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簡單電路圖的識讀說課稿瓊州學院附中 王強一、說教材“簡單電路圖的識讀”是地質版《技術與設計1》第三章第三節。電路圖一般是指圖形符號和線段組成的電子工程用的略圖,包括電路原理圖、接線圖和邏輯圖等。識讀電路圖的關鍵在于:1、熟悉各種電工電器零件的符號;2、理解電路的工作原理。對于較復雜的電路圖(如收音機、電視機和VCD機等的電路圖),由于高中學生的知識有限,因此不要求學生識讀,也不應該要求學生識讀。在此我們涉及的只是一些簡單的的電路圖。如:照明電路圖、家用電烤爐電路圖、風扇等小家電電路圖。二、說學情學生在物理學中已學過電學及一些電路圖的知識,但是只停留在對一些簡單的元器件及一些簡單的電路連接方式上。因此學生在學習這部分內容時應有一種愿望:想通過自己的學習,能對家庭小電器有所了解,乃至維修。通過這節的學習,學生對這些小家電的工作原理應有一點初步的了解。三、教學目標的確立根據教材的課程標準、以學生為本的理念、教參的編排,我把本課的教學目標分為以下幾項:1、知識與技能:讓學生能認識更多的電子元器件以及它們的圖形符號,夠識讀簡單的電路圖,知道電路圖(線路圖)是設計當中的一門技術交流語言。2、過程與方法:學生通過閱讀、觀察、動手等過程發展動手實踐能力,初步掌握識讀電路圖的基本方法。4、情感與態度:通過本課時的學習使學生形成和保持對技術問題的興趣并對通用技術的學習有進一步的升華。四、教學重點難點的確立根據教學的要求、學生的實際情況、學校的實際情況、把教學重點、教學難點分為以下幾方面:重點:使學生認識常見的元器件和符號,識讀簡單的電路圖.難點:電路的工作原理和信號的流向。五、教學方法的確立為充分體現老師的主導作用、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教學過程中,采用師生互動探究式學習等教學方法。六、教學環節的確立1、借助家用電器的案例引入課題,引起學生興趣。用電風扇停轉引入課題,因為電風扇是每個家庭都普及的電器,用這個案例比較貼近學生生活,能激發起學生的興趣。從而引入電路圖,知道電路圖是技術交流的語言。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就是讓學生認識簡單的元器件符號,從而能識讀簡單的電路圖。2、通過教師的引導,使學生帶著興趣觀看小實驗(電風扇通電轉動,放倒停轉)從而思考這個問題:風扇停轉的原因?首先學生先看一張比較復雜的電路圖(電風扇的電路圖)。然后再給學生看一些簡單易懂的照明電路圖。通過對比,第一張圖之所以難懂,是因為學生認識的元器件符號比較少,因此,引導學生帶著求知的欲望來認識一些元器件的符號。給學生提供一些元器件的符號(每位學生都附有實物,以便識讀)。3、通過觀看實驗,接觸實物,動手實驗的方法,讓學生多認識一些元器件的符號,理解電路的工作原理(難點),(例如:二極管的單向導電性,把發光二極管接上電源觀察發光條件)從而能夠識讀簡單的電路圖。通過以上鋪墊,學生就會對面前的元器件產生興趣,接下來要求學生據圖接線,通過實踐讓學生親自感受技術試驗,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實事求是的情感態度,同時讓學生初步體會到要識讀電路圖,就要認識圖中的元器件符號以及連接方式。讓學生認識了簡單的元器件符號并簡單了解它們的連接方式后就可以帶領學生識讀一些簡單的電路圖。(提供幾個簡單的電路圖)動合自動復位電路。2、 燈泡亮度控制電路A和B。分析判斷電位器到三極管之間的電流方向,(難點)突破:用電流表測判。4、回到課堂最初給學生提供的電風扇電路圖,讓學生再次思考:電風扇停轉的原因。學生根據剛才所了解的元器件知識,以及識別簡單電路圖的能力,通過分析,發現了電風扇停轉的原因在安全器上,電風扇正常豎立時通電轉動,放倒之后,安全器的倒置使電路斷開,從而電扇停轉。由簡入難,有了基本的知識,再復雜的電路圖,通過分析也能識讀,通過以上教學過程,培養學生觀察、動手、思考能力,以及追求科學真諦,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5、課堂總結。最后讓學生總結識讀電路圖的關鍵:首先要知道電路圖中的各種元器件符號代表的元器件;其次是要弄清各元器件符號之間的連接方式;再之要了解元器件的工作原理;最后確定電流(信號)的流向。6、作業布置為了鞏固本節課的知識,提高學生的能力,開拓知識面,最后留給學生的是家庭常用的電飯煲的電路圖,讓同學們識讀。電飯煲幾乎每天都要接觸,有一定的興趣。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