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常見的技術圖樣(第一課時)說課稿正投影與三視圖海南省國興中學 周瓊一、說三維目標的確定本節內容為“技術與設計1”第六章第二節《常見的技術圖樣》之第一課時:“正投影與三視圖”,它主要描述三視圖的成圖原理和規律、三視圖的識讀和繪制等內容。首先,三視圖是按正投影法繪制的,故正投影法是繪制和識讀三視圖的理論基礎,是學生學習繪圖和識圖的前提。其次,三視圖是工程設計最基本的表達方式,也是本章的重點、難點內容。最后,本節內容也是后續知識“形體的尺寸標注”和“機械加工圖”的基礎。高中學生在本課之前已經學過有關三視圖的知識,因此,可以在教學中利用學生已有的概念來引導教學。此外,學生一般對動手實踐的好奇心強、積極性高,但往往缺乏細致、嚴謹的態度,故教師應注意進行積極地引導。綜合以上教材分析和學情分析,我確定本課的教學重點是三視圖的成圖原理和規律,教學難點是三視圖的繪制與識讀。針對高中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認知水平,結合教材和課程標準,我確定教學目標如下:(1) 知識與技能:了解正投影的原理,理解三視圖的成圖原理和規律;(2) 過程與方法:能繪制和識讀簡單的三視圖,學會規范作圖的方法和技能;(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認識到三視圖的繪制和識讀在設計交流與表達中的重要性,并在實踐過程中逐步養成嚴謹、細致、規范的技術行為習慣。 二、說教學組織方法、教學進程及原理環節一:情景導入【教學目的】 回顧上節內容“技術語言的種類”,激發學生對本節課的求知欲。【教法設計】 用教學課件展示情景導入內容及“不規則物體”的圖片,教師介紹故事內容,并設置問題。【故事情景】小明同學構思了一個不規則物體,想用鐵質材料將其加工出來,以下是他與工廠加工師傅進行技術交流的過程。首先該小明試圖用口頭語言描述所要加工物體的形狀,發現難以表述清楚。接著,他嘗試著繪制了該物體的草圖,但此物體結構較復雜,圖樣線條太多且層次感不明顯,不得不中途放棄。最后他決定先回去制作一個該物體的模型,結合草圖,并輔之以口頭語言,這樣加工師傅應該明自己的設計方案了吧。加工師傅便無奈地對他說,“回去問你的通用技術老師吧!”設問:劇中的加工師傅并沒有直接回答該學生的問題,于是他回學校后便拿這個問題向老師請教,你知道老師對他說了什么嗎? 環節二:正投影的原理 【教學目的】 了解正投影的原理和理解為什么要用三視圖。【教法設計】 從“手影”游戲引入,講解“正投影”,并建構“視圖”的概念。徒手在黑板上畫圖矩形視圖,逐一添加不同形體,有意引導從同一方向想象,引出同解的視圖,再啟發點明改變投射的方向其視圖就不同解,說明一個視圖不能完整反映物體的結構形狀;然后列舉對一個“工字鋼”的六個方位觀察結果,從而最終說明為什么要用三視圖。1、“手影”游戲設問:怎樣才能使投影大小與老師的手形大小相仿 正投影法、正投影 用正投影法繪制出物體的圖形稱為視圖。2、設問:哪些形體按照圖中投射方向所形成的視圖是矩形? 結論:一個視圖只能反映物體的一個方位的形狀,不能完整反映物體的結構形狀。需要用多面視圖。分析:結論:三視圖能較完整的表達物體的結構形狀。環節三:三視圖的形成原理1、三投影面體系【教學目的】 三投影面體系是形成三視圖的必要條件,需認識三投影面體系的構成和各個投影面的名稱及代號。【教法設計】用自制三投影面體系模型和板圖相結合。【教具】 自制三投影面體系模型。 實物及PPT展示:三投影面體系 2、三視圖的形成及其名稱【教學目的】 要求掌握每一視圖的名稱,以及它從物體的何方向投影所得。【教法設計】 結合實物演示及PPT課件,敘述從簡。【教具】 實物模型。 實物及PPT展示:3、三視圖的展開及其位置【教學目的】 由三視圖規定的展開形式引導出三視圖固定位置的道理,對三視圖的形成有一個完整的概念。【教法設計】借助PPT課件和自制三投影面體系模型,講解簡練。PPT展示: 環節四:形體結構的分析及三視圖的繪制【教學目的】 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對實物進行形體結構分析并繪制三視圖。【教法設計】準備2個實物模型,將全班學生分為5個小組,每組繪制2個模型的三視圖。首先舉例說明如何進行形體的結構分析。在學生繪制過程中,教師巡視,一段時間后,針對學生出現的錯誤適時講解畫三視圖的注意事項,然后讓學生繼續繪圖。之后,將每組繪制的三視圖展示,指正錯誤,交流繪圖方法。【教具】 2個實物模型. 1、舉例:形體結構分析。 2、分發實物模型,小組實踐: 3、在學生繪制過程中,針對出現的錯誤適時講解:實線和虛線分別在什么情況下畫?4、在展示臺上展示每組繪制的三視圖,指正錯誤,交流繪圖方法。 環節五:能力拓展【教學目的】 識讀已知三視圖并構思、切制實物形狀;若要使三視圖表達實物的真實大小,必須進行尺寸標注,為下節學習內容“尺寸的標注”和“機械加工圖”作鋪墊。【教法設計】 給每小組分發立方體的泡沫塑料,先讓其按照板圖顯示的三視圖切制實物模型,讓其體驗三視圖的識讀過程。然后,進行作品評價。引導學生思考:物體的視圖只能表達其形狀和結構的關系,若要使三視圖表達實物的真實大小,必須進行尺寸標注。【教具】 泡沫(立方體形狀,體積大小相同)、工藝刀、角尺、鉛筆等。 三視圖: 設問:為什么你們切制的模型大小不同,結構比例也不同,假如你拿這個三視圖去工廠,加工師傅按照它能做出你想要的模型嗎? 課堂小結: 借助FLASH課件,引導學生對本節內容進行小結。課后作業: 總結自己的繪圖方法,針對模型再次繪制三視圖。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