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一、命題指導思想江西省普通高中通用技術科學業水平考試命題,以教育部制訂的《普通高中通用技術課程標準(實驗)》、省教育廳頒布的《江西省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實施方案(試行)》和本考試指導意見為依據,并結合我省普通高中教學實際情況進行命題。試題要體現本課程的基本理念、課程目標和內容標準,體現通用技術學科以提高學生的技術素養為宗旨的基本思想,全面實現普通高中通用技術學業水平考試目標。試題應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及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評價學生對技術的理解和運用狀況。重視對考生的技術素養的考查,注重與學生生活緊密聯系的基礎知識與基本操作技能的考查,注重以技術設計與應用為基礎的技術實踐能力的考查,注重技術的思想和方法的領悟與運用水平的考查。試題還應注重對知識的理解和運用,盡量貼近時代、貼近社會、貼近學生實際。堅持有利于高中新課程培養目標的順利實施,有利于通用技術學科的課堂教學,有利于促進學生主動、全面、健康發展。二、命題原則1、導向性原則。通用技術命題應能體現高中通用技術課程理念,面向全體學生,考查學生的技術素養,引導教學促進學生聯系生活、社會實際學習技術,關注科學技術的發展。要充分發揮學業水平考試對普通高中通用技術學科教學的正確導向作用。 2、科學性原則。試題設計必須與《江西省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方案(試行)》的基本要求相一致,符合學生認知水平、認知規律和發展要求;試題表述規范,技術用語準確;考試試題能反映通用技術學科的主要內容和基本要求,有利于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發揮。具有較高的信度和效度。試卷結構合理,試題內容科學、嚴謹,試題文字簡潔、規范,試題評分標準準確、合理。 3、基礎性原則。試題應難易適當,題量適度,注重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的通用技術思想和方法的考查。不出偏題和怪題,讓堅持正常學習的學生,一般都能達到學業水平考試的合格要求。4、實踐性與開放性原則。試題密切關注科學、技術與社會的聯系,關注現代工、農業生產和日常生活技術發展的新成果;從實際出發選取試題素材,與探究問題的過程和方法緊密結合,考察學生在實際情景中提取信息、分析、處理技術問題和創造性地解決實際問題的各種能力。三、考試目標與要求(一)目標要求根據《普通高中通用技術課程標準(實驗)》的要求和我省普通高中通用技術教學的實際,將考試內容掌握程度的要求按知識、技能、情感從低到高依次劃分為了解、理解、應用三個層次,具體界定如下。 層次 具 體 解 釋 考試要求了解 指再認或回憶所學的技術知識、思想方法,列舉它們在日常生活和工農業生產中的應用。 了解/模仿/感受(說出、知道、了解、認識、熟悉;模仿、嘗試;感受、參與、經歷、體驗)理解 指對技術的基本概念進行解釋、區分,運用所學的技術知識、思想方法對技術現象進行解釋。 理解/操作/認同(說明、理解、解釋、比較、權衡、找出、選擇、識別、調查、學會;會、能、制定、識讀、繪制、畫出、安裝、檢測;關注、提出、獲得、欣賞)應用 指對技術設計的過程、方案和成果作出比較全面的評價,運用所學的技術知識、思想方法解決實際問題。 應用/熟練/內化(掌握、分析、歸納、概括、確定、判斷、優化、改進、設計;實現、靈活運用;養成、具有、確立、保持)(二)能力要求1、知識與技能(1)理解技術的性質,了解技術的發展歷史和一些最新的技術成果以及技術在生活和生產中的應用,能正確認識技術對人們日常生活及社會產生的正反兩方面的影響,具有正確使用生活中一些常用技術的基本技能。(2)了解技術設計的基本知識,初步掌握技術設計的一般程序和基本技能,了解它們在日常生活和工農業生產中的應用,能對技術設計的過程、方案和成果作出比較全面的評價。(3)能從技術設計的角度理解結構、系統、流程、控制的一般概念,了解簡單的結構設計、系統設計、流程設計、控制設計的基本知識,以及這些知識與日常生活和工農業生產的內在聯系和廣泛應用。(4)了解技術語言的種類及其應用,能繪制和識讀一些簡單的技術圖樣,會使用幾種常用的規范的技術語言進行交流。(5)熟悉一些常見材料的屬性及加工方法,能根據設計要求選擇材料和工具,能根據設計方案制作產品或模型。(6)具有初步的技術試驗的操作技能,能進行基本的技術測試和技術指標測量,會寫簡單的技術測試和技術試驗報告。2、過程與方法(1)經歷將人們的需求和愿望確認為值得解決的技術問題、并形成設計方案的過程,初步學會從技術的角度提出問題、解決問題,能多角度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發展批判性思維和創造性想象的能力。(2)經歷技術方案的實現或轉化為產品的過程,初步學會模型或產品的制作、裝配、調試的方法。體驗意念具體化和方案物化過程中的復雜性和創造性,發展動手實踐能力。(3)經歷技術設計中交流與評價的過程,初步學會一些技術交流的方法,發展技術的表達和評價能力。(4)經歷觀察、設想、安裝、測試、調度、測量等簡單的技術試驗過程,學會簡單的技術試驗方法,理解技術試驗在技術發明、技術革新中的作用,形成初步的技術試驗能力。(5)經歷將結構、流程、系統與控制的基本知識應用于技術實踐的過程,初步掌握結構、流程、系統與控制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并能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和技能解決一些實際問題,發展創新精神和理論運用于實踐的能力。(6)經歷典型的技術設計、制作和評價的活動過程,初步掌握基本的技術學習方法和技術探究方法,具有初步的參與技術活動的能力和使用技術及其產品的能力,發展技術的決策能力、創新能力和終身學習能力。3、情感、態度、價值觀(1)形成和保持對技術問題的敏感性和探究欲望,領略技術世界的奧秘與神奇,關注技術的新發展,具有對待技術的積極態度和正確使用技術的意識。(2)熟悉從事技術活動必須具備的品質,能夠安全而又負責任地參加技術活動,具有良好的合作和交流的態度,養成嚴謹、守信、負責、勤儉、進取等良好品質。(3)體驗技術問題解決過程的艱辛與曲折,具有克服困難的勇氣和決心,培養不怕困難、不屈不撓的意志,感受解決技術難題和獲得勞動成果所帶來的喜悅。(4)認識技術的創造性特征,形成實事求是、精益求精的態度,培養富于想象、善于批判、敢于表現個性、勇于創新的個性品質。(5)理解技術的文化特性和藝術特性,具有認識技術問題的國際視野和全球意識,以及一定的對技術文化的理解和選擇能力。(6)理解科學、技術與社會的相互關系,增強勞動觀念,具有敬業意識和創業意識,形成與技術相聯系的經濟意識、質量意識、環保意識、倫理意識,以及主動參與當地經濟建設的意識。四、考試范圍《普通高中通用技術課程標準(實驗)》中對學生畢業應獲得的學分規定的模塊,即《技術與設計1》和《技術與設計2》模塊。由于通用技術課程是首次進入我省高中新課程學業水平測試,故本次考試暫不涉及選修模塊,待以后條件成熟,考試范圍將擴大到選修模塊,并增加實踐操作技能項目的考查。實踐操作技能的考查辦法和考核評定標準,待時機成熟后另行規定。五、考試形式、時間與成績呈現方式1、考試形式:閉卷、筆試。2、考試時間:90分鐘。卷面原始分滿分為100分。考慮到通用技術學科的特點,建議有條件的地市也可將書面考試的分數轉換為70分,對學生平時表現及通用技術作品的認定為30分,兩項加起來共100分。3、考試成績呈現方式:學業水平考試成績以等級呈現,即根據考生得分成績按百分比劃分A(優秀)、B(良好)、C(及格)、D(不及格)四個等級。考試成績分設區市劃定等級,考生分數成績排名前20%者為A級,前60%非A級者為B級,前98%非A、B級或單科成績60分以上者為C級,其他為D級。六、試卷結構1、題型結構試卷由兩部分組成,第一部分為選擇題,占全卷分值的60%;第二部分為非選擇題,占全卷分值的40%。其中,非選擇題包括讀圖作圖題、分析評價題、應用設計題等。2、內容結構《技術與設計1》、《技術與設計2》原則上各占50%,但在命題中可做適當調整。3、試題難易結構試題包括容易題、中等難度題和較難題。其中容易題約占70%,中等難度題約占20%,較難題約占10%。 根據省教育廳頒布的《江西省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實施方案(試行)》,2010年普通高中通用技術暫由設區市教育行政部門組織考查,考查結果分為合格與不合格,考查內容、方式由各設區市自定,本考試大綱僅供參考。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