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技術與設計2第二單元流程與設計教學建議奉化市教師進修學校 黃育稼第二單元 流程與設計 一、課程標準內容本單元內容體現了《通用技術課程標準》以下幾點要求:1、了解流程的涵義及對生產、生活的意義。2、通過對典型的工作流程和生產工藝流程案例的分析,理解流程中的時序和環節的意義,學會閱讀簡單的流程圖。3、能分析流程設計中應考慮的基本因素,并畫出流程設計的框圖。4、能解釋流程的改進與設備、材料等之間的關系,能概括某種簡單生產流程優化過程中所應考慮的主要問題。5、能對生活、生產中的簡單對象進行流程設計或流程的改進設計,并用文字或圖表說明流程設計方案的特點,或者流程的改進方案的優越之處。二、教學要求第一節 生活和生產中的流程 基本要求 1、了解流程的含義及其對生產、生活和工作的意義。2、理解時序和環節的意義。3、了解并掌握幾種常見的流程表達方式。4、能閱讀簡單的流程圖。5、能根據所學知識,對日常生活、生產中的某一過程進行流程分析。說明 案例分析“連續式淬火的工藝流程”不作要求。 第二節 流程的設計 基本要求 1、學會分析流程設計應考慮的基本因素。2、了解流程設計的基本步驟。3、能用框圖、文字、表格及程序流程圖來表達簡單的流程。發展要求 能對生活、生產中的簡單事項進行流程設計。 第三節 流程的優化基本要求 1、理解流程優化的意義及主要內容。2、理解流程優化與設備、材料等之間的關系。3、能概括某種簡單流程優化過程所應考慮的主要問題。發展要求 能對生產、生活中的流程作優化設計。 三、設計思路 1、本單元總的設計思路是:了解流程,理解流程→設計流程→優化流程。研究的是生活和生產中的流程,相對于其他三個單元而言,內容較易理解,其中流程優化的思想為后一單元的學習作了必要的鋪墊。這里我們不是僅僅教給學生有關流程的知識,還要與學生一起探究有關流程所蘊涵的思想和方法,以及這些思想和方法在我們的生活和生產中的運用。通過對流程的理解,培養學生優化生活和工作流程的能力,使學生體驗革新的成功感和革新可能帶來的經濟、環境等方面的收獲。 2、流程是技術的核心概念之一。流程是以時間為核心的概念,所以本單元第一節認識流程部分從時間上的先后關系入手,從時序、環節兩個角度,緊緊抓住時間這個核心來使學生理解流程的概念,在時序和環節的基礎上,引出了流程這個概念。然后用直觀的圖表讓學生學習流程圖的表達。 3、第一節的生活與流程、生產與流程部分主要講流程的意義,圍繞“流程就是效率”、“流程就是質量”等技術思想展開。 第二節流程的設計,首先在明確流程設計的目標和要求及應考慮的基本因素的基礎上,提出設計的步驟,然后通過手工、批量生產小鐵錘的工藝流程設計兩個相對照的例子,讓學生在具體的例子中學會設計,同時說明流程并非自然過程,是需要根據目標和環境的要求進行設計的。不同的流程,產生的效益往往不同。 4、第三節圍繞著流程的優化應考慮的主要問題和條件展開,流程的設計具有不惟一性,已經設計的流程還可以進行改進、優化。用工期優化、工藝優化和成本優化三種常見的情形進行說明,使學生理解流程優化的思想,學會對生產、生活中的簡單流程進行改進設計;通過對流程優化條件的分析,使學生理解流程的改進與設備、材料等之間的關系。四、教學準備 1、相關學科知識。本單元內容要求學生具有初中物理、化學學科的相關知識。 2、教學器材和材料。本單元涉及到兩個小試驗:雙色圓珠筆安裝和紙制提兜設計制作。前者可讓學生自己準備雙色圓珠筆,也可由教師提供;后者由教師準備足夠的漿糊、訂書機、牛皮紙或厚紙等。可以準備幾輛自行車,讓學生在課后去嘗試自行車前輪裝圈上軸的過程,加深對流程的理解。教師可根據教學設計以及本校情況酌情使用和選擇替代器材、材料以及與為教學服務的音像資料等。五、課時安排 第一節 生產和生活中的流程 2課時 第二節 流程的設計 2課時 第三節 流程的優化 2課時 共計 6課時六、教學建議1、了解流程的涵義及其對生產、生活的意義 流程是技術活動領域中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應用非常廣泛,對提高工作效率,實行科學管理等都有重要的意義。而不同領域里的流程,它們的思想和方法是相通的。學生也許對流程的概念并不了解,但流程的意義并不難懂。在教學設計中,可以通過與學生一起分析身邊的案例來理解流程的涵義和意義。這里,應抓住兩個關鍵點:流程的時序和環節。但是,在用實例講清了流程的涵義之后,一定要讓學生知道,為什么要研究流程?生活中的很多事件以及任何產品的生產過程,都可理解為流程,重要的是如何使得流程產生更大的效益和具有可持續發展性。2、通過對典型的工作流程和生產工藝流程案例的分析,理解流程中的時序和環節的意義 教學時可以選擇一個有代表性的常見的工作流程或生產流程來分析和理解時序和環節的意義。使學生學會閱讀一些工藝機理不太復雜的流程圖。教師要關注學生身邊的世界,引入與學生生活密切相關的案例,并把自己的認識與日常的生活實踐結合起來。引導學生注意觀察生活中需要讀懂流程圖的場合,知道流程圖有多種表達形式。3、能分析流程設計中應考慮的基本因素,并畫出流程設計的框圖 教學中,要牢牢把握:設計流程以分析事物的內在性質、規律和相關因素為基礎,以時序和環節為設計的主要線索將事物按一定的時序分解成若干環節。也要讓學生知道,生活、生產中的流程有“顯性”和“隱性”兩種情況,“顯性”流程相對比較容易描述,“隱性”流程相對復雜,需要大量的試驗和探究才能得出。流程設計中,時序和環節的設定和表達要簡要、明確、操作性強,并且前后連續,銜接緊密,同時環節與環節之間必須是可以切分的。學生對某一簡單流程設計的分析,應根據事物的內在性質、規律和相關因素,對流程設計的時序和環節進行把握。 4、能解釋流程的改進與設備、材料等之間的關系,能概括某種簡單生產流程優化過程中所應考慮的主要問題 生活生產中的技術改進和革新,多說出自對已有生產流程的整體改進或者是對其中中某一環節的改進,其目的不外乎為了提高工作效益、降低生產成本、節約能耗、保護環境等。在我們進行教學設計時,就是要讓學生能夠基于案例分析得出,流程的改進和優化,首先是分析現有工作流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診斷為基礎,再根據分析診斷的結果對流程進行簡化和重組。而流程的改進與優化同新技術、新材料、新設備的產生與應用是密不可分的,每項新技術、新材料、新設備的產生與應用都會推動流程的改進與優化。 5、能對生活、生產中的簡單對象進行流程設計或流程改進設計,并用文字或圖表說明流程設計方案的特點,或者流程的改進方案的優越之處 學生可以結合生活生產中已經存在的、尚有改進的可能的流程進行討論。流程的選擇很重要,要選擇與學生生活密切聯系的流程,讓學生嘗試將流程設計的思想和方法運用到實踐中去,服務自己的生活與學習。學生理解和改進工業生產中復雜的流傳有困難,可以讓學生結合研究性學習和社會實踐中提出有關問題進行討論和研究。總的來說,就是要讓學生經歷典型的技術設計、制作與評價過程,將流程的基本知識應用與技術實踐的過程,掌握流程的基本思想與方法。七、教學評價 1、根據課堂上學生對本單元“馬上行動”、“思考”等欄目內容的完成情況,了解和判斷學生對基礎內容的掌握水平和存在的問題。 2、從學生所做的流程設計方案中,評價學生對流程、優化的理解和應用程度。 3、從學生日常生活和學習的外在行為表現中,觀察學生是否將流程的設計與優化外顯為提高學習和生活效率的自覺行動。 4、在小組試驗中,不僅評價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還要評價學生與其他同學的合作能力。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