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怎樣實現創新設計>>教學設計通用技術科李寶玉(陵水中學)一、教材分析實現創新設計》是第五章第一節的內容,教材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1、創新思維的特征2、創新設計的類型,這些內容是實現創新設計、優化方案的思想基礎。注重開發學生的創新意識,注重對學生創新精神的培養,通過本節內容的學習能夠幫助學生學會從哪些方面思考來優化設計,明白創新思維是優化設計的基礎,而優化設計又為創新思維的發展提供了有利的條件。1、重點:創新思維的特征,創新設計的三種類型。2、難點:本節的教學難點是對原理創新的理解,怎樣去區分原理創新,結構創新和外觀創新.二、教學對象分析1、教師分析本節的內容理論性較強,知識點不多,但是教師對教學內容及知識點的處理難度較大,另外對案例的選擇有一定的難度。因為本節內容比較抽象,因此需要教師應該花更多的精力去收集與本節教學內容相關的案例來進行講解,讓學生對創新思維的特征和創新設計的類型這兩個知識點有深入的了解。從而了解創新思維對于設計和技術革新的重要性。2、學生分析學生對創新思維的特征和概念比較模糊,不容易理解。由于學生的個體差異不同,掌握的程度不同,因此對于活動的組織有一定的難度,另外對于個別同學在能力目標上可以適當放低一些。但是對于知識目標和情感目標的要求是一致的。 三、教學目標1、知識目標:掌握創新思維的基本特征,能夠識別創新設計的三種類型。2、技能目標:能對某些設計方案提出自己創新優化設計的見解。3、情感目標:初步形成敢于創新的思維品質,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交流合作能力。 四、教學策略1、 教法根據本節教學內容的特點及要求,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我主要采用問題教學法和案例分析法進行講解,通過任務驅動的形式,配合多媒體課件,把抽象的理論知識生動形象地展現在學生面前,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創新設計活動,實現課堂教學師生互動學習的過程。讓學生對創新思維及創新設計的理解,能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的認識。 2、學法在課堂教學中,在教師的指導和引領下,主要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性作用然后通過實例設計,讓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來,并對實例設計進行觀察、思考、分析和比較技術產品外形、性能,直觀地了解什么是創新思維的特征,什么才是創新設計。理解創新思維是創新設計的基礎;不斷的豐富自己的知識和經驗。五、教學工具:電腦、課件、各種實物六、課時安排:1課時七、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 師 活 動 學 生 活 動 說 明新課導入 實物展示:手機和一些精美的工藝品 觀看實物、產生興趣 開門見山、吸引注意講解 設計是一種富有創新性的技術活動,在設計過程中有的人因循守舊,有的人則銳意進取,脫穎而出,取得創造性的成果,這是為什么呢?(運用創新思維) 創新思維到底有什么特征呢?我們怎樣才能夠提高自己的創新設計能力呢? 引起思考案例分析 采用課本壓力鍋的案例,指導學生進行分析 觀察、思考、分析案例 歸納總結新課講解、案例分析 講解創新思維的特征:案例1、移動通訊設備的變革之路:大哥大—尋呼機——普通手機——帶攝像頭的手機——帶mp3音樂功能——各種滑蓋和具有商務功能手機的問世。 交流討論,分析比較體現開放性特征。 敢于突破思維定勢,敢于打破束縛。案例2、“曹沖稱象“的故事,請各位同學們想想到底還有沒有更好的方法呢? (可以提示:就是還有什么可以代替石頭呢?) 交流討論后從不同角度去思考,用不同方法回答老師問題。例如用沙子代替石頭容易搬動、就地取材可以用水、另外用活生生的人就更加輕松,不用搬動。 發散思維和逆向思維的應用能力,思維從單向擴散到多向發展。案例三、日本新力公司的江崎和黑田百合子發現在鍺的純度降低到原來的一半時形成一種性能優異的電晶體,獲得諾貝爾獎。 敢于追求與眾不同、前所未有的見解。 思維的獨立特性讓我們的設計富有新意!思考問題 采用課本壓力鍋的案例,指導學生進行分析 討論壓力鍋的創新設計案例中哪些地方體現了創新思維特征 進一步思考案例交流討論 組織、引導學生參與交流討論活動 讓學生聯系自己的實際情況,在學習和生活中有沒有運用創新思維。 加深認識問題拓展 通過案例分析,交流討論,我們想想一下設計可以從哪些方面考慮創新?①原理創新②機構創新③外觀創新 主動參與思考。調動已有知識和經驗 圖例講解創新設計類型交待練習 要求學生對一件生活用品或者自己的書房進行設計。要求學生發揮自己的創新思維能力。 體現創新的設計理念 相互討論、交流經驗 分析比較、相互協作 讓學生親身體驗創新活動過程,鍛煉自身的創新能力小結 本節課的主要內容有兩個方面:創新思維的特征:(1)開放性 (2)多樣性 (3)獨立性創新設計的類型:(1)原理創新(2)結構創新(3)外觀創新八.板書設計第五章 再創設計新意第一節 怎樣實現創新設計一、創新思維的特征:1、開放性 2、多向性 3、獨立性二、創新設計的類型1、原理創新 2、結構創新 3、外觀創新九、教學反思學生經歷了自己設計、制作之后,已經產生疲勞感,這時候,再教給學生怎樣再創設計新意,學生難免會產生抵觸情緒,因此,在授課過程中,本人采取問題教學法和案例分析法,配于多媒體教學課件,用生動形象的技術實例創設教學情境,用任務驅動的方法從聽覺、視覺、感覺等多方面喚起學生的興趣,激發學生學習技術的熱情。然后通過案例分析、圖例講解、即興討論等方法結合教學,這樣,教學效果才會更加理想。通過本節課,本人認為在通用技術教學中,要更加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要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性。鍛煉學生的實踐能力,以便與生活實際聯系在一起。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