式學習為主,采用分析、討論、歸納總結、交流等多種學習方式,充分體現以學生為教學主體地位。教師在學生學習過程中起引導作用。整個學習過程層層遞進,邏輯嚴密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有利于激發、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及提升學生的技術素養。3、教學方法通過案例分析、對比,體會發明、革新的內涵,組織學生體驗“親歷”技術發明與革新的實踐活動,使學生認識到技術革新對社會發展的作用。4、教學媒體電腦多媒體平臺、CAI課件四、教學過程采取的教學方式是:分組討論——問題生成——主動探究——成果交流——知識遷移(一)導入新課 你了解的技術發展的實例都有哪些?這些技術發明對我們的生活有哪些影響?(二)分組討論 分組后組織討論各自了解的技術發展實例,并分析它們對于生活的主要影響,記錄下來以便全班交流。主要討論的幾個問題:1、技術發展過程中的重要事件,都有什么共同點和不同點?怎樣分辨這里面的不同?2、技術發展對生活產生的影響都表現在哪些方面?能否進行一些歸納總結?(三)成果交流首先由各組長或者組長指定人選將本組討論的結果向全班公布,然后全班集體討論。(四)教師指導1、指導學生有針對性的分析所想出的技術發展的案例,分辨哪些是技術發明,哪些是技術革新。技術發明是創造出自然界所沒有的事物,推動社會進步的動力。而技術革新是對原有技術進行改造和革新。利用學生生活中普遍接觸到的高壓鍋、豆漿機的發展歷程作為案例進行分析,結合學生分組討論時的表現,可以由分析問題能力較強的學生來向其他學生進行分析講解。2、介紹一些發明革新的方法,如缺點列舉法、聯想法、組合法等。因為沒有系統體驗過技術活動,學生對技術革新的認識是朦朧的,所以結合一些技術發明、革新案例大致分析其采取的方法,有助于后續能力拓展活動的展開。(五)能力拓展我們生活中依然有許多問題需要通過技術革新進行解決,請你開動腦筋,嘗試著針對某些問題提出一些方案來。如:1、高樓陽臺外曬衣架上曬衣,有時衣架及衣易纏繞、跌落、遠端衣架回收困難,你怎樣解決這個問題呢?2、湘潭雨季長,下大雨時全校四、五千人同時段冒雨打傘進教學樓后,樓梯臺階、走道地面積水嚴重時易使人跌傷,你能否提出一些避免悲劇發生的方法?鼓勵學生提出自己的發明革新,尤其要鼓勵學生能主動的關注生活,自主發掘現實中的技術需求并且進行創新性的解決。(四)教學反思1、 對于課程內容本身來說,內容較少,因此如何充實課堂以保證教學質量是非常重要的問題。2、 本堂課的主體為學生討論,能夠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對于教學的開展非常重要;但是同時要注意控制課堂秩序,以免有些學生渾水摸魚,更要防止意外事件發生。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