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4-2模型或原型的制作”教學設計廣州市南武中學通用技術科 馮穗文一、 學習者分析學生經過學習,對工藝有了初步的認識,對于技術試驗的模型制作很感興趣。但是,學生沒有經歷產品制造過程和設計物化的過程,面對各種設備,進行實際操作,會有一定的困難。偏向理科的同學對技術試驗興趣會較大,偏文科的同學稍差。男同學對工具的使用和操作一般較強,女同學對工藝涂飾相對較好。二、 教材內容分析1、 本節的主要內容及在本章的地位《技術與設計1》第4章第2節。本節是本章的主要內容,教材從“多功能廣告燈箱”的制作出發,先介紹了原型和模型的概念,接著圍繞多功能廣告燈箱的制作過程為主線進行展開闡述。介紹制作過程中工具的使用、加工工藝的選擇、利用工具加工材料、對零部件進行裝配以及對產品進行表面涂飾。根據學校和學生的實際,我們選擇了木模型的制作。2、 教學重點與難點(1) 重點:根據主題設計方案制作模型,了解常用工具(主要是微型機床)的使用方法、加工工藝的選擇,讓學生初步掌握工具加工木材料、對零部件進行裝配以及對產品進行表面涂飾。(2) 難點:制定制作主題及計劃,根據設計方案制作原型或模型。3、 課時安排:5課時。三、 教學目標1、 知識與技能(1) 學會常用工具(主要是微型機床)的使用方法和涂飾。(2) 理解模型或原型的制作在技術設計中的主要意義。(3) 初步掌握三合板的加工方法,能根據設計要求選擇加工工藝并能正確、安全地制作出模型。2、 過程與方法初步學會木工工藝的操作、裝配、調試和涂飾的方法。初步理解工藝的操作裝配、調配的方法。體驗意念具體化和方案物化過程的復雜性和創造性,發展動手實踐能力。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認識木工技術的創造性特征,認識技術的創造性特征。培養富于想象、勇于創新的個性品質、精益求精的態度和與同學溝通合作的精神。四、 教學理念和方法以小模型的制作作為技術試驗,先用錄像播放各種木工工具(微型機床)的操作過程,使學生認識工具,了解木工加工的一些基本工藝。進一步把自己的設計物化。(1)學生以個人為單位,制作一個小模型,同時初步掌握工具(微型機床)的使用。(2)以若干人為一個小組,創作一個主題,組合成作品。(3)通過小組講評、交流得到提高。五、 教學過程設計1、 教學內容的組織與呈現方式教學內容從認識模型開始,到制作小模型,再到模型主題的設計和合作,通過交流講評,逐步呈現模型制作的全過程。2、 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師教學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認識模型與原型 引入:模型的概念。播放:課件。展示老師制作的木模型等。 理解模型的概念。觀看錄像和老師展示。 讓學生理解模型的意義。工藝與設計 播放課件:微型機床的使用方法。 學生觀看課件。 對木工工具和工藝產生一定的認識教師示范 操作微型機床 學生觀看教師的操作 了解工具的操作學生實踐(以上1課時,在通用技術試驗室) (1)強調安全操作規范。(2)觀察學生操作方法,分別進行指導。 按照給出的小模型板加工。 學習過程:讓學生學會木工工藝和常用工具、微型機床的使用操作。學生實踐(3課時,在通用技術試驗室) (1)總結上節的制作實踐情況。(2)強調安全操作規范。(3)檢查學生設計方案,提出意見。(4)觀察學生操作方法,分別進行指導。(5)對學生合作情況進行激勵,并給予指導。 (1)繼續完成小模型的加工、涂飾。(2)小組互相評價小模型。(3)小組按照設計意圖,把各自制作的模型組合。 制作過程:在制作中熟練機床的使用,不斷地測試與優化,體驗制作過程。合作過程:體驗生生合作、生生交流。測試評價(1課時,在通用技術試驗室) 引導學生使用評價表正確評價。拍照紀錄學生作品。 全體學生參與到評價中來。小組代表對產品設計和制作講解,并進行自評,同學們他評打分。 現場評價,可以及時修正,互相交流,又能使學生對設計物化有全面的、全程的認識。(通用技術試驗室每周一次中午開放,有需要的學生可以選擇加時制作。)3、 教學資源(1)有關工藝錄像和萬能微型機床使用課件、“本節任務”、“技術試驗課溫馨提示” 課件。(2)工具清單:微型機床(鋸床、車床、磨床、鉆床)、板鋸、鐵錘、膠鉗、鑿子、螺絲刀、直尺、介紙刀,備用鋸條、沙紙。(3)材料清單:小模型板、木板、 螺釘、鐵釘、乳膠、顏料、水彩筆、調色皿、包裝材料。(4)試驗的準備和管理1課前的準備:機床的安裝調試,工具安排,材料派發。2學生的安排:事前通知學生,提前到達通用技術試驗室。六、 教學反思1、 教學設計充分考慮到課程的標準、學校設備和學生的實際。提供的微型機床安全可靠,學生易于掌握。2、 學生由個人完成單個的模型或原型的制作和涂飾后,再由小組(允許跨組)合作,共同設計主題,使模型的制作意義擴展。真正給生生合作、生生交流提供了很好的平臺。3、 小組所用的泡沫板、紙板均為產品包裝的二次利用。對學生實實在在的環保教育。4、 學生個體的動力能力水平差別較大,鼓勵互相幫助。教師對較弱的學生多給予關注。5、 學生的參與度非常高,教學效果良好。說明加強通用技術的試驗課,很有必要。6、 其中第3節曾向《信息時報》、《南方都市報》、《新快報》記者等展示,受到好評,三篇報導見附件。第3節教學流程:教師小結講評 → 學生加工裝配 → 表面涂飾 → 小組合作組合作品投 影:本節技術試驗任務:一、抓緊完成模型的零件加工和裝配;二、細心進行表面涂飾工藝;三、真誠合作,小組按主題合成作品;四、填寫“成績評定”表格.技術試驗課溫馨提示:安全第一--- 雖然這里有紅藥水、止血貼,但是不能醫治違規操作造成的損傷!合理正確使用工具--- 工具不是玩具!--- 鋸、車、磨、鉆,一個也不能少;粘、榫、釘、鉚,一個也不能亂!創新與多元化--- 給模型多一點想象,與同伴多一點溝通,讓大家多一點成就![作者簡介] 馮穗文,男,教齡39年,廣州市南武中學通用技術科科長、海珠區教育發展中心通用技術科高一和高二級中心組組長。先后4次教授必修2和第5次教必修1。是南武中學通用技術試驗室的設計者和義務管理員。在學校開設校本課程《學校建筑及園林設計》、研究性課程《交通燈中的隱患》、《產品的鑒定方法的調研》等。電話:13925135982 郵箱:suiwenf@〔市南武中學通用技術科《技術與設計1》第4章學案〕模型的制作成績評定班別: 姓名和學號: 總成績:項目 一 二 三 自評 他評 師評要求及分數 要求及分數 要求及分數1 制作出與設計要求相符的產品。(10—15分) 大致制作出與設計要求相符的產品。(7—9分) 與設計不相符或無制作。(0—6分)2 安全、合理、正確使用工具(15—25分) 能夠正確使用工具。(7—14分) 不安全或不正確使用工具。(0—6分)3 符合工藝要求,連接牢固。(10—15分) 基本符合工藝要求,連接不夠牢固。(7—9分) 不符合工藝要求,連接不牢固,或未完成制作。(0—6分)4 涂飾漂亮。(10—15分) 涂飾一般。(7—9分) 涂飾很差或沒有涂飾。(0—6分)5 在小組中發揮積極作用。(10—15分) 在小組中作用一般。(7—9分) 沒有參加小組或沒有發揮作用。(0—6分)6 創 意 加 分(0-15分)分 數 小 計分 數 合 計(=自評40%+他評40%+師評20%)學習體會及同學評語:教師意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