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廣州市第三屆高中通用技術優秀教學論文/教學設計/教學資源包評比活動第一章 結構與設計 第三節 結構設計——認識橋梁和橋梁的結構設計(兩課時)教學內容分析本內容為橋梁結構制作課的基礎理論課,分兩課時,基本包括了生活中大部分的橋梁結構,幫助學生認識橋梁和了解橋梁的結構設計,亦可擴大學生知識面、關注社會、了解社會;教學對象分析通過前面知識的積累,學生對結構有了初步的了解,此時更需要一個案例來分析,故選擇了“橋”這一常見的結構,生活化的例子,學生易接受,模型制作的難度也較為合適,并將認識結構的內容融入其中,學生在案例中重溫;教學目標(一)基本掌握生活中各種橋梁結構的特點,各自的優勢及劣勢;(二)在講橋梁結構特點時將第一節認識結構的內容融入其中,達到復習和鞏固的作用;教學重點與難點(一)重點:了解各種橋梁結構的特點;(二)難點:區別各種橋梁結構的特點,各自的優勢及劣勢;教學策略(1)教法:案例教學法、實驗演示法(2)學法:對比法、實驗法教學媒體選擇橋梁視頻:索橋.mpg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師教學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一、新課引入 欣賞兩座著名的古橋北趙橋、南洛橋 看,欣賞 案例引入二、案例分析 梁式大石橋洛陽橋的設計與建造過程:1、傳說角度;2、科學角度:(實體結構橋墩)通過洛陽橋重溫設計的一般過程 聽、思思(學生基本不記得了) 以洛陽橋為例分析洛陽橋的建造過程結合設計一般過程,復習與鞏固三、小結 以洛陽橋的建造過程為例,明確設計 制作 建造過程結構設計的一般原則(應考慮的一般問題)舉例:現代橋梁結構設計的特點上海盧浦大橋:綜合考慮(增加討論,結構設計應考慮哪些問題)穩定性、安全、審美、成本等…… 聽、思 結合上必修1的知識,運用結構設計的一般原則四、模型制作 模型的制作原理一樣1、模型與原型的區別2、橋梁的種類:(1)梁架橋:(橋墩——實體結構)案例、圖形、受力分析、缺點(2)拱架橋:(拱——殼體結構)趙州橋、受力分析、多拱橋中承拱橋:拱架與梁架橋完美結合,跨度較大下承拱橋:亦可增長跨度上承拱橋:承重最好,跨度缺陷(舉例并分析各自優缺點)△小結三種跨度:上承拱<下承拱<中承拱 聽、思△紙橋小實驗聽、思、對比 1實驗演示法2案例舉例及分析、對比五、播放:索橋.mpg (3)斜拉橋(常見,較易建)受力分析(4)索橋(跨度可建得最大)受力分析播視頻后分析其中難點,對比兩者各自優勢,并舉具有世界意義的代表性例子:楊浦大橋、汲水門大橋、多多羅大橋蘇通長江公路大橋(四個世界之最) 看、思考 動態教學、對比六:提問 我們附近有什么橋?分別是什么類型的橋?橋的安全因素:金門大橋(是否應提到第一節課橋梁應考慮的問題時一起講?)(5)懸梁橋(桁架結構)圖文舉例(6)塔橋:圖文舉例(7)浮橋:圖文舉例(8)風雨橋:圖文舉例 討論、回答 聯系生活,學以致用本課小結: 結合橋梁模型的制作小結結構設計時應考慮的一般問題 思回顧 回應開頭,小結附: 模型橋基本要求及評價標準(我們應如何制作橋的模型) 了解 讓先對模型評價的要求有所了解,使制作更高效率教學評價設計評價標準部分先和學生解釋(評價表見附1)評價標準:(滿分100) 權重1結構比例合適,且橋孔跨度 25-30 cm 10+102橋面寬>10cm橋孔高度>5cm 10+103結構穩定、強度達標,承重 >2.5kg 304設計的外觀美觀,顏色搭配和諧 10+105 設計富有創意 106小組協作精神 體現在教師評分教學反思本課內容共有兩個課時,在十幾個班上課的過程中不斷改進教案及課件,并在合適的時候結合各種橋梁的不同特點融入結構的分類知識點,學生容易接受,同時避免純講理論。該課主案例:以橋為主線展開介紹,內容比較合適和吸引學生,難易適中,并在各種橋圖例選擇時精而不泛,重點介紹具有代表性的例子,在教學的同時拓寬同學們知識面,唯一不足是時間上,兩個課時還是略顯匆忙,兩個半課時估計較為合適。從上課情況來看,對學生的反應較為滿意,課堂氣氛非常好,接受得效果也比較好,為后面的制作課做好了前面的知識儲備。附1:橋梁模型設計和制作小組評價表班級: 組長: (學號: )組員: (學號: ); (學號: ); (學號: ) (學號: ) (學號: ); (學號: ); (學號: ); (學號: )評價標準:(滿分100) 權重1結構比例合適,且橋孔跨度 25-30 cm 10+102橋面寬>10cm橋孔高度>5cm 10+103結構穩定、強度達標,承重 >2.5kg 304設計的外觀美觀,顏色搭配和諧 10+105 設計富有創意 106小組協作精神 體現在教師評分中小組自評:組長姓名 給他們組的成果評分教師評:實驗體會:收獲:小組需要改進的地方:該組平均分:組長:第 2 頁 共 4 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