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系統的設計綜合實踐》邢乃貴海南中學東坡學校一、教材分析本課是蘇教版《技術與設計2》第三章第三節第二課時的內容。本節內容是前三節(系統的結構、系統的分析、系統的設計)內容的延伸和綜合。系統設計是研究和認識系統的目的,本節教學內容緊緊圍繞系統的設計展開,根據系統的目的和要求、各子系統之間的相互關系,對系統進行整體設計、評價、優化。本節內容也是后面第四單元《控制與設計》的基礎。二、學情分析:通過前面三節知識的學習,學生對系統的結構、系統的分析、系統的設計有了初步的了解,對系統設計應考慮的問題和簡單系統的設計步驟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他們對設計一個完整的系統還缺乏信心,部分學生對系統的知識掌握還不夠,一定程度上對系統的設計綜合實踐造成障礙。但是學生的整體基礎相對教好,小組合作學習、探究學習、自主學習的學習方式比較習慣,合作學習的方式對緩解壓力與畏難情趣有一定的幫助。學生來自不同地區,因此在材料的選擇上充分考慮到這個因素。三、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掌握系統設計應考慮的主要因素及系統設計的一般過程,掌握系統設計的基本技能,提高實踐能力。過程與方法:親歷系統設計實踐,初步掌握系統設計的基本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系統設計的實踐,學會運用系統的思想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思維方式和能力。四、教學重點、難點:重點:根據設計要求完成系統的方案設計,提高實踐能力。難點:系統設計的實踐操作,運用系統的思想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思維方式和能力。五、教學與學法教法:根據學情和教學目標本節課主要采用:討論法、任務驅動法等教學方法。學法:考慮到部分學生對本課知識存在一定的畏難情趣和部分鄉村學生對教師所給材料可能沒有現實的生活經歷等因素,本課主要采取:小組合作討論學習、探究學習、觀察學習等學習方法。六、教學資源剪刀、硬紙板、白紙、膠水、鋼尺、小刀、鉛筆、輪子等。七、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學過程 設計意圖舊知回顧新課導入 設問:1、系統的設計主要考慮哪些問題?2、系統設計的一般步驟?生:短暫回顧,給出答案。 舊知回顧,掃清部分學生知識障礙,間接的幫助學生樹立信心。新課教學 一、提供材料、系統實踐內容分析師:提供材料(海口市公交系統的相關文字資料、圖片資料、視頻資料)。并提出問題:1、結合所給材料談談海口市公交系統中主要包含哪些要素?學生思考回答,教師點評2、根據所給材料你們發現海口市公交系統中存在哪些不足?學生思考、自由發言教師總結、點評3、結合你們的生活實際你們認為海口市公交系統還存在哪些不足? 學生自由討論、自由發言 教師歸納、總結,補充個人觀點。二、合理分組、分任務,系統設計實施根據海口市公交系統中部分要素存在的問題和學情有針對性地進行分組,分配各組的任務。 第一組:公交車線路圖設計 第二組:公交車車站設計 第三組:公交車報站內容設計 第四組:公交車座椅設計(模型制作) 第五組:公交車車廂設計(模型制作) 第六組:車廂文化設計 學生結合自己分到的任務、利用現有的材料進行設計實踐。教師引導、答疑三、設計成果的評價、優化 分別對學生的設計成果進行三維評價即自評、互評、師評。將作品中存在的不足做必要的修改。四、成果融合、二次優化將各小組設計的成果進行組合成為一個完整的公交車系統,達到系統設計的目的。然后進行優化評選出最優的公交車系統改進方案。 信息刺激、激發靈感考慮不同學情需要問題設計由淺入深,緩解學生對系統設計的畏難情緒,分散壓力。同時根據不同學生的回答,進一步掌握學情,為后面有針對性的分組學習作鋪墊。聯系生活實際自由發揮、激發靈感、活躍課堂氣氛。因材施教,同時將復雜的問題分開解決,劃難為易。培養學生的不同技能。親歷實踐過程,體驗創造的快樂。及時解決實踐中存在的問題,合理引導。積極參與、學會評價與欣賞。發現問題,并及時修改、完善。體驗合作學習的快樂與成功的喜悅。學會運用 系統的思想去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課堂小結布置作業 結合學生的集體設計成果進行小結。作業:針對我們的改進方案進行社會實踐活動,調查改進方案在社會中的可行性。 知識鞏固、升華。將所學知識應用于實踐,讓學生走出課堂,體驗生活。八、教學反思課堂教學的目標之一是教學的有效性,那么怎樣的教學才算有效的教學呢? 我想學生對知識的融會貫通也許是有效教學成功的一個外在表現形式,因此本課是在學生了解簡單系統設計的基本原則和方法后進行有針對性的系統設計綜合實踐。設計材料選擇學生熟悉的公交車系統,這樣更貼近學生生活實際,更容易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可以將抽象的系統設計理論知識通過對問題的發現與求解過程進行有效的滲透,達到緩解壓力、化難為易、啟迪心智的目的。同時將學生有選擇性的分組進行對系統的不同要素進行分析與改進,這樣做的目的是合理分散、各個擊破,同時力求做到任務與學生的合理搭配,不盲目的將問題強加于學生。學生的實踐方式多種多樣,有創意設計、有模型設計、有平面設計等。然后再將學生的改進方案進行三維評價(自評、互評、師評),將看似零散的方案進行有機的整合,形成最終的公交車系統改進方案,最后產生集體智慧的成果——公交系統模型。這樣做起到柳暗花明、豁然開朗的效果,讓學生進一步領會系統的魅力,同時樹立了自信心和成功的喜悅、體驗合作學習的快樂。最后將課堂上的思維創造成果進行社會實踐環節的檢驗,這樣做起到知識遷移的和培養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的目的,、使學生走出課堂、走進生活、體驗生活。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