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設計的一般原則》教學設計一、學習目標 ①理解設計的基本原則,感受設計的基本原則是為了更好地滿足人們的需求,能夠運用設計的基本原則來評價某個產品。 ②培養學生的善于思考、動手、自主學習和團結協作的能力。二、 教學重點 設計的基本原則之間的關系,以及用設計的基本原則來評價某個產品。三、 教學難點 科學性與技術規范性原則的理解。四、 學生學習狀態分析 高一學生通過對前面內容的學習,對設計已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認識,已能用所學知識來設計文具盒、小登子等。而設計的基本原則是人們長期設計實踐的總結,是設計時必須要考慮的因素。通過本節的學習,學生可以進一步地掌握設計基本原則地內容、相互間的關系,能用此原則來評價某一產品。五、 教學內容分析 本節為地質版“技術與設計1”第二章第二節《設計的基本原則》的內容,此節為本章的重點,主要內容包括:①設計的基本原則的內容和其相互間的聯系②能運用此原則對某個產品進行評價。六、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通過復習上節課的內容導入新課。 (二)、新課教學 1、科學性原則 掌握科學性原則是設計中必須要遵循的自然科學規律。 2、 實用性原則 對比新(舊)兩種電視,讓學生找出兩者的不同點,從而得出設計的實用性原則:滿足人們生產、生活的實際需要。 3、 創新性原則 通過展示洗衣機、單車的發展演變,總結出設計中的創新性原則,讓學生了解其原則為設計的核心。 4、 安全性原則 讓學生找出如下圖兒童游樂設施中哪些設計體現了安全性原則,學校的建筑物中哪些設計體現了此原則。 5、經濟性原則讓學生了解此原則的目的:用較低的成本獲得較好的設計產品。 6、美觀性原則 通過時尚美觀的服裝展現,總結出設計當中的美觀性原則,其內涵包括:形狀美、色彩美、技術性的美、氣質性的美等。 7、 技術規范性原則 以書本上的火車為什么能安全地運行在鐵軌上,從而得出設計中的技術規范性原則。讓學生思考P50的問題。 8、 可持續發展原則 讓學生知道環境保護是產品設計的圖標和出發點。回答P51的問題思考。七、 課后小結 本節課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主要運用講授與師生互動討論法進行教學。使學生知道設計的基本原則和能運用基本原則對某個產品進行評價,培養學生思考和動手能力.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