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元宵節燈籠設計與制作廣州培英中學 遇曉教學內容分析多用途廣告宣傳燈的設計與制作是課本從第三章貫穿到底的內容。其制作難度要低于之前版本中的多功能課桌,是較為簡單的技術實驗主題,適用于在設施配備簡單的通用技術實驗室制作。必修一后半部分內容基本都涉及到了該項技術實驗的內容。燈籠的設計與制作充分體現新課程的“強調學生的全員參與和全程參與”的理念。考慮到課時安排剛好是元宵節之前,所以利用傳統節日之契機,一讓學生領略體味逐漸變淡的傳統節日的氛圍,二讓學生嘗試設計和制作的過程。教學對象分析在上學期“紙飛機”的制作中,學生已經體驗過設計與制作的過程,但是普遍存在的問題是不重視理論的學習,不愿意花一些時間在方案設計和草圖繪制上。在燈籠制作課上他們同樣沒有先設計好再自動手制作的意識。教學目標分析知識與技能了解元宵節及其習俗的來歷;了解燈籠制作的一般流程;學會鉗子、刻刀、手板鋸等簡單工具的使用方法和加工對象;過程與方法欣賞各種元宵節燈籠造型,了解燈籠的基本構造,先進行初步結構設計再進行選材和制作。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元宵節燈籠制作充分體會我國傳統節日的喜慶氣氛;充分體現小組合作的重要性;體會“理論指導實踐”的重要性,從而體會設計的重要意義。教學策略本次內容為“試誤”而設計,既“嘗試錯誤”,就是以“任務驅動法”給學生一個主題“元宵節燈籠制作”,馬上讓他們進行制作(其中缺少“設計”的環節),由此體會到不重視理論的學習,不注重方案的設計,只能走到舉步維艱的境地。從而加強學生對理論學習的重視。教學媒體電腦及其投影實物燈籠各小組預先自帶的材料,如皺紙、方便筷子、鐵絲、易拉罐、飲料瓶、利是封等。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師教學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新課導入 同學們剛剛從寒假回來,在正月里有兩個重要的節日,你們知道是哪兩個嗎?對了,春節剛剛過去,接下來的就是元宵節了。那你們說說元宵節的習俗是什么?同學們回答得非常好!馬上就要到元宵節了,各家各戶都去市場上購置燈籠(同時實物展示一盞買來的燈籠),這些燈籠雖然漂亮但缺乏個性,我們今天就用自己的雙手創造一盞獨具特色的元宵節燈籠。 回答:春節和元宵節。吃湯圓、掛燈籠。 情景導入,幫學生回顧傳統節日的習俗,同時倡導學生應該多動手做出別人沒有的特色燈籠。給出實驗要求 1、每個小組制作一盞燈籠2、燈籠可分為三種類型:可以點蠟燭;可以亮燈泡;僅作為裝飾之用。 聽課并記錄要求 給出一定的制作要求但不給出統一模式,及固定要求,即為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提供空間,又給他們充分出錯的機會。燈籠制作過程 教師到各個小組巡視,及時發現并指導其思考、解決問題。 小組成員合作完成燈籠制作 由于沒有統一要求,每個小組的作品將完全不同,教師要及時給予個別指導與幫助,才能是他們比較順利的完成任務,同時也為當堂總結收集信息。小結及匯報 每小組選出一名代表把兩節課以來的制作情況向全班同學匯報,總結出他們的成功及失敗之處。最后,教師點評,并把巡視中發現的問題及時分析、總結, 并指出失敗的要害問題——設計,為后面的理論課埋下伏筆。 聽匯報、聽總結,并自我反思、總結,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 充分了解自己和別人的經驗和教訓,為進一步修改、完善作品打下基礎。教學反思這次技術實驗基本達到了預期目的。在第一課時里,學生制作興趣很高,個個摩拳擦掌、躍躍欲試。但到了第二課時,很多小組出現了全面返工和不知道下一步該怎么做的情況。這是由于他們在沒有設計圖紙和設計規劃的情況下就急于動手制作,等做了一半才發現很多地方不對頭,如:結構不合理(沒有留足蠟燭的空間,點了蠟燭很容易燒著罩布);材料性能不佳(可以點燈泡,但罩布用卡紙制作,不透光)、尺寸不對等諸多問題。正當他們困惑之際,教師可把關鍵的“設計”問題指出來,供學生反思,為后面的理論學習做好思想準備。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