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通用技術會考―――分析題解題思路探究安吉孝豐高中 顧翔立離會考不到一個月時間了,如何在不寬裕的時間內完成考前復習,除了有計劃按章節復習以外,我認為對學生進行解題指導還是很有必要的。在通用技術的四個題型中,分析題占了20分,結合自己的教學經驗和對會考標準、會考導引的理解,談一點自己的看法,只是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討論使用,希望各位同行批評指正。一.分析會考導引中對分析題的相關描述(以下內容摘自會考導引)分析題指向會考中的重要內容和核心內容,綜合考核考生解決技術問題的能力、技術的應用能力和遷移能力,其難度及綜合性僅次于設計題,且由于其答案開放和不唯一,增加了試卷的靈活性,有利于為學生提供個性化答題的空間,并在一定程度上區別考生的技術能力的差異、適當體現試卷的區分度。試題一般注重以學生的生活實際為切入口,將需要解決或完善的技術問題置于真實情景之中,把對通用技術課的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的評價與學生的生活經驗密切聯系起來,考核考生發現問題、明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顯然分析題不同于簡答題,要求更高,不僅有分析還會有科學的、合理的評價。二.分析導引中對解題的指導(以下內容摘自會考導引)該題型的基本要求有:一是要閱讀理解材料所表達的意思,并從所給材料中獲取信息、對材料進行鑒別、比較和綜合概括的能力;二是回答。分析題的一個根本要求就是不要離開材料,要運用有關的知識,對材料本身或材料提供的觀點給予正確的評價、分析;三是由于分析題所含的信息具有隱蔽性,增加了這種題型的難度。所以,解答分析題首先要掌握分析題的結構,從分析結構入手。在答題時,一般應分兩部分:先簡明地闡述原理,然后再聯系實際,根據不同的命題形式采取不同的答題方法,要善于從提問和材料中提取信息。分析題雖然靈活,但是,其提問和材料卻提供了解題的線索,這就要求在解題時,不能徑直按照考生本人的想法、認識去答題,而是應從材料本身中提取信息,要善于歸納、引申。三.分析題匯總舉例(例一 )飛機的設計過程要經過某些試驗。在總體設計中有一個任務是確定飛機的外形,外形的確定除了進行必要的計算外,更主要的依據來自“風洞試驗”取得氣動力數據。在飛機設計進行之中需要進行的試驗就更多了,可以說每一個部件、每一個工藝都得進行試驗,以確保其可行性。樣機造出來之后,還得進行整機試驗,其中包括“靜力破壞試驗”和“試飛”等試驗。根據以上資料,分析技術試驗在設計中的作用。答案:技術試驗是技術研究不可缺少的基本方法和手段,它對技術應用的實現起到了有力的保障作用。通過技術試驗,可以使設計得以改進和完善,將設計的風險和失誤降到最低。如在飛機的設計活動中,風洞、靜力破壞、試飛等試驗是必不可少的。在飛機設計后期,進行綜合性的飛機整體試驗可為飛機設計的評價提供準確、客觀的數據。通過各種試驗,可以發現飛機中存在的問題,并進一步提高。第一章(例二)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中國現在是制造大國而不是技術強國。例如,中國抗生素原料藥的生產銷售在全球占較大的比例,但利潤低,污染大。同時,我國在高端產品上落后于發達國家,外企只要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提煉即可獲得數倍于中國的利潤,且環境污染少。2.至2003年,中國國家技術發明獎一等獎連續六年空缺。3.一些技術強國對中國實行技術封鎖,例如美國itt公司被控對華出售敏感技術――夜視鏡技術遭一億美元重罰。從技術的性質入手,簡述我們應該吸取的經驗和教訓。例三)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1)這個由sekomu開發的協助進餐機器人是在日本2006機器人大獎上獲獎的機器人之一。它能夠協助手部有障礙的老年人或殘疾人自主進餐,通過對操縱桿的操作,可以把盤子里的食物送入口中。利用這款機器人,即使不用自己動手,一般的米飯和煮熟的食品、沙拉以及柔軟的豆腐之類等各種食物都可以自如食用。而且根據使用者的身體條件不同,可選擇適用的手動、半自動或自動的模式來操作操縱桿。不光在日本國內銷售,在荷蘭和歐洲也能看到這款機器人的身影。材料(2)多功能電飯煲獨創營養保溫模式,保溫時充分保留米飯水分,防止細菌滋生;超厚2.0mm鋁合金內膽,耐用不變形,三維立體加熱功能,加熱均勻,煮食效果佳;堅硬耐磨不粘涂料,極其耐磨,不粘性好;獨創新穎的造型設計,讓您的家具更顯時尚特色;新人工智能控制,溫度控制更精確,煮出的米飯更營養;多項煮食功能,任您慢慢選擇。1.任選一個產品:(1)從技術的性質出發分析該新產品的優、缺點;(2)如果你是該領域的設計師,你有什么更好的想法?2.技術具有綜合性,協助進餐機器人技術運用了哪些學科的知識?至少列出三項并簡單說明理由。第二章(例四)龍芯是我國第一款自主開發的高性能通用CPU芯片,由中國科學院計算機技術研究所于02年研制成功。經過科研人員的研究設計,06年3月,性能達到與中端奔騰IV芯片相當。龍芯系列芯片將我國高性能通用CPU與國際先進水平縮短了距離。說明技術與設計的發展關系。第三章(例五)塑料管道一般都是鋪設在建筑物內或埋在地下,一旦泄漏,一些易燃易爆的物體會噴涌而出,釀成可怕的事故。因此,國家標準對塑料管道和管件的技術要求不斷進行修改。如給水用的pvc管材的技術標準根據國際標準進行了多次修訂,增加了對樹脂k值的要求,禁止使用鉛鹽穩定劑,提高了漏錘沖擊能量,調整了液壓試驗的環應力,增加了系統適用性試驗和尺寸組及定型檢驗等。閱讀上面文字分析:為什么技術規范必須是發展的?第四章(例六)徐明是一位高一的學生,想要對自己使用的自行車進行改造,在現有功能的基礎上增加照明功能,以方便夜間行路。他準備利用蓄電池給車燈供電。試分析徐明完成改造的限制因素。第五章(例七)以下是針對普通膠水瓶的三種改進的設計方案,請根據所學知識,對這幾種設計方案作出比較和權衡,寫出必要的說明。普通膠水瓶A方案:膠水較少時,粘不到膠水,利用直角三角形斜邊肯定大于直角邊的原理。B方案:在刷子上鉆幾個小孔,這樣刷子從膠水瓶中取出時,膠水會附在小孔里,不會滴下來,而且附著的膠水多,每次用起來也方便多了。C方案:涂膠水,原本是用刷子蘸上膠水再涂在紙張上,在這過程中,刷子在動,紙張不動,而如圖方案則剛好反一反,橡皮滾子滾動,滾子表面沾上膠水,再均勻地抹在紙張上,這里紙張在動。第六章(無)第七章(無)必修2第一單元(無)必修2第二單元(無)必修2第三單元(例八)在2007年7月5日,杭州延安路與平海路十字路口,誕生了國內首條對角人行橫道線,這是對原先的十字路口的交通系統的一次全新的創新。請你用系統的理論,分析設立了對角人行斑馬線后對整個交通系統的影響?是否這種對角人行橫道線可以推廣到所有的十字路口?為什么?必修2第四單元(例九)學校需要設計一個路燈自動控制電路,要求下午6時自動打開,早上7時自動關閉,你認為設計的控制電路應該是開環控制還是閉環控制,為什么?四.怎么答?在指導學生復習過程中,我把通用技術分析題的答題過程分為以下三個步驟: (1)仔細審題找出關鍵詞答題之前要仔細閱讀題干以及材料,明確題目需要回答什么、分析什么。通用技術分析題的材料靈活多變,無固定模式。主要有純文字型(如例一、例二、例四、例五、例六、例九)與文字圖表混合型(如例三、例七、例八)兩種。純文字型材料可分為摘自報刊、古籍、命題人描述的某些現象或提出的某種觀點等;文字圖表混合型的配有相關的實物照片、表格、歷史圖片等。材料可能是一則,也可能有多則(如例二),對于多則材料的要分層并弄清每層意思,這種層次性可以體現在題干的表述或材料中,也可能出現在題后的設問中。不管材料以何種形式出現,認真閱讀材料是基礎,力求搞清每段材料的中心含義,找出其中關鍵詞。然后理清思路準備組織答案。 (2)闡述與材料相對應的原理的基本內容或每個關鍵詞的含義在審題的基礎上,努力回憶與此相關的教材理論。搞清楚屬于哪一章?哪一節?我認為這是要考查學生是否掌握該部分教學內容,同時也是命題時的出發點、立足點和依據。這一部分答好了,就能為下一步解題做好鋪墊,使后面的分析有理有據,水到渠成。本部分以不超出本題答題空間的二分之一為宜,內容少了盡量回憶,回憶不起來就干脆對題目中出現的重要“關鍵詞”進行名詞解釋;太多了則有針對性地挑符合題意的相關理論寫(如例三中要求用技術分性質來分析,但技術性質有好幾項,根據該題描述,像技術的專利性在這里就沒有必要提了),并自成一段(如例一參考答案第一段)。“第一印象”很重要,書寫時字跡要端正,卷面要整潔,層次要分明,使閱卷老師一目了然,便于找到給分點。 (3)用理論分析材料或用材料論證理論另起一段,將具體材料與上一段的理論結合起來進行分析論述,不能重談理論或離開上段理論就事論事,而是要把兩者有機結合起來(格式如例一參考答案第二段)。注意應盡量使用教材書面用語,避免使用自己創造的語言及社會流行的俗語。通用技術本來就貼近生活,對于一些生活常識性的問題,即使沒有學過通用技術也可以做出正確的判斷,但學過通用技術的人應該盡量用“技術術語”來表達,這樣才能做到表述準確、規范和簡潔,才能和閱卷老師溝通思想,形成共識。對于一般的分析題(如例一、例二、例三、例四、例五、例六),如能認真完成了以上兩步我認為得分應該不低了。對于有的分析題中含有判斷題(如例八例九),解題思路為輕判斷、重分析、重拓展。判斷對錯相對較容易相信分值也不大,重點在分析,應指導學生不能下了結論就完工了,把重點放在說明原因上。對于(如例三、例八)這樣的分析題,應注意在分析的基礎上,還要注重拓展,能有越多的合理方案或可能存在的理由越好。至于(如例七)比較接近簡答題,按照上述如何作答分析題的方法,我想應該也是足夠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