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正投影與三視 圖學時:一課時一.教材內容分析 通用技術必修模塊“技術與設計1”第六章第二節《常見的技術圖樣》之“正投影與三視圖”(蘇教版)主要描述了正投影形成三視圖的方法、原理,三視圖的繪制(識讀)方法和規律等。三視圖作為一種技術圖樣是設計交流與表達的一種常用的技術語言形式。學生通過本節的學習,掌握“能繪制簡單三視圖”的知識和技能,學會一種設計交流的技術語言,本節內容也是后續知識“形體的尺寸標注”和“機械加工圖”的基礎。二.教學對象分析1.學生初中數學課上已接觸過三視圖的概念,但經了解部分學生對此印象已不是很深刻,因此,教學中既要利用學生已有的概念,又不能高估學生的能力,對主要內容,應從基本概念入手。2.通過前面章節的學習,高中學生能夠較熟練地繪制(識讀)平面圖和正等軸測圖,也有光線投射成影的感知和體驗,教學可以從學生的現有知識和經驗出發,按照直觀感知、操作確認、思辯求證的認識過程展開,建構正投影與三視圖的知識體系。三.教學目標知識目標:理解投影的基本概念和方法。掌握正投影的方法、特性及三視圖原理和規律。掌握三視圖的一般繪制規則。能力目標:掌握簡單的三視圖的識讀、繪制。學會規范制圖的方法和技能。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體會技術語言的重要性,初步培養學生能用恰當的方式與人交流的習慣。培養學生細致、嚴謹的態度。感受技術交流中三視圖的作用。四.重點與難點重點:(1)三視圖的成形圖原理和規律。(2)三視圖的識讀與繪制。難點:1.用視線代替光線從正確的方向看物體,得出三視圖;2.簡單三視圖的識讀與繪制。五.教學策略本節課的內容比較抽象,三視圖的繪制比較專業,學生的空間想象力還比較欠缺,本節課通過親身制作模型、繪制三視圖,在實踐中學會和掌握知識要點。六.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圖片、模型、美工刀、橡皮泥七.教學過程(一)課題引入教師:通過飛機模型的展示提出給你材料能不能自己獨立做出模型?學生:討論教師:提問學生如果自己要請工人做一個作品怎么和工人交流?學生:討論回答引出學習主題。新課教學1.正投影什么是投影?教師:拿一實物在屏幕上投影引入提出問題要形成影子所需要的條件。學生:觀察、思考并討論得出結論:投影的三要素:物體、投影線、投影面什么是正投影?教師:提問早晨與中午人的影子是否相同,為什么不同?學生:思考,回答。投影圖片.。學生:觀察圖片并思考各圖的差異。教師:講解正投影 機械圖樣中我們采用的是正投影法,投射線互相平行,并與投影面垂直時,物體在投影面上所得的,叫做正投影。投影:圖片引入三視圖2.三視圖1)三視圖用的是正投影播放動畫圖片加深理解。2).三投影面體系學生:從教室里找出三個相交平面教師:用如圖示三個相互垂直相交的平面,構成三投影面體系(如圖),其中:正面投影面V,簡稱正面 ;水平投影面H,簡稱水平面;側面投影面W,簡稱側面3).三視圖的形成投影:通過動畫展示三視圖的形成過程:將物體置于三投影面體系中使物體主要表面平行或垂直與投影面。用正投影法分別向V、H、W面投影,可得到物體的三視圖。其中:主視圖——由前向后投影,在正面V上得到的視圖。俯視圖——由上向下投影,在水平面H上得到的視圖。左視圖——由左向右投影,在側面W上得到的視圖。學生:識讀三視圖完成練習題教師:點評4)三視圖的畫法教師:通過動畫演示給學生復習三視圖的畫法。a. 確定視圖方向b.繪制一條水平的XY線,作為主視圖和左視圖的底線c.畫出主視圖d.在主視圖的右下角引與XY水平線成45°的斜線e.畫出俯視圖f.畫出左視圖學生:完成三視圖的繪制學生:互批教師:點評學生作業,總結出畫圖的注意點。注意:三個圖的位置要正確長對正、高平齊、寬相等畫圖時的筆和線筆:粗實線 矩形筆; 其余 園錐形筆線:粗實線 可見的輪廓線虛 線 不可見看的輪廓線細實線 尺寸標注線點劃線 中心線、對稱線、軸線(舉例說明)畫圖時不要多線少線,(打出圖片)。5)探究活動學生:分組活動。看懂三視圖并用橡皮泥切出實物。零件1零件2(三).小結:1)什么是正投影2)三視圖的規律:位置不變,三個相等。3)識讀三視圖,加工簡單的零件模型。作業:課后完成發下去的練習題,并思考一個問題為什么大家切出來的實物大小不一樣呢?蘇江省天一中學:周小琴聯系電話:051088973021第二節 技術的性質(第一課時)項目 姓名 通訊地址及郵編 聯系方法 E-mail技術的性質(第一課時) 成國富 宜興丁蜀高級中學214221 13912460951 yimohongguang@知識目標:1、知道技術的發展與人類的需求之間的關系2、知道技術的發展需要發明與革新,正確理解技術發明與技術革新兩個概念之間的區別與聯系,能通過案例說明3、理解技術活動往往需要綜合利用多種知識、科學與技術的聯系與區別4、體會到《技術與設計》與《勞動技術》兩者之間的區別情感目標:1、注意日常生活中新出現的技術,對新技術能夠反應,能客觀評價新技術的應用與作用,形成正確的技術價值觀2、培養良好的技術設計愛好與興趣,提高學生的技術素養,灌輸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思想3、培養學生對宜興紫砂壺的鑒賞能力和對中國茶文化的理解技能目標:對日常生活中新出現的技術能有所適應及運用學情分析:首先,面對的學習者是高一新生。高一新生有著自己的自身特點:學生思維能力迅速得到發展,邏輯思維處于優勢地位,獨立自主是情感發展的主要特征,高層自我調控在行為控制上占主動地位,即一切外控因素只有內化為自我控制時才能發揮其作用。在高中階段,教學的策略應是由興趣性的學習動機逐漸轉化為信念型的學習動機。學習內容為這節課是采用的江蘇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技術與設計1》這本教科書的第一章走進技術世界的第二節技術的性質的第一課時。很多學習者包括部分教師對《技術與設計》這門新學科雖有興趣,但缺乏正確的理解,在很大程度上還是停留在勞技的認知水平上。設計思路:本節課的定位是有必要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來讓學習者正確理解什么是通用技術,通用技術對學生的重要性及意義;有必要灌輸沒有技術就沒有競爭力的信念,讓學生自己內化為學習動力。但只由教師講解就會顯得比較枯燥,所以得結合學生的生長環境及學生的認識特點,從具體入手,從當地的紫砂壺作品來切入本節課的學習內容,通過學生對紫砂壺的興趣愛好及了解,通過這條主線來貫穿本節課的所有的知識點,積極引導,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教學模式:情境—陶冶程序 信息技術與通用技術的整合應用課前準備:機房、電子教室、在線測試系統、課件教學環節及時間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觀察和考察及設計意圖創設情境6′ 教師假設:假設你現在在全球最熱的撒哈拉沙漠上旅游,天氣正常,如果只讓你帶一樣東西,你覺得帶什么好呢?(個人獨立思考) 學生回答:水最佳答案是裝滿水的紫砂壺 情境特定,很容易讓學生進入課堂中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引發學生豐富的想像力和思考:茫茫沙漠,一個人,滿眼的金金黃等等;很容易讓學生想到是水,一樣裝滿水的容器。由于本地區的特產是紫砂壺,極有可能把學生帶到紫砂壺上來。教師:你想做一個出色的紫砂工藝師嗎? 學生:是,很想。教師提問:為什么要帶裝滿水的紫砂壺呢? 參考答案:人生存必須要喝水,特別是在沙漠上,更加需要水才能生存。為什么要是紫砂壺呢?因為普通的容器,它存放水的保質期在高溫的情況下會非常短,而用紫砂壺的話存放的時間可能長達三天。參與活動8′ 教師再次假設:現在你已經是紫砂壺工藝師了,你覺得你的紫砂壺會是什么樣的呢,有什么特色?教師投影:展示幾個樣品與學生,讓學生獲取靈感(讓學生自己設計,表達方式不限)教師:可以選舉幾個典型的示范給全班同學,適當點評。 參考:三點一線,茶壺嘴的高點、茶壺口、茶壺把的高點在一條線上。 這部分是本節課的特色之處。讓學生學會設計,讓學生自己體會到通用技術不僅僅是培養勞動技能技術,同時更加注重設計的能力培養,是一種培養技術素養的學科,設計可以讓學生的各種能力得到德智體美勞全方面的能力發展和提高。引入主題6′ 教師:就這盛水的容器,從原始人類開始到現在,從一開始的用手盛水,到用動物的骨頭,到秦漢時期的銅器,到后來的陶瓷到當今天的紫砂,背后有只手一直在推動著技術的發展,這只手是誰呢? 學生回答:人類的需求 從原始人類的徒手到當今的紫砂,這是一個案例,與上面的串聯的是紫砂,快速切入到本節課的主題來,盛水的容器為什么在變?容器在變,技術在變,可是在變的同時,哪些東西又是一成不變的,相通的呢?那這些不變的相通的特點是技術的性質,就是本節課所要學習的知識。自然而然,水到渠成。很多時候,一個人的思考并不能打開思路,這時需要學生與學生相互之間的啟發,引導,從而來獲得靈感。教學從某種角度來說,也是一門藝術。教學方式、方法的多樣化,藝術化是提高教學質量效率的手段之一。小組討論更可以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也是搞活課堂這盤“棋”的“妙棋”。教師:為什么不用動物的骨頭而用銅器了?為什么后來又不用銅器而用紫砂了呢?技術的每一次創新都肯定會有人類的目的的參與。這就是本節課所要授的知識技術的性質之一技術的目的性。 是因為動物的骨頭量不多而且不太實用所以人類想到了使用銅器;是因為銅器的容易生成銅銹不實用不經濟所以人類想到了用到陶瓷,因為陶瓷的不美觀還得上釉所以人類想到了紫砂總結轉化1′ 總之,正是因為人類某方面的具體需求,所以技術才能得以發展,變的是器具,不變的是人類總有更高的需求。引導2′ 教師:從剛才的案例中,我們還能發現其它什么相同處嗎? 引導學生回答:每次技術的發展必然會出現新的技術教師:對,這就是技術的創新。它是技術的核心所在,也是技術對人類富有挑戰意義的內在原因。教師:看書Page11正文第二段,技術創新常常表現為技術革新 和技術發明。技術革新一般是在原有技術的基礎上的變革和改進,技術發明則是一項新技術的產生。你是怎么理解這些句子的?你能說出技術革新和技術發明的聯系與區別嗎?(小組討論形式) 學生回答:聯系:都是新技術。區別:技術革新是一已經存在的技術的改進版,而技術發明則是從無到有的技術,更有原創性。總結轉化:2′ 這就是技術的性質之二技術的創新性。請同學舉例說明什么是技術革新,什么是技術發明。教師:假如你現在是紫砂工藝師,你覺得什么方面你創新呢?還有其它的相同點嗎?(小組繼續討論) 學生舉例說明學生回答:比如上釉技術的應用;磁化紫砂茶等等。5′ 教師:對,一般地,每個技術都需要綜合運用多個學科、多個方面的知識。并不是每個人都能做紫砂壺的。教師:看書Page14正文第一段和第二段,談談你閱讀后知道了什么?有人說,科學就是技術,對嗎? 學生回答:綜合性。參考理由:一件產品的成功與否,需要考慮很多因素。同樣制造一個產品也需要很多的知識。比如紫砂壺,它對化學、美學、文學、加工工藝都有著比較高的要求。學生回答:略 在課堂上,思想的碰撞來自對話。教師要想知道學生學到了多少,懂得了多少,必須交流,與學生面對面的交流,從而可以知道在教學的過程中,哪些是有問題的,哪些是自己忽視的。教學是一項工程,必須從工程系統的角度來看待,全局觀要強的同時具體情況具體分析。課堂在線測試8′ 總之,本節課就講了三個技術的性質。下面就本節課的內容,請同學們自測。(測試題見附件1) 這也是本節課的特色之一。技術在進步,特別像通用技術這一學科,應充分利用科學技術給我們帶來的快捷方便。以往我們的信息反饋很慢,慢在慢在對學生的學習的內容的測評上,需要教師大量的時間來批閱,我們可以利用計算機,利用信息技術與通用技術的整合,提高信息反饋環節的速度,及時把學習的成果反饋到學習者,教學者,對學習者對教學者的下一步對有著極大的意義。課堂評價2′ 教師視學生的課堂測試的完成情況而定。若少于10%的同學能錯2道題目,可視為一節合格課。若50%的同學能一個都不錯且有90%的同學只錯一個或不錯的話可視為一節優質課。 題目的制定,需得緊扣本節課的知識要點,又能有一定的拓展性、延伸性。潛移默化,開闊眼界,增加知識,了解世界,走進生活。參考文獻: 《教學設計》《普通高中通用技術課程標準解讀》《淺談通用技術教師角色的轉換》 成國富《從教學設計到績效技術》 張祖忻《教學過程設計的理論與實踐》 李龍《淺議在線學習系統的設計》 李葆萍,<教育技術通訊>教學反思:1、這是一節理論大于技能學習的一節課,知識點比較分散,但是這么多的知識點用地方特色紫砂壺串聯起來,有效地組織教學活動。2、初次培養學生的設計能力,很多同學不注重產品的實用性,比如茶壺的穩定性,結構合理性不太好,需要在以后的課中加強培養。3、一節課上得好不好,關鍵看新的知識點是否被學生理解和運用。能夠利用計算機這一利器,可以加快學習者與教學者的信息交流環節,可以讓學生知道自己學得到底怎么樣,教師教學教得怎么樣。課堂評價雖然在課堂的時間只有2分鐘,但它的作用不可替代,可以及時糾正教學中的問題。附件1:1、制作一張小板凳需要運用到到物理學、幾何學、化學、美學、材料學等多個學科知識,這說明了技術具有( )A、目的性 B、創新性 C、綜合性 D、兩面性2、顯示器是電視機的核心部件,普通電視機常用的是陰極射線管。它經歷了從球面顯像管,柱面顯像管,平面直角顯像管到純平顯像管等革新過程。說明了技術的( )?!?br/> A 目的性 B、創新性 C、綜合性 D、兩面性3、人類生活中,需要著衣遮身御寒,于是便有( )產生 A、建筑技術 B、食品加工技術 C、紡織縫制技術 D、通信郵電技術4、助聽器的發明開始是為了使聽覺不太靈敏的人清楚聽到外面的聲音而發明的,這說明了技術的 ( )A、目的性 B、創新性 C、綜合性 D、兩面性5、紫砂壺,是中國特有的,集詩詞、繪畫、雕刻、手工制造于一體的陶土工藝品。說明了( )A、目的性 B、創新性 C、綜合性 D、兩面性6、對于紫砂壺的性能“色香味皆蘊”過去早有定論。而且,科學機構也對砂壺的“暑月越宿不餿”一事,角砂壺與陶瓷做了詳細測試,的確證實了砂壺較陶瓷優越了許多,這一結論是基于紫砂原料的獨特性。紫砂壺實用性強,乃在于它具有比較高的氣孔率,使其具有透氣性好的優點。說明了技術的( )。A、目的性 B、創新性 C、綜合性 D、兩面性7、據專家介紹,一把紫砂壺準確地說共有鈕、壺蓋、壺腹、壺把、流嘴、足、氣孔等七個部位。而從制作的工藝上細分,足有圈足、釘足、方足、平足之分;鈕有珠鈕、橋式、物象鈕等三種。壺蓋有嵌蓋、壓蓋、截蓋;把有單把、圈把、斜把、提梁把,其形真可謂紛繁多樣。說明了技術的( )。A、目的性 B、創新性 C、綜合性 D、兩面性8、技術的創新可以表現為技術革新和( )。A、技術發現 B、技術實驗 C、技術發明 D、技術試驗PAGE41.2 穩固結構的探析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1、了解影響結構穩定的主要因素。2、理解結構的功能關系系。過程與方法:通過簡單的實驗討論、分析等方法使學生懂得應用相關的理論知識。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激發學習興趣。教材內容分析: 1、本節內容在《結構和設計2》中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不僅可使學生對結構的基本知識有更深的認識與鞏固,而且也為以后結構的強度、結構的設計等教學打好基礎。在教學中要充分利用試驗、討論、小組合作的教學方法。多舉些生活中的案例,進行師生互動探討,幫助學生加深對知識的理解?! ?br/>2、重點:影響結構穩定的主要因素。3、難點:利用所學知識解釋生活中相關的現象。課時安排:2課時。教學資源: 三角架、鐵架臺、方木塊、氣球、一次性水杯兩只等。教學過程:一、復習引入: 提問:什么叫結構?哪些事物存在結構?結構會決定事物的性質嗎?從力學角度來說,結構是指什么?根據實例說出構件的基本受力形式?結構的基本類型?請同學們回憶一下物理所學的穩定條件。二、新課教學: (一)1、結構與穩定性 1、結構與穩定性結合教材所給圖片,請學生舉出生活中結構不穩定結構的一些例子,例如:底小口大的空竹簍、因貨物堆得過高而在彎道翻倒的三輪車、臺風過后被吹倒的大樹、踩高蹺、倒立的啤酒瓶等等……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有許多結構穩定的東西,如建筑物。那么什么是結構的穩定性呢?結構穩定性是指結構在負載的作用下維持其原有平衡狀態的能力。不同的物體這種能力也不同,那么影響結構穩定性的因素有哪些呢?2、影響結構穩定性的主要因素那到底什么樣的結構是穩定的,什么樣的結構又是不穩定的呢?探究影響結構穩定性的主要因素:思考不倒翁為何不到?請同學們閱讀課本,并總結出影響結構穩定性的主要因素。通過學生自主學習得出:影響結構穩定性的主要因素:重心的高低;與地面接觸面形成的支撐面大小;結構的形狀。(1)結構重心的位置 找兩個相同的一次性水杯,一只空的,一只裝半杯水,在講臺上演示哪只杯子容易倒掉實驗,通過實驗得出:重心越低,穩定性越好;重心越高,穩定性越差。結構重心所在點的垂線是否落在結構底面的范圍內,落在就是穩定的,沒有就是不穩定的。通過對照相機的三角架結構穩定性分析,引導學生得出結論:(2)結構的穩定性與支撐面大小有關。注意:支撐面≠接觸面支撐面越大越穩定,越小越不穩定。(3)結構的形狀。 進一步說明:往往,影響結構穩定性的因素是相互關聯的,需要綜合考慮各種因素來討論結構的穩定性。再分析其他案例:課桌椅為什么能平衡? 自行車為什么能單腳支撐? 茶幾為什么做得很低? 走鋼絲的人為什么要拿一條長棒? 不倒翁為何不倒?為什么世界上那么多人都關注比薩斜塔?得出:對于一個結構而言,如果重心所在點的垂線落在結構底面的范圍內,就是穩定的,不會出現傾倒。 再次復習鞏固,加深理解,明確影響結構穩定性的主要因素; 讓學生列舉有關事例,加深對知識的理解,能用所學的知識解釋。3、運動狀態下的穩定條件課本P5頁的探究:運動中的自行車只有兩個支撐點卻不倒下,為什么? ?。?)當我們坐上的時候,自行車重心升高,人和自行車作為一個整體變得頭重腳輕,因此會搖搖欲倒.但是一旦它開始前行就容易保持不倒了。對此的部分解釋是陀螺運動。當場捻動一個陀螺讓學生看現象。如果它旋轉得足夠快,就會直立不倒,但如果速度慢下來就會搖擺不定并最終倒地。自行車旋轉的車輪具有類似的穩定效果。但是物理學家認為,陀螺運動不能解釋一切。 ?。?)如果我們在一條直線上運動是我們會發現,我們一會兒往左、一會兒往右地拐小彎。正因為這些小彎,我們才能保持平衡。當我們向一側傾倒時,自行車會向這一側轉小彎。這樣當我們轉小彎時產生的離心力會使自行車糾正傾斜的程度,從而保持平衡。 得出:運動狀態下與靜止狀態下物體的穩定條件有所不同。如自行車,高空走鋼絲手持長桿。4、結構的穩定性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結構的穩定性在日常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一方面人們利用穩定的結構抵抗外力、承受負載,另一方面又利用不穩定的結構實現某些功能。 (1)倒置的啤酒瓶可以預報地震 (2)在打井水的桶口邊掛一重物,在水面時能自動翻倒打水。(二)、結構與強度1、結構的強度 找兩只氣球(一只容易吹破,一只很難吹破),讓兩個學生吹,吹到學生不敢吹時,還繼續讓他吹,直到吹炸為止。 結果他們會一人先吹破,一人后吹破,并問他們吹的感受,顯然一人容易吹破,一只很難吹破,為什么會這樣呢?因為吹破他們所需要的力不一樣,也就是他們抵抗被外力破壞的能力不一樣。很容易引出結構的強度。結構的強度是指結構具有的抵抗被外力破壞的能力。再舉例說明并與穩定性作比較。2、影響結構強度的主要因素 通過上面的學習我們知道不同的物體結構強度也不同,那么影響結構的因素究竟有那些呢?(1)強度與應力 請同學們思考: 在材料相同的情況下,構件被破壞的危險程度與什么有關? 分析:內力。構件在外力的作用下會變形,同時其內部各質點之間的相互作用力發生了改變,產生一種抵抗外力的力,稱為內力。一般來說,外力越大,構件的內力隨之越大,構件被破壞的危險就越大。(2)強度與形狀 通過同樣的紙疊成不同形狀承受的力不同來分析,并帶同學們一起分析課本案例。(3)強度與材料的連接(4)強度與受力面積 演示實驗:找一支鉛筆,兩只一樣的橡皮,兩只橡皮分別在鉛筆兩端壓鉛筆,看哪邊橡皮容易破壞。引導學生得出結論:構件被破壞的危險程度還與它的截面積有關,橫截面積越大,被破壞的危險性越大。(三)、總結:略三、布置作業:P23練習1教學后記:設計中的人機關系江蘇省宜興第一中學 中學一級教師 王永輝 15306153770一、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理解人機關系的含義;能夠對生活中所存在的人機關系進行簡單地分析。2、過程與方法:通過閱讀課本內容,對設計中的人機關系有初步的認識,體會人機關系的重要性,并嘗試對使用物品時存在的人機關系進行分析,進一步理解設計中的人機關系。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分析人機關系,從中體會設計中以人為本人性化、人文關懷的設計思想,進而樹立起正確設計觀念。二、教學內容與教學重點、難點主要教學內容:該內容為三部分“什么是人機關系”、“人機關系要實現的目標”、“如何實現合理的人機關系”。第一部分說明人機關系概念;第二部分說明人機關系要達到的三個目標;第三部分說明如何實現合理的人機關系。教學重點:深入理解設計中的人機關系的含義及其重要性;嘗試自主分析和體驗生活中存在的人機關系。教學難點:更深一層地理解和分析人與物品間不接觸時也會存在一定的人機關系,能從中尋找存在的聯系。三、教學對象分析四、教學方法與策略學生已有了一些生活經驗,可以幫助學生理解人機關系的含義及其在設計中的應用。人機關系在設計中的應用往往隱含在產品的設計中,需要通過體驗去感受,不易領悟而容易被學生忽視。應主動建構人機關系的概念;經歷觀察、思考和討論,理解人機關系的含義;通過學生的小活動,讓學生初步了解人機關系在產品設計中的應用;應用圖片設計教學情境以及案例分析,再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歸納出人機關系應該實現的目標;在處理“如何實現合理的人機關系”這部分內容時,不需要面面俱到,只側重講一兩個關系即可;通過對生活場景的觀察、分析和討論,讓學生領悟人機關系在設計中的應用,體會人機關系在設計分析中是一種重要的分析方法。五、教學過程㈠、新課導入:展示“普通鼠標”和“豎式鼠標”圖片,讓學生先觀察然后說一說兩款鼠標的區別?哪一款更人性化?產品設計時對物和人之間的這種關系的考慮體現得越來越重要,這種關系我們把它稱作人機關系。1、什么是人機關系在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無時無刻不與身邊的物品發生聯系,當我們使用這些物品時,物品就與人產生了一種互動的關系,這種互動的關系稱為人機關系。2、人際關系中的“機”具體指什么呢?人機關系中所指的“機”除了人們通常所說的機器外,還包括各種各樣的工具,儀器、設備、設施、家具、交通工具及勞動保護用具等。當人處于某一環境時,這時的人機關系就表現為人與環境的相互關系。例如:人乘電梯到某一層樓時存在很多方面的人機關系:人與電梯門、門的自動控制、控制開關②電梯廂體內的照明、排氣、通信、消防、廂體高度、寬度、限載人數等的人機關系(如圖P29所示)。3、人機關系中的人指物的使用者,而非發明者。 二、人機關系要實現的目標設計是功能與形式、技術與藝術的統一?,F代設計更強調“形”與“美”的高度統一、“物”與“人”的完美結合,其核心是“以人為本”強調“物”與“人”之間的協調關系,把“人”和“機”作為一個整體來考慮,合理優化“人”與“機”的功能。㈠、【案例分析】用大小不同的水桶給一個水池灌水,應選擇哪一個水桶能在最短的時間內灌滿水池?(讓學生討論)從這個水桶的選擇,我們可以看到人機關系要實現的目標是(高效)高效——就是在設計中應充分考慮人的運動體能,合理地優化人、機和環境之間的相互關系,提高人的工作效率。【例如】p30鐵鍬作業,同學們找一找鐵鍬作業試驗中改進了哪些具體的人機關系而使工作的效率大大提高?㈡、請同學們仔細觀察p31的馬上行動中的圖找出設計不合理的地方。從這些不合理之處我們知道人機關系要實現的又一目標是(健康) 健康——在設計中考慮人在長期操作或使用產品的過程中,產品設計的不合理對人的健康產生的影響。例如:用天然彩色棉制成的衣服,在生產過程不需要染色,避免了各種染料中有害物質對人體健康的影響。(如圖4所示)㈢、【生活體驗】如果你將參加勞動,你會從p31案例分析中選擇哪一副工具?從這樣的選擇我們可以明白人機關系要實現的第三個目標是(舒適)舒適——在設計中考慮人體處于自然的狀態和生理結構,在操作或使用的姿勢能夠在人們自然、正常的肢體活動范圍之內,從而使人不致過早地產生疲勞。 例如:各種用品的把手,設計成和人手的結構形狀相吻合,使人握得更加穩當和舒適。㈣、在長期操作或使用產品的過程中,不能對我們的身體造成傷害。安全同樣是人際關系考慮的一個重要目標。例如:產品與人的接觸部分不允許有尖角和鋒利的邊槽,容易產生危險的地方應進行安全保護的設計,汽車的安全帶設計,沖床的安全保護設計,兒童座椅前的護欄設計等。 課堂練習:找一找我們的校園中有哪些設施實現了人機關系的安全目標。三、如何實現合理的人機關系㈠、在設計中,合理的人機關系應該是高效、健康、舒適和安全的,如何來實現這種合理的人機關系?1、明確設計涉及哪些人機關系。2、再考慮這些人機關系涉及哪些因素和技術指標。3、發揮人在人機關系中的主導作用。㈡、在實現合理的人機關系的設計中,我們還應該注意處理好以下幾個方面的關系:1、普通人群與特殊人群大多數產品是為普通人群設計的,設計參照標準依據普通人群的數據確定,但特殊人群也是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2、考慮靜態和人和動態的人人們在使用產品時常處于動態和靜態之中,因此,設計的產品不但要符合人體的靜態尺寸,也要符合人的動態尺寸。在使用它時能方便施力,有足夠的空間等有利于減少人體疲勞、提高效率、滿足健康、舒適、高效、安全。3、滿足人的生理需求也要滿足心理需求,視覺、聽覺、觸覺等都會影響人的心理感受。如:醫院應以冷色調為主,空間簡潔明快,以求嚴謹、高效;咖啡廳應以暖色調為主,營造溫馨、寧靜的效果。4、信息的交互人與產品的互動過程就是人與產品的信息傳遞過程,改善信息傳遞的途徑能更好地實現合理的人機關系。如:按鍵電話和液晶顯示電話四、課后拓展請同學們結合本課內容利用周末時間觀察一下我們的城市建設,看看哪些地方實現了合理的人機關系,哪些地方需待改進,并拍下照片,可以在城市規劃中提出我們的合理建議。- 3 -紫砂器皿在設計中應遵循的普遍原則和特殊原則宜興中學姚建裕一、教學內容分析。設計應遵循的原則的教學內容是對“設計的過程”上的遞進,又是對“設計的評價”的前因,為此是整個“技術設計”章節的核心內容。由廣義的產品設計的普遍原則集中到有產區特色的狹義紫砂器皿的設計的特殊原則,是了解技術設計內容的普遍意義和特殊意義。二、教學對象分析。對象為對壺藝耳濡目染的陶都地區的高一學生,通過前兩章內容的學習,對技術設計的內涵、設計的方法、設計的過程有了一定的了解。本節內容通過實物的觀賞、比較、分析使學生身臨其境,深化教學內容,達成教學目的。三、教學目標分析。(一)、知識目標。1、了解設計的普遍原則(創新、實用、經濟、美觀等)。2、特殊產品的特殊性原則(藝術生活化、內涵深刻化、物質精神化)(二)、能力目標。培養按普遍原則和特殊原則設計產品的思考能力與創新能力。(三)、情感目標。提高審美情趣,拓展橫向知識面。四、教學重點與難點。重點:了解設計應遵循的一般原則。難點:了解設計特殊產品還應遵循特殊原則。五、教學策略。采用“主導——主體”的設計模式,引導學生作自主探究和知識構建、能力拓展。教學流程:“情景導入——比較發現——引出問題——能力體現——自主創意”。六、教學準備。收集相關資料。七、教學過程。(一)、欣賞實物(紫砂器皿的種類)討論:假如我來設計如何考慮。聚焦:設計應遵循的原則。提升:特殊產品還應遵循特殊原則。(二)、新課實施1、普遍原則:萬事萬物,存在有其合理性,皆必須遵循設計的普遍原則。①、創新原則:發現新的東西,滿足新的需求。②、實用原則:產品的基本功能。③、美觀原則:給人以愉悅與享受。2、特殊原則:如紫砂器皿等特殊產品,人器天天相擁,撫摸相愛,是有生命的產品,在設計上還應遵循特殊原則。①、藝術生活化原則。以高級工藝師曹亞麟的《天涯共此時》設計為例,以月亮為器身,以玉兔為鈕滴,以茶水聚散為云霧,“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詩藝、壺藝生活化了。②、內涵深刻化原則。以工藝大師顧景舟的《深山鷓鴣》設計為例,以鷓鴣為器身,以鳥首為鈕滴,以提梁為凌空,愛情鳥吐不盡的情,鷓鴣雀道不完“哥哥”,寄托了對亡妻的思念與寄托,內涵深刻。③、物質精神化原則。以工藝師姚志源的《踏雪尋梅》設計為例,將紫砂泥色處理為黑底紅花白雪,遠看似漫天飛雪,近觀似紅梅點點,方寸間卻梅林片片。泡茶時茶香四溢,聯想中情景互動,觸摸時暗香浮動,物質上升為精神。(三)、小結。(四)、作業。找出同學們在以往陶藝設計、制作中存在的問題,皆為沒有或沒完全遵循設計的原則,從反面論證設計必須遵循一定的原則。八、教學反思。本節內容以知識與理論為主,關鍵在實踐中應用,結合產品特點,聯系壺藝制作,聚焦紫砂器皿,能讓同學們有一個形象的物體,親身參與,切身感受。由一般性到特殊性的結合,再由特殊性到一般性的提升,螺旋上升,思維輪擴,達到技術設計的教學目的與效果。技術與設計1 Technology and Design 1 教學設計 Teaching Design正投影與三視圖教學設計江蘇省梅村高級中學 許蘭 88150276—8333課題: 正投影與三視圖使用教材:為了發展雙語教學,我將把中文教材(P120-P123)與英文原版教材(P42-P47)相結合。教學內容分析通用技術必修模塊“技術與設計1”第六章第二節《常見的技術圖樣》之“正投影與三視圖”(蘇教版)主要描述了正投影形成三視圖的方法、原理,三視圖的繪制(識讀)方法和規律等。三視圖作為一種技術圖樣是設計交流與表達的一種常用的技術語言形式。學生通過本節的學習,掌握“能繪制簡單三視圖”的知識和技能,學會一種設計交流的技術語言,本節內容也是后續知識“形體的尺寸標注”和“機械加工圖”的基礎。教學對象分析通過前面章節的學習,高一學生能夠較熟練地繪制(識讀)平面圖和正等軸測圖,也有光線投射成影的感知和體驗。教學可以從學生的現有知識和經驗出發,按照直觀感知、操作確認、思辯求證的認識過程展開,建構正投影與三視圖的知識體系。教學目標及分析1.知識目標:(1)理解投影法的基本概念和方法;(2)掌握正投影法方法、特性及三視圖成圖原理和規律;(3)掌握三視圖一般繪圖規則。2.能力目標:(1)掌握簡單的三視圖的繪制(識讀);(2)學會規范作圖的方法和技能。3.情感態度價值觀:(1)感受技術交流中三視圖的作用;(2)養成細致、嚴謹的態度。4、教學重點:(1)掌握三視圖成圖原理和規律;(2)掌握簡單的三視圖的繪制(識讀)。5、教學難點:能規范繪制和識讀簡單的三視圖。教學準備利用投影儀自制平行光源,利用厚膠紙制作多個透明的模型,水彩筆多盒,卡片紙(三投影面)、模型(兩個),直尺,圓規。教學策略及媒體運用在本節的教學中,將采用“主導—主體”的設計模式,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知識建構和能力拓展??傮w教學流程為:“情境導入——知識建構——合作探究——總結提升——能力拓展”。主要采用多媒體課件來展示投影與三視圖的原理及其畫法。多媒體動畫能夠清楚地再現正投影形成三視圖的過程。為了使學生進一步參與教學活動,結合了合作探究,合作探究是新課程學生學習的一種方法。探究性學習的方法有多種,本課內容非常適合學生動手操作,學生在利用教具投影成圖的探究中,積極參與,相互合作,形式活躍,對抽象的問題有了具體的認知和理解,也加深了學生的記憶。大多數學生都掌握了簡單三視圖的繪制和識讀。課時安排: 1課時.教學過程:第一步:問候和新課導入師:上節課,我們學習了技術語言,我們知道了技術圖樣是設計者的基本交流工具。請看屏幕:這樣的圖形我們叫什么圖?生:透視效果圖我們看到透視效果圖有真實感,立體感,在設計的過程中使用可以很直觀的表現物體的整體形狀。但是我們卻不能看到物體后面和側面的形狀是怎樣,如果我們想讓別人具體了解我們的設計,用透視效果圖是不能體現每個面的。只有采用三視圖才能把物體完成表達清楚,這節課,我們來學習正投影和三視圖。第二步:新課講授一、投影的基本概念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會發現物體在陽光或燈光的照射下,在地面或墻面產生影子,這種現象稱之為投影。因光源是從投射中心發出的,所以這種投影稱為中心投影。使用中心投影法得到的圖形不能反映物體的真實大小,所以工程圖樣不采用中心投影,工程圖樣中我們采用的是正投影法,投射線互相平行,并與投影面垂直時,物體在投影面上所得的,叫做正投影。二、三視圖的形成過程1、工程上為什么要用三視圖?師:有時我們會發現,不同形狀的物體在某個投影面所得到的投影完全相同。反過來說,同一投影面上投影相同的物體的形狀不一定相同,也就是說,用一個視圖不能反映物體的真正形狀。要確定物體的空間形狀往往要三視圖。圖1(欣賞三視圖)2、三投影面體系師:我們先來認識三投影面體系。請看屏幕:三視圖的三投影面體系(圖1),它由三個相互垂直相交的投影面組成。圖1(1)正面投影面V,簡稱正面;(2)水平投影面H,簡稱水平面;(3)側立投影面W,簡稱側面;(4)三投影面之間兩兩的交線,稱為投影軸,分別用OX、OY、OZ表示,三根軸的交點 O稱為原點。例如:墻角就可作為三投影面體系師:三視圖是怎么形成的?3、 三視圖的形成師:將物體放在于三投影面體系中(如圖2),使物體主要表面平行或垂直與投影面。用正投影法分別向V、H、W面投影,可得到物體的三視圖。圖2其中:主視圖——由前向后投影,在正面V上得到的視圖。俯視圖——由上向下投影,在水平面H上得到的視圖。左視圖——由左向右投影,在側面W上得到的視圖。三視圖的展開師:為了更好的展示物體,可以使三視圖畫在一個平面上,這就需要把三視圖展開。V、H、W三個面是相互垂直的,現在讓正面不動,水平面繞OX軸旋轉900,側面繞OZ軸向右旋轉900。這樣三個視圖都在一個平面上。如圖2的展開圖圖3。從圖3可見,三視圖的位置關系是俯視圖在主視圖正下方,左視圖在主視圖的正右方。如圖4。三個位置不能發生變化,如果位置發生變化,那么所畫的就不是規范圖。圖3三、三視圖之間的投影規律我們把物體的左右尺寸稱為長,前后尺寸稱為寬,上下尺寸稱為高,則主、俯視圖都反映了物體的長,主、左視圖都反映了物體的高,左、俯視圖都反映了物體的寬。所以可以歸納成三條投影規律:(1)主視圖與俯視圖長對正。(2)主視圖與左視圖高平齊。(3)俯視圖與左視圖寬相等。四、基本幾何體的三視圖(1) 圓柱(2) 球體(3) 圓錐五、課堂練習:根據模型畫三視圖。出示模型(2個)模型1:模型2:2對照立體圖,將對應的俯視圖、左視圖號填入表中。立體圖號 A B C D主視圖左視圖俯視圖3讀三視圖,找出對應立體圖,在括弧內填入對應的立體圖的字幕,并補畫視圖中所缺的圖線。第三步:課堂小結:1、投影的基本概念投影:物體在陽光或燈光的照射下,在地面或墻面產生影子,這種現象稱之為投影 。工程圖樣一般都是采用正投影。2、三視圖的形成過程三視圖的位置關系:以主視圖為準,俯視圖在主視圖正下方,左視圖在主視圖的正右方。3、三視圖投影規律主左視圖高平齊主俯視圖長對正俯左視圖寬相等4、三視圖的作圖步驟(1).確定視圖方向(2).先畫出能反映物體真實形狀的一個視圖(3).運用長對正、高平齊、寬相等的原則畫出其它視圖(4).檢查,加深,加粗第四步:布置作業課后完成英文原版教材P47的”Try this out!”(圖5.4)A Teaching Plan Of Orthographic Projection and Three-view DrawingSubject: Orthographic projection and three-view drawing.Textbooks to use:In order to develop the bilingual teaching of General Technology, I’ll combine the native textbook (P120-P123) with the original English textbook(P42-P47).Teaching Aims:1. Knowing about the basic concepts and sorts of projection (center projection and parallel projection)2.Cultivating the abilities of space thinking;Periods arrangement: 1 period.Resources: card paper(plane of projection)、two models,ruler, compasses。Words to know:perspective drawing 透視圖orthographic projection 正投影geometric solid 幾何體solid drawing 立體圖front view 主視圖left view 左視圖plan view 俯視圖parallel 平行的inclined 傾斜的appreciation 欣賞plane 平面system 體系verticle 垂直的horizontal水平的side 側面的unfold 展開perpendicular垂直的,正交的cylinder 圓柱體sphere 球體cone 圓錐體rectangular 矩形original 原始的,最初的length 長度width 寬度heighth 高度Teaching procedures:Step 1 Greetings and lead-inTeacher: Well, in our last lesson, we learned the technical language. As we know, technical drawing is essential communication tool for designers. Please tell me: which type of drawing is shown on the screen ( Please refer to page 116 of the native book for answers).Students: Perspective drawings.(透視效果圖)我們看到透視效果圖有真實感,立體感,在設計的過程中使用可以很直觀的表現物體的整體形狀。但是我們卻不能看到物體后面和側面的形狀是怎樣,如果我們想讓別人具體了解我們的設計,用透視效果圖是不能體現每個面的。只有采用三視圖才能把物體完成表達清楚,這節課,我們來學習正投影和三視圖。Step 2 New teaching一、The Basic Concepts of Projection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會發現物體在陽光或燈光的照射下,在地面或墻面產生影子,這種現象稱之為投影。因光源是從投射中心發出的,所以這種投影稱為中心投影。使用中心投影法得到的圖形不能反映物體的真實大小,所以工程圖樣不采用中心投影,工程圖樣中我們采用的是正投影法,投射線互相平行,并與投影面垂直時,物體在投影面上所得的,叫做正投影。In our life, we always find a shadow on the ground or on the wall in the sunlight ,which is called projection.Sorts of projection (parallel projection and center projection ),Orthographic projection is always used in engineering drawing. Parallel projection is devided into inclined and orthographic projection.1、Why is three-view drawing used in engineering drawing 師:有時我們會發現,不同形狀的物體在某個投影面所得到的投影完全相同。反過來說,同一投影面上投影相同的物體的形狀不一定相同,也就是說,用一個視圖不能反映物體的真正形狀。要確定物體的空間形狀往往要三視圖。2、Three-plane Projection SystemTeacher: we should first know the projection system . Please look at the screen: the projection system is composed which are perpendicular to one another.圖1(1)Vertical Plane--V(2)Horizontal Plane--H(3)Side Vertical Plane--w(4)三投影面之間兩兩的交線,稱為投影軸,分別用OX、OY、OZ表示,三根軸的交點 O稱為原點。例如:墻角就可作為三投影面體系師:How is three-view drawing formed 3、 Formation of Three-view Drawing師:將物體放在于三投影面體系中(如圖2),使物體主要表面平行或垂直與投影面。用正投影法分別向V、H、W面投影,可得到物體的三視圖。圖2其中:主視圖——由前向后投影,在正面V上得到的視圖。俯視圖——由上向下投影,在水平面H上得到的視圖。左視圖——由左向右投影,在側面W上得到的視圖。三視圖的展開Unfold three views師:為了更好的展示物體,可以使三視圖畫在一個平面上,這就需要把三視圖展開。V、H、W三個面是相互垂直的,現在讓正面不動,水平面繞OX軸旋轉900,側面繞OZ軸向右旋轉900。這樣面與面之間的夾角都是1800,這樣三個視圖都在一個平面上,便于很好的體現三個視圖。如圖2的展開圖圖3。從圖3可見,主視圖反映了上下、左右;俯視圖反映了左右、前后;主視圖反映了上下、前后。由于投影軸與表達物體的形狀無關,所以可以去掉。The projection system used to create the drawing should be identified to help people read the drawing. (Projection systems will be covered later)圖3三、三視圖投影規律Projection Rules of Three viewsAn important factor in a three view drawing i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eight, width, and depth. The top and front views share width. The top and side views share depth. The front and side views share height. If you can understand this concept, you can draw just about any three-view drawing.我們把物體的左右尺寸稱為長,前后尺寸稱為寬,上下尺寸稱為高,則主、俯視圖都反映了物體的長,主、左視圖都反映了物體的高,左、俯視圖都反映了物體的寬。所以可以歸納成三條投影規律:(1)主視圖與俯視圖長對正。(2)主視圖與左視圖高平齊。(3)俯視圖與左視圖寬相等。四、Three views of simple geometric solids(1) Cylinder(2) Sphere(3) Cone(4) Triangular pyramid五、課堂練習:根據模型畫三視圖。Please draw three views according to the models出示模型(2個)模型1:Model 1:模型2:Model 2:2對照立體圖,將對應的俯視圖、左視圖號填入表中。Please find three views of each solid drawing respectively and fill the number in the form.3讀三視圖,找出對應立體圖,在括弧內填入對應的立體圖的字幕,并補畫視圖中所缺的圖線。Step 3:Summary in class:1、投影的基本概念The Basic Concepts of Projection2、三視圖的形成過程Formation of Three-view Drawing三視圖的位置關系:以主視圖為準,俯視圖在主視圖正下方,左視圖在主視圖的正右方。3、三視圖投影規律Projection Rules of Three views主左視圖高平齊主俯視圖長對正俯左視圖寬相等4、三視圖的作圖步驟 Steps of drawing three views(1).確定視圖方向(2).先畫出能反映物體真實形狀的一個視圖(3).運用長對正、高平齊、寬相等的原則畫出其它視圖(4).檢查,加深,加粗Step 4: Set the homework:Please finish the excises shown in figure5.4 on P47 of the original English textbook.正投影與三視圖學案Orthographic Projection and Three-view Drawing Learning Plan一、Words to know:perspective drawing 透視圖orthographic projection 正投影geometric solid 幾何體solid drawing 立體圖front view 主視圖left view 左視圖plan view 俯視圖parallel 平行的inclined 傾斜的appreciation 欣賞plane 平面system 體系verticle 垂直的horizontal水平的side 側面的unfold 展開perpendicular垂直的,正交的cylinder 圓柱體sphere 球體cone 圓錐體rectangular 矩形original 原始的,最初的length 長度width 寬度heighth 高度二、Draw three views of simple geometric solids.1、Cylinder 2、Cone 3、Sphere三、Excises1、Please find three views of each solid drawing respectively and fill the number in the form.2、Please draw three views according to the modelsModel 1: Model 2:3、讀三視圖,找出對應立體圖,在括弧內填入對應立體圖的字母,并補畫視圖中所缺的線。四、Homework:Please finish the excises shown in figure5.4 on P47 of the original English textbook.側面水平面正面Vertical PlaneHorizontal PlaneSide Vertical Plane左視圖主視圖俯視圖Solid DrawingABCDFront View Left View Plan View Solid DrawingDdDDrawingABCDFront ViewLeft ViewPlan ViewPAGE2第二章《如何實現合理的人機關系》教學設計宜興市和橋高級中學 張立峰一、設計思想學生上節課對人機關系以及人機關系要實現的目標已經有一定的理解,本節課在上節課的基礎上進一步討論如何實現合理的人機關系,使學生形成“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認識理解人機關系是一種較為重要的分析方法,從而提高學生的技術素養,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該內容主要采用案例分析、討論等方法,深入淺出地講解教材內容,以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等方式,烘托課堂氣氛,加深知識的理解和掌握。二、教材分析《如何實現合理的人機關系》是《通用技術》中《技術與設計(1)》蘇教版第二章第二節。本節分成三個內容:(1)什么是人機關系;(2)人機關系要實現的目標;(3)如何實現合理的人機關系。本節教學內容是全書的基礎內容之一,它和上一節《技術與設計的關系》都是圍繞技術與設計的問題展開的。在技術世界中的的設計,是以滿足人的需要為最終目的的。因此,設計時要考慮人機關系,以便能使設計的技術產品適合人的需要。這里的人機關系不是專業的設計,它更多地反映一種理念,重在使學生能夠在這種關系的視野中認識設計,為構思、評價、優化方案打下基礎。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先讓學生理解人機關系的含義,特別是“機”的豐富內涵。并通過簡單的案例分析,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能較好的把握人機關系的概念,體驗到人機關系在設計中的重要性。聯系現實生活中的案例,通過學習,引導學生較好的掌握和熟悉人機關系在設計中要實現的目標,在設計中如何合理運用人機關系。三、學情分析:高中學生已有一些生活經驗,在具體的教學中,可以有針對性地設置情景,列舉學生身邊熟悉的具體實例,從人機關系的角度對日常生活中的事例進行思考和剖析,幫助學生理解人機關系的含義及其在設計中的應用。四、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1)進一步理解什么是人機關系;(2)了解在設計中該如何實現合理的人機關系。2、過程與方法本節課的內容要充分利用各種案例和教室、校園等學生身邊的設計進行分析和討論,讓學生正確理解人機關系的含義。通過討論和實踐,能夠體會實現合理人機關系的基本思想方法。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大量人機關系的案例分析討論,從中體會到在產品設計中人性化、人文關懷的設計思想,并形成認真嚴謹的態度,一定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進而樹立起正確的設計觀念。五、重點與難點1、重點:進一步理解人機關系。2、難點:人機關系在設計中的具體應用是隱含在產品的設計中,反映的是一種理念,一種較為重要的分析方法。六、教學策略和手段1、通過觀察、思考和討論,進一步理解人機關系的含義。2、學生的活動,體驗設計中的人機關系,初步掌握人機關系在產品設計中的應用。3、通過對案例的分析、實物的演示及對日常事件的思考、觀察、分析和討論,結合教材內容,了解如何實現合理的人機關系。4、教學中利用案例和學生生活實際創設情境,引導學生探究、質疑,讓學生領悟人機關系在設計中的應用,體會人機關系在設計分析中是一種重要方法。七、 教學過程教學過程 教學內容 教學意圖復習引入 通過前面內容的學習,我們知道了在設計中必須考慮人機關系,以及人機關系要實現的目標。下面請大家討論一下,(圖示:甲蟲小凳子)1、該產品的設計考慮了哪些方面的人機關系,實現了哪些人機關系的目標?2、如果你是設計師,你應該怎樣來實現合理的人機關系呢? 復習人機關系概念,以及人際關系的目標,使學生能進一步理解設計中的人機關系。點題新課 分析小板凳設計中實現合理的人機關系的一般過程:首先應該明確設計涉及哪些人機關系。其次要考慮這些人機關系涉及哪些因素和技術指標。 引出要實現合理的人機關系還必須考慮好幾個方面的因素。設計中要考慮到普通人群與特殊人群。 案例:北京奧運會奧運村里提供的床最寬的1.2米 ,長度為2米。但對于像姚明這樣的運動員,為他們單獨定制床板和床墊,長度約2.5米,并將提供加密彈簧的床墊 。設計中要考慮到普通人群與特殊人群。書:P32,閱讀普通人群與特殊人群一段 生動的實例引發學生興趣,創設教學情境馬上行動:書本P32:如圖所示的地下通道,你認為其設計忽略了哪些人群的需要 圖片:1、地下通道中的盲道、斜坡2、地下通道中的斜坡3、公交車上的活動斜板 開拓視野,激發興趣靜態尺寸與動態尺寸 圖片:姚明的運動服和西裝提問:這個案例說明了設計中還要考慮到哪個因素?人的動態尺寸與靜態尺寸 生動的實例引發學生興趣,創設教學情境出示小辭典:靜態尺寸與動態尺寸 知識拓展學生活動:1、觀察書本P33圖,提問假如課桌設計了抽屜,是否合理 2、親自體驗一下,教室的課桌椅設計是否考慮了人的靜態尺寸與動態尺寸? 以學生的活動和親身經歷感受技術射中中的人機關系設計中的人機關系,要滿足人的心理需求 設想:如果把教室全部布置成紅色或者黑色,你會有怎樣的感覺呢?引出:心理上不舒服,不適合上課 豐富想像,開拓思維閱讀:1、顏色對人的心理影響2、閱讀課本P35,汽車的顏色 開拓視野,了解顏色在設計中的作用案例:有研究表明,胖子穿豎條紋的衣服比穿橫條紋的衣服看起來顯得瘦一些。圖片:視錯覺 生動的實例引發學生興趣,創設教學情境講解:設計中的人機關系,不僅要滿足人的生理需求,而且要滿足人的心理需求,產品的色彩、材質等都會對人的心理產生影響。視覺、聽覺、觸覺、味覺等都影響人的心理感受,如果能在設計中注意滿足人在這些方面的心理需求,就可以將人機關系處理得更好。知識補充:要滿足人的心理需求必須考慮如下四個方面的問題視覺:對產品形狀,空間關系、色彩的感覺聽覺:對產品的聲音的感覺味覺:對產品的口味的感覺觸覺:手、足、皮膚對產品的感覺圖片:西瓜凳子提問:你覺得該產品的設計能帶給你怎樣的心理感覺? 學生活動圖片:臥室對比、討論一下:教室的環境設計考慮了同學們的哪些方面的心理感受? 學生活動設計中的信息交互性 展示:數碼相機的液晶屏提供信息反饋小問題:沒有液晶屏和有液晶顯示屏的按鍵式固定電話,請同學們說說它們的不同點。引出:設計中的信息交互性:人與產品的互動過程就是人與產品之間信息傳遞的過程. 實物演示 提供切身體驗思考:你知道在你使用的物品中哪些物品有人機對話的功能嗎?實例講解:電梯和電腦 結合實際生活案例思考:如果汽車的喇叭聲換成閃燈會有什么后果呢?出示:汽車儀表盤選定信息類型之后,還要注意設計好信息源。信息源的布置應該符合安全、明確、快速定位的要求,并且要考慮操作流程、重要性、使用頻率等方面。小結 小結:技術因人而生、為人服務,技術設計的最終目的是為了滿足人的需求,達到人機關系的合理化,人機關系是設計時必須考慮的核心問題之一,因此在產品設計中要注意對人機關系的深入研究。。人機關系在設計中要實現的目標來源于人的具體需求,它包括高效、健康、舒適和安全等諸多方面。要達到人機關系在設計中要實現的目標,首先應該明確設計涉及哪些人機關系。其次要考慮這些人機關系涉及哪些因素和技術指標。在實現合理的人機關系的設計中,我們還應該注意處理好普通人群與特殊人群的關系、靜態的人與動態的人之間的關系、人的生理需求和心理需求之間的關系等。 知識系統化作業 課后作業:根據上面所學知識,看看學校校門口、教室及教室走廊等場所或設施,哪些地方的設計體現了合理的人機關系,哪些地方是不合理的,有沒有改進的措施? 將所學知識應用于實際生活,引導學生以技術的眼光來看待世界,提高學生技術素養第 5 頁 共 5 頁 設計的一般原則江蘇省梅村高級中學 朱錫峰 13861441520一、教學內容分析 本課是江蘇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技術與設計1》第三章第二節。本節主要闡述了產品設計過程中應遵循的基本原則以及各原則之間存在相互制約、相互聯系的關系。本節內容是全章的重點。設計的一般原則既是設計的規范,又是評價的尺度。學生通過對設計的一般原則及原則之間關系的理解,內化為初步運用設計的一般原則評價產品的能力,并為“能制定符合一般原則和相關設計規范的完整設計方案(課標要求)”作知識準備。二、教學對象分析 高一學生都已有一定的生活經驗,能夠模仿生活中已有產品進行一些簡單的設計制作,但大多是一些零碎而非系統的模仿技能。在學習第一節“設計的一般過程”時,學生合作設計制作了“便攜式小凳”,對設計已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認識,并不自覺運用了某些設計的原則。而設計的基本原則是人們長期設計實踐的總結,是設計時必須要考慮的因素。通過本節的學習,學生可以系統地掌握設計基本原則及相互間的關系,能用此原則來評價某一產品。三、教學目標1、知識目標:(1)理解設計的一般原則。(2)理解設計的一般原則之間存在相互關聯、相互制約的關系。(3)初步學會用設計的一般原則來評價某個產品。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善于思考、自主學習以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以及創新意識和團結協作能力。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提高學生審美情趣和技術素養,增強面對技術世界的信心以及對個人、社會、環境的責任心。 四、教學重難點1、重點:(1)正確理解設計的一般原則及其關系。(2)會應用設計的一般原則來評價某些產品。2、難點:對設計原則之間主次、制約、相互聯系關系的理解。五、教學策略與方法 1、在本節的教學過程中,主要采用“主導—主體”的設計模式,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知識建構和能力拓展。總體教學流程為:“情境導入——合作探究——自主發現——能力展現——總結提升”。 2、教學方法:講授法、討論法、多媒體圖片展示。 六、教學過程:(一)、新課引入[PPT圖片展示]一套休閑座椅[教師提問] 假如在朋友家里看到這樣一個巨大的東東,你會認為它是用來做什么的呢,猜猜看?[教師講述] 其實只要將它拆開,再翻轉,就成了一套休閑桌椅。每個椅子上都設計有一個凹槽,可以將桌子插到椅子中,而且每個椅子也都被設計成了直角,只要將它們拼在一起就可以很好的將桌子包裹起來,絲毫看不出它的廬山真面目。不僅非常實用,而且相當的節約空間。同學們,通過前面的學習,我們已經知道,技術世界因設計而愈加精彩,設計是技術發展的關鍵. 一項好的設計可以造福后代,而一項失敗的設計卻可能造成無法彌補的后果.創新是設計的核心.產品沒有創新就沒有生命力,所以設計應遵循創新的原則。(二)、新課講授1、創新原則:創新是設計的關鍵。產品沒有創新就沒有生命力所以我們可以這樣來理解什么是創新:(1)創新的概念創新就是通用引入新概念、新思想、新方法、新技術等,或對已有產品的革新來創造具有相當社會價值的事物或形式。(2)問:創新常常表現為什么 ?技術發明和技術革新。注意:創新既包括創造或改進新產品,也包括新的生產方法或以新的商業方式來處理某種產品等。P57案例分析:洗衣機的變遷在1858年,美國人史密斯制成了世界上第一臺洗衣機, 該洗衣機的主件是一只圓桶,桶內裝有一根帶槳狀葉子的直軸。軸是通過搖動和它相連的曲柄轉動的。同年史密斯取得了這臺洗衣機的專利權。這臺洗衣機使用時費力,且損傷衣服,因而沒有得到推廣,但它卻標志著用機器洗衣的開端。第一臺電動洗衣機——“托爾”是由美國的費希爾于1907年在芝加哥制成的,利用一個圓桶來回轉動,使衣服翻動洗凈。但這種電動洗衣機進入市場后,銷路并不佳。問:此后洗衣機又經歷了哪幾代?答:單缸單洗洗衣機——雙缸半自動洗衣機——全自動滾筒洗衣機問:接下去洗衣機的發展又會怎么樣呢?[教師可以提示引導] 更環保,更節能方向,更人性化。[教師可以啟發] 未來洗衣機的發展走向何方?1 磁化技術和臭氧技術2 模糊控制技術3 變頻技術4 超聲波洗衣機[PPT圖片展示] 海爾推出一款—不用洗衣粉洗衣機[教師說明] 它利用超聲波產生的空穴現象和振動作用,以及在洗滌液中的氣泡上產生的亂反射特性工作的。優點:不用洗滌劑,用水少,不纏繞衣物,維修方便,無噪音。[PPT圖片展示] 松下推出一款斜式滾筒洗衣機[教師說明]消費者對洗衣機的需求已經從原來單純追求洗凈、方便、節水節電等逐步向傾斜式、洗滌干燥一體化、抗菌消毒、無噪音等方面轉變。介紹了洗衣機的變遷,請同學們翻到書本P58完成討論(將班級的同學分成六人一組進行討論)請學生派代表起來回答。比較 手工洗衣與手搖洗衣機 手搖洗衣機與單缸單洗洗衣機 單缸單洗洗衣機與雙缸半自動洗衣機 雙缸半自動洗衣機與全自動滾筒洗衣機主要變化P58討論洗衣機的誕生和發展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什么影響 ――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方便,節省了人力,提高了時間效率。問:你能舉例說明生活中的某一產品在哪些方面有創新嗎 ?(教師注意引導提示,以學生所舉例子為主,如果學生沒有舉出特別的產品,則給出收音機、電視機、自行車、表、電話等。分析其創新的表現)[PPT圖片展示]1.隨身聽的變化(便攜式收音機—磁帶隨身聽—CD/ VCD隨身聽—MP3—MP4-MP5)2.電視機顯示器的變化3.自行車(輕便節能的新型電動自行車、帶有避震系統的山地車、能夠折疊的旅行自行車、裝有安全保護裝置的兒童自行車)4.手機的變化(大哥大手機—藍頻手機—彩頻手機—帶有攝像、mp3手機—智能手機,智能手機:簡單的說,就是一部像電腦一樣可以安裝和刪除軟件的手機。集通話、短信、網絡接入、影視娛樂為一體的綜合性個人手持終端設備。)5 .削鉛筆的工具。第二個相對第一個就將新的思想用到了削鉛筆刀上了,由削變成了圈了,第三個相對第二個在結構上的創新,使我們使用削鉛筆工具更為輕松了。6、鼠標由有線變成了無線。[教師評析] 創新是設計的核心。一個產品如果沒有任何新意,就很容易被不斷發展的社會所淘汰。而我們的生活卻會因設計而豐富多彩,設計因創新而魅力四射。問:如何實現創新的目標創新是技術發展的核心所在,創新也是設計的核心,設計過程中,一般可從原理,結構,技術,材料,工藝等方面考慮改進和突破,以及使用最新的技術成果和現代設計理論與方法以實現產品設計的創新.(板書)[PPT圖片展示]下面兩個洗手液瓶你會選擇哪個?為什么?[學生討論] 左邊的, 更實用。[教師評析] 左邊的液體瓶取液用氣壓法,不拿起瓶子,可單手操作,很方便。瓶體透明,可以看清剩下多少液體。右邊的液體瓶不具備這種優點。如果一個造型獨特的椅子,但卻不能坐,這個椅子的設計還有意義嗎 ?對于產品設計來說,必須考慮到它的實用性。案例引入:設計了一個造型獨特的椅子,但卻不能坐,這個椅子的設計還有意義嗎?師:對于產品設計來說,必須考慮到它的實用性。2、實用原則:設計中的實用性是指設計的產品為實現其目的而具有的基本功能。產品實用性的內涵是很豐富的,包括:物理功能:性能、構造、效率、精度、可靠性。(性能,物體的性質與效用,如保溫杯能保暖,凳子可以坐, 杯子可以用來喝水.構造 如:開口或密封式的杯子, 洗衣機能洗多少衣服,干不干凈等. 房屋結構是可靠的穩定的,不會被輕易倒塌.)生理功能:方便性、安全性、宜人性。(便攜杯體積小可隨身攜帶,無毒塑料制造,不易摔碎 安全,不會傷人.)心理功能:造型、色彩、機理、裝飾。(給人的愉悅感; 如兒童水杯 造型可愛,顏色鮮艷,有圖案修飾, 帽蓋鴨嘴型. 機理指有機體的構造和功能及其相互關系,如玫瑰清香飄出進入鼻子,通過人的嗅覺神經,傳導到大腦,平撫人的情緒,提振心情,增加信心,舒緩緊張與壓力,手摸到杯子光滑的外表,感覺很舒服等.生理功能和心理功能都考慮到人機關系;如計算機的操作,早期要輸入許多程序,既不方便又費時,現在,只要用鼠標點一下顯示器上相應欄目就可以了,操作人員感到快捷,方便,人機之間建立了協調關系,得到了廣泛的應用。)社會功能:顯示產品象征、個人的價值、興趣、愛好和社會地位。(設計中要考慮人文因素. 卡通造型顯示童真, 如勛章能顯示個人價值,勞斯萊斯曾經成為顯示地位和身份的象征,是因為該公司要審查轎車的購買者的身份及背景條件.曾經有過這樣的規定:只有貴族身份才能成為其車主。)P 59 馬上行動 格雷夫斯 水壺 該水壺有沒有考慮產品實用性的 所有功能呢 這里就沒有體現社會功能了。1985年美國的設計師格雷斯夫設計了一個水壺,這把水壺一個最突出的特征在壺嘴處有一個初出茅廬的小鳥形象,當壺里的水燒開時,小鳥會發出口哨聲,非常形象。所以這水壺名字叫“快樂鳥”。在水壺上有一條藍色的拱形墊料,能夠保護手不被金屬把的熱量燙傷。那么水壺其它的外形設計具有什么功能呢?討論 :P 59,從產品的實用性出發進行設計時,需要考慮哪些因素產品是否功能越多越好 考慮物理功能, 生理功能,心理功能和社會功能,不同的產品,側重點不同.功能越多的產品,價格越高,有時會造成浪費,如早餐豆漿杯.實用原則與其他原則的關系.也要受到經濟原則的制約。[PPT圖片展示] 可折疊自行車[問題] 這種可折疊自行車實用嗎?[學生討論] [教師評析] 同學也許覺得不會很實用,因為現在同學們過著兩點一線的生活,要不是學校就是家里,不會出現被偷的情況;然后現在在大城市里經常出門如果騎自行車太遠,不騎到車站也不方便,如果有可折疊自行車就可以搬上地鐵,這樣是不是就很實用了?[PPT圖片展示] 請觀察下面的椅子,你認為它的設計有什么特點?[學生討論] [教師評析] 可重疊儲運、規?;a,這要可以節省成本。從而體現我們要學習的第三個原則:經濟原則。3、經濟原則:是指以最低的費用取得最佳的效果。所謂最低的費用,是指產品在得到最優良的設計、實現最佳的功能的同時,所涉及到的各方面的成本的總量最小。即用最少的成本設計出最佳效果的產品。[PPT圖片展示]方形的衛生卷紙,方形的西瓜, 減少運輸成本, 提高功能成本比。[問題] 什么是功能成本比?[教師評析] 功能成本比=功能/成本[問題] 怎么樣提高功能成本比?[學生討論] [教師評析] ①功能不變,降低成本;②價格不便,增加功能;③增加功能,降低成本。多功能剪刀福特T型車的生產流水線是從什么角度來體現經濟原則的?擬答:改變設計,適應流水線生產方式,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強調:從經濟原則出發,作為設計者,在設計時應避免哪兩種情況。(1)如果只追求形式美而不了解生產工藝,往往就會出現無法生產或生產成本很高的情況。(2)如果只追求價廉而粗制濫造,就從根本上違背了設計目的,可能會導致產品滯銷或虧本銷售,造成更大的浪費。經濟原則的實現:材料及工藝(采用新材料,新工藝,能批量生產);功能設計要適度;考慮運輸成本。在設計中,產品的生產盡可能就地取材,以免增加運輸成本,如掃把,有用高粱桿的,有用塑料的,什么比較便宜呢,顯然,高粱桿掃把就地取材,制作成本低,而塑料掃要買塑料米,加工成適用的材料,加上運輸,成本就高。設計普及型產品時,一般民眾不太需要的功能不必納入,以免產品的價格太高等。[PPT圖片展示] 臺燈下面請同學們看一下這個臺燈,能發現在這個臺燈有什么特點嗎?這是一個不用電的“電燈”,它有無需電源 、永不停電的特點。這體現了什么原則?再看下面的圖片,同學們認為體現了什么原則?[學生討論] [教師評析] 同學們無電燈是真的無電嗎?它是接在電話線上,利用電話線中的低壓電來發光的。也就是說利用電信公司的電來為自己照明,這里有什么問題?而染發所用的產品中都有“對苯二胺”這種化學制劑,而有一部分人是對“對苯二胺”過敏的,為了防止過敏應該和注射青梅素一樣要進行皮試。當實際染發時美發師進行皮試的次數少得可憐。這里又存在什么問題?道德問題。下面我們要學習四個原則,道德原則。 4、道德原則:產品設計必須考慮它與人、社會、環境的關系,必須遵循道德原則。要有尊重他人知識產權、技術成果的道德觀念。設計者必須具有寬廣的眼界和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問:在設計過程中應如何遵循道德原則 (1)產品設計應始終堅持為人服務的宗旨,不能出于某種不道德目的,不能危害人體健康。(2)產品的設計不能損害環境。(3)不能為了私利而設計制造低級趣味的產品,不能生產假冒偽劣產品??夏岬蠙C場4號出入口處的維京航空公司俱樂部男士盥洗室的紅唇,引起公憤,低級趣味,后來撤掉了。(4)尊重他人的知識產權,技術成果。P63討論強調:不道德的產品設計將被一票否決。[PPT圖片展示]不能單純為了謀取利益而損害人類所居住的環境。造紙、化工、醫藥。[PPT圖片展示]不能為了私利而設計制造低級趣味的產品。整人玩具:癢癢粉、越洗手越臟香皂 、噴蟲口香糖、噴嚏粉、辣牙簽、辣茶葉、假可樂等。[PPT圖片展示]不能設計制造假冒偽劣產品。假酒、假煙等。假酒大多是利用回收來的真酒瓶,用工業酒精加自來水勾兌而成,工業酒精的主要成分是甲醇,輕度甲醇中毒時,病人可呈現醉酒狀態。中度中毒者惡心、嘔吐、腹痛、腹瀉,出現視聽幻覺、視物模糊等癥狀。重度中毒者,可有面色蒼白、發紺、呼吸和脈搏加快、出冷汗、意識模糊、休克,最后因呼吸和循環衰竭而死亡。[PPT圖片展示]更不能設計生產有毒食品、藥品。有毒大米:大米中含有工業基礎油,這種油又叫石蠟,一些不法商販利用工業油對原來色澤灰暗、甚至有霉點的大米進行"加工",使陳米變得晶瑩透亮,像新米一樣,從而冒充好米在市場銷售,牟取暴利。工業基礎油含有多種有毒物質,根本不適宜人食用。為此有關部門發出了徹底清查摻有工業基礎油大米的緊急通知,清查出有問題大米上百噸。此事引起了全國打假辦和國務院的高度重視,要求有關部門進行嚴查。有毒豆芽:把買來的黃豆浸泡在水中,往水里放上一定量的防腐劑和無根素等,當豆芽長到一定程度,還要不停往上噴一些兌有添加劑的水,而在成熟前,有些小販還會往豆芽上灑保鮮粉、加粗劑等使豆芽顯得粗壯白凈,最后豆芽就會變成外表美觀而無根須。添加這些化學藥品,就是想促使出芽率高,生長快。原本最少10天才能長成的豆芽,3到7天就可速成。而傳統方法發制的豆芽長度一般不會超過15厘米,用激素刺激過的豆芽,可以長到15厘米到20厘米。問題奶粉:衛生部12月1日通報指出,截至11月27日8時,全國累計報告因食用三鹿牌奶粉和其他個別問題奶粉導致泌尿系統出現異常的患兒29萬余人。課后思考:(板書)1: 除了這些原則外,設計還有哪些原則需要遵循呢 遵循這些原則的作用又是什么?所有的原則之間是獨立還是存在某種關系 你能舉例來具體說明嗎?(三)、小結在這一節中,我們一共學習了四個設計的一般原則:創新原則、實用原則、經濟原則、道德原則。這些原則之間是怎樣的一種關系?這些原則是獨立存在的嗎?這些原則能同時遵守嗎 ?閱讀P66內容設計的一般原則間的關系這些原則有些是想到制約的,如一味地追求創新,可能就會影響到實用,反之亦然。有些原則之間則存在著相互促進的關系,如在產品設計生產中,如果使用很高的技術規范和標準來提高產品的性能和質量,就會在開發之初花費更多的技術費用和精力,看起來使經濟原則不能很好的得到體現,但是這樣做降低了次品率,減少了產品損壞維修的工作量,延長了產品的使用壽命,使產品能得到消費者的贊賞,從而得到更多的市場,得到更多的利潤。由此可見,各個原則在實際運用中,并不是獨立的,它們之間有著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相互影響的關系.這些原則可以同時遵守,但側重點會有所不同.在運用中既要綜合考慮,又要分清主次.強調:產品設計的原則具有一定的開放性對設計應遵循的一般原則的引伸:設計的一般原則要求我們在設計中要考慮到人文因素和人要機關系,要樹立創新意識,同時要具有對人、社會、環境的責任感。(四)、知識應用1、 在設計中,產品的生產盡可能就地取材,以免增加運輸成本,設計普及型產品時,一般民眾不太需要的功能不必納入,以免產品的價格太高等。 (經濟性原則) 2、 據報導,西安市有一瓜子販自制毒瓜子,自己不吃沒想到兒子不斷偷吃。結果,聰明伶俐的兒子因為長期偷吃用明礬、工業鹽、泔水油、石蠟等加工的黑瓜子,腦子出了問題,這真是害人害己。(道德原則)3、 1996年的夏天,經過調查,海爾發現,原來,夏天人穿的衣服比較輕,比較薄,并且要天天換,天天洗。如果用通常的洗衣機洗的話,則既費水又費洗衣粉。了解到這一情況后,海爾立即著手進行產品開發,針對夏天洗衣服的特殊需求,三天后開發出了適合于夏天用的“小小神童”洗衣機系列,投放市場。果然市場對這一系列洗衣機的反響空前,此類洗衣機銷售一空。(創新性原則)4、 計算機的操作,早期要輸入許多程序,既不方便又費時,現在只要用鼠標點一下顯示器上相應欄目就可以了,操作人員感到快捷、方便,人機之間建立了協調關系,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實用原則)5、 廣告宣傳的信息必須全面,并且盡量同時顧全廣告主和消費者雙方的利益,對消費者在購買并使用廣告宣傳產品之后可能產生的危害提出警告。(道德原則)6、空調器是一種需要消耗電能的產品,在達到同樣的制冷效果下能耗越低給顧客帶來的節約就越大。(經濟性原則) 7、隨著顯示器外型的不斷發展與變化,明基還將推出一款周圍有5個臂的顯示器,其中一個臂上安裝有鏡子,另一個上裝有燈,其它的臂上安裝有Web攝像機和麥克風等。(創新性原則)8、農業機械具有適合平原或山區使用的性能、特點等,深受山區及平原的居民喜愛。( 實用原則)9、海爾顯示器事業部推出“潤眼顯示器”,一推出市場均引起不小的轟動,除了畫面顯示相當清晰明亮之外,最主要是因為海爾潤眼顯示器屏幕采用了最新的潤眼技術,長時間使用眼睛也不干不痛不流淚,對眼睛進行更細致體貼的呵護。(創新性原則)10、成都日報報道,明明沒有借錢,可手機里卻有能夠作為證據使用的短信;在茶樓里喝茶聊天,可電話那端聽見的卻是開會時的掌聲和講話聲,可以堂而皇之地稱,“不好意思,我正在開會”。日前,一種幫助手機“撒謊”的軟件受到眾多網民的追捧。對此,專家認為,這種“撒謊軟件”的盛行,對社會誠信是一個挑戰。(道德原則)第一臺手搖洗衣機第一臺電動洗衣機《設計的一般過程》教學設計宜興市匯文中學 林仕康教學內容分析:本節教學內容《設計的一般過程》是選自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通用技術 ( http: / / / )-技術與設計1》的第三章《設計過程、原則及評價》(江蘇教育出版社)。本節內容與后繼各章節(第四至第八章)形成總分關系,這一部分是一個整體論述,為深入學習后續章節作鋪墊。通過這節課的教學,要給學生建立一個完整的設計過程。制作模型或原型的實踐是非常必要的,它能夠使學生更好地掌握設計的一般過程。學生通過學習,體驗科學合理的設計過程有助于設計活動的順利開展,能理解遵循科學的設計一般過程的重要作用,從而形成良好的設計習慣,富有創新的設計理念,增強自身的技術素養。教學對象分析:高一的學生很少有設計認識的基礎,初中階段都是在教師指導下的模仿制作過程,沒有上升到一個技術指導思想和方法的高度。 他們已經有了一定的生活經驗,對于設計已經有了一定的感性認識。而且通過前面章節技術與設計的關系的學習,對于技術及設計都有了一定的認識和體驗,但是學生以前很少會有設計的意識和設計的理念。學生對于設計的過程還充滿陌生感,同時也充滿好奇感。因此如何通過本節的學習能從整體上給學生一個有關于設計的一般過程的認識是值得我們思考探究的。爭取讓學生能從整體的角度上系統的進行后續章節的學習。教學目標分析:通過分組討論和親自制作模型及課堂測試、評價等活動使學生達到如下目標:1. 掌握設計的一般過程。2. 知道設計過程中有可能產生多個方案。3. 理解設計過程需要不斷優化。4. 掌握設計的方案構思方法,初步培養制定方案、制作模型的能力。5. 體驗模型制作的過程,感受測試成果的樂趣。教學重點、難點分析:(重點)設計方案的制定和模型制作,(難點)方案的構思和呈現。教學器材準備:多媒體課件、展示用的小凳模型、橋梁的圖片、制作橋梁的木條。教學內容及過程:教學環節、內容 教師引導 學生活動1 鞏固舊知 導入新知內容:設計過程中的發現與明確問題 1、想坐著上課,征求學生意見2、取出帶進課堂的小凳,并就坐3、提問:老師坐這張小凳子上課,有什么不合理及存在的問題4、展示人體尺寸比例圖及各種凳子的資料 1、回答教師提問,要先觀察2、聽講 觀察 思考2 層層推進 深入剖析內容:制定設計方案 1、實物(小凳)展示,引導學生觀察該物品設計的特點,分析小凳的材料選擇、結構設計、攜帶方式等問題2、圖片展示(符合設計要求的多種材料、結構及連接方式),呈現出各種設計方案,并依據一定的原則進行篩選3、圖片展示(各種橋梁的設計),引發學生對橋梁設計的思考 1、觀察實物,考慮其特點2、觀看圖片,思考,明確設計的一個基本過程3、觀看圖片,思考,再次明確設計的一個過程3 小組合作 親身實踐內容:制作橋梁模型 1、教師規劃小組分工合作,明確制作的目標,將準備好的材料發給學生2、教師針對每一小組的制作進程,進行個別化、個性化輔導3、設計項目:以小組為單位,制作簡易橋結構模型并分別進行靜壓承重實驗4、設計要求:1、長度為30cm,寬度為不小于5cm,高度不限,橋面必須保持不小于5cm長的平面區。2、橋的跨度大于20cm;木條之間不得出現平行重合粘接。3、簡潔美觀,符合橋的比例和特征。5、設計分析:1、橋面形狀的設計。2、橋梁的支撐設計。3、橋墩的設計6、設計準備:1、材料:2mm、3mm的木條(松木或桐木)若干、502膠水。2、工具:美工刀、長尺、承重杠鈴片 1、明確制作目標,形成小組,合作探究,共同制作,親身體會簡單模型制作的樂趣。2、師生互動,及時提問,答疑歸納總結 鞏固新知內容:評價各小組的制作成果 制作小組代表自評:簡單說明制作過程和意圖小組代表互相評價作品。通過討論學生總結出設計與制作要考慮的主要因素和其他因素及影響結構強度所考慮的因素。教師總結,講解設計中要重點考慮功能、成本,還需考慮個性化需要因素。 說明:在該實踐環節中,通過活動訓練使學生體驗到,在制作時先從目標入手,意識到要符合設計的過程及規范,重點考慮安全,功能,成本,個性化需要為主要因素,完成教學目標并總結,感受測試成果的樂趣。總結出設計制作中的造型、穩定性、結構的強度等因素(材料、形狀、構件連接方式)。知識拓展 課后練習 1、讓學生對自己或他人的制作作品進行思考,提出改進意見。2、完成課后練習1《設計的一般原則》的教學設計無錫市玉祁高級中學 王開鳳(13601517908)個人簡介:自1997年參加工作以來,我一直從事初高中的勞動技術、高中的通用技術教學,教學中注重教學資源的選用、多種媒體的運用、師生互動,引導學生學以致用。在我校06年省四星級高中評估驗收、08年無錫市四星級高中督導評估驗收中,均被指定聽課,并得到專家的肯定;在惠山區、濱湖區的通用技術教學聯誼活動、我校的對外公開課活動中多次開課。一.教材分析與處理《設計的一般原則》是高一《通用技術》必修模塊“技術與設計1”(蘇教版)第三章第二節的內容。本節主要闡述了產品設計過程中應遵循的基本原則:(1)創新原則、(2)實用原則、(3)經濟原則、(4)美觀原則、(5)道德原則、(6)技術規范原則、(7)可持續發展的原則,以及各原則之間存在相互制約、相互聯系的因變和主次關系。本節內容是全章的重點,也是下一章開始學生進行具體的設計活動體驗時,各環節需要遵守的基本準則。設計的一般原則既是設計的規范,又是評價的尺度。學生通過對設計的一般原則及原則之間關系的理解,內化為初步運用設計的一般原則評價產品的能力,并為“能制定符合一般原則和相關設計規范的完整設計方案”作知識準備。教材中針對每個原則,都列舉了不同的實例進行分析、驗證,事實上每個產品的設計都遵循著好幾個設計原則,因此本節課使用兩種產品的分析和歸納,讓學生歸納出設計的一般原則及它們之間的關系,在學以致用的環節,通過學生列舉一種產品、教師提供一個學生的原創作品的分析,使學生初步學會用設計的一般原則來評價某個物品。設計的一般原則貫穿于設計過程的始終,而下一章開始學生將體驗完整的設計過程,因此本節內容擬作為常識了解,使用一個課時教學,但在今后學生體驗設計的過程中,貫徹設計的一般原則都要作為一個重點來落實。根據教材分析和學生的特點,本課的教學重點是:①通過產品的分析,歸納出設計的一般原則,②初步學會用設計的一般原則來評價某個物品;教學難點是:理解設計的一般原則之間的相互關系。二、教學對象分析1. 學生對設計的一般原則比較陌生,但前面兩章節的學習和已有的生活經驗,可以幫助學生理解設計的一般原則及它在設計過程中的應用。2.學生的經歷有限,因此在教學載體的選用上,使用都知道的產品以及他們下階段將體驗的設計過程的成果,提高他們參與教學的熱情,并使學生意識到設計的一般原則不是高高在上,而是隱含在每個物品之中。3.學生對物品的設計、制作、評價一般多感性成分,少理性思考、歸納,教學時需要引導。三、教學目標1、知識目標(1)理解設計的一般原則(2)理解設計的一般原則之間存在相互關聯,相互制約,相互促進的關系(3)初步學會用設計的一般原則來評價某個產品2.能力目標(1)通過對實例的分析、歸納,提高學生的觀察、分析、交流、歸納、學以致用的能力。(2)通過引導學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學習,讓學生在探究中自主建構知識、在活動中體驗過程。3.情感目標通過師生、生生互動和實例的分析,增強對技術設計中人文因素的理解,以及對個人、社會、環境的責任心。四、教學策略1.以學生熟悉的物品、學生的原創物品為教學資源,引導學生觀察、分析、歸納,發現其中蘊含出設計的一般原則,并感受到設計的一般原則貫穿于產品的設計過程的始終,通過直觀教學達到教學目標。2.通過觀察、分析、交流、評價,促進學生知識的遷移和能力的拓展。五、教學準備1.惠山泥人廠的泥人實物5個,實物的圖片,了解惠山泥人的相關資料2.中性水筆芯,實物的圖片,了解中性水筆芯的國家標準、關于中性水筆芯爭論的資料3.學生制作的燈——《牛牛之家》實物、圖片4.課件制作六、教學流程教學內容 教師活動 媒體展示 學生活動情境導入 無錫是一個旅游城市,特產不少,其中一種是國家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大家猜是什么? 答:惠山泥人問題:這5個泥人中,你最喜歡哪個?為什么? 觀察、思考、交流、回答真是“青菜蘿卜,各有所愛”,客觀的說這5個泥人都不錯。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要設計一個好的作品,除了要經歷一個科學合理的設計過程外,還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則,今天我們就通過物品的觀察、分析,找出其中蘊含的設計的一般原則。美觀、創新、實用、經濟原則 根據剛才幾個同學的回答,引導學生歸納出一些相似意思的詞語,概括出設計的一般原則:美觀、創新、實用、經濟原則,在每個原則概括出來后作簡單的介紹。實用原則包含的范圍比較廣,學生不一定概括得出來,教師可作必要的提示:滿足了人的心理需要,具有愉悅人的功能。 和老師一起回憶剛才幾個同學的回答,歸納出一些相似意思的詞語,概括成設計的一般原則:美觀、創新、實用、經濟原則創新是技術發展的核心,作重點分析。問題:惠山泥人在哪些方面有改進和突破呢?(材料方面的突破學生不一定回答得出來,拿實物介紹) 學生討論、回答,要點:造型、題材、材料、工藝引出新話題 我們學習都離不開一樣東西:中性筆,大家都有幾支中性筆芯呢? 說說自己有幾支中性筆芯知識運用 問題:中性筆芯的設計遵循了哪些設計原則?歸納學生的回答,學生沒考慮到的,通過問答作簡要的提示 觀察、討論、回答要點:美觀(外觀)、實用、經濟、創新(性能等方面)技術規范原則、可持續發展原則、道德原則 問題:中性水筆芯的設計還應遵循哪些原則?若學生不能點題,通過問答做簡要的提示,在每個原則概括出來后,作一些常識介紹 中性水筆芯ISO標準 根據實物、自己購買、使用中性筆的經歷,討論、回答:技術規范原則、可持續發展原則、道德原則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是我國的基本國策,因此把可持續發展原則作為中性筆芯分析的重點。問題:①中性筆芯好用不貴,為什么對它的使用有爭議呢?②作為設計者,該怎樣做?③技術總是要不斷發展的,根據創新的原則,你認為可以怎樣改進和突破? “浪費污染之痛 中性筆硬傷在芯“ 根據教師的三個問題,思考、討論、回答,要點:①材料難降解、污染環境、性能問題、浪費②技術創新③改進材料、提高性能的穩定性設計的一般原則之間的相互關系 剛才我們通過兩種產品的分析,了解了設計的一般原則,它們是不是彼此獨立的呢? 通過兩種產品的回顧,分析一般原則之間的關系——聯系、制約、主次。要點:①每種產品的設計都遵循著好幾個一般原則,只是不同的產品,要考慮的側重點不同。②遵循了創新的原則,可以使可持續發展的愿望得以實現,產品的性價比更高,帶給人們更多美的享受。學以致用 剛才我們分析的兩種產品都是我提出來的,大家能不能自己列舉一種產品,然后用設計的一般原則來評價呢? 討論,一位同學回答,其他同學補充說明下一章開始我們將親自體驗到具體、完整的設計過程,我們學校使用的載體是這個LED燈,要求必須使用到這個指定的材料,你做成什么作品、怎么做就不限定了,這是一個同學設計、制作的作品,名稱是《牛牛之家》,請大家用設計的一般原則來評價這個作品。 觀察、討論、回答。要點:符合創新、實用、經濟、美觀、可持續發展的原則小結 一節課很快就要結束了,本節課我們學習了哪些內容呢?同學們又增長了什么見識呢? 簡要回顧,回答。要點:①用兩種產品分析得出設計的一般原則,②用設計的一般原則評價了兩個物品第 3 頁 共 4 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人機關系教學設計-----王永輝.doc 圖樣的繪制教學設計----周小琴.doc 如何實現合理的人機關系---張立峰.doc 技術的性質--成國富.doc 正投影與三視圖教學設計----許蘭.doc 穩固結構的探析--鄧明琦.doc 設計中應遵循的原則----姚建裕.doc 設計的一般原則----王開鳳.doc 設計的一般原則-朱錫峰.doc 設計的一般過程---林仕康.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