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設計的評價(第1課時)萬寧中學 朱庚娟一、 教材分析1. 教材地位:“設計的評價”是蘇教版《技術與設計1》第三章“設計過程、原則及評價”中的第三節。本節內容建立在本章“設計的一般過程”和“設計的一般原則”的基礎上,即“評價”與“過程”和“原則”有著緊密的聯系,“原則”是評價的依據之一,“過程”是評價的內容之一。因此,本節的學習具有總結性的意義,是學生對知識的綜合應用。本章與后續各章節屬于“總—分”的關系。通過本節的學習,能使學生對“設計的評價”有一個整體的認識,并能自覺地把評價的意識和方法運用到平時的生活和后續的學習中。2. 教材內容:本節內容包括四個知識點:對設計評價的介紹;對設計過程的評價;對設計最終產品的評價;設計的評價與設計的交流。本節教學需要2個課時來完成。第1課時主要是完成“對設計評價的介紹”和“對設計最終產品的評價”這兩個教學任務。第2課時完成“對設計過程的評價”和“設計的評價與設計的交流”的教學任務。二、 學情分析1. 知識與技能:學生已經學習了設計中的人機關系、設計的一般過程和設計的一般原則等方面的知識,對設計的知識有了較深的了解。同時,學生間在實踐中進行過簡單的交流,已涉及初步的評價,但評價多屬隨意性,缺乏規范,沒有一個系統的評價知識體系,評價的意識薄弱。2. 情感態度:高一的學生對通用技術這門新學科有著很濃的興趣,都有一股躍躍欲試的熱情,教師應帶著“關注全體學生的發展,著力提高學生的技術素養,注重學生創造潛能的開發,加強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這樣的理念來實施教學,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在被關注、關心、關懷的環境中得到發展。通過設計的評價和交流,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提高審美情趣,學會多角度地思考問題,在實踐中堅持實事求是、敢于創新的精神。三、 教學目標【確定依據】①對教材內容和學情的分析結果。②依據課程標準,以提高學生的技術能力和技術素養為最終目標。1.知識與技能(1) 了解對設計進行評價的必要性,知道評價的基本方法。(2) 了解設計過程評價的特點,能對設計過程中的各個階段進行評價,進一步體會設計的一般原則。2.過程與方法經歷評價的過程,體驗評價的方法。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培養學生用辨證的觀點從多角度去分析問題、處理問題的能力,樹立質量管理意識。(2)激發學生的責任感,培養實事求是、敢于創新的精神。四、 教學重點與難點【確定依據】①課標的客觀要求②學習是把知識吸收、內化的過程③社會對人文素質的需要教學重點:體驗對設計的過程進行評價的方法教學難點:感受評價的必要性,提升評價的意識和理念五、教法與學法【確定依據】①新課程理念和學科特點(立足實踐、聯系實際)②學情和教學目標教師教法采用生動、活潑的語言,盡量讓學生在一個輕松愉悅的環境下進行學習,綜合運用啟發式教學法、案例分析法、講授法、討論法、歸納法組織、引導課堂的教學。學生學法學生是教學中的主體,教師要鼓勵學生主動參與教學,引導學生自主觀察、獨立思考、合作交流,通過不斷的分析、歸納和總結,主動地探究知識,并獲得情感上的體驗。六、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3只便攜式小板凳、1塊香皂七、教學過程設計教學思路:創設情境→自主討論→教師引導→交流學習→總結歸納→鞏固提高→強化練習主要圍繞三個問題展開:①什么是設計的評價? ②為什么進行評價? ③怎樣對設計進行評價?(一)課程引入活動設計:針對學生上次課完成作品的情況,教師挑選三種不同設計的小板凳進行展示,并讓學生仔細觀察,分析、比較,并發表評論。教師引導學生討論,總結,然后引入課題。(二)新課講解1. 對設計評價的介紹①通過問題的求解過程,采用任務驅動法,激發學生思考。教師:什么是設計的評價?學生:設計的評價是指依據一定原則,采用一定方法和手段,對設計所涉及的過程及結果進行事實判斷和價值認定的活動。② 追問,引導學生參與討論教師:為什么要對設計進行評價?學生討論。如果沒有評價,一項設計將可能出現什么樣的情形?學生討論。③案例分析:香皂,體會評價的必要性。從外觀、香味、造型、功能、原料、設計者的人文素質等方面入手。④ 通過辨析,進一步加深對評價的理解,同時引導學生進入評價方式的學習。問題:有人認為評價就是考試,你認為對嗎?為什么?學生討論→教師總結。2. 對設計過程的評價(教學重點)①回顧設計的一般過程幻燈片播放,再現小板凳制作的一般過程。②以小板凳的制作過程為實例,針對設計過程中的每一個環節,和學生一起分析、討論,得出相關的評價內容。這一環節讓學生充分領會“對設計過程的評價應寓于設計的全過程”。且在探討評價內容時,教師要引導學生考慮到設計者的素質問題,以進一步達到“激發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培養實事求是、敢于創新的精神”的教學目標。這一環節重心放在交流、討論的過程,旨在突破重點和難點,倡導素質教育。教師要充分發揮好組織、引導的作用,鼓勵學生多觀察、多思考、多交流用到的教學方法:啟發式教學法、案例分析法、討論法、歸納法。③分組活動:根據討論的評價內容,對展示的3只小板凳的設計過程進行評價。設計意圖:發揚合作學習的精神,加強學生對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從而促進綜合素質的提高。 評價的圖表:評價角度 程度評價 評價說明工作的創新性 低 中 高 創新性很好組織的協調性 方法的正確性 計劃的周密性 過程是否全身心投入 是否符合客觀情況 責任心強否 精度高否 節約材料 資源運用是否合理 實驗數據處理是否科學 計劃是否落實到位 (三)總結回顧,鞏固練習1. 依照板書內容回顧本堂課的主要內容2. 作業:根據制定的評價內容標準,對小板凳的制作過程進行自評,提交評價表。 八、板書設計:設計意圖:本節課采用多媒體教學與傳統教學相結合的教學方式。板書在歸納總結環節,將本課的教學內容直觀、全面地呈現給學生。簡潔、整齊的書寫,可引起學生積極思考,更好地達到鞏固知識的效果。評委點評: 朱庚娟老師做為年輕老師在本次說課評比活動中脫穎而出,取得優異的成績,得到評委們的一致好評,我想主要不僅是朱老師出色的個人素質,還是她對說課的精心準備和獨到的理解和把握,另外,在回答評委提問時,所表現出的機智和應變能力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朱老師在“設計的評價”這一課中,圍繞“1、什么是設計的評價?2、為什么要進行評價?3、怎樣對設計進行評價?“三個問題展開教學,引用案例資源不多,只有3只便攜式小板凳、1塊香皂,但卻能對問題進行細致討論分析,充分利用資源讓學生挖掘問題本質,培養學生自主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和能力。通過在課前精心準備的過程評價表,對同學們在設計過程中各個方面進行了全面、細致、科學的評價,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應該說是一次成功說課。PAGE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