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簡單結構的設計案例授課教師 臺州臨海六中 黎偉教學目標:知識目標:能以紙為材料進行簡單結構的設計,并繪制草圖,并對方案進行預算;技能目標:了解紙材料制作的方法,并能對設計結構的進行制作;情感目標:體驗結構設計的樂趣,發現結構設計所帶來的巨大力量。教學重點:以紙為材料,以承重為目標,進行結構設計;通過課堂內小組試驗探究,總結規律并進行拓展,提高學生對承重結構的認識。教學難點:能對設計的結構所用材料進行合理預算,并評估方案的可行性。構思出符合設計要求的方案教學方法:任務驅動、小組探究、合作學習。教學環節 實施內容 設計意圖課堂引入 教師活動:幻燈片展示精彩結構設計圖片,并對結構的特色之處加以介紹。教師總結:卓越結構是設計者的追求。在結構的設計中要綜合考慮多種因素,而不同的產品設計,考慮的側重點會有所不同。 用精彩設計案例激發學生興趣,引入課題設計項目介紹 教師提問1:今天我們的設計項目,所用的材料是一張紙。一張紙能做什么呢?學生活動:回答問題(做草稿紙、畫畫、折一個紙飛機……)教師提問2:一張紙能承受多大的重量呢?能頂起1kg的重物嗎,甚至10kg、20kg更重的物體呢?學生回答:……教師活動:演示試驗“一張紙的力量”教師活動:幻燈片展示設計項目,并作簡單介紹。 項目名稱:能承重的紙方盒 材料:8K鉛畫紙一張,502膠水一瓶(5ml) 尺寸:10 X10 X 5cm,上端不封口 目標:較好的承重性能,內部結構簡潔、對稱、美觀 通過教師提問和演示試驗,形成強烈認知沖突:一張紙也能表現出不可思議的力量。從而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想象力,為后面的設計項目做準備。設計分析 教師活動:指導學生思考,設計該結構,需要解決哪些問題。學生回答:……教師總結:要解決的問題如同學們所說有很多,綜合起來,有三個主要問題需要我們仔細分析:A:盒子的外殼如何制作,所用材料多少;B:盒子內部的填充部分,采用什么樣的造型及結構;C:如何對設計的方案進行材料預算。 設計分析這個環節是本節課的重點。先引導學生明確設計過程中需要重點解決的問題,并一一分析解決。教師活動:指導學生先解決第一個問題,外殼所用材料需要多少?學生回答:……(20x20cm尺寸的紙材)教師活動:指導學生用鉛筆在白紙上將外殼所需材料尺寸直接畫出來,并且把裁剪的地方劃為實線,把折疊的地方劃為虛線。學生活動:將外殼所用的材料大小,及裁剪和折疊地方在白紙上畫出來。 第一個問題:采用教師提問,學生回答的方式,引導學生分析并得出結果。教師活動:指導學生解決第二個問題:采用什么結構或結構的組合來填充盒子內部的空間。教師提問1:哪種形狀的承重效果好?學生活動:回答問題(如三角形、六邊形、圓形……)教師提問2:為什么要采用這種形狀呢?你經過試驗驗證了嗎?你的判斷是來源于經驗還是試驗?學生活動:小組進行不同結構紙張承重性能的對比試驗,并將試驗結果匯報交流。教師活動:對學生的試驗結果加以點評:剛才的試驗,大家完成得非常好,幾乎都得到了一致的結論。需要注意的是,這個結論僅對這種紙材成立,其他材料是否也是這個結果,需要試驗的檢驗。甚至是性質不同的紙,得到的試驗結果也有可能不一樣。教師活動:對試驗的結果加以深化擴展:我們剛才所得出的結論,僅僅是單一的造型,相同的造型可以是單個使用,也可以是多個組合使用;既可以是獨立的,也可以是粘連的;不同的形狀還可以相互嵌入,比如圓形中可以嵌入方形,三角形里也可以嵌入圓形等等。這些都是我們在構思填充結構時,值得去思考的問題。 第二個問題是難點,主要利用小組合作進行試驗探究,從而突破難點。教師活動:指導學生對設計方案進行材料預算方面的可行性分析。教師提問:引導學生回答,如何對設計方案中所使用的材料用量進行預算呢?學生活動:回答問題(可通過對面積的計算來進行預算等)教師活動:指導學生尋找相對簡易的預算方法 第三個問題:通過教師引導學生思考,層層深入,逐步完成設計分析。學生設計 教師活動:指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構思方案,由組長將組內方案提交全班交流,主要是陳述本組設計方案的思路及特點。學生活動:小組合作,構思方案。學生活動:組長對小組方案的介紹和陳述教師活動:點評各組方案,肯定其優點與特色,指出其不足之處。 通過學生的設計活動,并交流,實現思維碰撞,拓展學生的設計思路和設計靈感,從而提升學生的設計水平。小結 教師活動:對這節課設計作一個總結,并介紹下節課的內容:1、對設計的方案進行作品的制作;2、對作品進行承重力測試,并對方案進行評價。3、介紹測試等級入門級 承重10kg 15瓶子礦泉水的重量高手級 承重20kg 一桶純凈水的重量專家級 承重50kg 普通學生體重大師級 承重80kg 極限測試 通過對設計實踐活動的布置,讓學生明確制作任務;通過評價等級的設立,激發學生的制作熱情。附件:教學設計說明:1、本節課作為一節設計的案例課,課前必須對班級劃分小組,每個小組安排一名組長,負責本組的試驗探究、合作學習的工作,并在課堂內組織小組成員陳述本組意見。2、在教學組織中,采用了任務驅動、分組探究、小組合作學習等教學方法。任務驅動體現在,這節課安排始終圍繞一個設計任務“能承重的紙方盒”來展開教學;對課堂內的重難點問題“哪種結構承重效果好”,采用分組試驗探究的方法;在學生自主設計這一教學環節,為了突出集體的創意,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法,共同討論,一起構思方案,討論設計的方案則作為小組共同的成果。3、課堂最重要的任務在于設計分析,而設計分析中的最難點在于“哪種結構承重效果較好”這一問題,我們設計了小組合作試驗的方式加以突破,并在試驗的基礎上,加以拓展分析,打開學生設計的思路,利于學生設計出承重效果理想的結構造型。4、本節課中的“承重的紙方盒”這一設計項目,由作者本人原創,最早在臺州通用技術論壇向同行作過介紹。這個活動項目的特點在于:(1)材料容易找到,實施起來方便;(2)制作結果會給學生以強烈的認知沖突,從而提高學生的興趣。5、下一節課的制作和測試活動,是學生設計的延續,也是對學生設計的一種評價。測試的成績采用等級方法這種評價,能調動學生的制作熱情,它比單純的老師用“很好”“不錯”等相對模糊的詞語評價更能激勵學生。承重紙盒子作品 承重能力測試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