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17張PPT)簡介高中通用技術一、課程解讀普通高中技術課程是九年義務教育中的信息技術和勞動與技術教育銜接,以提高學生的技術素養為主旨,以設計學習、操作學習為主要特征的基礎教育課程,是國家規定的普通高中學生的必學課程。性質:1.立足于實踐的課程;2.高度綜合的課程;3.注重創造的課程;4.科學與人文融合的課程。作用:內容重構;學科重建;文化重創;課程重組。二、課程理念1、關注全體學生的發展,著力提高學生的技術素養。2、注重學生創造潛能的開發,加強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3、立足于科學、技術、社會的視野,加強人文素養的教育。4、緊密聯系學生的實際生活,努力反映先進技術和先進文化。5、豐富學生的學習過程,倡導學習方式的多元化。三、課程目標1、技術的理解、使用、改進及決策能力;2、意念的表達與理念轉化為操作方案的能力;3、知識的整合、應用及物化能力;4、創造性想象,批判性思維及問題解決的能力;5、技術文化的理解、評價及選擇能力。四、技術及其性質1、知道技術是人類為滿足自身的需求和愿望對大自然進行的改造;2、知道技術的發展需要發明和革新,并能通過案例進行說明;3、理解技術與設計的關系,能分析設計在技術發明和革新中的作用;4、理解技術對個人生活、經濟、社會、環境、倫理道德等方面的影響;5、理解技術活動往往需要綜合運用多種知識;6、知道知識產權在技術領域的重要性,了解專利的作用、有關規定即申請方法。五、技術課程的主要特點1.設立技術學習領域是普通高中課程結構的歷史性突破;2.以技術素養的提高為主要目標,實現勞動技術教育的轉型;3.注重技術設計和技術實驗,突出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4.注重條件替代,強調資源整合;5.建立合理的評價機制,探索技術證書制度。六、通用技術科目內容結構示意技術與設計1技術與設計2現代農業技術家政與生活技術汽車駕駛與保養簡易機器人制作建筑及其設計服裝及其設計電子控制技術必修模塊選修模塊技術及其性質設計過程設計的交流設計的評價結構與設計流程與設計系統與設計控制與設計七、通用技術課程的模塊說明1、“技術”是高中新課程八大學習領域之一。(注:是本次課改新設立的課程)其科目有:通用技術和信息技術。通用技術:有9個模塊,其中必學模塊2個,為“技術與設計1”和“技術與設計2”;其余均為選修模塊。每個模塊2學分,教學時間為36課時。2、“技術與設計1”是高中通用技術必學的導入模塊。旨在使學生理解技術設計及其性質,經歷一般的技術設計過程,具體內容有:技術及其性質、設計過程、設計的交流、設計的評價 。建議在高二第一學期開設。“技術與設計2”是1 基礎上的必學模塊。旨在使學生學會典型意義的專題性技術設計,具體內容有:結構與設計、流程與設計、系統與設計、控制與設計。建議在高二學完“技術與設計1”后開設。八、關于選學模塊的建議對學生:修完必學的2個模塊并獲得4個學分,作為高中畢業的最低要求。在此基礎上,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和未來就業或升學的需要要修學選修模塊。建議具有工科、農科取向的學生至少再選修(2個模塊)4個學分,共獲8個學分。農村普高的學生可以結合“綠色證書”教育及其他技術培訓獲得“雙證”。對師資:課程實施需要多方面課程資源,而師資資源是最重要的課程資源,應把師資隊伍建設放在首位,建立專、兼職相結合的師資隊伍,同時還應注意開發與利用其他人力資源。在技術教育中教師既要關注書本上的內容,更應關注學生學習中獲得的過程和方法,關注學生在技術設計活動中的真實體驗和觀察。技術設計與日常生活、與社會經濟相密切相連,各領域之間存在著復雜的交叉與內存相關性,應引導學生全面理解技術設計的學習。九、對課程標準的把握應注意1、遵循學生技術學習的認知規律,由淺入深,循序漸進。不必從專業的角度,對技術原理性知識有過多的要求(如:對結構的理論力學分析,系統分析中建模技巧,控制論中根軌跡方程等)。從以上解剖可見,4個主題的內容標準的呈現方式基本是:理解一般涵義研究分析方法對案例進行剖析自行選題設計制作2、在進行設計和制作時應考慮某些注意事項,如設計的規范意識和安全意識、設計方案的多樣性、制作工具和材料選擇的多樣性等。3、在實際應用中,各主題的設計是相互聯系的,綜合的。技術設計與日常生活、與社會經濟相密切相連,各領域之間存在著復雜的交叉與內存相關性,應引導學生全面理解技術設計的學習。用智慧的心靈做設計讓我們的生活更加美好謝 謝 大 家!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