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技 術 的 價 值 海南中學東坡學校 王俊海一、教學分析 1、教材分析: 本節課所用教材為江蘇教育出版社《技術與設計1》,在這節中編者以人類的需求不斷推動技術的產生和發展為切入點,以技術對人具有保護、解放和發展的價值和意義為邏輯起點,以技術促進社會生產的發展、豐富社會文化的內容、改變社會生活的方式、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為著重編排內容。本人認為,由于技術對于人類社會的發展起著巨大的推動作用,而技術又存在于我們的身邊,在處理教材方面要力圖讓每一個學生都能體會到技術的運用對他們的過去、現在和將來發展所帶來的重大影響,從而使每一位同學都能激起對《通用技術》這門新課的濃厚興趣,以便更加積極地投身于技術與設計的學習和創新中來。2、教學對象分析: 在知識方面,高一的新生在上一節課上已經對本課的課程安排以及學習方法有了一定的認識,但對技術的價值有的只是一些零散的、感性的認識,需要在有效的課堂學習中經針對性的知識建構,使其能上升為較全面的理性認識.在能力方面,他們已經具備一定的自主學習,交流、合作學習的能力。同時這里的大部分學生普通話交流能力相對不強,合作探究與歸納總結的能力有待提高.在情感方面,他們都處于青春期,異性之間有強烈的交流溝通的欲望;由于剛接觸一門新課,好奇心較強.這些都將成為我們進行教學目標分析時必須考慮的因素。二、教學目標分析針對學生的基本情況及教材編排上的特點在新課改的教學理念下我力求使學生成為教學的主體,技術與設計的具體實施者,一個充滿了合作精神的集體,特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目標:(1)理解技術的產生與人類需要之間的關系;(2)理解技術對個人的生活、經濟、社會和環境等方面的影響,能對典型案例進行分析2、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學生參與討論并能用語言恰當地闡述自己的觀點,使學生學會在合作探討中學習。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1)讓學生經歷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感受交流獲得的快感,培養學生對技術課程的學習興趣。(2)讓學生經歷對關于技術價值的話題討論,初步形成科學的技術觀,為全面提高學生的技術素養做準備。三、重、難點確立重點:理解技術的產生與人類需要之間的關系及其對個人生活、社會和環境等方面的影響。難點:每個學生都能從充分交流的課堂學習中真正學有所獲,并能領悟合作探究,共同研討的學習方法,進而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四、教學策略教師以組織學生進行討論比賽的形式組織課堂教學,合理編排案例分析,對教材中技術的價值及相關內容展開討論,并做及時歸納,突出教學重點;力求通過老師的恰當引導提高討論比賽中的趣味性和有效性進而使每個學生都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討論比賽中去,進而使其能從知識、能力、方法和情感方面獲得收獲,突破難點。五、教學資源課件:要求內容全面、案例經典、圖片直觀,能夠很好地配合教學過程。六、教學過程設計教 學 環 節 及 內 容 教 師 組 織 和 引 導 學 生 活 動 設計意圖及理念情 境 導 入 1.介紹技術的發展在我們所熟悉的生活環境之中的具體表現。2.引導性提問,引發思考3.教師物色嘉賓人選 1.教師:我們來看看今天的技術世界,天空中自由飛翔的飛機;大海上挺進的輪船; 田野間往返勞作的拖拉機; 城市里 電網縱橫交錯, 汽車宛如游龍……(PPT展示圖片)2.提問:從中我們能感受到技術發展給人類、社會和自然帶來哪些變化呢 3.教師觀察學生的回答情況,為物色思維活躍及表達清晰的嘉賓做準備。 1.觀看圖片,感受技術發展在生活中的具體體現。2.根據自己以往的經驗和已有的感性認識,針對老師所提問題做思考。3.積極并主動地回答問題。 1.這樣不但能為課堂的討論提供必要的信息還能為課堂討論創設一個激勵性的、和諧的氛圍。2.引導學生進行針對性思考,巧妙地導入新課內容。3.為下面活動的順利組織做鋪墊。活 動 準 備 1.組織學生開展話題討論2.宣布相關比賽規則 1.教師根據學生在上一個問題中的表現,現場選出思維活躍且語言表達清晰的學生做為此次話題討論的嘉賓(兩位男嘉賓,兩位女嘉賓),邀請其到前臺就座。2.教師宣布比賽規則:(1)男嘉賓代表本班男生發言,女嘉賓則代表本班女生發言。(2)臺下男女同學為本方代表隊做補充發言。(允許提問臺上嘉賓)(3)發言前必須先舉手示意經老師允許后方可開始發言。(4)教師負責判斷雙方代表隊的回答是否準確,為準確一方每次加一分,班長負責在黑板上記分。 1.被選中的男女嘉賓自帶椅子到前臺就座,準備參與活動發言.2.其他學生按照老師的安排,扮演自己的角色參與討論發言。 1.按照性別不同分組參與比賽,利用男女生期待彼此溝通的心理特點,提高比賽的趣味性,充分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2.制定并宣布合理的比賽規則是順利開展此次活動的基礎。開 展 討 論 比 賽 1.引導性提問2.重點知識的討論:技術是為了滿足人類的需要而產生和發展的。3.案例分析:從火到燈----人類走向文明的歷程4.內容過渡 1.提問:技術產生的原因是什么?2.教師組織學生進行討論比賽,做及時引導,給答得快且準的一組嘉賓加分并給予口頭上的表揚。3.提問:從遠古的鉆木取火到現代的節能照明都滿足了人類什么樣的具體需要 (對熟食及照明的需要)(PPT展示圖片)4.引導:人類的需求和愿望是技術發明與創新的動力,而技術的發展為人類帶來了什么樣的作用呢 1.認真思考2.臺上嘉賓舉手搶答,臺下的學生補充完整,班長負責在黑板上記分。3. 臺上嘉賓舉手搶答,臺下的學生補充完整。4.認真聽講,思考 1.突出重點2.將討論安排到比賽中進行,可增加課題討論的有效性和趣味性,提高學生參與熱情,突破難點。3.為把握好知識的完整性和討論比賽的順利進行,及時正確地引導、補充和鼓勵是必不可少的。4.討論中的四個內容聯系緊密,恰當的過渡是課堂順利進行的必要條件。開 展 討 論 比 賽 1.引導性提問2.重點知識的討論:技術具有保護人、解放人和發展人的作用。3.案例分析:通過技術活動實現自我價值----愛迪生的故事 1.提問:技術對個人而言具有什么作用?2.教師組織學生進行討論比賽,做及時引導,給答得快且準的一組嘉賓加分并給予口頭上的表揚。3.PPT展示愛迪生的故事引導學生理解技術促進人的精神和智力的發展。(PPT展示圖片) 1.認真思考2.臺上嘉賓舉手搶答,臺下的學生補充完整,班長負責在黑板上記分。3.認真思考,分析案例,參與討論。 1.突出重點2.將討論安排到比賽中進行,可增加課題討論的有效性和趣味性,提高學生參與熱情,突破難點。3.分析典型案例,從知識層面上引導學生實現理解上的突破。開 展 討 論 比 賽 1.引導性提問2.重點知識的討論:技術促進了社會生產的發展,豐富了社會文化的內容,改變了社會生活的方式3.案例分析:現代教育技術帶來的變化4.案例分析:從馬車到飛機,出行方式的變化 1.提問:技術對社會起什么樣的作用?2.教師組織學生進行討論比賽,做及時引導,給答得快且準的一組嘉賓加分并給予口頭上的表揚。3.PPT展示教育技術變化帶來的教育內容變化,引導學生理解:技術的發展豐富了社會文化的內容。(PPT展示圖片)4.PPT展示人類出行方式的變化引導學生理解:技術的發展改變了社會生活的方式。(PPT展示圖片) 1.認真思考2.臺上嘉賓舉手搶答,臺下的學生補充完整,班長負責在黑板上記分。3.認真思考,分析案例,參與討論。4.認真思考,分析案例,參與討論。 1.突出重點2.將討論安排到比賽中進行,可增加課題討論的有效性和趣味性,提高學生參與熱情,突破難點。3.分析典型案例,實現知識理解上的突破以及情感交流上的共鳴。4.分析典型案例,從知識層面上引導學生實現理解上的突破。開 展 討 論 比 賽 1.引導性提問2.重點知識的討論:人類在利用技術開發改造自然的同時還要保護自然3.案例分析:荷蘭風車 1.提問:技術與自然之間是一種什么樣的關系?2.教師組織學生進行討論比賽,做及時引導,給答得快且準的一組嘉賓加分并給予口頭上的表揚。3.PPT展示荷蘭風車造福荷蘭,引導學生理解:人類在利用技術開發、改造自然時,應把握合理的尺度。(PPT展示圖片) 1.認真思考2.臺上嘉賓舉手搶答,臺下的學生補充完整,班長負責在黑板上記分。3.認真思考,分析案例,參與討論。 1.突出重點2.將討論安排到比賽中進行,可增加課題討論的有效性和趣味性,提高學生參與熱情,突破難點。3.分析典型案例,實現知識理解上的突破以及情感交流上的共鳴。總 結 提 升 1、知識內容的梳理及總結2、教師點評學生在討論中的表現及學習方法上的總結 1。教師:今天大家通過活動學到了哪些知識,我們一起來梳理和總結一下。2。教師:本節課上同學們的表現可稱可點,嘉賓如此,下面的同學亦如此。比賽的目的并不是為尋得誰勝誰負的結果,而是在比賽的背后同學們通過努力學到知識,習得能力,感情也在交流合作中加深。希望同學們在今后的學習當中依舊熱情,積極投身于技術與設計的學習創新中來。 1。回憶、歸納和總結2。回憶,思考,總結,提升 在學生進行完討論之后,教師組織學生對知識內容、學習方法及情感交流進行總結是很有必要的,這樣有助于實現三維目標的統一。七、教學反思這是高一學生入校以來我給他們上的第二節課,上節課他們已經對本課的課程安排以及學習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在這節課上,我請上嘉賓,組織臺上臺下一起討論,并及時記錄下比賽雙方的討論情況。這樣一來,學生逐漸找到了討論的感覺,氣氛也頓時活躍起來,課堂活了。一節課下來學生不僅學到了知識,習得了能力,還交流了看法,增進了感情,我能從他們滿足的笑容里看到本門課的希望。同時,在實施課堂教學的過程中也發現,此設計能順利、有效地實施除了要求教師有很好的課堂組織能力以及對本課內容有較全面而透徹的理解外,在突破難點上仍有幾點需要認真處理:1、教師從一個班里選出若干個有號召力,思維反應靈敏語言表達清晰的嘉賓有點難。建議教師能根據學生回答問題的主動性、條理性和語言流暢性等方面做全面準確的判斷的基礎上選出嘉賓人選,為課堂能有效順利地進行做準備。2、學生基礎有差異,在本節課上所扮演的角色也有差異,為了能夠保證每位學生都能從知識、方法和情感上談而有獲,收獲很大,教師在把握課堂時間、話語權及談話深度方面遇到一定的難處。建議教師能準確地引入經典案例,并在學生分析討論的基礎上站在大部分學生需要的角度做恰當補充以幫助每個學生能夠有效合理地進行知識與能力的建構;在分析的方法上進行恰當引導以幫助學生形成相對科學的分析方法;從案例中尋找值得全體學生共同關注的話題給予討論以幫助學生有效地進行情感溝通。在課堂教學中的確有很多不確定的因素會影響課堂教學實施的效果,也正是因為這樣才需要我們去多做嘗試,去做更加深層次的摸索。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