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溫州育英國際實驗校高中分校2008~2009學年度第一學期高二通用技術期中考試卷一、單項選擇題:(每題2分,共48分)1、通用技術在本課程中是指( )A、信息技術 B、體現信息性和專業性的技術C、體現基礎性和通用性的技術 D、專業技術2、1912年,在電燈發明50周年的時候,包括美國總統在內的500多名社會名流在華盛頓隆重集會慶祝。愛迪生在經久不息的掌聲中出場,他激動的說“倘若我做的工作給這個社會哪怕只帶來一絲的幸福,那我也就因此而更加滿足了……”這說明( )技術解放人 B、技術具有兩面性C、技術活動能實現自我價值,說明技術發展人 D、技術改變世界3、藝術設計側重于A、欣賞 B、功能 C、結構 D、工藝4、早在100多年前恩格斯就警告人類:“不要過分陶醉于人類對自然界的勝利”,“人類每一次對自然界的勝利都必然要受到大自然的報復”。你對這句話的理解是( )A、技術具有目的性 B、技術具有兩面性C、有了技術人類可以陶醉自然 D、技術的未來在于人類對自然界的勝利5、下列活動是科學活動的是( )A、蒸汽機的發明 B、B超的技術 C、萬有引力的發現 D、攝像技術的發明6、技術設計側重于( )A、色彩 B、審美 C、造型 D、工藝7、近年來在新技術的幫助下,液晶顯示器不僅反應時間越來越快,從以前的40ms到現在的2ms,而且尺寸逐漸增大。說明了技術的( )A、目的性 B、創新性 C、綜合性 D、兩面性8、易拉罐上方便拉環的設計是針對產品設計中的哪個方面?( )A.形態新穎 B. 人機關系 C. 環境因素 D. 牢固可靠9、電動剃須刀發明之初體積很大,攜帶不方便。于是,有人設計出一種小巧、便攜式的電動剃須刀。這一設計推動了電機微型化技術的發展。說明了( )技術的發展離不開設計 B、技術的發展和設計無關C、技術的發展對設計不產生影響 D、技術進步制約設計的發展10、一種新車的安全性能好不好,不能由誰一廂情愿地自己說了算,要經過專業化的試驗與驗證。其中汽車碰撞安全性能試驗就是主要項目之一,這種試驗方法屬于以下試驗中的哪一種?( )A、模擬試驗法 B、優選試驗法 C、虛擬試驗法 D、強化試驗法11、下面不是申請專利過程步驟的是:( )A、發明專利申請公布 B、受理 C、專利答辯 D、發明專利申請實質審查12、設計的核心是( )A 安全 B實用 C革新 D創新13、都江堰的建造使得成都平原由“年年洪災水患”變為“沃野千里。水旱從人,不知饑饉,時無荒年”。使成都變為“天府之國”。此案例說明了以下哪種關系:( )A技術與人 B技術與自然 C技術與社會 D技術與水利。14、在日本推出了再生資源利用促進法、包裝容器回收法和包裝新指引等法律法規,規定盡量縮小包裝容器的體積,容器內的空位不應超過容器體積的20%;包裝成本不應超過出售價的15%;包裝應正確顯示產品的價值,以免對消費者產生誤導。你認為這體現了設計的原則( )A 道德原則 B安全原則 C革新原則 D 可持續發展原則15、“請君入甕”這句成語也是從酷刑來的,那是唐朝時代,武則天當皇帝的時候,朝中有位酷吏叫來俊臣,崇尚嚴刑峻法,對不肯招供的犯人往往以酷刑對待。請問這違背了一般設計的什么原則( )A.安全原則 B道德原則 C革新原則 D可持續發展原則16、價值優化原理公式是:功能成本比=功能÷成本。其提高功能成本比的方法為( )A、在功能不變的前提下降低成本 B、在功能不變的前提下增加成本C、在功能降低的條件下增加成本 D、在增加功能的同時增加成本17、專利的申請和獲得要經過以下幾個階段,1.初審2.授權3.提交申請4.實質審查5.公布6.受理 。正確的順序是( )A、1-2-3-4-5-6; B、3-6-1-4-2-5; C、3-6-1-5-4-2; D、4-6-2-1-3-518、電池的發明解決了人類的很多動力問題,但是電池的廢舊對環境造成了巨大的破壞,明了技術( )A、目的性 B、創新性 C、綜合性 D、兩面性19、小張要設計一款多用途的梯子,他在收集信息是不用考慮是是:A 前熱研究多功能梯子的案例, B 連接不凡的結構設計C 是否申請專利 D 梯子的材料20、以往電路圖的設計都是手工繪制,煩瑣且易出錯;隨著電子技術發展,尤其電腦的發展,現在專門的電路圖設計軟件大大方便了電路設計,而且還可以進行仿真測試,這體現了技術與設計的什么關系?( )A.技術的發展為設計創新提供了條件 B.技術的發展和設計無關C.技術的發展對設計不產生影響 D.技術就是設計21、用遙控器控制家用電器時不僅可看到一些文字、圖形內容,有些還時有發出“嘀”的聲音,這樣的人機關系合理性設計是出于以下( )考慮。A、普通人群與特殊人群 B、靜態的人和動態的人C、人的生理需求與心理需求 D、信息的交互22 我們在設計制作的過程中,為了降低制作成本和制作難度,常希望使用一些“標準件”。你對“標準件”的理解是( )。A.國家給予統一標準代號的零部件 B.經國家檢驗合格或免檢的零部件C.全國統一價格的零部件 D.已經獲得專利并得到保護的零部件23奧運會火炬在設計完成后要進行一系列技術實驗,比如在高海拔,在大風天氣,在雨中進行點火實驗。這些實驗屬于:A.強化試驗 B.信息試驗 C.模擬試驗 D.虛擬試驗24、在制定設計方案階段不包含下列哪個步驟:A 收集信息 B 設計分析 C 方案構思 D 制作模型或原形二、填空題(每題1分,共10分)25、技術創新是技術發展的核心所在,技術創新常常表現為 和 。26、技術在解放人、_________人、_________人的同時,促進了社會經濟的發展、綜合國力的增強,推動了社會發展和文明進步。27、人機關系要實現的目標有高效、健康、 、28、要實現合理的人機關系,我們應處理好普通人群與特殊人群、人的生理需求與心理需求、 、 等關系。29、請說出你在寫作業時與你產生的人機關系(至少兩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判斷題(每題2分,共10分)30、 實用原則是設計的最重要原則。 ( )31、美國微軟公司的WINDOWS操作系統之所以能打敗眾多競爭對手成為全世界最普及的操作系統,主要是因為它處理好了普通人群與特殊人群的關系。( )32、在技術設計領域中,一般技術設計和藝術設計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它們的地位也同等重要。( )33、世界上飛機窗口的設計都是圓形的,這體現了設計的美觀原則( )34、一般辦公室以冷色調為主,這樣設計是為了實現人與環境之間的信息交互。( )四、簡答分析題35.閱讀資料,回答問題。(10分)材料1:鞋的產生與自然環境、人類的智慧密不可分。遠古時代,土地的高低不平,氣候的嚴寒酷暑,人類本能地要保護自己的雙腳,于是就出現了鞋:簡單包扎腳的獸皮、樹葉,便成了人類歷史上最早的鞋。材料2:鞋成型的簡單過程:借助模具裁剪鞋幫,鞋幫縫合,在鞋楦上成型,把鞋底和鞋幫縫合起來。材料3:沃林通過電腦輔助設計改進了鞋的制作過程。根據沃林的設計,一雙鞋子的鞋跟可以變換3個高度,在改變鞋跟高度的同時,保證了鞋幫和鞋底都一如既往的舒適。對于女同志來說,或許這種鞋的出現能夠讓生活變得簡單隨意一些。(1)請說出鞋子滿足了你的哪些需求?(列舉二項)(2)制造鞋子需要運用哪些技術?(列舉二項)(3)資料3體現了技術的哪些性質?并說明。(列舉一項)36(12分)請用設計的一般原則,采用坐標圖法對A、B兩種款式的相框進行評價。D款的手掌形狀的相框滿足了不同人的個性化需求。請你為自己設計一個相框,用草圖展示你的構思,并附簡單的文字說明。37(10分)李剛準備在房間里放置一個落地式衣帽架,要在不借助任何工具和設備的情況下,設計一個技術試驗方案,測試其穩定性。請完成以下技術試驗方案,在__處填上相應內容。試驗名稱:____________試驗目的:________試驗準備:__________試驗過程:(1)把衣帽架放置在平整處,前后、左右方向用手輕輕搖晃,衣帽架應無明顯晃動,否者應重新放置衣帽架(2)將衣服和帽子掛在衣帽架的響應位置。(3)檢驗左右方向的穩定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檢驗前后方向的穩定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溫州育英國際實驗校高中分校2008~2009學年度第一學期期中考試高二通用技術答卷時間60分鐘 滿分100分題號 一 二 三 四 合計 復查得分評卷人一、單項選擇題(每題3分,計60分)題 號 1 2 3 4 5 6 7 8答 案題 號 9 10 11 12 13 14 15 16答 案題號 17 18 19 20 21 22 23 24答案二、填空題(每空1分,計10分)25、26、27、28、29、三判斷題(每題2分,共10分)30 31 32 33 34四、簡答分析題353637試驗名稱:____________試驗目的:________試驗準備:__________試驗過程:(3)檢驗左右方向的穩定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檢驗前后方向的穩定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一、單項選擇題:(每題2分,共40分)1 2 3 4 5 6 7 8 9 10C C A B C D B B A A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C D B D B A C D C A21 22 23 24D A C D二、填空題(每題2分,共20分)21、技術革新,技術發明 22、發展人 保護人 23、舒適 安全24、靜態的人和動態的人 信息的交互 25、人與筆 人與書等三、判斷題(每題2分,共10分)26-30 ╳ ╳ ╳ ╳ ╳四、簡答分析題班級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準考號(座位號)________________密 封 線 內 不 要 答 題線密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