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電子制作與電路圖的識讀》教學設計華南師大附中 王穎逾【教學內容分析】電子技術在工程技術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第二章第三節教材中也有電路圖的識讀的內容。本課主要通過電子焊接工藝的實踐活動,使學生體驗電子制作的過程,初步接觸簡單的電子電路圖,并初步體會以集成電路為核心的電子電路設計的特點。【教學對象分析】教學對象是高一級的學生。總體而言,學生理解能力較強,也對電子技術比較感興趣。物理課上只學過簡單的電路實驗。絕大多數的同學沒有使用電烙鐵焊接電路的經驗,他們過去接觸得比較多的是物理電學中的電路圖,對電子電路圖還比較陌生。每個班有5、6人參加過電子技術選修課的學習,有焊接電路的經驗。【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1)簡單電子電路圖的識讀。(2)電子元件的焊接和連線。2、過程與方法:(1)經歷電子制作(布局、焊接、連線、檢測)的過程。(2)嘗試在電路板上對電子元件進行布局。(3)電子電路分模塊檢測,判斷電路故障的方法。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體會現代電子技術的特點。(2)感受使用集成電路進行模塊化設計帶來的方便。(3)培養學生對電子技術的興趣。【學習重點】1、簡單電子電路圖的識讀。2、電子元件的焊接和連線。【學習難點】電子元件符號與實物的對應。電路板上元件的布局。3、電路圖上標注“VCC”和“GND”處的連接方法。【教學策略】1. 講練結合,配合實物展示和現場焊接示范,提供詳細、易懂的圖文說明。2. 每2人一個小組,以小組為單位完成制作。3. 充分利用個別有基礎的同學(約占10%)的技術優勢,帶動其它的小組。【教學課時】全部完成需2學時(本節完成電子元件的焊接,第二節完成電路的連線)【教學資源】1、實驗室:有多媒體設備,能投影計算機上顯示的內容;每張桌子至少一個電源插座,可使用電烙鐵。2、萬能板、導線、焊錫、松香、電阻、跳針、芯片插座、模擬比較器、電位器、發光二極管、光敏電阻等電路制作的材料。3、電烙鐵、斜口鉗、吸錫器、烙鐵座等焊接工具。4、教師預先編寫好的學案,內容包括電路原理說明、電路圖、電路焊接指引。(每人1份)【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實物演示 (2分鐘) 演示電路樣板的功能。 觀看演示 用電路的演示效果吸引學生的興趣。電路原理說明 (4分鐘) 說明模擬比較器輸入與輸出的關系(同相端跟反相端電壓的比較),光敏電阻阻值隨光照度改變而改變的規律。用學生熟悉的“串聯電路電壓分配規律”解釋輸入電壓信號的情況。 根據教師的提示回答:當光較強時,光敏電阻阻值小,同相端電壓比反相端電壓低,模擬比較器輸出低電壓,燈不亮;當光較弱時,光敏電阻阻值大,同相端電壓比反相端電壓高,模擬比較器輸出高電壓,燈亮 使學生在焊接前先理解電路工作原理,知道各個模塊的功能。電子元件介紹 (2分鐘) 把原理圖上的元件符號與實物進行對照,重點在于說明元件引腳的位置關系。 把領到的元件與教師印發的電路圖進行對比,認清元件引腳的位置關系。 使學生把圖紙與元件一一對應,便于進行焊接、連線工作。4、現場示范使用焊接工具 (2分鐘) 先投影出“五步法”焊接的示意圖,然后在展臺上現場示范并同步講解。 學習焊接的步驟。 對焊接不熟悉的學生進行指導。5、電路板上電子元件的布局 (2分鐘) 投影事先畫好的元件圖樣,并直接利用畫圖軟件在屏幕上拖動、旋轉元件,放置在適當的位置。 對照教師的投影和手上的電路原理圖,體會合理布局給電路焊接帶來的方便。 對于初次進行電子制作的學生來說,元件布局是比較困難的,需給予指導。6、學生實踐活動 (25分鐘) 分組進行指導。 按照教師的要求進行制作。 體驗電子制作的過程本節課主要完成元件焊接。7、分組收拾打掃實驗臺(3分鐘) 提醒和組織學生上交未完成的電路板和元件。寫上名字以備下次實驗使用。 將電路板和元件包在資料紙中,上交以備下次繼續完成。打掃清理桌面。 養成良好的實驗習慣,完成實驗要整理實驗臺。【教學小結】1.課前要對技術測試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1)教師首先要自己進行大量的電路試驗,從原理的難易、花費的時間、焊接的復雜程度、制作的成本等方面進行比較,選擇合適的電路。(2)準備好實踐活動所需的工具和材料,并在課前做好材料分發的準備,將每組的元件材料放在物料盒中,避免材料漏發,以免課堂上出現混亂。(3)課前已花了15分鐘的時間對電子制作工藝及工具進行了學習,課堂上要準備好包含學生需要知道的全部信息的學案。但要限制文檔的篇幅,節省學生閱讀文檔花費的時間。2.教師本人必須對該電路非常熟悉。學生焊接的電路可能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學生自己找不出原因時會請求教師的幫助。教師必須在短時間內找出錯誤,并提供修改的方法。3. 在第二節課,學生在分組實踐活動測試過程中會出現很多疑問。教師對各個小組出現的問題逐個進行解答是比較困難的。這時應充分發揮小組合作的優勢,鼓勵遇到困難的小組派出組員向其他小組請教。也要充分發揮少數尖子生的作用,協助教師向其他小組提供技術幫助。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