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結構與穩定性》的教學設計 方 興 浙江省海寧中學一、設計思想 內容精講、學生參與、學中實踐、做中思考、思現學案、學后練習、練好必饋。二、教材分析 《結構與穩定性》是蘇教版教材的《技術與設計2 》第一章第二節的內容。教材首先敘說了生活中一些不穩定的現象,進而引出結構穩定性的概念。這一節課的內容在《結構與設計》一章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不僅可以使學生 對結構的基本知識有更深的認識與鞏固,而且也為后面的結構與強度、結構的設計等知識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三、學情分析 學生已經學習了《技術與設計1》,經歷了設計的一般過程,具備了一定的技術素養。進入《技術與設計2 》的學習后,又在第一節里學習了結構和力,對結構的基本概念有了一定的了解,為本節課的學習奠定了基礎。四、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① 了解結構的穩定性;② 掌握影響結構穩定性的主要因素 2. 過程與方法:通過探究、實踐、討論、分析等方法使學生懂得應用相關理論知識 3. 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學生的探究、實踐、分析問題的能力,體驗學習的樂趣。滲透安全教育、德育教育。五、教學重點與難點 1. 重點:影響結構穩定的主要因素,學生實踐,學生練習。 2. 難點:利用所學知識解決有關現象六、教學策略 在教學中為了使學生更易學到相關知識,以“影響結構穩定的主要因素”為主線,并以這條主線進行展開,使學生達到應用知識的目的。用設計、試驗的手段鞏固理論知識。在教學中充分利用探究、試驗、設計的教學方法。七、教學準備 (1)電教設備:多媒體、投影儀 (2)教具及實踐器材:小椅子(自制)、不倒翁、獲獎證書封皮、啤酒瓶、粗導線、尖嘴鉗、鉤碼(50g)、米尺、陀螺等 (3)每位學生一份學案及練習八、教學過程 (一) 引入新課: 【演示】 出示不倒翁,用手扳它,倒了,放手又自動立起 【引出問題】 1. 不倒翁為什么不倒?它是穩定結構還是不穩定結構? (學生回答,答案有兩種可能,形成兩派) 2. 為什么會出現兩種答案呢?那到底什么樣的結構是穩定的,什么樣的結構又是不穩定的?要知詳情,下面分解 (二) 新課內容: §1.2.1 穩固結構的探析——結構與穩定性 (乘熱打鐵,直奔主題) 結構的穩定性是指結構在負載的作用下,維持其原有平衡狀態的能力。 從概念中,大家再來理解一下不倒翁是穩定結構還是不穩定結構? (學生回答的答案還是兩種都會有) 【教師澄清】 此概念要理解兩層意思:一是要確定結構原來是什么狀態;二是結構受常力作用下狀態不變,是穩定,或者允許結構在常力作用下變動,但干擾消失后能回到原來的狀態也稱為穩定。因為概念中有“維持”二字,所以穩定不是狀態絕對不變。 現在大家再來看一下,不倒翁是穩定結構還是不穩定結構? 學生回答后給出明確答案:不倒翁原來正放,用手扳動后晃幾下不倒,是穩定。因為不倒翁絕大多數時間原來都是正放的,所以我們說不倒翁是穩定結構。 多媒體演示:(汶川地震視頻)看完視頻,大家感觸頗深,我們中肯定有人在想,將來一定要設計出穩定的牢固的樓房。 【提問】 結構的穩定性與什么因素有關? 【演示】 小椅子重心高時傾倒,低時穩定。得出如下結論,如圖1—1。《結構與穩定性》教學設計 因素一:重心位置的高低 [試驗探究1]:兩人參加堆積木,比賽看誰堆的高。 (規定時間)高的容易倒,為什么? 物體重心越低,越穩定。(不倒翁、世界第一高人、賽車) 【演示】 小椅子支撐面小時傾倒,大時穩定。得出如下結論,如圖1—2。《結構與穩定性》教學設計 因素二:支撐面積的大小 [試驗探究2]:利用獲獎證書封皮當做屏風,如何才能穩定? 結合前兩個因素 【想一想】比薩斜塔為什么不倒塌? 結構重心的位置:結構重心所在點的垂線是否落在結構底面的范圍內,落在就是穩定的,沒有就是不穩定的。(重心問題必須加此條件) 【演示】 小椅子原來形狀時傾倒,改變形狀后穩定。得出如下結論,如圖1—3。《結構與穩定性》教學設計 因素三:結構的形狀 【想一想】A字形梯為什么載人時能夠保持穩定? [分析]: 如果沒有梯子中間的拉桿將會怎么樣? [引導學生得出結論]:結構或構件的形狀影響其穩定性。 [教師總結] 影響結構穩定性的主要因素:重心位置的高低、 結構與地面接觸所形成的支撐面的大小和結構的形狀。 強調:幾個因素相互聯系,如小椅子改變形狀時其實改變了結構的重心,改變支撐面積時其實也改變了結構形狀。 【課內討論探究】 (1)舉出生活中利用不穩定的結構實現一定功能的事例 【演示】 啤酒瓶,正放——穩定結構; 倒放——不穩定結構 (可再次回到穩定結構概念的澄清) 應用:利用用倒立的啤酒瓶可以報告地震 (2)靜止狀態下陀螺正放會傾倒,而當它高速旋轉時卻可以立起來? (運動狀態下與靜止狀態下物體的穩定條件有所不同) 【提問】我們學習結構的穩定性有什么用呢? 【學生實踐操作】(多媒體展示) 簡易掛物架的制作(2人一組) 1.帶著疑問與好奇去實踐: (1)設計好后說說自己的設計思路《結構與穩定性》教學設計 (2)談談影響結構穩定性的主要因素 2.材料:80cm長的粗導線、15cm長的細線、鉤碼(50g)一個 3.工具:尖嘴鉗、米尺 4.要求:(1)用給定的導線制作一個掛物架,并在最上端掛一個50g的鉤碼,比一比哪組同學在穩定的前提下立的最高,即穩定的前提下追求最高的掛物架(高度用米尺量取)。 (2)設計好底座和掛鉤(圖中是提示,大家爭取有更多創新) (3)團結合作,注意安全 (4)完成學案 【反饋】實物展示——學生介紹作品——教師點評 學生匯報制作思路并總結影響結構穩定性的主要因素(重心位置的高低、支撐面的大小、結構形狀)九、課堂小結:(多媒體展示) 結構的穩定性:指結構在負載的作用下,維持其原有平衡狀態的能力 影響結構穩定性的因素:(1)重心位置的高低;(2)結構與地面接觸所形成的支撐面的大小;(3)結構形狀十、課內練習及作業布置(見學案及課堂練習) (注意:學案和課堂練習完成后通過投影儀投影,交流反饋,教師點評) §1.2.1《結構與穩定性》學案與練習 班級 姓名 學號 一、學案 1.結構的穩定性: 。 2.影響結構穩定性的因素有哪些?(每條在生活中找出一例) 3.【學生實踐操作探究】簡易掛物架的制作(2人一組)。掛物架設計草圖繪制處 (1)在右邊的方框內畫出草圖。 (2)你們組制作的掛物架垂直高度為: mm。 (3)通過掛物試驗,你們組制作的掛物架的穩定性效果: (好、一般、差)。 (4)在實踐要求的前提下,如何提高你的掛物架的穩定性?談談你的設計思路。 (5)如果去掉實踐要求,你會如何提高掛物架的穩定性? 你認為哪些條件必不可少?二、課堂練習 1.(08年浙江省會考題)如圖2—1所示是一款集手電筒和臺燈為一體的多功能手電筒,該產品小巧、輕便,作為手電筒使用時可拿出底座滑塊保持穩定。請分析,為了保持該產品穩定,設計者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結構與穩定性》教學設計 A.增加底座質量 B.增大支撐面 C.使用新材料 D.拉長燈頭支撐桿 2.(09年9月浙江省高考題)如圖2—2所示是一款移動黑板,為了增加其穩定性,合理有效的措施( )《結構與穩定性》教學設計 A.支撐直桿采用折疊結構 B.加大黑板底架的質量 C.增加黑板的厚度 D.減小黑板的長 三、課后練習 1. (08年10月浙江省高考題)小明幫助爸爸選購花盆架,看到市場上有四種花盆架(如下圖所示),如果要求穩定性最好,小明應當選擇( )《結構與穩定性》教學設計 2.(08年浙江省會考題)如圖3—1所示,自行車在單腳支撐桿的支撐下保持穩定。如果 不斷地擴大支撐桿與自行車之間的夾角θ,結果是( )《結構與穩定性》教學設計 A.支撐面越來越大,結構越來越穩定 B.重心越來越低,結構越來越穩定 C.穩定性從擎漸變好,又從好逐漸變差 D.穩定性從好逐漸變差,又從差逐漸變好 3. 方老師給同學們講影響結構穩定性的主要因素時,用相同的積木搭了兩個四條腿的桌子進行對比,如圖3—2所示,此試驗他最想說明哪個因素影響結構的穩定性( )《結構與穩定性》教學設計 A. 材料 B. 結構形狀 C. 重心位置的高低 D. 結構與地面接觸所形成的支撐面的大小 4.(08年10月浙江省高考題)現有一個卡通造型的花盆架(如圖3—3所示),花盆架用鋼筋制成,腳掌用鐵板焊接而成。《結構與穩定性》教學設計 (1)請設計一個簡易的試驗方案,用花盆作為試驗器材,檢驗該花盆架在平地上站立時左右翻倒的穩定性。(此問題是設計試驗方案的,此次練習不回答) (2)若花盆架左右穩定性不夠,為了提高其穩定性,請從以下三個方面各提出一種具體的改進措施: ① 改變重心 ② 改變支撐面 ③ 改變結構的形狀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