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技術與設計1》課標解讀與教材分析(蘇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技術與設計1》課標解讀與教材分析(蘇版)

資源簡介

- 8 -
《技術與設計1》課標解讀與教材分析2
【2】一、模塊的價值
“技術與設計1”是全體高中學生必須修學的課程內容,也是高中通用技術學習的基礎模塊。它和“技術與設計2”共同為后續的選修課程提供了必要的基礎,并為高中畢業生規定了必須達到的最基本的技術素養水平。
課程標準是以《中小學勞動與技術教育綱要》中“勞動與技術教育” 部分為基礎編制的。
【3】《技術與設計1》將使學生在九年義務教育的基礎上,對技術有一個更為深刻而全面的理解。
本模塊是以一般設計過程的學習為載體,通過加深學生對技術本質的理解,認識技術在人類社會發展中的巨大作用,增強使用技術的自信心和責任心;了解設計的基本知識,經歷一個完整的設計過程;學會技術與設計的思想方法,學會解決設計中可能遇到的各種問題的途徑與方法,增強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形成創新意識,培養團隊精神與合作精神,以自身技術素養的提高,為將來進入高度技術化的社會做好必要的準備為基本的教學目標。
【4】二、模塊主題
(一)技術及其性質
(二)設計過程
(三)設計的交流
(四)設計的評價
【5】三、總體應實現的目標
(一)技術及其性質
1.具有正確的技術觀,理解技術的性質,了解技術的發展歷史和一些最新的技術成果以及技術在生活和生產中的應用。了解技術對人類文明和社會進步的推動作用,能正確認識技術對人們日常生活及社會產生的正反兩方面的影響。
2.關心新技術的發展,形成和保持對技術的興趣與初步建立參與對重大公共技術問題的討論與決策意識。
3.具有較強的創新欲意思和培養創新的欲望、信心和能力。認識技術的創造性特征,形成實事求是、精益求精的態度,培養富于想象、善于批判、敢于表現個性、勇于創新的個性品質。
4.養成積極、負責、安全地使用技術的習慣。
5.理解科學、技術與社會的相互關系,認識技術的經濟性。理解知識產權與專利的重要性,樹立正確的技術道德觀,學會保護自己技術成果。
【6】(二)設計過程
1.了解設計的知識,初步掌握設計的一般程序和基本知識,了解他們在日常生活和工農業生產中的應用。學會一些技術與設計的基本方法。
2.熟悉一些常用材料的屬性及加工方法,能根據設計要求選擇材料和工具,能根據設計方案制作產品與模型。了解產品的服務、使用與一般維護方法。
3.具有初步的技術試驗的操作能力,能進行初步的技術測試和技術指標測量,會寫簡單的技術測試和技術試驗報告。
4.經歷將人們的需求和愿望確認為值得解決的技術問題、并形成設計方案的過程,初步學會從技術的角度提出問題、解決問題,能多角度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發展批判性思維和創造性想象的能力。
5.經歷技術方案的實現或轉化為產品的過程,初步學會模型或產品的制作、裝配、調試的方法。體驗意念具體化和方案物化過程中的復雜性和創造性,發展動手實踐能力。
6.形成和保持對技術問題的敏感性和探究欲望,領略技術世界的奧秘與神奇,關注技術的新發展,具有對待技術的積極態度和正確使用技術的意識。熟悉從事技術活動必須具備的品質,能夠安全而又負責任地參加技術活動。體驗技術問題解決過程的艱辛與曲折,具有克服困難的勇氣和決心,培養不怕困難、不屈不撓的意志,感受解決技術難題和獲得勞動成果所帶來的喜悅。
7.理解技術的文化特性和藝術特性,具有認識技術問題的國際視野和全球意識,以及一定的對技術文化的理解和選擇能力。增強勞動觀念,具有敬業意識與創業意識,形成與技術相聯系的經濟意識、質量意識、環保意識、倫理意識,以及主動參與當地經濟建設的意識。
(三)設計的交流與評價
1.了解技術語言的種類及其應用,能繪制和識讀一些簡單的技術圖樣,會使用幾種常用的規范的技術語言進行交流。具有良好的合作和交流的態度,養成嚴謹、守信、負責、勤儉、進取等良好品質。
2.能對技術設計的過程、方案和成果作出比較全面的評價。
3.經歷技術設計中交流與評價的過程,初步學會一些技術交流的方法,發展技術的表達和評價能力。
4.經歷典型的技術設計、制作和評價的活動過程,學會對自己、他人或現有的技術產品與技術過程的評價方法,提高選擇、決策能力,培養質量意識與精益求精、不斷改進的意識。
設計的交流與評價貫穿于設計過程的始終。
【7】課程標準
(一)技術及其性質
【今天,技術已經成為影響我們個人生活和社會的巨大力量,甚至可以說我們無時無處不在接觸各種樣的技術問題。正確、全面地認識技術及其性質,理性、恰當地處理各種技術問題,正確地進行技術決策,已經成為生活在這個時代的每一個人必須具備的技術素養的基本要求。培養技術素養,也是技術課程必須實現的基本任務。因此,這個內容的學習是十分重要的?!克舶?條內容標準。
【8】(1)知道技術是人類為滿足自身的需求和愿望對大自然進行的改造。
【在這里,標準并沒有給技術下一個嚴格確切的定義,而只是想讓學生知道技術產生的原因。技術是人類的創造性活動,目的是為了滿足自身的需求和愿望,拓展人的能力,解決我們所遇到的各種實際問題。
這里的“大自然”既包括天然自然(即不依賴人或人的力量而存在的物質世界),也包括已經打上技術烙印的人工自然(如現有的建筑、農業),對它們實施改造以便于更有效地進行利用、控制、改變或創造?!?br/>【9】技術的含義:
1.希臘語:表示技藝、手藝、技能、本領等。
2.我國古代:泛指“百工”。指個人的技能、技藝、手藝,并且表現為一定的操作程序、方法、配方和某些特定的工具。
3.最早給出的技術嚴格定義(法國哲學家狄德羅):為了完成某種特定的目標而協同動作的方法、手段和規則的完整體系。
要注意,在技術教學中,不要去摳定義。它的很多概念是在不斷發展的,還有很多概念是沒有準確定義的,我們一般是通過概念的內涵去理解概念。
【10】4.技術是為某一目的共同協作組成的各種工具和規則體系。(1)技術是有目的地;(2)技術是通過廣泛的協作完成的;(3)技術的首先表現形式為生產工具、設備;(4)技術的另一表現形式為規則,即生產使用的工藝、方法、制度等知識;(5)技術是成套的知識體系。(《現代科學技術基礎知識》宋?。?br/>于光遠:是人類為了滿足社會需要而依靠自然規律和自然界的物資或信息,來創造、控制、應用和改造人工自然系統的手段和方法。
【11】技術概念的變遷
古代 個人的技能、技藝、手藝,并且表現為一定的操作程序、方法、配方和某些特定的工具。
近代 以物化形式的機械、設備、儀器、工具為主,相應地,那些操縱機器、使用儀器和工具的方法和規則,以及構成機器、工具的【12】原理、結構的知識及其物化形態的圖紙等,也被視為技術。及其物化形態的圖紙等,也被視為技術。
近代人們將技術視同于生產手段的體系。
現代 視技術為人類利用科學知識改造自然(包括天然自然與人工自然)的一切手段的系統。】
【13】(2)知道技術的發展需要發明和革新,并能通過案例進行說明。
【技術的本質在于創造,同時技術也在不斷創造與創新的過程中發展自己。創造的形式有兩種,一種創造發明自然界原來沒有的事物,即發明;另一種是對原有技術加以改造和提高,即革新。兩種創造的結果都是用新的技術來取代已經陳舊和落后的技術。
(教學中不必嚴格去區分發明與革新這兩個概念。一是因為我們的教學之要求學生明白創新存在著兩類活動之中,并不需要區分這兩種活動;二是這兩個概念也不用可以嚴格區分的。革新中同樣有發明,只不過是局部的不是整體的。而且重要性并不一定亞于發明。如電腦的革新進程。瓦特對蒸汽機的革新。)
【14】創造 首創前所未有的事物。(辭海)
創造意識 驅使創造主體產生創造行為的心理動機。
創造技法 人們根據創造理論及規律,實施解決問題和發明創造所采取的技巧。
創造者的品格 創造者不論是個人或群體,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具有創新的強烈欲望和興趣;有比較豐厚的知識和專業基礎;有比較敏銳的判斷力;有將主觀想象化為接近現實的辯證思維頭腦。
一個創造者需經常防范的是:囿于舊習?安于現狀、隨聲附和、缺乏想象、急于求成。
【15】創新能力 將發明創造最早地進行商業化應用的能力。
創造是創新的基礎,創新中包含有創造。創造能力是創新能力的一個重要構成。
個體創新能力的構成 創新個性品質、創新思維品質、創新技法和創新技能等4部分構成。(創新能力培育 陶學忠 海潮出版社)
技術創新 創新是生產技術的重大改變,它具體表現在新產品的開發、新的生產方法、組織與管理,甚至形式上的開拓等方面。技術創新在形態上大致可以分為:生產方法的創新和產品的創新?!?br/>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不是一句空話,也不是叫口號所能做到的。也不是像有些人說得不同就是新。教師要清楚什么叫創新,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16】(3)理解技術與設計的關系,能分析設計在技術發明和革新中的作用。
【技術的根本目的是要解決實際問題,而設計正是產生解決問題的主要途徑。人們在設計中把自己或他人的由創造性構思得到的設想具體化,并擬定出可供實施的具體技術方案?!?br/>【17】(4)理解技術對個人生活、經濟、社會、環境、倫理道德等方面的影響,能對典型案例進行分析。
【技術推動了社會的進步與發展,這是已為人們認識的事實。技術的進步使人們的生活質量發生巨變這也是不爭的事實。但是,技術的使用帶給我們一些理想結果,也會有一些不理想的結果。不理想的結果有些在使用前并未能預料到,但有些在使用前,甚至在設計中就已經預料到了,在權衡利弊時就已知曉。研究這些問題,確認不同的技術在社會中運用所引起的效益和變化。這樣的研究使他們能正確、全面地認識技術的作用和地位,培養他們對重大技術問題的分析、參與和決策能力。

怎樣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呢?教學中教師對案例的分析是很重要的。
【18】(5)理解技術活動往往需要綜合運用多種知識。
【技術的學習、應用和發展需要綜合運用來自其他許多學科領域的知識,這里不僅包括數學、科學和計算機,還包括人文學科和藝術??赡軟]有哪一個學習領域會像技術這樣與其他這么多領域發生密切的關系。因此,技術課程除了自身內容的學習外,還為其他學科的知識提供了廣闊的應用天地,提高了學生對其他學科的學習興趣和學習能力。
在講這個問題時,可以提高學生對學習文化課的目的性與學習積極性。在教學中要及時運用各種實力來進一步加深學生的理解?!?br/>要使學生明白,學習技術與學習其他學科的關系,他們不是矛盾的,而是統一的。
【19】(6)知道知識產權在技術領域的重要性,了解專利的作用、有關規定及申請方法。
【技術是商品。 在激烈競爭的商業世界里,獲得專利是極其重要的,專利是用來保護一種思想、發明或革新的經濟利益的。在沒有向發明者支付經濟補償的情況下,專利禁止他人在給定的期限內抄襲其過程和最終產品。技術時常需要通過獲取專利得到保護,專利制度同時又為分享技術創設了條件?!?br/>【20】這套教材,有兩個突出的優點:
(1)整體的教學性強,它考慮到技術教學的特點與為學生自主學習創設條件。
(2)觀點明確,很注意明確技術的思想方法.但常常沒有把有關文字放在突出地位,有時需要我們去找出來。
【21】第一章教材分析
第一章由一 技術的價值;二 技術的性質;三 技術的未來等三節構成。
一 技術的價值 首先講了技術與人的關系。技術因人類的需要而產生、發展;技術具有解放人、保護人和發展人的作用。(技術因人的需求而產生,因人的需求而發展。人的需求是技術的目的,也是技術的動力。在人類文明進化的歷史過程中,技術既改變人的觀念,又受到新的觀念的引導。技術的思想方法的發展的同時,也使得人類本身的思維能力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發展。)技術落后將會怎樣?
接著講的主要內容是技術與社會的關系,技術使社會發展和文明進步的主要推動力之一。主要從技術在發展社會生產力的角度來認識這個問題。
最后講的是技術與自然的關系。主要講了人類要改造自然和利用自然,更要愛護自然。
這是通用技術的開篇,需要講為什么要學習通用技術課。要使學生明確學習目的。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是重要的,而提高興趣的重要方面是使學生明確學習通用技術的價值。
二 技術的性質 主要講述了技術的目的性、創新性、綜合性、兩面性及專利性等五個性質,這是對技術的基本性質的進一步了解。其中,
目的性 是上一節技術因人的需要而產生、發展的進一步深入,它主要講的是技術的主觀性。科學是反映客觀存在,反映的是客觀規律,技術是以人類的主觀愿望出發的。這是后面講的技術與科學區別主要方面。
任何技術活動都是有目的的活動。
創新性 是技術的本質屬性。技術的本質是創造,設計的本質是創新?!皠撔率羌夹g發展的核心所在?!保ㄒv什么是創新,不要把力量用在什么是技術革新,什么是技術發明上。)
綜合性 講的主要是技術活動往往需要運用多種知識,講的是技術與其他學科的聯系。(在這里可以對學生進行學習技術需要學好其他學科知識,同時也是其他學科知識的運用,可以幫助我們更深入地理解用到的其他學科知識。)(要注意其他學科不僅包括理科知識,也包含文科知識,如政治、經濟、人文、地理、藝術等。)技術與科學的聯系則是使學生進一步理解技術的目的性與綜合性。
兩面性 存在學生比較好理解,教材主要講了從哪些方面去看兩面性。如技術對環境、對他人造成不良影響;對倫理道德的違背等。我們應當如何使用技術,對待技術的兩面性。
專利性 實質是技術的經濟性。技術是商品。專利制度是為了保護技術發明者的知識產權的。要使學生明白,盜用別人的具有專利的技術,不僅是不道德的,而且是違法的。我們要尊重別人的知識產權,也要學會保護自己的知識產權。
三 技術的未來 技術的未來主要講的是“技術將日益成為引導社會變化,塑造社會變化的重要因素?!边@個問題在第一節技術的價值中沒有展開,在這里是進一步生日講技術的價值。(在這一節里,可以讓學生去設想技術的未來發展前景,目的是使學生更親近技術。但這一節的主要目標是未來的技術應當先什么方向發展?!皯攺娜祟惖母纠娉霭l、從人類的共同利益出發、從人類的長遠利益出發,更加理性的看待技術,以更為負責、更有遠見、更具道德的方式使用技術。”)
這一章教材是全書的起始課,還擔負了使學生明確學習技術的目的,促進學生學習技術課程的興趣的任務。它也是學習通用技術課的基礎,對技術性質的理解是技術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
【22】教材第一章中的一些主要觀點與要求(教學中要注意圍繞這些觀點與要求進行教學):
一 技術的價值:
技術的產生與發展是為了滿足人的需求。(這是一個最基本的觀點,在今后的教學中要圍繞這個觀點教學。)
技術從“保護人”“解放人”“發展人”三個方面滿足人的需求。
技術是推動社會發展的主要動力。技術為社會創造財富。技術改變著社會的方方面面。人類要改造和利用,更要愛護自然。要注意環境保護。
【教學中要用學生身邊的事例來說明技術是如何滿足人們需求的。特別是關于發展人,要從人們對技術的認識和技術思想方法的發展方面來說。】
【23】二 技術的性質:1. 技術的目的性;2. 技術的創新性;3. 技術的綜合性;4. 技術的兩面性;5. 技術的專利性。
任何技術的產生與發展都是人類有意識、有目的的活動的成果,滿足人們某一方面的需要。
技術的目的性體現在豐富多彩的技術活動之中。
技術的發展需要創新,技術創新常常表現為技術革新和技術發明的應用。
每一項技術都需要綜合運用多學科、多方面的知識。
技術與科學的聯系與區別。
技術的兩面性。實用性是技術的基本特性。
技術的專利性。
【24】三 技術的未來
技術將日益成為引導社會變化、塑造社會變化、應對社會變化的重要因素。
技術的未來既充滿希望 ,也隱含威脅。(對環境的坡緩,影響到人類的生存。怎樣去使用技術?)
從人類的根本利益出發、從人類的共同利益出發、從人類的長遠利益出發, 更加理性的看待技術,以更為負責、更有遠見、更具道德的方式使用技術。
【25】課程標準
(課程標準的第(二)(三)(四)所講的都是設計過程,只不過(二)中講的是設計的具體過程,而(三)(四)里講的是設計過程中一直相伴的設計的交流與設計的評價。它們也是設計的組成部分。)
(二)設計過程
A 發現與明確問題(資料收集、案例分析)
B 制定初步設計方案
C 模型或原型的制作(為檢驗設計方案為目的)
D 方案優化
E 產品的使用說明
【加上設計總結,這是設計的整個過程。這個過程就是就決問題的過程,是工作程序的環節。但不是流程。注意到設計中其中的環節可能反復出現。如發現與明確問題在設計的過程中會反復出現,其他的各個環節也是這樣。】
【26】A 發現與明確問題
(1)通過對人們需求和愿望的調查,發現與明確值得解決的技術問題,并能判斷是否具備解決這個問題的技術能力與條件。
【發現問題和明確問題 明確問題的內容、是否值得解決與是否有可能解決,是設計工作的第一步。無論是自己發現的問題,還是別人給出的課題,明確問題這一步都是不可缺少的。是否有能力解決又包括自己是否有能力解決和當代的技術是否能夠解決(注意,在這里,給技術的發展提出了要求,給出了方向)。這里可以培養學生技術問題的決策能力?!?br/>【27】(2)能根據設計對象需要和現有的工作條件列出具體的設計要求,包括應達到的標準和所受到的限制。
【任何一個設計在設計前都應該有明確的目標。它們是設計工作的依據。
限制是一種對設計的約束。有些約束是絕對的,例如,不能違反科學原理,沒有人能制造永動機。但是一個設計的限制大多數是相對的,如資金、空間、材料、人的能力,時間或者環境等。
一項成功的設計必須滿足這些設計要求,設計要求是設計評價最重要的指標,它作用于設計工作的始終。
要注意的是,對一項設計任務來說,設計要求一旦確定,他就是設計的出發點,是不應變更的。這是設計和發明創造的一個很大不同?!?br/>【28】B 制定設計方案
(1)能通過各種渠道收集與所設計產品有關的各種信息,并進行處理。
【收集到的信息越多,找到有效的解決方法的可能就越大。要求學生熟悉各種與設計有關的信息的種類(如例2)及常用的收集信息的渠道,會使用常用的信息處理方法。在處理信息中,案例分析及信息真偽的判斷尤為重要。案例分析能力是主要教學目標,但判斷信息的真偽是很不容易的事,學生難以做到。只是要使學生知道,信息并不一定都是真實的,有很多假信息,需要判斷真偽。如網上的信息。
【29】(在這一步之后還有一個重要的步驟——方案構思。它并不形成完整的方案,只是一個大致設想。在這時,設計者可以充分發揮想象力。很多設計中的創造與創新大多產生于這個階段。這方案在設計過程中是可以改變的,甚至推翻。要注意,方案構思是根據設計要求進行的。)】
【30】(2)能根據設計要求選擇合適的材料或標準件。
【材料選擇是技術活動中必須考慮的問題。除了在制作過程中會遇到此問題外,許多情況下,為了達到某些設計標準,材料就會成為設計方案中的重要因素。在學生進行的設計項目中,學生應該學會認識一些常見材料的物理和化學性質、工作性、美學品質、市場形態、成本,以及常用的加工方法等。
【31】材料是設計的基礎(例:半導體、納米材料)。新材料的產生,有時會伴隨著一場 技術革命。例如,鐵的發明、半導體材料的發明。從歷史時代的劃分:舊石器時代、新石器時代、銅器時代、鐵器時代?,F代的電子時代也源于半導體的發明與應用?!?br/>【32】(3)能制定符合一般設計原則和相關設計 規范的完整設計方案。
【設計意圖必須通過設計方案來表達。規范、完整的方案才能準確地反映出設計意圖。
設計除了需要想象力和創造性之外,還需要符合科學性、實用性、經濟性、美觀性、安全,以及其他許多需要考慮的因素?!?br/>【33】一般的設計原則和各個領域的設計規范是前人在長期設計實踐中積累下來的寶貴經驗,學生在學習中應該對此有所了解。應注意,技術的設計原則有些是不可違背的,如科學性原則,在權衡利弊之下,有些原則可以被置于次要地位。設計原則也是評價的重要依據。設計原則的教學,是進行“權衡”思想的好時機。(思考問題的方法。)】
【34】(4)通過比較和權衡,能在多個方案中選定滿足設計要求的最佳方案或集中各種方案的優點來改進原有方案。
【設計一個方案,需要考慮許多因素。例如,功能與效率;人機工程學和美學方面的考慮;所涉及的家庭的、社會的、經濟的、環境的、倫理的問題等。為解決這些問題,可能會產生相互沖突的解決方案,迎合某一因素就經常會與另一因素發生矛盾。要解決這些沖突,就必須進行權衡。(教學中應要求學生制定多個方案。)】
【35】C 模型或原型的制作
(1)知道工藝的含義和常用工藝的種類。
【工藝通常是指技術活動中的加工程序(流程)和方法。技術活動離不開工藝方法,一定的技術是和一定的工藝相適應,只有具備一定的工藝方法,技術才能實現其有目的的活動。工藝的選擇需要了解材料的性質和加工方法,加工工具(或設備)的性能、用途和限制,什么樣的加工流程最有效、最經濟,等等?!?br/>【36】(2)了解1~2類常用的工具和設備,學會一種材料的1~2種加工方法,能根據設計方案和已有條件選擇加工工藝,并能正確、安全地操作。
【在技術教育中,學生動手實踐非常重要,這包括對加工方法的了解和工具的使用。但是,不應該把動手實踐簡單地理解成僅僅是動手操作,整個的設計過程都是動手實踐。教學中不要過度強調對學生操作技能的要求,重點是培養學生對工藝的選擇能力,以及正確、安全使用工具或設備。應注意,了解工具、設備,加工方法及工藝,是設計的基礎也是技術素養的組成部分。
對于教學目標中的“了解1~2類常用的工具和設備,學會一種材料的1~2種加工方法,”不能理解為只要求學生了解、學會這1~2種。要和課程目標結合起來理解。課程目標中有“三、課程目標”第二段“學生將……具有……終身進行技術學習的能力”,接著我們再來看“(一)知識與技能“5. 熟悉一些常見材料的屬性及加工方法能根據設計要求選擇材料和工具,能根據設計方案制作產品或模型?!边@里的要求顯然不止1~2種。關鍵在于,這一二種是教學學習方法的載體。最終目標是要使學生學會學習這些技術知識、技能的學習方法。這樣的教學目標不僅在這里出現,在其他地方也有,學習課程標準時要注意到這一點。特別應當注意的事,教給學生學習技術的方法是課程標準中一個重要目標?!?br/>【37】(3)能根據設計方案制作一個簡單產品的模型或原型。
【在許多情況下,由于條件限制,不可能直接制造原型(有時是沒有必要)。那時,模型是很好的替代品。模型能用與進行技術試驗、交流并檢驗設計思想及過程、改變設計,并了解對于一個相似的、真實的物體可能發生的更多的事情。因此,它是設計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一個步驟,在學生的技術設計項目中,它更具有現實意義。
(教學制作的方法;評價的方法。)
在設計得過程中,有多種不同類型與功能的模型。要注意,不要把日常生活中與理科教學中的模型概念與設計中的模型概念混為一談。如地球儀、人體模型等不是設計中的模型概念。】
【38】D 方案優化
(1)了解1~2類產品的常用測試方法,能根據設計要求使用簡單的方法對產品進行測試。
【技術試驗需要測試;元器件、原材料的選用需要測試;檢驗產品能否正常工作、是否滿足設計要求同樣需要測試。學生通過對此條標準的實施,可以培養質量意識,這也是技術素養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學生在對自己的產品進行測試時,可以充分利用學校的實踐室,因地制宜,不一定非要強調正規的測試手段。】
(教學優化的方法。)
【39】(2)能在分析測試結果的基礎上,提出改進措施或更換方案。
【不可能有絕對完美的設計,所有設計都可以改進。最好的設計是在給定的限制中盡可能地完善所期望的品質,如人性化、安全性、可靠性、經濟性與有效性。優化的過程往往需要進行反復的試驗和改進。(測試的方法的教學。)】
【40】(3)制作成功后,能對產品的外觀加以潤色。
【一項好的設計應該是令人賞心悅目的。一件產品的外表是否漂亮、優雅、時尚往往就決定了它在市場上受歡迎的程度,因為人們追求的不僅是實用,這也是現代設計的新理念。技術教育也應該是一種美的教育,學生也應該通過技術教育提高審美情趣。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產品都需要進行外觀設計,有些在內部使用的產品,就可能不必進行外觀設計。外觀設計不是教學重點,它與美術課有關。不要把技術設計變成外觀設計。】
【41】E 產品的使用說明
(1)了解產品說明書或用戶手冊的作用與一般結構,能編寫簡單的產品說明書或用戶手冊。
(2)了解產品常用的維護方法和服務途徑。
【通過對以上兩條標準的學習,學生可以有機會學習如何正確地使用和維護技術產品,并在這些過程中將學會怎樣進行自我學習。要使他們熟悉使用和維護技術產品的基本原理,會自己去了解產品。例如,通過看說明書或在互聯網上查找信息。
則這里要使學生明白,為什么要編寫產品說明書。一是方便使用者;同時也是為了推銷產品。】
【42】教材從第二章開始而設計的過程為主線展開教學內容。課程標準中(二)設計的交流;(三)設計的評價的內容貫穿于設計過程的始終,這兩個內容在教材中同樣貫穿于后八章的始終。要注意的是,技術語言,放在了第六章,這似乎放得太后了。這里有教材編者的巧妙設計,在教學技術語言的過程中留給學生進行設計的時間。
在后面的評價中有“寫出設計總結報告”的要求,這項工作應在設計工作的最后進行,屬于設計的過程的最后一步。對于一項設計工作,無論最后是否能夠完成,都必須寫設計總結報告。成功者要寫出成功的經驗,用寫出設計過程中的不足,和設計的產品改進的方向?!?br/>【43】(三)設計的交流
(1)在設計過程中和設計完成后,能用恰當的方式與他人交流設計想法和成果,并能在交流中提煉出有價值的信息。(這也是一種重要能力。)
【交流是技術工作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收集資料、征集意見是交流,發布成果是交流,在必須團隊攻關的今天,工作協調、情報交換……使得交流更成為技術設計中必不可少的日常工作。(交流的能力中重要的是會聽會說。)】
【44】如何讓別人了解自己的設計思路,如何準確、簡潔地表達自己的設計,如何能捕捉有用的技術信息,反映了一個人的技術交流能力,這也是技術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
【45】(2)了解技術語言的種類及其應用,能識讀一般的機械加工圖、線路圖、效果圖等常見的技術圖樣,能繪制草圖和簡單的三視圖。
【通過學習,學生應該在技術語言方面掌握一定的技能。這里針對不同的技術圖樣,有兩類要求,在技術活動中,識讀能力很重要,有著廣泛的用處;要求能繪制的只有草圖和簡單物體的三視圖。這些能力的培養可以和其他課程(如物理、數學、美術等)的學習相結合?!?br/>【46】對于技術語言,不僅要學會一些具體的語言,而且要知道對技術語言的要求。
【47】(四)設計的評價
(1)能根據過程中每一階段的要求進行評價,樹立質量管理意識。(評價的目的。)
【只要一進入設計,評價就應該貫穿于設計過程的始終。在模型建立以后,重要的是參照有關的、事先建立的標準和限制進行測試和對結果進行評價。這些測試和評價能夠讓學生在設計計劃變成現實之前一步步地改善設計?!?br/>【48】(2)能根據需要進行簡單的技術試驗,并進行評價,寫出試驗報告。
【技術試驗是人們為尋求技術問題的解決方法或對提出的技術方案進行檢驗的一種實踐活動。技術試驗在技術研究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是技術活動的一種重要手段,為技術研究和技術開發提供重要科學依據和各種數據。
學生應該學會寫比較正規的試驗報告,包括進行試驗數據分析和得出結論。
(試驗是為評價服務的,為優化服務的。)】
【49】(3)能根據設計要求對設計過程和最終產品進行多方面的評價,并寫出設計總結報告。
【學生在完成項目后,一定要寫出完整的總結報告,通過對自己設計過程的系統回顧,找出成功與不足(甚至是失?。┲?,這也許是學生從這次設計中獲得的最大收益?!?br/>【50】(4)能對他人的、現有的技術產品做出自己的評價,并寫出比較全面的評價報告。
【通過學習,學生不僅應該學會評價自己的設計過程和最終產品,還應該學會評價他人的技術產品。這種評價應該是多角度的。其實,這種評價能力也是設計中必須具有的能力。
這種能力,還能使他們在現實生活中成為一名高水平的消費者,能在當前琳瑯滿目的商品世界中做出理性的、有品位的選擇和決策。】
【51】教學中要注意的地方:
教材從第二章開始直到最后,都是“設計的過程及其思想方法”它包含了課程標準第(二)(三)(四)的教學內容。
在這七章里,有兩個地方要注意:一是第二章一技術與設計的關系既是技術的性質與設計的過程過渡課,又是設計過程的起始課。二是第三章一設計的一般過程,它是整個技術設計過程教學的一個情景設置。要把握好這兩節的教學目標。
【52】另外還要注意兩個問題:一是這本書所提出的設計項目是臺燈設計,所以教材安排了一條案例主線來介紹臺燈的方法以及相關問題。在教學中不要破壞了這條線,使得在設計臺燈是知識體系不完備;二是“第六章設計圖樣的繪制”技術語言的教學安排在方案構思之后,模型制作之前,這一章的教學內容放前一些,對整個教學內容好像無大的影響,學生還能早一點學習使用制圖技能。實際上,編者把這一章放在這里是有意的,因為這構思到模型制作之間還有一項活動:方案設計,這是學生利用課外時間進行的。第六章的教學時間正好為學生進行方案設計留下時間。因此,這一章的教學順序不要輕易移動。
【53】教材第二~八章中的教材分析與一些主要觀點與內容:
第二章 技術世界中的設計
教材分析:
本章由一 技術與設計的關系;二 設計中的人際關系;三 技術試驗及其方法等三節構成。
本書的第一章是講技術的性質,第二到第八章都是講設計的過程。本章教材處于由技術的性質的教學過渡到技術設計過程教學的位置,它擔負了由技術的性質過渡到設計的過程的教學與技術設計過程起始課的任務。這三節的知識與思想方法,又是技術素養的基本構成。
教材在第一節技術與設計的關系明顯地承擔了這兩個任務,它在導入技術設計是什么的同時,講述了設計在技術發展中的地位與作用——技術發展的重要驅動力(教學中要講清這一點,它是怎樣成為驅動力的。設計應用了新技術,只有應用才有發展;涉及提出了新要求,才有新技術的產生。);技術是設計的平臺,是設計的基礎,先進的技術可以使設計得以實現。最后,教材又給除了技術世界中的設計,其核心是技術設計,強調本書中的設計側重技術設計。
第二節與第三節的內容都是技術設計的重要基礎知識。人機關系是技術設計的最基本的思想理念,技術試驗則是技術設計的最基本的方法。這兩節都是技術設計的入門知識,學好這些知識對以后的教學具有重要意義。
第二節講的是技術設計的重要思想方法——人機關系,同樣也和第一節一樣具有過渡與起始這兩項教學任務。實際上人機關系本身就更進一步地反映了技術是為了滿足人的需求這一技術的根本性質,它是我們在進行技術活動中時刻離不開的思想方法,考慮問題的根據,是貫穿于設計過程始終的主導思想,設計的主要依據之一。教材在使學生了解什么是人機關系的基礎上,進一步研究了人機關系要實現的目標:高效、健康、舒適、安全等,并進而研究如何實現合理的人機關系,即在設計中應當從哪幾方面去考慮人機關系。
教材首先指出人機關系就是人與產品、環境的一種相互關系。接著指出,所設計的產品是為人服務的,人機關系就成為設計活動中必須考慮的”核心問題”。下面的馬上行動、案例、討論都是為使學生體會什么是人際關系為目的的。
第三節技術試驗及其方法同樣是技術設計的最重要基礎技術知識。技術試驗貫穿于設計始終,是設計質量與成功的保證。本節重點講述了技術試驗的內容、方法和對實驗結果的整理、分析,最后指出了技術試驗在技術設計中的作用。
(這一章是技術設計的一些預備知識。需要學生了解,但不能要求過高。由于學生還沒有技術設計實踐,對于這些知識學生只能大致了解。其中第一大節講技術與設計的關系中,關于設計的概念學生是無法掌握的,只能做到了解“設計是做什么事的?!焙髢晒澮仓荒芤髮W生了解即可,需要在后續教學生進一步體會,掌握。)
【54】主要觀點與內容:
一 技術與設計的關系
設計成為推動技術發展的驅動力。
技術是設計的平臺。(要從各個角度來認識這個論點。)
技術世界中的設計其核心是技術設計。(講的是技術與藝術的關系,目的是說明不要將藝術設計做成藝術設計。)
【55】二 設計中的人機關系
我們所設計的產品都是從人的需要出發,為人服務的,因此,人機關系就成為設計活動中必須考慮的核心問題之一。
在設計中,合理的人機關系應當達到高效③、健康②、舒適④、安全①的目標。
在設計中,應把人和機作為一個整體來考慮,合理或最優地分配人和機的功能,以促進二者的協調,提高人的工作效率。(這句話體現了一個技術的思想,學生還不能理解,要在后續的設計實踐中去進一步體會。)(要用具體實例來講。)
【56】三 技術試驗及其方法
技術試驗是技術活動中為了某種目的進行的嘗試、檢驗等探索性實踐活動。
通過技術試驗,可以使設計得以改進和完善,將設計的風險和失誤降到最低。(比較抽象,但要使學生了解試驗的目的與過程。)
科學的精神、嚴謹的態度、頑強的毅力等良好的品質對于技術試驗的實施具有重要的作用,是技術試驗者必須具備的基本品質。
通過實驗可以發現問題、深化認識、推動技術設計的發展。
【57】第三章 設計過程、原則及評價
【教材分析】
本章教材由一 設計的一般過程;二 設計的一般原則;三 設計的評價等三節構成。
如果說前一章是由技術的性質過渡到技術設計,以技術設計教學的預備知識為主,那么,從這一章開始,教材正式進入了設計的教學。本節的教學內容是技術設計的基礎知識。
第一節給出了技術設計的工作程序:發現與明確問題——制定設計方案——制作模型或原型——測試、評估與優化——產品的使用與維護。這一節可以看成整個技術設計教學的“情境設置”通過這一節的教學,學生才真正體會到什么是設計,才開始進入設計的實踐。在這一節的教學中,不僅要使學生知道設計的過程,知道每一步要做些什么,而且要使學生了解每一步應當注意些什么,而且接觸到一些技術設計的思想方法。這就是說,教學中不僅要將過程是什么,而且還要講應當怎么做,并通過學生的設計實踐來體會??梢哉f,這一節是全章,甚至是全書的重點。
第二節講述了一些主要的設計原則:創新原則、實用原則、經濟原則、美觀原則、道德原則、技術規范原則和可持續發展原則等。這些原則是指導設計的原則,又是評價設計的原則,是技術的重要思想方法。教材對這些原則進行了分析,并講了應當如何去執行這些原則。要注意的是,技術的原則與科學的原則的不同,科學的原則是不可違背的。技術的原則則不一定要不折不扣地執行,各原則之間既相互聯系,有時又相互制約。在執行原則是要進行權衡,有些方面可以要求較強,某些原則方面則可以作些犧牲。還有在第一章中學習了技術的性質;在第二章里學習了人機關系要實現的目標等,這些都是設計原則的依據于來源。在教學中也應當注意這些關系。
在技術設計原則里,包含了較多的技術的思想方法,教學中要注意挖掘。
要正確理解這些原則。如經濟性原則不能理解為省錢,而是花最少的代價取得最大的經濟效益或社會效益。
第三節的教學內容是評價,評價是貫穿整個設計的技術活動。在這里教材主要講了與設計有關的“對設計過程的評價”“對最終產品的評價”(對產品的評價包含了兩種產品的評價:一是按設計要求設計的產品;二是市場上的商品評價。教材給出的兩種評價依據,一是對設計產品的評價,作為對設計的評價,它主要是按設計要求進行評價;二是對市場上商品的評價,是從購買、使用商品的顧客角度進行的評價,它以一般的設計原則作為評價依據。設計的產品是根據設計客戶的要求進行的設計,商品是個局顧客的需求進行評價。二者有共同點,也有較大區別。教學中要注意到這一點。)在本屆的最后教材提出了技術交流的內容。交流和評價一樣,它也是貫穿于技術設計的全過程。對于交流教材講得比較簡單,主要是講了交流的作用、方式和應嬰注意事項。由于主要的技術語言放在第六章講,這里也只能簡單介紹了。
這一章教材內容是正式進入技術設計教學的起點,是后續教學的基礎。學生對這一章教學內容掌握的情況關系到今后的教學,因此對這一章的教學要有足夠的重視。
(這一章不是學生的實際設計活動,也是設計實踐之前的準備知識。由于學生沒有設計實踐,對所講內容不會有深刻體會。但這些知識是后續設計活動的基礎,需要使學生對其有較深刻的印象,以能在后續教學中能主動去體會這些內容,以求更得到更深刻的體會。)
【58】主要觀點
一 設計的一般過程
設計是一項有計劃的創新活動,它有著合理的基本工作程序:發現與明確問題;制定設計方案(收集信息、設計分析、方案構想、方案呈現、方案篩選);制作模型或原型;測試、評估及優化;設計產品說明書。(在設計的最后,還應有設計總結“教材放在后面講了”,才能構成一個完整的設計過程)。
【59】二 設計的一般原則
(在講設計的原則時,應注意進行“權衡”的思想方法的教學。)
設計一個產品,應遵循一些基本原則:創新、實用、經濟、美觀、道德、技術規范、可持續發展的設計原則。這些原則往往互相關聯、互相制約、互相滲透并體現在設計的各環節之中,成為指導設計過程,進行設計評價的基本原則。
(對這些原則要求學生能初步理解,要真正理解。還要在一伙的射擊時間的應用、評價中進一步加強。原則還有,但這些事原則比較重要。)
創新是設計的核心。
產品的實用性是從設計的目的出發的。
設計中的經濟性原則是指以最低費用取得最大效益。(在進行經濟性原則的教學中,要給學生進行厲行節約、反浪費的教育。在生活中我們不再強調過于節約,但在生產中必須強調節約每一厘錢。資源是寶貴的,有些資源是不可再生的。產品是勞動創造的。)
【60】產品設計不能將產品考慮為一個孤立的物體,必須考慮它與人、社會、環境的關系,必須遵循道德原則。
由于各國都使用相同的移動電話技術規范,手機就可以在世界各地使用了。
樹立可持續發展的理念,體現可持續發展的要求,不僅是產品設計者應當遵循的原則,而且使產品設計者應當承當的責任。
產品設計要考慮到人類長遠發展、資源與能源的合理利用、生態的平衡等可持續發展的因素。
【61】三 設計的評價
設計的評價是指依據一定的原則,采用一定的方法和手段,對設計所涉及的過程和結果進行事實判斷和價值認定的活動。
根據評價的對象可分為:對設計過程的評價與對設計結果的評價兩類;根據評價者可分為:設計者自我評價與他人的評價兩類。
對設計過程的評價要注意把握各個環節或階段的主要任務和目標,以及之間的銜接與協調,要注意階段性成果的質量。
對最終產品的評價有兩個基本依據,一是參照設計的一般原則;二是依據設計的要求。
(由于這一節的教學內容寫在進行設計活動之前,因而較為抽象,教材又一開始就給出了概念,學生不容易接受。建議在教學中先給出一些各種設計評價的案例,然后對這些案例進行分析,從中抽象出設計的評價概念及方法。教學目標也只要學生知道、了解,不宜過高。至于過程性評價與最終產品評價,只要學生知道有這樣一回事,這種評價在什么時間進行就可以了。到后面再去詳細講,邊做邊學。對于設計的交流也是如此。)
【62】第四章 發現與明確問題
【教材分析】
第四章由一 發現問題;二 明確問題兩節構成。
發現問題與明確問題是設計過程的第一個環節。應當注意的是,發現問題與明確問題是存在于設計過程的始終,設計的過程就是不斷地發現問題、明確問題與解決問題的過程,不能把這個環節看成僅僅是明確設計課題。例如,在明確課題之后,首先就需要去發現阻礙解決這個問題的關鍵是什么,需要解決哪些技術問題(這個問題也巧設到組織設計隊伍的問題,需要哪些方面的專門人才來參與設計,數量是多少);設計出現了困難與障礙,又要去發現產生問題的原因,等等。教學中不要過于把發現問題與發明聯系起來,一不要把發現問題僅僅看成是發現設計題目。俗話說,發現問題等于解決了一半,這是因為發現了問題才有了解決問題的可能與方向?!耙?發新問題”是本章的重點,也是本教材的重點。
第一節首先明確了發現問題在人類進步與發展中的作用與發現問題的3種情況。教材強調了發現問題的第三種情況。其實,這種情況也是在設計的過程中不斷地發現問題的主要情況。接著給出了發現問題的3種途徑與方法。這3種途徑與方法,在發現課題時都是常常用到的途徑與方法。后兩種方法與途徑在后續的設計過程中要用到,而第一種好像就是在發現課題時用到。其實,我們把它建華為觀察法,它同樣會在后續設計中用到。但是,它不是去觀察日產生活,而是觀察設計過程中出現的各種現象,從中發現問題。發現問題不僅是斷解決技術問題是要做,在解決社會問題、科學問題也要做。方法與途徑有較大的相似性。因而,本節的內容,可以可遷移性。
第二節的兩小節是相互聯系的,第2小節是在第一小節確認問題有價值的基礎上進行的。第1小節主要解決明確問題是什么,論證是否有價值;第2小節主要解決明確限制條件,論證是否有解決的能力與設計要求。
本章是設計過程教學進入到具體實踐階段,在前三章教材為進入真實的設計作了大量的準備工作,也用便攜式小板凳的設計讓學生感受了設計。從這一章開始,教材開始進行設計給環節的思想方法的教學。這種教學必須在設計實踐中進行。教材從這一章開始在進行設計過程知識教學的同時,同步安排了學生使用的臺燈的設計。教學中,應當從第一節開始就進入臺燈設計,臺燈設計要從發現問題開始。也就是說,教學存在一條明線,設計過程個環節的思想方法的教學;一條暗線,學生進行臺燈設計。
【63】主要觀點與內容
一 發現問題
問題存在于世界的每個角落,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我們不僅應有主動發現問題的意識,而且應當掌握一些發現問題的方法。(發現問題的能力對學生來說很重要,但它不一定屬于設計的過程。設計任務可以是別人下達,不一定要由自己發現。教學中應當以激發學生發現問題的意識為主。)
觀察的一般要求(我們不僅要學生閱讀、記住這些要求,而且要讓學生有一些觀察的實踐活動,使學生體會這些要求,最好能讓學生發現一些問題,這有利于進行下面的一些教學內容的實踐活動)。
收集信息的一般方法。(收集信息也要求學生實踐。)
【64】二 明確問題
明確問題的內容與價值(包括是否需要解決和是否能夠解決兩方面,其中還需要進行一些調查);明確解決這一問題所受到主客觀條件的限制,明確設計應受到的限制和應達到的標準;提出設計要求。
(對這樣一個過程的教學,需要讓學生有一個實踐過程,要做到做中學。設計要求的確定是明確問題的最后結果,設計要求一旦確定,它就成為今后設計的根據,以后設計活動的一切出發點都以是否符合設計要求為基準。)(可以讓學生對自己發現的問題進行明確問題。)
【66】第五章 方案的構思及其方法
【教材分析】
第五章由一 方案的構思方法;二 常用的創造技法(選學)兩節構成。
方案構思是進入的第一步,開始構想自己的設計方案。教材介紹的是構想的方法。常用的創造技法是創新的方法。教學中除了介紹這些方法之外,主要的是要讓學生知道,創新是有方法的;要教給學生學習創新方法的學法。教“學法”使課程標準的重要特點之一,就是要教給學生怎樣學,教材中的具體內容與方法是教“學法”的載體。
在進行這一章的教學時,學生也同時進行自己的臺燈設計的構思。由于學生沒有較多的時間能反復多次地進行設計,幼兒在這一章的教學中,教師要加強對學生的輔導,盡量幫助學生發現構思中可能產生的問題與不足,需要進一步考慮和進行試驗、研究的問題。在這一章里,要特別注意進行創新意識與創新思維的培養。
第一節從三個方面進行構思方法的教學一是設計分析,這是構建設計方案的基礎。二是構思方法其中給出的四種方法中,草圖法是幫助構思的方法。模仿法、聯想法則是構思的一般思想方法,“突發奇想”常常是在長時間的考慮不得其發時,被周圍的事物所啟發而得到的構思,這種啟發常是有模仿、聯想而來;其特性構思法則是獨特的構思法,通常說的“奇思妙想”“異想天開”就屬于這種構思法。在其他學科的教學中,常常不允許學生“奇思妙想”“異想天開”,而在技術學科卻提倡這些想法。這些構思常引發創造與創新。三是有多個構思所得的方案中則養確定最終方案思想方法。其中包含的技術的思想方法較多,是培養學生技術素養的好內容。權衡就是技術特有的思想方法。
在進行這一課的教學中,學生也要于是進行自己的課題的方案構思。教學中一定要注意啟發學生,不要被棵嫩中給出的案例,市場上的臺燈束縛了自己的構思,一定要追求獨特性,打破這些束縛才有創新。
第二節是常用的創新技法。這些技法不局限于構思,再發現問題、明確問題時也可使用。教學中不僅要學生模仿這些方法,而是要使學生探索這些技法為什么做那樣一些規定。教學目標不僅是理解掌握這些既發揚黨怎么做,而是要為學生學習這些技法,進而創造新的技法打下基礎。也就是說,重在“學法”。
這一章和前面四章的聯系十分緊密,很多思想方法是源于前面幾章。教學中要注意聯系、應用前面的知識與思想,以使相關的技術的思想方法得以進一步理解與掌握。
【66】主要觀點
一 方案的構思方法
設計的關鍵在于構思,構思的關鍵在于科學的設計分析與恰當的構思方法的運用。(構思的教學中,要特別注意進行技術的思想方法的教學)
在方案構思階段,我們要在信息收集與處理的基礎上,根據整個設計的要求,進行嚴謹的構思。在具有多個方案的基礎上,進行比較、權衡,形成改進后的方案。
設計任何產品都應綜合考慮物、人、環境三個方面。(要注意:還要注意這三方面之間不是互相獨立的,而是相關聯的。)
【67】方案的構思方法:草圖法;模仿法;聯想法;奇特性構思法。
在經過構思形成多個方案之后,要對這些方案進行評判和比較,同時要從設計的要求出發,針對一些相互制約的問題進行權衡和決策,最后選出較為滿意的方案或集中個方案優點的方案。
要制定出最佳方案,必須根據設計要求和設計要則對各方案進行權衡。
【68】二 常用的創造技法
頭腦風暴法。列舉法。設問法。(在教學創造技法時,要教給學習方法,要講清各創造技法為什么要這樣規定其原理與原則。學習這些方法一是告訴學生,創造、創新是有方法的;二是這些技法是教學學習創造技法的載體,教給學生如何學習創造技法,如何創造創造技法 。)
【69】第六章 設計圖樣的繪制
【教材分析】
本章由一 設計表現圖;二 常見的技術圖樣;三 計算機輔助只圖(選學)三節組成。
教材從第四章到第八章基本上是按照設計過程的各環節依次展開的。只有這一章,它不是設計過程的環節,而是設計交流的必備工具。把在一章放在這里似乎有些不倫不類。我們仔細分析教材的各章,比較設計過程的各環節可以發現,其中有一個環節“制定設計方案”中只出現了信息收集、方案構思、設計分析三步,缺少指導學生進行“方案呈現”與“方案篩選”兩步的教學內容。本章的內容雖與方案呈現有關,但只是方案呈現的工具,而不是具體的方案呈現教學內容。教材之所以這樣設計,正是為學生進行“方案呈現”與“方案篩選”這兩步留下時間,由學生在課下進行。因為這兩步主要是學生設計小組進行活動,課上無法進行。如果沒有這兩步就直接進入模型制作,學生的設計方案無法產生,也就無法進行模型制作。就是進入了模型制作,學生的設計方案也只是應付,沒有真正進行設計的全過程。
因而,在進行這一章的教學中,教師還要同時關注學生的設計,在上一章的教學結束時,給學生布置課下進行“方案呈現”與“方案篩選”這兩步的設計活動。
這一章的主要內容是技術用圖的繪制或識別,都是學生在技術設計中要用到的。學生學習了這些圖,再加上數學中學習的三視圖,基本上可以滿足學生設計臺燈時進行技術交流的需要。
第一節設計表現圖重在技術語言的進一步掌握。要使學生進一步明確技術語言的特性與功能。特別要從交流功能的意義上去理解技術語言。后面三小節草圖的畫法需要學生掌握。正等軸測圖在立體幾何中學過,也可以要求學生掌握其識讀與畫法。對于效果圖則只要了解即可。
第二節中的三視圖如果在數學的立體幾何中已經學過,教學重點應放在機械加工圖上。如果沒有學過,主要精力放在識圖上,由于技術課的教學時間有限,畫圖主要還是依靠數學教學去解決。應注意的是,三視圖一方面是技術的一種主要技術語言,另一方面它又是教學技術語言的載體。三視圖、機械制圖的教學要注意進行技術語言特點的教學,不要上成數學課。
第三節是先進的制圖手段,主要讓學生了解一下。
技術語言具有多樣性、專業性和規定性的特點。
【70】主要觀點與內容
一 設計表現圖
技術語言的特征:言簡意賅、通俗直觀。(簡明、規定性強、表達清楚。)
草圖;透視效果圖;正等軸測圖。
【71】二 常見的技術圖樣
三視圖;機械加工圖;剖視圖;線路圖。(技術圖樣的教學要和技術語言緊密結合,要發掘其中的技術語言特點。不然容易變成數學課、物理課。)
【72】第七章 模型或原型的制作
【教材分析】
第七章由一模型;二工藝;三 模型制作等3節構成。
模型制作是方案設計過程中為進行技術試驗和基本完成之后檢驗方案是否符合設計要求或檢驗設計,發現問題作為優化的根據用。模型制作前同樣要進行設計。模型制作完成后,要進行技術試驗。即使是展示用的模型,實際上也是在進行檢驗,只不過檢驗者是審核者與使用者。在教學中教師要始終注意這個問題,不要把模型制作作為設計的最后一個環節。設計的最后環節是完成并提交符合一般設計原則和相關設計規范的滿足設計要求的完整設計方案。因此,在學生完成模型制作后,教學還應按設計過程的要求,進形技術試驗,以檢驗設計方案。由于教材的第二、三節都是制作得的具體技術教學,后面并沒有進行試驗的內容,容易認為設計已經完成。應注意到,設計的過程是在第三章第一節中給出的,后面幾掌只是對其中一些設計環節進行教學,并不是設計的完整過程,教材的另一條暗線——臺燈設計并沒有結束。教學中應要求學生在課后進行這些工作,交出完整的設計報告。
教材在第一節中給出了模型的功能及作用,也就是為什么要制作模型;第二節給出的是怎樣制作模型,即制作模型的知識與技能;第三節模型的實際制作的步驟與方法。不免上看前兩節視為后一節服務的,實際上第三節又反過來要加深學生對第一節的認識。技能是技術素養重要組成部分,但它又是為技術素養的養成服務的。沒有一定的技能無法養成技術素養,但技能又不是技術素養中最核心的部分。
第一節講了模型功能與作用,重點在第2小節里,講的是模型在不同階段的不同功能。要注意的是模型并不都是一個完整的產品模型,可以只是反映產品部分性能的。
第二節對工藝及工藝構成實際上只是做了簡單介紹,教學中可以把重點放在后面制作臺燈的工藝設計上,讓學生的以實際體驗工藝過程,了解設計合理工藝的重要性。
第三節在學生完成制作后,還應組織學生對模型進行點評,找出其優點,同時也要找出其不足,讓設計者提出優化設想。即使時間不允許學生繼續進行優化,但要使學生由此認識。這種思想認識也使技術素養的因素。
【73】主要觀點
一 模型
模型功能:(1)使設計對象具體化;(2)幫助分析設計的可能性。
草模;概念模型;結構模型;功能模型;展示模型。
【74】二 工藝
工藝是指利用工具和設備對原材料、半成品進行處理,使之成為產品的步驟與方法。(工藝的教學要注意學習方法的教學。)
【75】三 制作模型
制作模型步驟。
7.對產品外觀造型和色彩進行評價;對產品的結構、功能進行測試和試驗、檢驗是否符合設計要求。(同樣是進行技術試驗。為評價設計方案用。)
8.對設計方案進行修改,作出展示模型。
(模型制作的目的要十分明確,不是為了展示制作技術,而是用于檢驗設計方案是否符合設計要求。這一點常常在教學中被忽視。)
【76】第八章 技術產品的使用和保養
教材分析
本章教材由一 產品說明書及其作用;二 技術產品的使用、維護和保養兩節組成;
本章是本書的最后一章,也是設計過程中設計方案制定后,最后一個設計環節。寫出使用說明書,完成設計報告,這項設計便完成了。產品是為人服務的產品說明書就要讓使用者明白怎樣使用,用得放心。也只有做到這一點,使用這才會購買這個產品。這也與技術的經濟性有關。因而寫好產品說明書十分必要,也是設計者的責任。我們大多數人都是產品的消費者,需要購買、使用各種各樣的產品。會識讀產品說明書,才能正確、安全地選擇、使用產品。因而本章的教學內容是有較大價值的、十分必要的。
第一節主要講了怎樣寫產品說明書,要講哪些內容,有什么要求,以及為什么要寫這些內容等。這對我們掌握識讀產品說明書是十分有益的。
第二節是將產品的使用維修與保養,這實際上也是產品說明書的內容。作為產品的使用者,都希望產品能經久耐用,安全使用。作為設計者應當講清這個問題,作為使用者購買商品事業要十分注意這個問題,而且使用中要按說明書所說的方案使用。不然可能造成產品的損毀,甚至造成人身安全事故。寫好、讀懂這部分內容,同樣是十分重要的。
【77】產品說明書的設計是產品設計活動的組成部分。消費者通過產品說明書了解產品的使用、維護和保養的方法等。科學地使用、維護和公里產品,不僅使每個消費者面對琳瑯滿目的技術產品所應有的基本素質,也是衡量人們技術素養的一項重要指標。
【78】主要觀點
一 產品說明書及其編寫
產品說明書是指到用戶選擇產品、使用產品的“路標”和“向導”,它可以幫助用戶了解產品的特性,確保用戶正確、安全地使用產品。
產品說明書的形式:條款直達式、自問自答式。
(這一節的教學目標不僅是會寫產品說明書,而且要使學生會看產品說明書,能分析產品說明書。學習通過產品說明書選擇產品和學習使用產品。寫產品說明書,對于設計、生產者來說,它也是推銷產品的手段。)
【79】二 技術產品的使用、維護和保養
產品說明書必須明白無誤地告知用戶產品的使用方法;產品的維護和保養方法;產品的常用服務途徑。
產品的維護保養是技術設計是必須考慮的問題設計是應注意便于保養、維修,標志便于識讀。
【80】教學中應注意的問題
教學目標的確定 要根據課程標準,要細化,不要大帽子底下開小差。每一節課的教學目標不能定得太高太多。要以保證能夠實現為準。
教材的使用 是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要在吃透教材的基礎上組織教學。
教學方法問題 應注意到通用技術課的教學特點及學生原有技術水平。例如, 情景設置導入法與案例分析導入法。強調了分析。
謝謝!
PAGE
8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平定县| 全南县| 绥德县| 苍溪县| 泊头市| 深水埗区| 子洲县| 汽车| 潞西市| 台前县| 祁连县| 南宫市| 如东县| 休宁县| 渝北区| 安国市| 山阴县| 朝阳区| 漾濞| 湘潭县| 高青县| 忻州市| 鄂伦春自治旗| 株洲市| 宁晋县| 始兴县| 建昌县| 余庆县| 台南县| 阳高县| 呼玛县| 咸宁市| 梅州市| 西城区| 绥化市| 侯马市| 西和县| 上犹县| 且末县| 乐山市| 无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