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小區綠地景觀模型的制作》教學案例徐匯區勞技中心 孫海燕 一、教學背景 《建筑模型設計與制作》是徐匯區勞技中心開設的拓展性課程。課程以二期課改上海市勞動技術課程標準為指導,以學生發展為宗旨進行內容設置。把數學中的平面幾何、立體幾何、三角、三視圖等融入設計與制作之中,引導學生從簡單的識圖入手,提高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幫助學生學會三維草圖設計,初步學會建筑模型的制作技能,體驗技術的價值,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教學中,學生通過識圖、理解模型平面圖和立面圖所表達模型特征及空間結構,并正確地繪制出相關的展開圖,通過切割、折邊、粘接等技能操作完成建筑模型制作的主體部分。在此基礎上,配景部分也是體現建筑模型的一個重要環節;如何引導學生更密切地關注生活,關注身邊小區綠地設計為載體?通過探究研討教學法,使學生在團隊合作過程發揮各自優勢并不斷完善小組作品;《小區綠地景觀模型的制作》一節課不僅體現學生團隊合作的巨大力量,而且學生自主學習個性化發展優勢充分得以體現。 二、教學設計思路 1、 設計思路 本節課通過兩組不同環境住宅圖片的對比,引導學生發現問題,導入課題。在觀察與分析過程中,引導學生了解綠地景觀的特點和植物布局的原則;探究綠地景觀模型制作方法,掌握草坪、低矮植物、高大植物的制作過程;通過動手實踐,思考植物制作和景觀布局兩個環節,學會解決問題的方法;在交流與評價環節中,以“制作要求和合理布局”為評價標準,使學生在評價過程中有一定的理論依據,同時學生在合作交流中,不僅展示各自的作品,也完善了他們的思維方式。 2、教學分析 教學中,教師發現在建筑模型植物景觀制作過程中,由于學生缺乏實踐知識,在植物布局和制作中會存在許多不合理之處;針對這些情況,教師從教學內容進行調整,從身邊小區綠地入手,設計《小區綠地景觀模型的制作》一課。通過教學設計,使學生了解植物與人們生活有哪些密切的聯系,理解小區植物布局的原則,關注學生自己居住小區植物的布局,并能做出合理的解釋。 3、學情分析 教師根據《勞動技術》“會動手、能設計、愛勞動”學科特點,以學生發展為宗旨,學生在完成上節課小區綠地景觀模型植物草圖繪制的基礎上,非常希望將美好的愿望,通過自己動手實踐完成植物制作;從學生最熟悉的生活小區入手,激發他們觀察小區植物與人們的密切關系以及了解植物合理布局的重要性。 三、教學目標設定 1.知識與技能 (1)了解綠地景觀的特點。 (2)了解植物布局的原則。 (3)掌握簡單植物的制作方法。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觀察與探究,了解綠地景觀的特點和植物布局的原則。 (2)通過綠地景觀植物模型制作方法的探究,了解植物制作方法。 (3)通過制作活動,掌握植物制作的過程。 (4)通過交流與評價,完善學生的思維方式。 3.情感態度價值觀 (1)通過觀察與分析,引導學生關注自己居住小區綠地景觀植物布局,從而關注生活周邊的環境,提高環保意識。 (2)通過小組合作探究,培養學生團隊合作精神。 4、教學重點:綠地景觀植物模型制作方法和過程。 5、教學難點:小區綠地景觀中植物的布局。 四、教學(器材)準備 1.教具:樹木模型的相關資料,課件等。 2.學具 材料:細銅絲、草粉、泡沫塑料、植絨紙、白膠、牙簽等。 工具:剪刀、油畫筆、水彩顏料、調色盤等。PAGE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