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說課稿《結構與穩定性》萬太義儋州市第一中學說 課 提 綱一、教材分析1、教材編排意圖地位2、教學目標3、教學重難點 二、學情分析 三、說教法 四、說學法 五、教具準備 六、說教學程序(一)視頻導入………………(4分鐘)(二)演示探究………………(12分鐘)(三)師生互動………………(10分鐘)(四)知識拓展遷移…………(10分鐘)(五)課堂小結………………(2分鐘)(六)作業布置………………(2分鐘) 七、板書設計 一、教材分析1 、教材編排意圖及地位:本課題是蘇教版《技術與設計2》第一單元第二節第1部分的教學內容,計劃用1課時進行教學。“結構與穩定性”安排在學生學習了“常見結構的認識”之后,這樣安排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從淺到深由易到難。“結構與穩定性”是“結構與設計”這單元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后面學習 “結構與強度”的基礎,有著承上啟下的作用。 并且“結構與穩定性”和生活實際聯系密切。所以,這部分內容是本單元的重點。2、教學目標:根據課標要求結合本節教材及學生已有的認知水平,我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如下 :(1)知識與技能:通過技術試驗,使學生了解影響結構穩定性的主要因素;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能力,運用本節知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2)過程與方法:通過技術試驗及試驗分析、討論等方法引導學生綜合運用相關的理論知識,提高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3)情感與價值:通過本節教材內容的學習,提高學生對結構穩定性設計的意識,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之間的相互交流與合作。3、教學重點難點:重點:通過技術試驗,引導學生分析影響結構穩定性的主要因素。難點:運用影響結構穩定性的主要因素解決生活實際問題。二、學情分析本課教學對象是我校高二年級學生。學生們已經有一定的生活經驗,并且經過技術與設計1模塊的學習后,也具備了一定的分析問題能力。但動手能力較差,不能很好地將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我注意創設情境,采取多種形式的教學方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挖掘學生的創造潛能,從而達到本課的教學目標。三、說教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選擇有效的教學方法是取得良好教學效果的保證。 根據課標要求結合本節教學內容與學情分析,我采取以下教學方法:1、情境創設:通過播放視頻和做演示試驗,引導學生觀察、分析、交流、探討影響結構穩定性的主要因素。2、引導發現:在學生參與演示實驗的過程中,激發學生對技術理論知識掌握和學習的興趣。3、總結評價:在課堂教學中,對學生進行過程評價及總結評價。四、說學法在新課標中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習活動的引導者、幫助者。本節課根據學情、教法的分析,在學習過程中注重學生的參與,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學習氣氛中學會新知識,培養學生分析能力、交流合作能力等,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五、教具準備本節課我準備的教學用具如下:教學課件、鐵塊泡沫組合體1個、彈簧秤2把、礦泉水2瓶、木塊2塊(不同形狀)、方形架1個六、說教學程序本節課教學設計流程圖如下: (一)視頻導入導入:通過播放廁所自動沖水裝置的工作過程視頻,并提出問題,引出結構穩定性的概念。(二)演示探究老師通過演示技術試驗,讓學生仔細觀察,并提出問題引導學生分析影響結構穩定性的主要因素。探究影響結構穩定性的主要因素1、試驗一:(探究結構的穩定性與重心位置高低的關系)思考:將此結構按以上兩種方式放置,要將此結構拉倒,哪種方式用的力大 為什么 說明:重心位置的高低是影響結構穩定性的主要因素之一。 2、試驗二:(探究結構的穩定性與支撐面的大小的關系)思考: 將兩瓶礦泉水放在桌面上,放置方式如上圖所示,當搖動桌子時,哪個先倒下 說明了什么問題 說明:結構與接觸面所形成的支撐面的大小是影響結構穩定性的主要因素之一。 3、試驗三:(探究結構的穩定性與結構的形狀的關系)思考:上圖兩個結構的重心高低及支撐面的大小相同,要分別將這兩種結構拉倒,哪個用的力大 說明了什么問題 說明:結構的形狀是影響結構穩定性的主要因素之一。(三)師生互動請同學們探討結構的穩定性還與哪些因素有關?1、探討試驗一: 說明:結構的穩定性與結構重心所在點的垂線是否落在結構底面的范圍內有關。2、探討試驗二: 思考:兩形狀相同的圓柱體,由不同材料制成,如上圖所示,要將它們拉倒,哪個用的力更大,為什么?說明:結構的穩定性還跟材料有關3、學生活動評價探討試驗后,讓學生自主總結各因素是如何影響結構穩定性的,然后根據學生的表現給予評價。(四)知識拓展遷移1、運動狀態與靜止狀態的結構穩定條件不相同:(1)自行車騎起來時,只有兩個支撐點,為什么不會倒下呢?(2)靜止狀態的竹圈會傾倒,但它轉動時卻可以立起來?2、結構穩定性的應用:一方面人們利用穩定的結構抵抗外力、承受負載:(1)金字塔和大壩等固定結構,底座越大越堅實,穩定性越好(2)照相機的支撐架使用三角架,是因為三角形結構更穩定(3)高空走鋼絲要手持長桿,是因為它可以降低和調節人的重心。另一方面人們又利用不穩定的結構實現某些功能:(1)倒置的啤酒瓶可以預報地震 (2)翹翹板,搖搖椅(3)自動沖水裝置(前后呼應)(五)課堂小結本節課你學到了什么?通過問答形式引導學生總結本節課內容:影響結構穩定性的主要因素有重心位置的高低,結構與地面接觸形成的支撐面的大小,結構的形狀;結構的穩定性與材料、結構重心所在點的垂線是否落在結構底面范圍內有關。(六)作業布置(1)當我們站在正在行駛的公共汽車上時,常常將兩腳岔開,為什么?(2)獨腳茶幾的高度設計得比較低,底座采用較重的材料(如大理石),臺面采用比底座輕的材料,為什么?七、板書設計結構與穩定性(一)結構的穩定性結構的穩定性是指結構在負載的作用下維持其原有平衡狀態的能力。(二)影響結構穩定性的主要因素1.重心位置的高低:(重心越低越穩定,重心越高越不穩定)2.結構與地面接觸所形成的支撐面的大?。ㄔ酱笤椒€定,越小越不穩定)3.結構的形狀(三)結構穩定性的應用評委點評:儋州市第一中學萬太義老師所說《結構與穩定性》,能領會教材編寫意圖,說出了本節課是在學生學習了“常見結構的認識”之后,通過技術試驗,讓學生了解影響結構穩定性的主要因素,是“結構與設計”這個單元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后面學習“結構與強度”的基礎,有著承上啟下的作用。明確了教材的前后聯系,確立了恰當的教學目標。本節說課說教學程序,教學環節安排合理,從視頻導入、演示探究、師生互動到知識拓展遷移、課堂小結,最后作業布置,教學過程容量適當,結構合理,層次清楚,銜接緊湊。本節說課聯系學生生活實際,合理處理內容,開發課程資源,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準備的教學用具有教學課件、鐵塊泡沫組合體、彈簧秤、礦泉水瓶、不同形狀的木塊、方形架等等,通過設計合理的多種媒體教學,圖示和演示豐富的內容,增大教學信息量。本節說課教師語言流暢、教態自然大方,但是,對于重心影響穩定性占用的時間過多,勢必會沖淡影響結構穩定性的其他兩個主要因素的學習。PAGE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