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50張PPT)猜謎 生得輕巧白凈, 中國創造發明。 傳播文化知識, 深受人類歡迎。紙有趣的紙世界有趣的紙世界1.認識紙2.紙文化3.參觀造紙廠4.節約用紙5.多種多樣的紙制品1.認識紙紙的歷史 紙是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曾經為歷史上的文化傳播立下了卓著功勛。即使在機制紙盛行的今天,某些傳統的手工紙依然體現著它不可替代的作用,煥發著獨有的光彩。古紙在留傳下來的古書畫中尚能一窺其貌。 在紙張發明之前的很長一段時間內,人們是采用什么來作為記事材料的呢?根據文獻和實物資料,最早的人們是采用結繩來記事的,遇事打個結,事畢解去。后來又在龜甲獸骨上刻辭,所謂“甲骨文”。在青銅產生以后,又在青銅器上鑄刻銘義,即“金文”或“鐘鼎文”。再后,將字寫在用竹、木削成的片上,稱“竹木簡”,如較寬厚的竹木片則叫“牘”。同時,有的也寫于絲織制品的嫌帛上。先秦以前,除以上記事材料外,還發現了刻于石頭上的文字,比如著名的“石鼓文”。 從目前出土古紙自身的年代順序,可以分別排列為:西漢早期的放馬灘紙,西漢中期的灞橋紙、懸泉紙、馬圈灣紙、居延紙,西漢晚期的旱灘坡紙。這些紙不但都早于蔡倫紙,而且有些紙上還有墨跡字體,說明已用于文書的書寫。 放馬灘紙 放馬灘紙是世界上最早的紙,它是西漢初期文帝、景帝時期的紙,在1986年出土於甘肅省天水放馬灘漢代墓葬區。這片紙在出土時放在死者胸部,因墓內積水受潮,僅存不規則碎片,約5.6 X 2.6厘米。放馬灘紙是一幅麻紙地圖,出土時黃色,現褪成黃間淺灰色,紙薄而平整軟滑,最重要之處在於上有用細黑線繪制的山、河流、道路等圖形,現存甘肅省博物館。 灞橋紙 1957年,在西安市東郊的灞橋,出土了公元前2世紀的西漢古紙。出土時,這是一疊紙片,有大有小,最大的有10×10厘米,最小的有3×4厘米,米黃色。經過反復科學檢驗,發現它主要是由大麻和少量苧麻的纖維制成的,也就是說,這是“植物纖維紙”。這座古墓最遲不晚于漢武帝時,即前140年至前87 年,因此可以斷定,在二千多年前,即公元前2世紀,我國已經生產并使用植物纖維紙了。這種灞橋紙,是考古發掘出來的世界上最早的紙。 旱灘坡紙 此紙用麻類纖維制成,纖維交結細密,很少纖維束,表面均勻平滑。紙上殘存隸書墨跡,可辨出“青貝”等字。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和甘肅省敦煌市、內蒙古自治區額濟納河旁也發現東漢寫字紙,這些最早的文書用植物纖維紙的實物,說明公元2世紀蔡倫革新造紙的用料和工藝,的確提高了紙張質量和生產效率,為紙張取代簡帛而成為主要書寫材料,開辟了道路。左伯紙 漢左伯所造的紙。唐張懷瓘《書斷二·左伯》是這樣評價的:“左伯字子邑,東萊人,特工八分,與毛弘等列,小異於邯鄲淳,亦擅名漢末。又甚能作紙。漢興有紙代簡,至和帝時, 蔡倫工為之,而子邑尤行其妙。” 在蔡倫以后,別人又不斷把他的方法加以改進。蔡倫死后大約八十年(東漢末年)又出了一位造紙能手,名叫左伯。他造出來的紙厚薄均勻,質地細密,色澤鮮明。當時人們稱這種紙為“左伯紙”。可惜歷史上沒有把左伯所用 的原料和制造方法記載下來。用左伯紙寫的書法作品藤紙 浙江傳統名紙。亦稱“剡藤”、“剡紙”、“溪藤”。 唐、宋時,越中多以古藤制紙,故名“藤紙”。古人有很多介紹藤紙的詩句。如:孫能傳《剡溪漫筆小敘》:“剡故嵊地,奉化與嵊接壤亦有剡溪,為余家上游。其地多古藤,土人取以作紙,所謂剡溪藤是也。”因之紙名“剡藤”。蘇軾《和人求筆跡》:“從此剡藤真可吊。”都是在介紹藤紙的特點。 今時今日,紙的種類早已經不是單一的了。讓我們來欣賞一些圖片: 我們的生活中為什么離不開紙?討論2.紙文化 紙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也與中華文化,風俗緊密組合在一起。仔細看看四周,不難發現紙文化的蹤跡,讓我們來看看他們的不同風貌吧!剪紙藝術 剪紙又叫刻紙、窗花或剪畫,區別在創作時用剪子或刻刀,剪紙是一種鏤空藝術,過去常用于宗教儀式,現在常出現在裝飾上,山水花鳥人物故事節慶等。民間剪紙:自身精神生活的需要而創造,自己當中應用和流傳,體現了人類最基本的審美觀念和審美意識。剪紙的形式:以歲時節令為例,正月初一掛春幡,正月十五鬧花燈,三月清明祭祀,五月端午,七月七日乞巧節,九月九重陽節,十月一日寒農節。用途:張貼用,擺襯用,刺繡底樣,印染用。山東民間剪紙造型風格:渤海灣區域:粗獷豪放,與黃河流域相似,山東膠東:剪紙精巧,天津楊柳青剪紙。剪紙剪影和撕紙。宣紙 宣紙品質純白細密,柔軟均勻,棉韌而堅,光而不滑,透而彌光,色澤不變,而且久藏不腐,百折不損,耐老化,防蟲防蛀,故有“千年壽紙“的美稱。歷代文人墨客書畫名家無不珍愛喜用。用宣紙題字作畫,墨韻清晰,層次分明,骨氣兼蓄,氣勢溢秀,濃而不渾,淡而不灰,其字其畫,躍然紙上,神采飛揚,飛目生輝。產生出特殊豐滿的藝術效果。用宣紙制成的冊頁、信紙、印譜、對聯等工藝文化用品,是企業、團體、個人的上等書寫佳品,可以久不變色、不蟲蛀。具有很高的歷史性、藝術性、觀賞性。 春聯 春節最廣的習俗:貼春聯和貼門神,對聯又稱楹聯,或對子,寫在紙上、布上,或刻竹子、木頭、柱子上的對偶語句,言簡意深,對仗工整,平仄協調的中文語言的獨特的藝術形式。對聯:字數相等,斷句一致,春聯門神年畫都與桃符有關。王安石元日中屠蘇是酒(華佗造)。 紙織畫 紙織畫內容:山水人物花鳥及書法,設法淡雅,風格清新大方,懸掛在廳堂。用特制的裁刀將宣紙上繪好的圖畫裁成2毫米寬的細紙條,頭尾不斷,作為經紙條。 藝術價值:朦朧藝術品。永春紙織畫曾一度與杭州絲織畫,蘇州緙絲畫,四川竹簾畫,并稱中國四大家織。過去是貢品,現在是室內裝飾品和饋贈禮品。作品有《雙面雙貓》《泉州十八景》《陜北兒女心向毛主席》。永春紙織畫悠久的傳統工藝,朦朧的繪畫效果,迷人的藝術魅力豐富的文化內涵,題材廣泛,規范的裝裱,獨特的室內裝飾,時尚的饋贈禮物。永春紙織畫走出國門 我國的剪紙藝術和折紙藝術都是聞名海外的,我們也來剪一剪,折一折吧!我從不肯妄棄了一張紙,總是留著——留著,疊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兒,從舟下拋下在海里。有的被天風吹卷到舟中的窗里,有的被海浪打濕,沾在船頭上。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的疊著,總希望有一只能留到我要他到的地方去。母親,倘若你夢中看見一只很小的白船兒,不要驚訝他無端入夢。這是你至愛的女兒含著淚疊的,萬水千山,求他在這她的愛和悲哀歸去。紙船——寄母親冰心3.參觀造紙廠蔡倫像 請你對古代和現代的造紙過程作詳細的對比分析,并寫下你的活動感受和收獲。思考 造紙廠業是個產量大,用水多,污染嚴重的輕工業。造紙廢水使河水濁黑惡臭,水草不生,魚蝦滅跡,蚊蠅叢生,蛀蟲遍地,嚴重威脅沿岸居民的身體健康,還不利于農田灌溉和人畜飲水。4.節約用紙 以上數據說明了什么?討論節約用紙的小方法 1、 將舊練習本中未用完的紙張裝訂起來,做草稿本, 2、 收集用過的草稿紙和舊作業本及試卷,找到合適的途徑,送到造紙廠重新加工成可以使用的紙張。 3、 節約用紙,把草稿紙寫滿,不要只寫幾個數字就扔掉。 4、 盡量節約用紙,無論是手紙還是餐巾紙,能用手帕代替的就用手帕代替。 5、 在廢報紙上練習寫毛筆字和畫國畫。 6、 有些包裝紙,可以做成手工藝品,美化生活。 7、把紙張正反兩面都使用。 節約是一種美德,節約也是一種品質,節約更是一種責任,老師、同學們,讓我們攜起手來,節約身邊的每一張紙。讓我們的樹更綠,讓我們的天更藍,讓我們生活的地球更美麗! 5.多種多樣的紙制品 聰明的你,能設計出既環保又實用的紙制品嗎?把你的設計寫下來或畫下來。設計 總結1.紙的歷史這節課我們學會了2.制作紙藝術品3.造紙廠如何造紙4.如何節約用紙5.設計紙制品 這節課上完了,同學們是否學會了許多紙的知識呢?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