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讓我們走進技術世界新教材《技術與設計1》第一章 教學后記深圳中學 通用技術組 石少華 新課程開設的《技術與設計1》是一門涉獵知識面廣,專業(yè)技術要求高,教師不僅有一定的專業(yè)功底,而且有對各種新技術、新產品的用途、性能和設計特點有敏銳的鑒賞和捕捉能力。簡而言之,從一個具體產品的技術構思到成為完善的商品的外觀設計,及其知識產權問題都屬于本課程范圍。對我們來說,剛拿到教材,在短時間內要上好這門課,難度可想而知。憑著對教材的初步理解,對第一章《走進技術世界》課教學做如下安排。 從課程要求實際出發(fā),選取適當?shù)姆独洼d體來設計教學過程,從而提高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和興趣。整章教材六課時,用27張電子板書、14張圖片,以施樂復印機、照相機、MP3等多個學生熟悉的用品為講解實例,一部科教影片貫穿本章教學。同時,適時有針對性的進行小組討論、主題發(fā)言和書面作業(yè)。調動學生學習和參與研究的積極性。從學生反饋的信息,對目前的教學普遍得到認同。 在第一節(jié)“技術的價值”教學中,首先從衣、食、住、行入手,以火的使用技術帶來人類文明和社會的發(fā)展簡史為具體實例,是如何一步步地提高人們的生活素質,使社會日益昌盛。從火到各種新型的照明燈具,從半坡的制陶技術、青銅冶煉到如今先進的特種鋼的軋制,無不體現(xiàn)了技術為人類的貢獻。為了使學生更加了解技術與人類社會進步的關系,我們采用了近100年世界科技發(fā)展史上的具體事件的10張電子圖片向大家做有目的性的重點介紹。在了解技術與人、社會、自然的改造中從“自然王國”向“必然王國”過程中,科學技術發(fā)展給人類造福的同時產生的負面影響,為技術的兩面性的內容留下課程空間。 我們在講解“技術的性質”時,采用小組討論的形式。以“數(shù)字高清背投電視機”為例,討論: 電視機的目的性是什么?與以前黑白電視機有哪些創(chuàng)新性?其中有多少你所了解的技術的綜合?電視機發(fā)展給我們生活帶來哪些正反面影響? 討論結束,教師對討論內容稍作講評,明確課題,加以引導。我們認為:本節(jié)教學中除了對當今的青少年介紹科學技術對生產力的重要性之外,環(huán)境教育緊迫性必須強調。技術的兩面性這節(jié)內容時,借助幾例眾所周知的實例使大家更易接受。青霉素的應用使當時幾乎被認為是不治之癥的肺結核病得到控制,挽救了大量患者的生命。但隨著發(fā)展人類日益對抗菌素的依賴以及濫用,出現(xiàn)了細菌、病毒的抗藥性使其作用衰減。人們熟知的搖頭丸最早作為減肥藥品,但同時他的其它功效對人們也造成負面影響。隨著交通工具的更新,給大家出行帶來極大的方便;通訊技術的發(fā)展為人們“千里眼”、“順風耳”的夢想變?yōu)楝F(xiàn)實的今天,人們也發(fā)現(xiàn),我們的環(huán)境也在悄悄的變化。那“天空象水洗過的藍玻璃”正在漸漸離我們遠去。使同學們享受技術發(fā)展帶來得成果時,也會考慮“明天”、“后天”的將來時的日子里將會怎樣生活的問題。在此,我們安排了相關的影片和討論題。小組討論后,班級發(fā)言。形式既認真又活潑,收到我們老師預想不到的教學效果。 本章教學難度最大的是“技術的專利性”的內容,它不僅在經(jīng)濟進入國際化的今天極其重要,對教師和學生來說既“熟悉”又“陌生”。天天聽到“知識產權”、“專利技術”等新名詞,但又不知其原委。對此,我們查閱了大量的資料。從中我們教師也收益匪淺,不但基本了解許多知識產權方面的常識,也查到許多有關案例。找出美國“施樂”公司的復印機的技術“專利壁壘”方針、MP3與音樂版權官司、深圳“華為”等高科技企業(yè)間為快速“閃存”盤專利權之爭等具體問題的講解使大家認識到技術的專利在經(jīng)濟社會中的效益和意義。同時,以大家熟悉的“三國”中著名的運輸工具“木牛流馬”為例,展示其現(xiàn)在蜀地仍然使用的兩種“雞公車”圖片,并以此為例請大家為當時的“蜀國”為它模擬申請現(xiàn)時社會的技術專利。討論在當時他應該申請什么類型的專利?它是否具備專利的性質?是個人專利還是職務發(fā)明(專利的歸屬權)?專利人有哪些權利和義務?通過上述過程大家對技術的專利性有了比較清楚的了解。為使大家對新技術的保護,大家積極的為昔日的“木牛流馬”的“雞公車”設計了幾十件特色鮮明的商標,同學們的學習激情也達到空前高漲。 新課程剛開頭,我們全憑自己的認識和對新教材的理解備課、教學,沒有經(jīng)驗。但我們正在做一件前所未有的工作。我們會全力以赴,在這門嶄新的課程中不斷探索、提高。我們也會不斷的向大家匯報教學情況,請大家為我們提供寶貴的資料和建議。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