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設計的一般過程的教學設計(6課時)海寧中學 許鳳玲一、教學分析1、教材分析“設計的一般過程”是蘇教版《技術與設計1》中第三章的內容。教材在課本中的地位和作用:設計的一般過程中各個環節的內容,在 技術與設計1 教材中具有承上啟下的地位。承接前面的第一、二章中技術的性質、人機關系、技術試驗及其方法有關內容,連接后面的以設計的一般過程為主線展開的第四到八章的內容。教材在高考中的地位和作用:設計的一般過程這一模塊在高考說明中,要求掌握“設計的一般過程”、“具體設計要求的列出”、“設計分析的基本思路”等九個方面的內容掌握程度為Ⅱ層次,是八個模塊中 層次內容數量最多的,而且這九個方面的內容間的聯系也是很緊密的。這塊內容無論從在教材的地位還是在高考說明中的份量來看,他們都是即重要的又聯系緊密的。根據《課程標準》、《學科教學指導意見》要求,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我們可以從通用技術學科立足于實踐本身的特點出發,舉貼近生活和時代的實例去逐個突破對各個知識點理解,并要求學生從設計的實踐活動中去理解設計過程中蘊含的技術思想和方法。2、學生分析學生已有的認知基礎是初中的勞技課中的動手制作,不過一般都時教師指導下的模仿制作過程,沒有上升到一個技術指導思想和方法的高度——設計的一般過程的技術思想。所以,學生在學的時候,及易松弛不學,認為很簡單。再則,學生具有發現問題的能力,卻缺少發現技術問題的意識。學生學習的困難在于深化同學們對設計的一般過程的五個步驟印象及其蘊含的道理,而不是簡單的記憶住五個步驟。設計過程可能有多個構思方案;設計過程也需要不斷優化。3、環境分析本節課安排在第一章走進技術世界和第二章技術世界中的設計(蘇教版)之后,學生逐步對技術有個了解,開始過渡到設計這一主題。第三章提出設計的一般過程,并在后續的第四到八章近一步加深對設計步驟的理解。所以,第三章的設計的一般過程課程上的好與壞,對前面的技術概念的理解和后面章節內容的學習興趣影響很大。教師把第四章的內容提到第三章設計的一般過程的“發現與明確問題”第一步引入時直接講,并把設計的一般過程的理論講述的具有可操作性,然后在教師引導下的通過學生自己的設計實踐活動來突破教學目標。二、教學目的1、知識與技能掌握設計的一般過程;知道設計活動是從產生需求和明確設計要求(發現問題和明確問題)開始的;知道設計過程可能產生多個方案;了解設計過程需要不斷優化。2、過程與方法為了培養學生發現可解決的問題的能力,把第四章的發現與明確問題提前上好,再開始第三章的設計的一般過程的教學。為了讓理論能指導學生在實踐中的操作,盡量把設計的一般過程中第一步、第二步、第四步等關鍵步驟中的“什么時發現問題,怎么去發現問題,明確問題是否值得解決,怎么操作‘明確,需要解決哪些方面的問題’,收集哪些方面的信息內容,方案構思的材料、結構、連接方式方面的知識見識展開,測試的內容和方法,對產品的設計過程和成果的評價,產品的修改優化”等重要內容作深入挖掘,講仔細,講透徹,并具有可操作性指導作用。讓學生知道怎么下手去操作。并有意識的把第四到八章有關設計的過程的可操作環節的知識內容的書頁告知學生,提前自學和應用。為了深化同學們對設計的一般過程的五個步驟印象及其蘊含的道理,作業部分設計了一張設計一物品的問卷指導學生進行實際設計實踐。然后要求學生作業——設計一物品,根據以設計的一般過程的理論為指導設計問卷,讓學生在實踐中去解決各個環節會遇到的問題。體現設計是一個問題的求解過程。在學生設計的實踐活動中,要求學生會聯系前面的第一、二章的知識,并會適當的預習第五、六、七、八章的相關內容。在完成設計的一般過程的五個環節的過程中,不斷的反思,總結出現的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并在兩周后給學生課堂交流的時間,共享設計實踐中的交流心得。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良好的合作和交流態度,養成負責、進取的良好品質。三、教學重點掌握設計的一般過程,并能讓設計的一般過程的理論指導學生的設計的實踐活動。四、學習難點動手實踐操作——設計一物品,初步學會應用設計的一般過程的五個步驟的理論作指導。五、教學方法觀察、舉例、提問討論、分析、歸納、實踐六、教學資源生活中的實例與圖片、多媒體(物體的材料、形狀和連接方式)、研究性學習課程中的調查問卷、身邊的廢舊材料與廢舊實物、設計一物品的問卷七、教學過程設計教學過程整體思路:首先,以設計的一般過程的五個步驟為主線,逐步實例列舉與理論分析每個步驟講授設計的一般過程的理論部分。其次,給學生一個提綱,要求學生進行物品設計,并寫出自己在設計產品的一般過程各個環節的實踐中所進行的思考與選擇。最后,要求學生將在設計實踐中所進行的思考與選擇的內容進行課堂交流,豐富同學們的知識面,深化同學們對設計的一般過程的五個步驟印象及其蘊含的道理,知道設計過程可能產生多個方案;了解設計過程需要不斷優化。Ⅰ、理論部分的教學我們選擇以設計的一般過程的五個步驟為主線,細化各個步驟,通過提問、討論、實例列舉、歸納總結、實踐作業等方式,逐步落實每個小的環節。具體操作如下:新課引入:提出教學要求,講好理論知識后,要求各同學設計一物品。自然學生就議論:做什么物品?設計意圖:引出本節課要講的內容——發現與明確問題。一、“發現與明確問題”1、什么是發現問題教師舉例:從學生身邊的變化,社會、歷史等的變化舉例。教師引導,學生思考、回答,教師選擇答案總結:天冷了,同學發現剛坐在教室的凳子上有點涼,你會怎么解決?兒童戶外活動,玩累了找不到合適的凳子,你能幫小朋友做什么 愛迪生怎樣發明白熾燈 現在大量的汽車上道,都在排放尾氣,你們會怎么解決?(太陽能環保節能汽車)設計意圖:讓學生明白問題可大可小;可發生在自己身上,也可發生在普通的周圍人身上,可以發生在試驗探究中,也可以發生在前沿學科有待解決的問題中。2、怎么去發現問題教師引導:由課堂列舉和學生的歷史知識儲備,逐步延伸到問題的來源等問題學生思考:問題來源于哪?發現問題的途徑與方法有哪些?學生總結:參考書第78~82頁讓以上兩個問題。教師指點:以后我們在日常生活、讀書看報、看電視聊天、試驗探究的實際中要去留心的發現問題。做到“處處留心皆學問”。設計意圖:讓學生知道問題來源,知道發現問題的途徑和方法,意識到處處留心皆能找到技術問題。(以上1、2為1課時內容)3、明確:你發現的問題是否值得解決。當教師提出學生的身邊的問題時,學生可以給出很多可能解決的方案。引導學生思考:怎樣解決問題的方案才有價值?學生交流:參考書本第84頁總結判斷問題是否有價值的幾個方面,逐方面給幾十秒的時間,要求多個學生用一個詞概括并發言。教師總結:值得解決的問題應該具有科學性、新穎性、實用性、核心問題、技術可行性、投入產出比。設計意圖:讓學生知道怎樣判斷自己發現的問題是值得解決的,并確定自己將打算設計的物品。4、怎么操作“明確,需要解決哪些方面的問題”。教師布置作業要求:學生就自己打算設計的物品,設計調查問卷,并分析歸納出設計的要求。學生作業操作提示:①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知識儲備、網上查詢資料、圖書館查閱資料等為內容材料設計調查問卷,調查問卷的形式和設計原則可以參考書本第81頁,設計問卷的目的是調查需求。②用數學的分析統計的方法分析信息③明確需要解決的問題,即得出設計的要求設計意圖:學生能自己設計問卷,分析得到自己需要設計物品的要求。(以上3、4為1課時的內容)二、制定設計方案引入:交流討論各自的設計要求的得出過程。1、收集信息提問:你要設計該產品,通過了哪些渠道來收集信息?歸納:用戶調查、專家咨詢、查閱圖書資料、收聽收看廣播電視、瀏覽互聯網等提問:收集到哪些方面的內容。歸納:同類產品各種樣式的資料、同類產品的制作技術、使用人群的人體特征、使用人群的文化背景、使用場合的適應性、節能環保、人機工程的相關資料、目前產品的優勢與不足等。2、設計分析設計分析的基本思路:面對收集到的各種信息,要根據設計要求,找到設計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分析其可能的解決辦法。(以上1、2為1課時內容)引入:萬事具備,只欠東風。接下來,我們將做設計最有挑戰一個環節——方案的構思。3、方案構思舉例講述:①指導思想i、運用不同的材料、結構可以產生不同的設計方案;ii、任何設計方案都有改進的可能性,好方案決不會僅有一個。多媒體實例與圖片展示:②知識見識i、材料:厚紙板、瓦楞紙、五夾板、木棍、竹子、木板、金屬、布繩等,ii、結構:三角形、四方形、折線形、丁字形、十字形、多邊形、圓形、半圓形、井字形、工字形。ⅲ、連接方式:插接、合頁連接、榫接、膠帶連接、套管連接、繩系連接、螺絲連接等。標準件。設計意圖:學生能通過列舉的實例與多媒體展示的實例、圖片,從材料、結構、連接方式方面得到啟示,想像自己的物品該怎么設計。4、方案呈現教師講述:將自己的模糊的構思,用草圖把它們轉化為具體的視覺形象。同時,把零散的想法進行綜合。5、方案篩選教師講述:根據設計的要求或設計的一般原則對各設計方案進行比較、權衡并選擇。(以上3、4、5為1課時內容)引入:想好了,設計好了,就要動手做。即制造模型。三、制作模型或原型講述:1、繪制圖樣可以手工繪制,也可以計算機輔助繪制(可以參考書上第120頁繪制三視圖,第130頁計算機輔助制圖)。多媒體展示①、②圖片和視頻:2、制作模型或原型①常用工具設備②常見材料的簡易加工方法③加工工藝的選擇與操作(參考書上第143到151頁工藝和制作模型自學)設計意圖:知道制造模型要先畫圖,還需要相應的工具設備及加工工藝。四、測試、評估、優化聯系第二章的內容講述:測試包括技術試驗內容和技術試驗的方法。要求學生自學第三章第三節,明確:評估包括設計過程的評價和設計成果的評價舉例講述:優化指設計過程中的改進及成果改進。設計意圖:學生能獨立的看設計的第四步驟的三個內容,并和前面的知識聯系起來,也能自己根據需要自學一部分內容。五、產品的使用和維護一帶而過:要求學生關注家里購買的物品的說明書,注意其中的使用注意事項,使用方法,適用范圍等內容的書寫格式。(以上三、四、五為1課時內容)Ⅱ、實踐部分的指導布置作業:要求兩周后完成,并填好設計一物品的問卷,以便兩周后的課堂交流。一、設計學生設計一物品問卷設計學生設計一物品問卷的指導思想:1.讓學生去關注生活、關注身邊的事物,學會廢物利用,做出實用創新的設計物品。2.以設計的一般過程五個步驟為主線,深化同學們對設計的一般過程的五個步驟印象及其蘊含的道理。穿插設計的優化,好的設計方案不只一個等思想。設計一物品(問卷)(試卷夾、書簽、筆筒、筆袋、水杯、購物袋、包裝袋、工藝品、小桌、小凳、坐墊、清潔用品…)要求:1、物件為材料(飲料品、易拉罐、硬紙板、報紙、彩紙、彩帶、塑料、泡沫、竹子、木料、舊衣褲、廢舊電子產品、膠帶、膠水…)2、用日常能找到的工具加工(剪刀、小刀、菜刀、鋼鋸條、銼、砂紙、針線…)3、物品必須具備一個以上的新穎之處,兩個以上的修改完善之處。思考問卷:1、你設計制作該物品,而不是其它物品的理由。設計意圖:知道設計產品是用來解決實際問題的活動。2、在你動手制作之前,你打算讓你的產品具有哪些特點?這么打算的依據是什么?設計意圖:反思發現問題的沖動。3、為了讓你的產品具有預期的效果,你是從哪里收集相關信息?對于你收集到的信息,你是如何處理的?設計意圖:了解收集信息的渠道,學會用適當的方式方法分析收集到的信息,得到需要的設計要求。4、對該物品進行設計分析過程中,你遇到了哪些需要解決主要問題?你是如何解決的?有沒有遇到左右為難的時候?從人(個性化、使用場合、方便 處等)、物(材料、造型、成本、安 全、、穩定性、強度、易于制作等)、環境(適應性、環保等)的角度你做了哪些思考和選擇?設計意圖:對于自己想設計的物品要事先進行周密的設計分析,不是一想到就隨意動手做了。要做到,盡力做到最好。5、就該物品,你想到了幾種樣式?你能否衡量決策哪種方案是你最滿意的,滿意它的什么地方?如果有好幾種樣式使你難于取舍,你將會怎么做?如果沒有一種是你滿意的,你又將如何開展你的工作?設計意圖:好的方案不只一個,在實際中要學會綜合衡量并取舍。6、你所作的模型或原形各構件(部分)長、寬、高、的比例為多少,各構件預期的厚度多大?你從何處獲得這個比例?設計意圖:學會從商場、身邊的物品中觀察產品,學會去查找產品設計時應注意的人機關系。7、制作草圖你會嘗試如何畫?如果工廠要生產你的產品,你覺得還應該作哪些改進和車間會用哪些工具去制作?設計意圖:自學后面的畫草圖,并知道我們設計的物品與車間生產的產品的目的性不一樣,要批量生產還需關注易于制作、經濟等問題。8、你在制作的過程中就產品的材料、形狀、色彩、連接方式、功能等方面作了哪些改進?改進的源動力來自于哪?你的改進工作對于你理解設計的一般過程中五個步驟關系有何觸動?設計意圖:學習構思中應該考慮的諸多方面,知道設計過程不是一寸不變,應根據設計的需要進行靈活安排。9、你會從哪些方面對你的產品進行測試,看有沒有達到你預期的效果?怎么去測試?測試中發現了什么,你又是如何做的 設計意圖:從實際應用中進一步強化學習技術試驗的內容,技術試驗的方法;并感悟到技術實驗對產品改進的重要作用。10、對于你制作的產品在使用和維護方面有哪些注意事項?以產品使用說明書形式寫出來告知該產品使用者。設計意圖:該問題引導學生去關注家電、藥品等的說明書,并會嘗試模仿怎么寫好自己的物品說明書。二、要求學生兩周后設計好一物品,并將設計一物品的問卷認真填好,在兩周后進行交流和評選活動。三、兩周后的課堂交流活動,學生評選優勝設計作品。強調設計的一般過程的理論的指導作用,作品的實用、創新,外加美觀等要素。(1課時)Ⅲ、課堂交流與教學總結學生積極參與;雖然做的不是高科技的產品,但是從設計的產品活動過程中,學會了去觀察周圍的事物、去發現周圍的問題,做了些實用而具有革新的物品;學會了設計方案的構思大家各式各樣;學會了動手制作的過程并不像想象得那么簡單;制作成果也可以不斷的優化達到自己滿意的地步。當然,還有很多深度的問題沒開發出來,在實際設計活動中,理想的設計與現實可行性有很大區別。理論部分講的具有可操作性,也能凸現設計的一般過程在課本中的主導作用。實踐部分操作能讓學生重視設計的一般過程的五個步驟,不是老師講講,學生記記,過兩天就忘了。實踐部分交流能讓學生知道設計需要優化,好的設計方案不只一個等思想。設計的經歷和物品對于后續課的上課也有很大的幫助。不過實踐整體上達不到預期的效果,普通高中的部分學生學習主動性弱些,不能真實行動起來認真去設計一物品,就無法完成設計問卷中的繁瑣問題,設計的問卷超過普通學校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的范疇,只有少數學生能達到預期的效果。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