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高考必知知識點(小集)設計11. 技術的價值:技術與人、技術與社會、技術與自然2. 技術具有保護人、解放人、發展人的作用(自己價值得以實現)3. 技術的性質:技術的目的性、技術的創新性、技術的綜合性、技術的兩面性、技術的專利性4. 技術與科學的區別:科學側重于有所發現(自然界存在),技術側重于有所發明(人為制造出來的)5. 知識產權包括著作權、專利權、商標權6. 人機關系實現的目標:高效、健康、舒適、安全.7. 如何實現合理人機關系:普通人群與特殊人群;靜態的人與動態的人;人的生理需求與人的心理需求、信息的交互8. 按目的不同進行分類:性能試驗,優化試驗,預測試驗,信息試驗。9. 技術試驗的方法:優選實驗法,模擬實驗法,虛擬實驗法,強化實驗法,移植實驗法。10. 設計過程的一般過程:發現與明胡確問題,制定設計方案,制作模型或原型,測試評估及優化,產品的使用和維護。一項設計成果質量的好壞,60%~70%是由設計過程的質量所決定的。一個模型或原型制作的好壞,直接由技術圖樣的好壞所決定!11. 設計的一般原則:創新原則,實用原則,經濟原則,美觀原則,道德原則,技術規范原則,可持續發展原則。12. 實用原則表現在物理功能、生理功能、心理功能、社會功能(愛好、興趣、社會地位、個人價值、產品特性)。13. 產品設計分析時從人、物、環境三個方面去考慮。14. 方案的構思方法有四種:草圖法,模仿法,聯想法,奇特性構思法。15. 設計表現圖的技術語言的種類有:圖樣、圖表、模型、符號。16. 模 型在不同階段的作用:草模:(草模用于產品造型設計的初期階段,它可以采用立體模型將設計構思簡單地表示出來,供設計人員深入探討時使用);概念模型:(在草模的基礎上,表示產品的造型風格,布局安排,以及產品與人與環境的關系等,人整體上表現產品的造型的整體概念);結構模型:(清晰地表達產品的結構尺寸和連 接方法,并用于進行結構強度試驗等);功能模型:(用于研究產品的各種性能以及人機關系);展示模型:(研究人機關系,結構,制造工藝,外觀,市場宣傳提供實 體形象)17. 金屬加工工藝包括劃線,鋸割,銼削,鉆孔,連接,表面處理。18. 連接方法:鉚接(不易焊接的鋁板間的連接),黏結(膠接),榫接,焊接(錫焊[電子原件之間的連接],電焊,氣焊)19. 表面處理有表面刷光,噴涂油漆,鍍層。必修2:構件的基本受力形式:拉力、壓力、剪切力、扭轉力和彎曲力。2、結構的類型: 實體結構、框架結構、殼體結構在我們身邊建筑當中最多的結構是組合結構3、影響結構穩定性的主要因素:重心位置的高低、結構與地面接觸所形成的支撐面的大小和結構的形狀等。4、影響結構強度的主要因素:結構的強度與結構的形狀、使用的材料、構件之間的連接方式等。5、結構構件的連接通常有兩種:鉸連接和剛連接6、結構與功能:結構的變化可能導致功能的變化。7、賞析結構設計作品,可從技術與文化兩個角度進行。(1)技術的角度主要有:結構功能、穩固耐用、造型設計的創意和表現力、材料使用的合理性,工藝制造的精湛程度等。(2)文化的角度主要有:文化寓意與傳達,公眾認可的美學原則,反映的時代、民族、習俗方面的特征、結構的個性特征等。8、流程中的有些時序是不可顛倒的,有些時序是可以顛倒的。環節的劃分可能會有所不同。任何流程都反映一定的時序,體現出一定的環節。流程圖有文字表達、表格表達、圖示表達等方式,有些場合還可用模型表達、動畫演示等。用箭頭、用數字序號、用時間等表達時序。流程圖的序號或方框反映了環節、工序的具體情況。(要會畫流程圖)9、流程優化的目的是為了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降低勞動強度、節約能耗、減少環境污染、保證安全生產等。流程優化可以根據不同的目標有所側重,主要涉及到工期優化、工藝優化、成本優化、技術優化、質量優化等優化指標。(要能區分)10、系統的基本特性:整體性、相關性、目的性、動態性、環境適應性。整體性:是系統最基本的特性,也是觀察和分析系統最基本的思想和方法。系統是一個整體,它不是各個要素(部分)的簡單相加,系統的整體功能是各要素(部分)在孤立狀態下所沒有的。系統的任何一個要素(部分)發生變化或出現故障時,都會影響其他要素(部分)或整體的功能的發揮。系統的整體功能大于組成系統的各部分的功能之和。如: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11、系統分析一般是從系統的整體功能出發,全面地思考與解決問題。系統分析的出發點是為了發揮系統的整體功能,目的是尋求解決問題的最佳決策。系統分析的一般步驟:①明確問題,設立目標;②收集資料,制定方案;③分析計算,評價比較;④檢驗核實,作出決策。(a)系統分析的主要原則:整體性原則、科學性原則、綜合性原則三個主要原則。12、按人工干預的情形分:人工控制 、自動控制按執行部件的不同分:機械控制、氣動控制、液壓控制、電子控制按是否有反饋分:開環控制 、閉環控制13、簡單閉環控制系統:檢測裝置測量出被控量并返回到系統的輸入端;比較器將給定量與所檢測的被控量進行比較,求出偏差值;控制器將這一偏差值進行運算處理,并向執行器下達控制指令;執行器根據指令對被控對象進行控制,從而使被控量穩定在一定范圍內。控制量為執行器的輸出信號。三、閉環控制系統的干擾與反饋(c)1.干擾因素:指在控制系統中,除輸入量(給定值)以外,引起被控量變化的各種因素。(a)3.功能模擬方法:以功能和行為的相似性為基礎,用“模型”模擬“原型”的功能和行為的方法。(a)4.黑箱方法:把將要研究的系統作為黑箱,通過對系統輸入與輸出關系的研究,進而推斷出系統內部結構及其功能的方法。如,中醫切脈診病、瓜農選西瓜等。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