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通用技術——技術與設計1第七章 模型或原型的制作第二節 工藝教材內容分析前三章已經學習了設計的基本知識和設計過程的第一階段(方案設計階段)。這節課講述模型或原型制作中的“工藝”部分是學習模型或原型制作的基礎;在學習模型或原型制之前,必須先引導學生了解認識——工藝,讓學生從中體驗和領悟到技術操作的要領和方法,從而學會選擇合適的工藝和使用合適的工具、設備進行產品加工。這一節課要上得好壞非常重要,上得好有利于激發學生對以后學習模型或原型制作的興趣,也有利于后面的評價環節作測試準備。教材的重點:怎樣正確使用金屬材料加工的工具與方法。教材的難點:對模型制作把握的準確性教學對象分析:工藝對于學生來說并不太熟悉,但工藝對于技術產品來說非常重要。它是產品質量的保證,對提高生產效率起著重要作用。由于學生的基礎知識不同,本節內容旨在讓學生認識工藝,了解一些常用金工工具和設備,學會金屬材料的幾種常見加工方法即可。 教學目標:1.能夠結合生活中所熟知的簡單工藝,知道工藝的含義和常用工藝的種類;2.了解金工常用的工具和設備,學會金屬材料的鋸削、銼削和鉆削等加工方法;3.懂得工藝的重要性:工藝是產品制作的基礎;4.能根據設計方案和已有條件選擇加工工藝、工具和設備,并能正確、安全地操作完成;5.在講述常用工藝和工具、設備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能力、創新思維能力和技術素養。教學策略及方法:運用引導探究法教學和模仿法教學。首先從生產、生活中的工藝講起,列舉常見產品的工藝,如裝備工藝、制茶工藝、手工工藝、金屬加工工藝等,再引入到新課題的教學活動中。接著讓學生做一做安裝電話機底板或電子計算器的后蓋等試驗,然后請學生歸納操作工藝;這樣,學生就有了親身的體驗。在實現教學的過程中,圍繞著教學的目標展開,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對技術課程學習的興趣而進行自主學習,老師指導和引導學生自行分析、討論,加深對工藝在產品制作的重要性的理解。演示過程中,留給學生一些疑問,讓學生在操作中注意,引起重視。在學生操作過程中,分組合作,讓學生自由討論與交流,培養學生的交流、討論能力和合作精神;教師要邊走邊觀察學生操作,及時幫助解決疑惑的問題。教學準備: 1.教學器材 教學器材以38人為一個班級,可采用以下配置: (1)劃線工具:劃針、鋼直尺、角尺、劃規、樣沖 各39件 (2)轉盤式臺虎鉗(鉗口寬度可選擇100mm) 39臺 (3)調節式手鋸架(QB-1108-91)39件 (4)鉗工銼:齊頭扁銼(長度250mm,中銼紋) 39把 半圓銼(長度250mm,細銼紋) 39把 (5)斬口錘(0.25kg)39把 (6)臺鉆 2-4臺 (7)常用的手用圓板牙(又名螺絲板牙)及配套的圓板牙架(又稱圓板牙絞手) (8)手用絲錐(又名螺絲攻)及絲錐板手 2. 教學場地專用制作教室一間。教學形式: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邊講邊做邊學。教學時間:二課時教學過程: 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及預期目標 設計思路導入新課 1、通過大屏幕投影展示幾幅生產、生活中常見的工藝產品設計圖(裝備工藝、制茶工藝、手工工藝、金屬加工工藝等)。 2、讓學生做一做安裝電話機的底板或電子計算器的后蓋等試驗;3、提出問題:為什么一些經典的產品設計會成為世界著名的產品?為什么同學們安裝電話機的底板或電子計算器的后蓋的效果都不盡相同呢? 4、介紹產品與生產技術和制造方法的相關概念,5、出示課題——“工藝 ” 學生觀看圖片后,積極思考教師提出的問題,進入學習情境,并帶著問題進入本節內容的學習 。學生用固定螺釘按不同的順序固定底板蓋和底板。 細仔觀察在不同安裝順序下,底板蓋和底板之間的攏合緊密程度,并歸納出能使底板蓋和底板緊密攏合的操作工藝。知道技術和制造方法的不同(也就是制造工藝的不同),會造成產品的優劣; 通過常見的產品設計圖突出工藝的重要;建立初步的工藝概念。讓學生先有親身體驗認識工藝 工藝是指利用工具和設備對原材料、半成品進行技術處理,使之成為產品的程序與方法。材料加工的目的,就是要改變其大小、形狀、外觀或性質,以符合產品所需要的設計規格。投影綠茶與紅茶的制作過程,并提問茶葉通過加工后會出現綠茶和紅茶不同的產品呢?這茶葉的加工案例可以看出,原材料相同的情況下,加工工藝不同,即加工程序和方法不同,生產出來的產品會有很大的差別。同學們能不能例舉些生活中常見的工藝? 了解什么叫工藝并知道幾種常見的工藝。“工藝” 常見的工藝有加工工藝、裝配工藝、檢測工藝、 鑄造工藝、表面處理工藝等。 明確工藝的概念。案例分析與思考 1、制作一個木水桶要經過那幾道工藝?加工工藝—裝配工藝—表面處理工藝2、工藝對產品的質量有哪些影響?技術活動中加工程序與方法,即工藝,對我們的產品制作非常重要。 思考教師提出的問題并回答1、知道因生產的目的和功能不同,工藝可分成很多種2、知道工藝對產品的質量 進行小組討論,知道因目的和功能不同,工藝有很多種類工藝對保證產品質量,提高生產效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影響產品的功能,強度以及外觀等方面金屬材料的加工工藝 邊講邊示范1、劃線(工具:劃針、鋼尺、樣沖、材料:吹塑紙)(1)劃出基準(2)劃尺寸線(3)劃輪廓線(4)沖眼提問:劃線時劃針為什么要緊貼導向工具?2、鋸割(工具:鐵鋸、老虎鉗 材料:金屬管)注意:手持鐵鋸姿勢,鋸條安裝的正確性。操作要領:a、站位和握鋸姿勢要正確;b、推鋸加壓,回拉不加壓;c、鋸程要長;d、推拉要有節奏。起鋸方法:a、左手大拇指貼住鋸條,起鋸角要小。b、行程短,壓力小,鋸入2-3mm后才逐漸正常割鋸。3、銼削(工具:銼刀、老虎鉗、角鋼尺)操作要領:a.銼削時要注意身體和手臂動作的協調 b.在推銼過程中,左手的施壓要由大變小,右手的施壓要由小變大,使銼刀平穩而不上下擺動。4、鉆孔(工具:床鉆、樣沖、錘、鉗)注意:做到“二要二不”:操作要集中注意力,鉆孔要戴防護眼鏡,以防鉆屑飛出傷害眼睛;不準帶手套操作,以防鉆頭卷住手套而傷害手指;不能用手直接扶持小工件、薄工件,以免造成傷害事故。5、連接介紹金屬材料的連接方法(鉚接、黏接、焊接……)6、螺紋加工方法(1)攻絲方法(工具:錐頭、絲錐、扳手)底孔倒角→選擇絲錐→裝夾工件→攻內螺紋(2)套絲方法(工具:板牙、扳牙扳手、老虎鉗) 擴孔→選擇扳牙→裝夾工件→套外螺紋7、表面處理方法表面刷光→噴涂油漆或鍍層 表面處理是指在工件表面施以保護性或裝飾性處理的加工方法,不同材料有不同的處理方法。 邊看老師示范邊自己動手實踐馬上行動:用3mm厚的吹塑紙制作一個8cm×8cm的正方形。制作完成后討論形成誤差的原因,馬上行動:用手鋸鋸斷金屬管,并討論正確鋸割管狀材料的方法;經歷鋸割的操作實踐,領悟使用工具進行加工時要注意姿勢、力度、頻率與節奏等主要因素。能夠辨別正確銼削方法。馬上行動:在金屬板上鉆兩個相距5cm、直徑為4cm的小孔(要遵守“二要二不”安全操作規定);鉆孔完畢后,互查完成鉆孔的工件,并交流自己的休驗。懂得根據連接件材料和使用場合的不同選合適的連接方法學生動手操作實踐 通過金屬材料的加工工藝實踐練習,掌握模型制作中加工工藝的一般步驟和方法,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總結提升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應該知道:工藝是產品制作的基礎,各種工藝都有其工藝特點和設備要求,在生產產品的過程中,都要嚴格按照工藝要求來進行生產,以達到提高產品質量和降低生產成本的目的。 積極參與討論,通過教師的分析總結,將知識內化。 促進學生知識內化,提高學生動手操作能力。課后作業 分析生活中一些常見的產品技術工藝(如汽車、門窗、紙幣……)寫一份實驗報告。教學反思:在課程設計中,能充分體現新課標的要求,充分調動學生學習技術課程的興趣和積極性,活躍課堂氣氛,老師和學生之間互動、交流多,形成一個開放式的課堂,讓每一個學生都參與到學習和探究之中。在教學中,要充分認識模仿教學方法在操作技能學習中所具有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師的示范至關重要,教師的動作姿勢、節奏等技術點示范要符合操作規范。如果條件允許的話,教師可組織學生參觀一些加工工廠,或讓學生做一些實踐活動,學生既可以對工藝加深印象,又可以對工藝做更全面的了解,這樣的效果將會更好。PAGE5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