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高考知識內容列表——《技術與設計1》主 題 考試內容 考試要求 主要知識點技術及其性質 技術與人的關系 Ⅰ 技術具有保護人、解放人和發展人的作用。技術與自然的關系 Ⅱ 依靠技術,人類得以利用自然和改造,并與自然保持和諧共處的友好關系;人類利用技術開發、改造自然時,應把握合理的尺度,要注意對自然的保護,不能忽視技術或產品對環境可能造成的負面影響。技術發明與技術革新 Ⅰ 技術革新一般是在原有技術的基礎上的變革和改進,技術發明則是一項新技術的產生。技術與科學的區別與聯系 Ⅰ 科學側重認識自然,力求有所發現;技術側重利用和合理地改造自然,力求有所發明。科學回答“是什么”“為什么”的問題;技術則更多地回答“怎么辦”的問題。技術對生活、生產、文化的影響 Ⅰ 技術促進了社會生產的發展,豐富了社會文化內容,改變了社會生活方式,是推動社會發展和文明進步的主要動力之一。技術的目的性、綜合性、專利性 Ⅰ 專利申請步驟:提交申請階段→受理階段→初審階段→公布階段→實質審查階段→授權階段技術的兩面性、創新性 Ⅱ 任何事物客觀上都有兩面性,技術也不例外;它既可以給人們帶來福音,也可能給人們帶來危害。技術與設計的關系 Ⅱ 技術的發展離不開設計;技術更新對設計產生重要影響。人機關系的含義 Ⅰ人機關系要實現的目標 Ⅱ 高效;健康;舒適;安全。合理人機關系的實現 Ⅰ 考慮到普通人群和特殊人群;考慮靜態的人與動態的人的關系;滿足人的心理需求和生理需求;信息的交互。設計過程 設計的一般過程 Ⅱ 發現與明確問題;制定設計方案;制作模型或原型;測試、評估及優化;產品的使用和維護。發現技術問題的一般方法 Ⅰ 觀察日常生活;收集和分析信息;技術研究與技術試驗。技術問題內容與價值的判斷 Ⅰ具體設計要求的列出 Ⅱ信息的收集和處理 Ⅰ設計分析的基本思路 Ⅱ 合理的設計分析是成功地進行技術設計的關鍵一步,分析得當可以指引以后的技術設計少走或不走彎路。詳見上冊P94頁設計需要考慮的主要因素: 功能、結構穩定、安全可靠、成本適當、易于制作等。產品設計分析的三個要素 Ⅱ 產品設計的三要素:人、物、環境。材料和標準件的選擇 Ⅰ 標準件:采購方便;直接使用,簡化制作過程;相對便宜,從而降低產品成本;實現通用通換,易維護。設計方案的制定 Ⅱ ①草圖法;②模仿法;③聯想法;④奇特性構思法。設計方案的比較、權衡并選擇 Ⅱ 對方案進行評判和比較,要從設計的目的出發,針對一些相互制約的問題進行權衡和決策,選出較為滿意的方案或集中各方案的優點進行改進。考慮的方面:實用、美觀、創新、穩定性、安全性、環保性、加工難易程度、經濟成本等。設計的一般原則 Ⅱ ①創新原則;②實用原則;③經濟原則;④美觀原則;⑤道德原則;⑥技術規范原則;⑦可持續發展原則。工藝的含義及常見工藝的種類 Ⅰ常用工具設備及常見材料的簡易加工方法 Ⅱ 金工工藝: 包括劃線、鋸割、銼削、鉆孔、連接和表面處理等。加工工藝的選擇與操作 Ⅱ簡單產品的模型或原型的制作 Ⅰ 模型制作的一般步驟:①選擇合適的材料;②準備適當的工具和加工設備;③按設計圖樣劃線;④對材料進行加工;⑤裝配;⑥進行表面處理;⑦對產品進行評價;⑧對設計方案進行修改,做成展示模型。設計的交流 設計想法和成果的交流 Ⅰ有價值信息的提煉 Ⅰ一般機械加工圖、電子線路圖、正等軸測圖 Ⅰ簡單草圖的繪制 Ⅱ簡單形體三視圖的繪制 Ⅱ簡單形體的尺寸標注 Ⅰ 尺寸三要素:①尺寸界線;②尺寸線;③尺寸數字。詳見上冊P124頁設計的評價 技術試驗的重要性 Ⅰ 技術試驗是技術活動中的一項重要內容;技術試驗不僅是對技術成功與否的驗證,更是發現問題、探究規律、優化技術的關鍵;技術試驗是技術研究不可缺少的基本方法和手段,對技術應用的實現起到了有力的保障作用;技術試驗可以使設計得以改進和完善,將設計的風險和失誤降到最低。簡單技術試驗的設計 Ⅱ 技術試驗的常用方法:①優選試驗法;②模擬試驗法;③虛擬試驗法;④強化試驗法;⑤移植試驗法。技術試驗報告 Ⅱ 技術試驗試驗報告:試驗項目、試驗目的、試驗準備、試驗步驟、試驗記錄、試驗總結。設計過程的評價 Ⅰ最終產品的評價 Ⅱ評價報告 Ⅰ 掌握雷達圖的畫法詳見上冊P70頁高考知識內容列表——《技術與設計2》主 題 考試內容 考試要求 主要知識點結構與設計 結構的含義 Ⅰ結構的類型 Ⅰ 實體結構、框架結構、殼體結構。結構的受力 Ⅰ 實體結構: 外力分布在整個體積中;框架結構:支撐空間而不充滿空間;殼體結構:外力作用在結構體的表面上。結構的強度 Ⅱ ① 結構的形狀;② 使用的材料;③ 構件之間的連接方式。結構的穩定性 Ⅱ ① 重心位置的高低;②結構與地面接觸所形成的支撐面積的大小;③ 結構的形狀。結構與功能 Ⅰ 結構決定著事物的性質,也直接影響事物的功能。結構設計應考慮的主要因素 Ⅰ結構設計方案 Ⅱ 參見下冊P26頁《簡易相片架的設計》結構模型或原型制作 Ⅱ ①設計項目——②設計要求——③設計分析——④設計方案——⑤呈現草圖(如:設計相框、雨傘架、垃圾桶、鞋柜、衣架、筆桶等)結構設計案例的評價 Ⅱ 經典結構設計的欣賞與評價:從 技術與文化兩個角度進行。技術角度:使用功能、穩固耐用、造型設計的創意和表現力、材料合理性、工藝精湛程度等;文化角度:文化寓意與傳達,美學原則,反映時代、民族、習俗方面特征,個性特征等。流程與設計 流程的含義與意義 Ⅰ時序、環節 Ⅰ簡單流程圖的閱讀 Ⅱ 識讀流程圖的要點: ⑴找流程的環節,明確每個環節的功能和作用; ⑵弄清流程中時序的體現與特征; ⑶流程是技術的核心概念之一。簡單流程圖的繪制 Ⅱ (舉例)小鐵錘的錘頭加工流程圖:下料→劃線→鋸削→銼削→劃螺孔中心線→鉆孔→攻絲→倒角→淬火→電鍍。小鐵錘的錘柄加工流程圖:下料→磨削圓頭→板牙套絲→電鍍。流程設計應考慮的因素 Ⅰ 材料、工藝、設備、人員和資金、環境等。簡單流程的設計方案 Ⅱ 舉例:下冊P52頁《小鐵錘的加工流程設計》一例流程優化的主要內容 Ⅰ流程優化應考慮的主要問題 Ⅰ簡單流程的優化 Ⅱ系統與設計 系統的含義 Ⅰ 構成系統必須具備的三個條件:(1)至少要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要素(部分);(2)要素(部分)之間互相聯系、互相作用,按照一定方式形成一個整體;(3)整體具有的功能是各個要素(部分)的功能中所沒有的。系統的基本特性 Ⅱ (1)整體性(全局、集合):——側重于“部分影響整體”。是系統的最基本的特性,也是觀察和分析系統最基本的思想和方法。○1系統是一個整體,它不是各個要素(部分)的簡單相加,系統的整體功能是各要素(部分)在孤立狀態下所沒有的。○2系統的整體功能大于組成系統的各部分的功能之和。例:巴爾扎克的塑像、“木桶理論”、一招不慎全盤皆輸、棄卒保車、“阿波羅”登月飛船上的零件。(2)相關性(匹配、關聯):——側重于“部分與部分之間的關聯”構成系統的各元素之間是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相互依賴、相互影響的關系,是彼此相關的。例:古代建筑的“梁柱結構”、合金鋼材料各種性能的相互影響、家庭裝修工程。(3)目的性(功能):任何系統都具有某種目的,都要實現一定的功能,這是區別不同系統的主要標志。(4)動態性(更新):物質都是不斷變化,因此系統是一個動態的系統,處在運動變化和發展之中。(5)環境適應性(自適應):系統都存在于一定的環境之中,并不斷的與外界環境進行物質的能量的和信息的交換,系統必須適應外部環境的變化。例:“春捂秋凍”、電冰箱不能緊貼墻放置。系統分析的一般步驟 Ⅰ 明確問題,設立目標-----收集資料,制定方案-----分析計算,評價比較-----檢驗核實,作出決策。系統分析的主要原則 Ⅰ (1)整體性原則:系統分析首先要著眼于子系統整體,要先分析整體,再分析部分;先看全局,后看局部;先看全過程,再看某一階段;先看長遠,再看當前。例:田忌賽馬、丁謂修復皇宮、街道各部門施工(2)科學性原則:系統分析一方面要有嚴格的工作步驟,另一方面應盡可能地運用科學方法和數學工具進行定量分析,使決策的過程和結果更具用說服力。例:種稻“三三進九不如二五一十”(3)綜合性原則:系統分析時還要注重綜合性原則,要綜合分析,統籌兼顧,不可顧此失彼,因小失大。例:孝襄高速公路、都江堰水利工程、埃及阿斯旺水壩簡單系統設計方案 Ⅱ 舉例:下冊P87頁《手電筒照明供電部分的設計》一例系統設計是在系統分析的基礎上,設計出滿足預定目標的系統的過程。它包含對某個系統進行技術設計,同時需要運用系統的思想和方法對其設計過程進行分析、設計。系統設計應考慮的主要問題:(1)系統設計的目的與要求:要從整體出發,以系統整體功能的最優為目的;(2)系統各部分之間的相互聯系與相互作用:運用系統的思想綜合考慮各部分之間的關聯、沖突問題,注重各部分的橫向、縱向聯系;(3)系統設計方案的優化:先從整體考慮優化,統籌兼顧,再在此基礎上完善各部分的設計。系統優化的意義 Ⅰ 在給定的條件(或約束條件)下,根據系統的優化目標,采取一定的手段和方法,使系統的目標值達到最大化(或最小化)。影響系統優化的因素 Ⅰ 約束條件:對系統起限制作用的,并且是不可人為調節的。影響因素:是指對系統的目標產生顯著影響,并且可以人為調節的因素。例:農作物種植系統的優化——農業間作套種、利潤問題。控制與設計 控制的含義 Ⅰ控制的應用 Ⅰ控制手段 Ⅰ 按人工干預來分:人工控制、自動控制;按執行部件來分:機械控制、氣動控制、液壓控制、電子控制。開環控制系統的基本組成和工作過程 Ⅱ 開環控制系統:控制系統的輸出量不對系統的控制產生任何影響的控制系統。閉環控制系統的基本組成和工作過程 Ⅱ 閉環控制系統:系統的輸出量返回到輸入端并對控制過程產生影響的控制系統。控制系統的方框圖 Ⅱ 開環:參見下冊P104;閉環:參見下冊P106。控制系統的干擾因素 Ⅰ 在控制系統中,除輸入量(給定值)以外,引起被控量變化的各種因素稱為干擾因素。功能模擬方法和黑箱方法 Ⅰ 功能模擬方法:以功能和行為的相似性為基礎,用“模型”模擬“原型”的功能和行為的方法。黑箱方法:把將要研究的系統作為黑箱,通過對系統輸入與輸出關系的研究,進而推斷出系統內部結構及其功能的方法。控制系統設計方案 Ⅱ 控制系統設計的一般思路:系統要達到的目標?控制的對象?被控對象的特性?被控量和控制量?外界的主要干擾因素?怎樣的方案既達到目的、又經濟、易于實現?設備和元件?參見下冊P120及P121兩個案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