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4.1 控制的手段與應用海南省國興中學 周瓊一、教學目標(1)知識目標:理解控制的含義。理解生活中的控制現象,明確控制的對象、目的及手段。通過對生活中典型案例的分析,了解手動控制和自動控制。(2)能力目標:能夠對生活中對生活中典型的控制現象進行簡單地分析;能夠從控制的角度對日常生活事件進行思考,加深對控制含義的理解。(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通過對控制現象的分析,對控制技術產生強烈的興趣和好奇心,并把它轉化為對后續知識學習的動力。形成認真嚴謹的態度,一定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進而樹立正確的設計理念。二、教學內容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控制的手段與作用”是蘇教版《技術與設計2》第四章第一節的內容,本節內容是要學生對控制及其控制技術有一個初步地了解,知道控制技術應用的廣泛性,對控制技術產生興趣,為后面內容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及提供學習動力。(二)教學內容“1.控制的手段”、 2. “控制的應用”(三)教學重難點重點:理解控制的含義,理解手動控制與自動控制;難點:發現并理解生活中的控制現象,對其分析并明確控制的“三要素”。三、教學對象分析學生雖然知道控制技術在生活中有著廣泛地應用,但卻對控制的概念是陌生的,對控制現象的理解還很模糊,覺得控制技術很神秘和復雜,同時又對控制技術有著強烈的興趣和好奇心。四、教學策略(1)本節課在我校的通用技術教室進行,課前教師要充分準備:①模具:家用電腦硬盤的磁盤和讀寫磁頭、“小雞吃米”玩具;②設備:簡易控制裝置(編號A401125)、自制紅外線檢測儀器;③課件:要求內容新穎、案例豐富、圖片直觀性強,配合教學過程。(2)觀看《摩登時代》片段,激發學生興趣,引導學生思考,了解本課學習目標。(3)通過“小試驗”活動,結合學生已有知識,加深對控制現象三要素的理解。(4)講解時側重講“控制的含義”、“手動控制與自動控制”。(5)進行課堂練習,加深學生對本節內容的理解。(6)教學時間:1課時。五、教學過程教學內容 教師引導 學生活動 設計思想及其實施問題導入 想一想:好象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聽到“控制”這個詞,那同學們能說出幾個來嗎? 自動控制、控制情緒、自我控制的能力、控制溫度、控制人口增長、控制病情等。 以有趣的話題切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播放視頻導入新課 1.剛才有同學說到了“自動控制”,曾經有一個電影給老師的印象非常深刻,今天我也帶來了其中的一個片斷,那我們現在來共同欣賞《摩登時代》的一個小片段吧!2.視頻片斷的結尾我們看見一個人攤開雙手,那是什么意思呢?(學生回答:無可奈何)3.恩,我們姑且拋棄這個影片反映的當時社會背景。現在我們站在技術的角度來看這個事件,它說明了什么呢?(學生回答:想實現自動控制,但是沒有成功)4.是啊,控制并不是人類的天外來客,它從古至今都滲透在我們的生產和生活的方方面面。理解控制、善于控制,已經成為我們每個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基本能力。那我們就帶著這個目標來學習第四章,今天我們就首先學習“控制的手段與應用”。(PPT展示)5.說明本節學習目標。(PPT展示) 1.觀看視頻,了解控制。2.聽老師闡述,明確本節學習目標。 利用視頻引出控制促使學生對本章內容產生好奇心。案例分析大禹治水 1.讓學生閱讀P96“案例分析”,思考問題。(PPT展示)2.講解、分析案例: ①大禹和他父親的目標是什么? ②這個事件的對象是什么? ③他們分別采取了什么手段? ④結果一樣嗎? ⑤那大禹治水這個事件叫控制現象嗎?他父親治水這個事件呢? 閱讀P96“案例分析”回答問題。 為講解控制的定義作鋪墊。控制的含義 1.闡述:象大禹這樣,為了達到一定的目的,通過了適當的手段,使事物朝自己期望的方向發展的過程就叫“控制”。2.PPT展示“控制”的定義。 聽講,認識、理解控制的含義。 講解控制的定義,為講解控制的“三要素”做準備。控制現象的“三要素” 1.闡述:從剛才的事例我們知道,控制有它的目的、手段和對象。也就是說,理解任何現象,都要明確控制對象是什么,控制要達到什么目的和采取什么控制手段。2.請同學們列舉下自己生活中有哪些控制現象,找出它的“三要素”。3.將學生的舉例記錄在黑板上。 1.聽講,理解控制的“三要素”。2.尋找自己身邊的控制現象,明確它的目的、對象和手段。(洗衣機、冰箱、電風扇、電視機、拖地板、騎自行車) 由剛才的案例分析,引出控制現象的三要素,并讓學生舉例,實現知識的銜接與應用。小試驗 1.PPT展示:試驗目的:通過圓形齒輪、齒條(條形齒輪)組合起來產生的控制作用,理解控制的含義。試驗器材:簡易控制裝置試驗方法:根據搭建步驟說明,與同伴一起動手搭建簡易控制裝置。2.分發學生用書和教具。3.學生做完實驗后作適當的評價,并進行試驗總結。(內容:這個裝置實際上就是一種齒輪傳動控制,這個裝置實現了將圓形齒輪的曲線運動轉換成條形齒輪的直線運動。)4.同學現在想一下,這個控制系統的三要素分別是什么?5.問:那同學們知道這種控制在生產和生活中有哪些應用嗎?(比如:自動門,傳送帶等) 1.讀懂書本要求,完成試驗。2.體會控制的含義,并找出這個控制現象的“三要素”。2.思考這個控制現象在生活中的應用,聽老師講解。 讓學生親歷體驗控制,加深其對控制含義的理解。控制手段的分類(按照人工干預的情形分) 1.闡述:控制的實現需要通過一定的手段,那么到底有哪些類型的控制呢? 在過去或者是有些特定的時候,控制的過程是在人的直接干預和全程干預下進行的,我們稱之為人工控制。(PPT)(拖地板,駕駛汽車等)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控制手段得到了迅速發展,出現了自動控制。這種控制是在無人參與的情況下,使得事物的變化準確地按照期望的方向進行。(比如:國興中學校園內的太陽能路燈、銀行或賓館的自動門等) 2.問:剛才我們列舉的控制現象中哪些是人工控制,哪些又是自動控制呢?(自動控制:洗衣機、冰箱、電風扇、電視機 人工控制:拖地板、騎自行車)3.請同學們快速閱讀P98案例分析“從手搖扇到空調器”。 講解:隨著科技的進步,許多以前是手工控制的正在向自動控制演變。比如:由圖片上的機械水龍頭到現在的紅外線自動水龍頭。由圖片上以前的手動開關到現在的聲控燈,光控燈。 1.理解人工控制和自動控制。2.利用所學知識判斷。3.閱讀并思考“案例分析”,體會科技進步對控制手段演變的重要影響。4.思考身邊控制演變的案例。 著重講解,使得學生能正確地區分手動控制和自動控制,并體會科技進步對控制手段演變的推動作用。控制手段的分類(按照執行部件的不同分) 1.簡略闡述:其實控制手段的分類并不是唯一的,我們還可以按照執行部件的不同分為:機械控制、氣動控制、液壓控制、電子控制等。2.舉例說明。(PPT)機械控制:自行車的制動系統氣動控制:公共汽車的自動門液壓控制:三峽大壩的船閥控制系統電子控制:學校的音樂鈴聲等 認識學習,聯系生活實際。 簡略講解。控制的應用 1.闡述:控制的應用自古就有,在近代得到了迅速地發展,它涉及社會生產、生活的各個領域。我們可以用兩個詞來概括它:廣泛性、重要性。2.PPT:工業生產領域。(汽車自動裝配生產線 、汽車噴漆房) 3.PPT:農業生產領域。(1)過去灌溉使用的的水車。(2)現在灌溉使用的水泵。(3)射流式微噴。(4)溫室大棚。4.PPT:軍事、國防領域。(導彈,火箭)5.PPT:社會生活領域。 控制人口增長、各種法律制度、交通管理……6.PPT:日常生活領域。 ①空調、ATM自動取款機、紅外線感應式水龍頭; ②現代集成網絡家電……③演示“小雞吃米”玩具、自制紅外線檢測儀器;④介紹家用電腦硬盤的磁盤和讀寫磁頭。 1. 知道控制應用的廣泛性和重要性。2.積極聽講,觀看PPT和老師的模具并思考。①“小雞吃米”玩具②自制紅外線檢測儀器③電腦硬盤的磁盤和讀寫磁頭 通過各領域的豐富實例,讓學生理解控制應用的廣泛性和重要性。小結 組織學生對本節課內容進行整理、歸納 對本節課進行整理、歸納。 復習小結布置作業 課本P101練習第1題 課堂(后)作業 鞏固應用六、教學反思本節課的內容很豐富,首先用《摩登時代》的一個小片段引入新課,雖然花的時間長點,但我認為是值得的,學生因此而對控制“親近”了很多,然后順勢引入該節的學習目標,恰到好處。在講解控制的概念時主要使用了課本上的案例,采用問題式推進,可以使學生理解的更具主動性。在此之后馬上組織學生進行“小試驗”,這不但復習了剛學習的知識,也培養了學生發現生活中的控制現象并理解分析其“三要素”的能力。在先前講解控制的概念時,我特意將學生舉的有關控制的例子寫在黑板上,到學習控制的分類時這些事例就發揮的其重要作用,我就讓學生對它們進行分類,而學生分析時特認真主動,并討論熱烈。最后在講解控制的運用時候,我有意地強調了“廣泛性、重要性”,然后快速地闡述切換幻燈片并適時評論,這樣不但節省了時間而且讓控制應用的“廣泛性、重要性”在學生腦海里深深烙下印記。在做完課后反饋練習后,下課鈴聲隨之而來,慶幸之余不禁感嘆:上課時間真的不容易把握,特別是小試驗環節。如何合理有效地的控制課堂是我以后要不斷學習改進的。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