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一章 《走進技術世界》單元練習題班級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一.選擇題1.通用技術在本課程中是指( C )A信息技術 B體現信息性和專業性的技術C體現基礎性和通用性的技術 D專業技術2.都江堰的建造使得成都平原由“年年洪災水患”變為“沃野千里。水旱從人,不知饑饉,時無荒年”,并使受益的成都成為“天府之國”。此案例說明了以下那種關系:( B )A 技術與人 B 技術與自然 C 技術與社會 D 技術與水利3.偉大的發明家愛迪生從小就是個求知欲特別強的孩子。為了弄懂船為什么能浮在水面上,他縱身跳進水中,險些淹死;看到母雞孵出小雞,他也學著母雞的樣子趴在雞蛋上……對技術的濃厚興趣和熱情推動著愛迪生不斷地進行創造和發明。愛迪生在技術上的創造和發明使他得到了終身的發展和自我價值的實現。這說明( C )A技術解放人 B技術具有兩面性C技術活動能實現自我價值 D技術改變世界4.刀具技術產生和發展的原因是( D )A保護人 B解放人 C發展人 D滿足人類需要5.“2008年我國南方遭遇50年不遇暴雪天氣,有人認為是全球氣候變暖的原因,也有人認為是水利工程的建設引發了這次雪災……”,這說明人們已意識到在設計的活動中應關注( A )A自然問題 B社會問題C人文問題 D社會和人文問題6.2008年元旦前夕,浙江寧波視窗眼鏡有限公司擊敗微軟贏得Windows在眼鏡產品上的( D )注冊。A著作權 B商號權 C專利權 D商標權7.下列活動是科學活動的是( C )A 蒸汽機的發明 B “神舟六號”飛船上天 C 萬有引力的發現 D 攝像技術的發明8.為了使2008年的奧運會會徽不被侵犯,應該給會徽申請( A )A 商標權 B 著作權 C 專利權 D 商業秘密權9.自從北宋布衣發明家畢升發明活字印刷術后,人類在印刷技術領域經歷了活字印刷、鉛字印刷、激光照排、數字印刷等等發展歷程。這主要說明了技術的( B )A、目的性 B、創新性 C、綜合性 D、兩面性10.人類生活中,人與人之間需要遠距離傳遞信息,于是便有( D )產生 A建筑技術 B食品加工技術 C紡織縫制技術 D通信郵電技術11.技術對人的解放作用表現為人依靠技術解放或延長了自己的手、腳……等身體器官,拓展了勞動空間,提高了勞動效率。下列技術的發展解放了人的體力的是( D )A B超技術 B 攝像技術 C 電視技術 D 蒸汽技術12.有人說“技術及其應用有點像錘子和錘子的使用,給小孩一把錘子,他會無論什么都用錘子去敲。當我們有了一把奇巧的技術錘子時,我們當中就會有這樣的小孩。我們必須謹防自己受不住誘惑,而拿它敲敲這敲敲那,什么都用它來敲。我們需要錘子,但是不能濫用錘子。”你對這段話的理解是:( D )A 我們只要有了技術這把錘子,就可以做任何事情B 小孩不會使用錘子C 要科學合理地使用技術D 技術的未來充滿希望也隱含威脅13.如果地球表面溫度的升高按現在的速度繼續發展,到2050年全球溫度將上升2~4攝氏度,南北極地冰山將大幅度融化,導致海平面大大上升,一些島嶼國家和沿海城市將淹于水中,其中包括幾個著名的國際大城市:紐約、上海、東京和悉尼。造成上述現象的罪魁禍首是( A )A 溫室效應 B 臭氧空洞 C 酸雨 D 核輻射14.20世紀中葉,美國施樂公司發明的復印機掀起了一場劃時代的辦公室革命,公司為阻止某些公司的加入,先后為其研發的復印機申請了500多項專利。這說明了技術的( D )A、目的性 B、創新性 C、綜合性 D、專利性15.陳行行是景炎中學初一學生,因為媽媽曾經買到過“注水肉”,家人很是氣憤,他由此想到:要發明一種工具,能快速檢查出豬肉是否注水。后來他與初三年級的蔣心怡同學一起研究,發明檢測儀器。為人們提供了注水肉檢測工具。這主要說明了技術的( A )A目的性 B創新性 C綜合性 D兩面性16.某同學制作一個小板凳需要綜合運用多門學科的知識,這說明了技術的( C )A目的性 B創新性 C綜合性 D兩面性17.2001年,全世界的汽車保有量已有6億輛之多,汽車造成的危害日益突出,據當時我國各地監測分析,汽車尾氣排放量已占大氣污染源85%左右。如北京市中心區二氧化硫濃度日超標率達10%至15%,一氧化碳和氮氧化合物濃度日超標率達60%至70%,最大濃度時大氣污染超過國家二級標準1 至3倍。上海市機動車排放的碳氫化合物占總排放量56%以上:氮氟化合物占20%以上:四川機動車每年排放一氧化碳142萬噸、其他有害物超過60萬噸, 80%的一氧化碳和90%的氮氫化合物等,均來自機動車排放。這項數據告訴我們( B )A應該停止使用汽車 B應該正視和減少技術兩面性帶來的負面影響C當初就不應該發明內燃機 D應該重新使用蒸氣機驅動車輛18.下列技術不屬于傳統農業技術的是( B )A 復種技術 B 生化技術 C間種技術 D套種技術19.專利的申請和獲得要經過以下幾個階段,1.初審階段 2.授權階段 3.提交申請階段 4專利申請實質審查階段 5.專利申請公布階段 6.受理階段 。正確的順序是( C )A 1-2-3-4-5-6; B 3-6-1-4-2-5 C 3-6-1-5-4-2; D 4-6-2-1-3-520.2007年5月16日,中科院院士歐陽自遠說:我國探月二期工程將新研制的軟著陸器和月球車,對月球進行探測地形、研究表面化學成分和礦物質的活動,請問此次活動主要屬于( A )。A科學活動 B技術活動 C產品測試活動 D產品評價活動 二.簡答題21.技術具有哪些性質 答:目的性 創新性 綜合性 兩面性 專利性22.簡述技術在社會發展中的作用。答:技術促進社會的發展,豐富社會文化內容,改變社會生活方式23.分析技術的發展給自然環境帶來了以下問題,請任選三例提出相應的解決辦法。問題 解決對策白色污染 減少泡沫塑料、塑料袋使用大氣污染 使用清潔燃料水質污染 禁止污水排放,污水凈化水土流失 植樹造林、退耕還林荒漠化加劇 種植草皮、樹木,圈養牛羊溫室效應 減少二氧化碳排放24.人類在改造自然中有創舉和奇跡也有沉痛的教訓,請你分別列舉出3個合理利用技術改造自然和對自然造成負面影響的案例?答:核能利用-----原子彈毀滅人類,核輻射網絡技術-----利用網絡從事犯罪B超技術-----進行胎兒性別鑒別25.嫦娥一號是中國的首顆繞月人造衛星 ( http: / / baike. / view / 20577.htm" \t "_blank ),由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承擔研制。衛星平臺利用東方紅三號 ( http: / / baike. / view / 184191.htm" \t "_blank )衛星平臺技術研制,對結構、推進、電源、測控和數傳等8個分系統進行了適應性修改。嫦娥一號星體為一個2米×1.72米×2.2米的立方體,兩側各有一個太陽能電池帆板,完全展開后最大跨度達18.1米,重2350千克。有效載荷包括CCD立體相機 ( http: / / baike. / view / 1262084.htm" \t "_blank )、成像光譜儀 ( http: / / baike. / view / 126002.htm" \t "_blank )、太陽宇宙射線 ( http: / / baike. / view / 1215646.htm" \t "_blank )監測器和低能粒子探測器等科學探測儀器。嫦娥一號衛星的設計融合了多種設計,請任舉4個設計,它們分別涉及哪些方面的知識?嫦娥一號衛星的設計體現出技術的什么性質?答:(1)CCD立體相機 ( http: / / baike. / view / 1262084.htm" \t "_blank )------立體影像技術成像光譜儀 ( http: / / baike. / view / 126002.htm" \t "_blank )------成像光譜技術太陽能電池帆板--------光學電學技術太陽宇宙射線 ( http: / / baike. / view / 1215646.htm" \t "_blank )監測器和低能粒子探測器-------探測技術(2)嫦娥一號衛星的設計體現出技術的綜合性,創新性三、分析題26、有人說:“技術的專利性是一種馬跑圈地的保護主義,對于技術市場是一種壟斷,這不利用技術的發展”你認為這種說法對嗎,為什么?答:這是一種錯誤的看法.法律規定了專利權,它允許專利所有權人對專利技術具有一定的壟斷性,使其專利技術和產品在一定時間內獨占市場,從而得到豐厚回報,保持發明創造的積極性,是技術創新活動走向良性循環.27、現代技術的發展,如我們所熟悉的克隆技術,挑戰著我們的傳統倫理道德觀念。由技術引發的倫理道德問題,已引起人們的關注和反思,這反映了技術的什么性質?你是如何看待這項技術的?答:技術的兩面性,正面在于其實用性,說明技術可以給人們帶來福音;反面在于其過分功利性及其對倫理道德價值觀念的動搖,說明技術同樣可以給人們帶來危害。28.閱讀下面一段材料,并回答題后問題三峽工程全稱為長江三峽水利樞紐工程。整個工程包括一座混凝重力式大壩,泄水閘,一座堤后式水電站,一座永久性通航船閘和一架升船機。三峽工程建筑由大壩、水電站廠房和通航建筑物三大部分組成。大壩壩頂總長3035米,壩高185米,水電站左岸設14臺,左岸12臺,共表機26臺,前排容量為70萬千瓦的小輪發電機組,總裝機容量為1820千瓦時,年發電量847億千瓦時。通航建筑物位于左岸,永久通航建筑物為雙線五包連續級船閘及早線一級垂直升船機。 三峽工程分三期,總工期18年。一期5年(1992一1997年),主要工程除準備工程外,主要進行一期圍堰填筑,導流明渠開挖。修筑混凝土縱向圍堰,以及修建左岸臨時船閘(120米高),并開始修建左岸永久船閘、升爬機及左岸部分石壩段的施工。被列為全球超級工程之一。放眼世界,從大海深處到茫茫太空,人類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壯舉中有許多規模宏大技術高超的工程杰作。三峽工程在工程規模、科學技術和綜合利用效益等許多方面都堪為世界級工程的前列。她不僅將為我國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還將為世界水利水電技術和有關科技的發展作出有益的貢獻。為了興建三峽工程,從上世紀二十年代至今的七十余年里,我國幾代科技人員進行了長期的研究,傾注了大量心血,現在終于迎來了開工。現在三峽工程工地上,一片沸騰。人們在紛紛爭往三峽,渴望目睹這世界超級水壩的誕生。我們預祝宏偉壯麗的三峽工程順利建成!我們為中國人民在21世紀世界工程史上首創紀錄而無比自豪!(1)請結合案例簡要分析技術在人類利用自然、保護自然、合理改造自然,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過程中所起的作用。(2)人類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的過程中,你覺得應該注意哪些問題?答:(1)水能是清潔的、可再生的能源,發展水電在整體上是有利于生態環境改善的。就三峽工程來說,它本質上就是一項改善長江生態、防災減災的工程。三峽工程建成后,可以保護下游平原地區150萬公頃耕地和1500萬人口的生命財產安全,其防洪效益是最大的生態效益。此外,與燃煤發電相比,三峽電站每年可減少排放大量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有害氣體,減輕酸雨、溫室效應等大氣危害以及燃煤開采洗選運輸廢渣處理等所導致的嚴重環境污染。積極發展水電,在保護和利用自然資源造福人類的過程中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2)人類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的過程中,我們必須高度重視水電發展中的生態問題,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全面分析、科學評價建壩對生態環境的正反兩方面影響。必須嚴格地按照環境保護的要求,科學地選擇壩址和制定施工方案,精心設計和組織實施環境保護及恢復計劃,避免先開發、后治理而付出不必要的代價。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