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南京第五中學課堂教案教學過程課題 二、 技術的性質(第二課時) 第3課時 課型 新授課教材分析(教學目標、重點、難點;思想方法與人文因素教育。) 本內容是在學生認識了技術的3個性質,即目的性、創新性和綜合性后所要學習的技術的性質中的2個性質,旨在告訴學生兩面性、專利性。1、知識目標 知道知識產權在技術領域的重要性。2、情感目標 認識技術的兩面性,在理解科學、技術與社會的相互關系的基礎上,形成與技術相聯系的經濟意識、環保意識、倫理意識等。3、能力目標 了解專利的作用、有關規定及申請方法;能對相關的典型案例進行分析。本內容是在學生認識了技術的3個性質,即目的性、創新性和綜合性后所要學習的技術的性質中的2個性質,旨在告訴學生兩面性、專利性。在這一節里同學們要整體把握前后學習的技術的5個性質。要通過對典型案例的分析使學生加深理解。這節的兩個性質是重點與難點,因此我考慮到學生剛接觸技術這個概念比較模糊。如果教學案例離學生的生活太遠,技術原理太深,案例太少,學生不容易理解接受,因而我在教學中不但采用了課本上的案例,又增添了自己選中的案例。我選的案例主要是以直觀教學實物展示,能看得到能摸得到,與學生的生活非常接近,是學生們每天生活中接觸和必用的產品,而這些技術產品學生都很熟悉,認識和感受較深。如在教學中對這些親近生活的案例進行分析,學生就容易理解和把握,在教學中我還利用了分析案例時與學生互動,讓學生找出技術產品的功能,技術產品原先是怎樣的?后來是怎樣的?它們達到了什么目的?給人類帶來怎樣的需求?最后師進行整理定論 教學重點是知道技術的發展需要發明和革新;通過認識技術的兩面性,理解技術對倫理道德的影響。教學難點是理解技術對倫理道德的影響;理解技術活動往往需要綜合運用多種知識。教學方法與學法指導 引入以學生生活貼近的最新技術產品實物,讓學生從實物尋找技術的性質所在,激發師生互動高潮。教學用具 電腦 以實際技術產品為教學案例,通過直觀教學達到教學理念。課外作業 1.閱讀下文,談談你的看法,并嘗試草擬“科學合理地使用技術應遵循的條例”。技術及其應用有點像錘子和錘子的使用:給小孩一把錘子,他會無論什么都用錘子去敲。當我們有了一把奇巧的技術錘子時,我們當中就會有這種小孩。我們必須謹防自己受不住誘惑,而拿它來敲敲這敲敲那,什么都用它來敲。我們需要錘子,但是不能濫用錘子。2.查閱有關空間技術的資料,分析它怎樣體現了技術的目的性、創新性、綜合性、兩面性和專利性等性質。課后隨筆 第一課時講了前三個性質:技術的目的性;創新性和綜合性。第二課時講后兩個性質:即技術的兩面性和技術的專利性。 第二課時進行技術的兩面性辯論,學生發言熱烈,主要問題有“核技術”、 “農藥技術”、“炸藥技術”、“互聯網技術”等,有些班的辯論很激烈,有時達到互相攻擊的程度。在討論“決定胎兒性別的技術”時學生的發言非常熱烈,用的時間比較多。講技術的專利性用的時間相對少一些。通過這節課的教學課程,我深深體會到教師要及時觀察技術發明、市場技術產品的新動向,隨時把貼近學生生活的案例引入課堂,這樣才能開闊學生的視野,提高學生對技術的興趣,使他們全心身投入技術課堂。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學生對技術的性質這個概念模糊不清,似懂非懂,因此我們要增加教學案例,幫助學生對身邊技術產品的認識,加深對技術的理解。這節課內容也是步入技術世界的關鍵門檻,是重點與難點,教師要把好這一關,當好領路人。一、復習引入回顧一下,上節課我們學習了技術的性質中的前面三個性質,哪三個性質?(板書) 技術的性質1、技術的目的性2、技術的創新性3、技術的綜合性上節課我們布置了一道練習題,完成得怎么樣?教師檢查、點評練習題完成情況。二、新課講授(討論、閱讀、辯論和概括)1、理解技術的兩面性(板書)[4、技術的兩面性] 學生閱讀課本P015內容。 請你列舉幾項常見的技術,并分析其正反兩面性。 (全班分成兩個大組。一組提出一項技術,并說出它的正面,另一組說出它的反面,兩組間可進行反駁。要提到四項技術。)如電池可以隨時隨地為人類帶來光明和動力,但是任意丟棄的廢舊電池中所含的重金屬會對環境造成巨大的破壞,一粒紐扣電池就能污染6×105L水。預案:農藥;炸藥;電;網絡。分析其正反兩方面總結:任何事物客觀上都具有兩面性 , 技術也不例外。進行技術的兩面性辯論:……總結:技術既可以給人們帶來福音 , 也可能給人們帶來危害。實用性是技術的基本特性。沒有實用價值的技術,就無法滿足人類的需求,也就沒有存在的意義。但是,如果實用性被發展到不恰當的地步, 甚至于不考慮技術對環境、對他人造成的不良影響而盲目地追求功利性, 這就違背了技術的本義, 走向了它的反面。閱讀案例:決定胎兒性別的技術。討論:你對“決定胎兒性別的技術”是支持還是反對,請展開討論。分別說出各自的理由。 總結:對技術本身要予以支持,但是要建立相應的“決定胎兒性別的技術”的法律、法規和制度。閱讀:信息技術帶來的困擾問題提出:利用信息技術從事的犯罪活動有哪些?引導學生回答:如非法截取信息、竊取各種情報, 復制與傳播計算機病毒、黃色影像制品和精神垃圾, 偽造和篡改信息、進行詐騙活動, 遙控指揮走私、販毒、恐怖活動等。現代技術的發展,也挑戰傳統的倫理道德觀念,由技術引發的倫理道德問題,引起了人們的關注和反思 。如大家熟悉的克隆技術、核武器就是很好的例子。思考:克隆技術引起的爭論1997年, 英國科學家首次成功地培育出克隆綿羊“多利”(圖 ), 引起世界轟動; 此后, 又相繼出現了克隆牛、克隆豬、克隆兔等。這說明人類在高等動物無性生殖技術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克隆技術在農業、畜牧業以及生物醫藥領域有很大的實用價值。近年來, 人們圍繞克隆人的問題, 展開了激烈的爭論。有人擔心克隆人會引發破壞人類倫理道德、正常家庭和社會結構等 一系列社會問題。 思考:核技術帶來的困擾?1945年7月16日5時30分, 在美國新墨西哥州的沙漠里, 第一顆原子彈 " 瘦子 " 爆炸。 " 瘦子 " 爆炸時, 瞬時閃光照亮了 16公里以外的山脈, 隨后產生的蘑菇云上升到了萬米高空, 發射鋼塔被高溫完全蒸發了, 爆炸地點周圍700米的沙漠表面被炙熱的火焰熔成了一片玻璃體, 發射地面形成了一個直徑 1000 米的巨大彈坑。 1945年8月6日, 美國的轟炸機從日本廣島的上空, 投下原子彈 " 小男孩 " 。頓時, 廣島成了一片火海, 成了 20 多萬人的大墳墓。 8月9日, 美國又在日本長崎投下了原子彈 " 胖子 ", 使長崎變成了一片廢墟, 幾乎一切都蕩然無存。消息傳來, 愛因斯坦、費米、西拉德等科學家感到震驚, 同時, 感到深深的內疚。他們呼吁 : 科學技術的成果應該為人類創造美好的未來, 而不是用來毀滅人類。哪個同學知道全球化生態危機?進入工業社會以后,大量污染性產業及產品加劇了人與自然的矛盾, 破壞了生態平衡。自然界中大量的物質作為工業原料被開采出來后一兩年內使變成廢物(固體、氣體和液體)進入環境。年復一年 , 礦產資源被快速消耗,生產中產生的廢料大量堆積, 使工業的新陳代謝難以維持, 最終將導致全球化的生態危機。你知道全球生態危機的主要表現有哪些 (1)全球變暖 C02起著防止熱量向宇宙散發的作用。由于工業生產中的礦物原料燃燒后產生大量C02, 加上砍伐森林, 大氣中C02的濃度在100年間上升了15%, 地球表面溫度不斷上升, 對人類生存環境造成威脅。(2)“臭氧空洞”臭氧層可保護人類免受紫外線傷害, 工業生產中排放的氯氟化碳類化合物破壞臭氧層。現在, 在南極洲上空已發現“臭氧空洞”。(3)酸雨發電廠、冶煉廠和汽車使用化石能源而產生的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等,在大氣中發生化學反應, 轉化為硫酸和硝酸后隨雨水降落, 造成“酸雨”。 引導學生對“技術的兩面性”進行小結(1)什么是技術的兩面性?技術的兩面性是指技術既存在滿足人類需求,為人類造福的正面價值,它同時也會對人類帶來一定的危機、隱患、甚至是災難的負面影響。(2)技術為什么會具有兩面性?技術作為人類使用的工具和物品,不具有正面和負面,技術具有兩面性?一是“技術應用的兩面性”,即技術由什么人使用及使用的目的而出現的“兩面性”現象。二是由于技術的“不可控性”所決定的技術負面影響。同學們可以參考課外閱讀資料。(3)怎樣看待技術的兩面性?從“一分為二”的哲學觀點看,任何事物都具有兩面性。但是,必然有一面是主導的,這一面就決定了事物的基本特性。一個有用的技術項目或產品,只要它存在價值,僅管它還存在某種危機和隱患,我們仍然要使用它,這就是我們對待兩面性的正確態度。 相信人類的理智和智慧,定能找到解決技術兩面性問題的辦法,開創更加美好的明天。2、理解技術的專利性板書:[5、技術的專利性]學生閱讀“技術的專利性”這部分內容。提問:什么是專利?回答:技術作為創造性勞動的成果,是技術發明者智慧和勞動的結晶,它凝結著豐富的社會價值和經濟價值。在技術實現其價值的過程中,技術發明者對此享有一定的權利,這些權利受到法律的保護。專利權是屬于知識產權的范疇。思考:什么是知識產權?什么是知識產權制度?引導學生回答:知識產權狹義上包括著作權、專利權、商標權三個部分。知識產權制度是對技術創新活動,從發明創造的構思開始,一直到研究、開發、實現產業化、走向市場這一全過程起激勵、信息傳播和市場保護作用的制度。閱讀案例: 復印機的專利壁壘討論:結合案例談談專利有什么作用。引導學生回答:專利技術具有一定的壟斷性,使其專利技術和產品在一定時間內獨占市場,從而得到豐厚的回報,保持繼續新的發明創造的積極性,使技術創新活動走向良性循環。問題提出:專利權是自動取得的嗎?引導學生回答:專利權不能自動取得,對于符合新穎性、創造性、實用性的發明或實用新型,必須履行《專利法》所規定的專利申請手續,向國家專利局提交必要的申請文件,經過法定的審批程序,最后審定是否授予專利權。專利申請的程序: 模擬專利申請:全班同學分為兩組,分別扮演某項專利的申請方和專利授予方,模擬專利申請的過程。 三、復習:簡要說出技術的五個主要特性,你是怎樣理解的?拓展:你認為技術還有哪些特性 請作具體說明。四、練習:1.閱讀下文,談談你的看法,并嘗試草擬“科學合理地使用技術應遵循的條例”。技術及其應用有點像錘子和錘子的使用:給小孩一把錘子,他會無論什么都用錘子去敲。當我們有了一把奇巧的技術錘子時,我們當中就會有這種小孩。我們必須謹防自己受不住誘惑,而拿它來敲敲這敲敲那,什么都用它來敲。我們需要錘子,但是不能濫用錘子。2.查閱有關空間技術的資料,分析它怎樣體現了技術的目的性、創新性、綜合性、兩面性和專利性等性質。 上節課我們布置了一道練習題,完成得怎么樣?學生閱讀課本P015內容。(全班分成兩個大組。一組提出一項技術,并說出它的正面,另一組說出它的反面,兩組間可進行反駁。要提到四項技術。)進行技術的兩面性辯論:閱讀案例:決定胎兒性別的技術。討論:你對“決定胎兒性別的技術”是支持還是反對,請展開討論。分別說出各自的理由。閱讀:信息技術帶來的困擾思考:克隆技術引起的爭論思考:核技術帶來的困擾?你知道全球生態危機的主要表現有哪些 學生閱讀“技術的專利性”這部分內容。思考:什么是知識產權?什么是知識產權制度?閱讀案例: 復印機的專利壁壘討論:結合案例談談專利有什么作用。問題提出:專利權是自動取得的嗎?模擬專利申請:全班同學分為兩組,分別扮演某項專利的申請方和專利授予方,模擬專利申請的過程。PAGE6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