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控制系統的工作過程與方式》說課稿海南中學 韓華一、教材分析(一) 教材地位及作用《普通高中技術課程標準》的敘述和分析具體內容 活動建議 目標動詞開環與閉環的工作過程與方式 收集并分析生活中的案例,討論、探究控制系統工作過程 知識性:分析 教材內容及地位分析 選擇教材: 顧建軍 主編,江蘇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通用技術必修2》 教材內容:第四章《控制與設計》第2節《控制系統的工作過程與方式》 內容地位:通過上一節控制的手段與應用的學習,學生對控制已有基本的認識,在這節,將對控制做更進一步的探究,分析開環與閉環控制系統的差異,并由此得出控制系統中更具一般性的描述方法,讓學生對控制有更進一步的理解,為控制系統的設計與實施的開展奠定基礎。(二)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結合具體案例,分析開環與閉環控制系統的工作過程開環控制與閉環控制系統的區別2、過程與方法對比分析兩個控制行為中本質性的差異自主探究,經歷兩種控制系統的對比分析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探究合作,培養學生科學探究精神和合作精神拓寬學生的視野,提高學生研究控制技術的能力并應用在實際的生活中。(三)教學重難點開環控制與閉環控制工作過程的分析開環控制與閉環控制系統的區別原因:1、依據《普通高中技術課程標準》的敘述和分析2、根據學生的認識發展水平及知識水平3、如何將開環與閉環區分開來,是分析開環和閉環控制系統工作過程的一個障礙二、學情分析1、我校高中生的認識發展水平2、學生知識水平分析 已了解控制的涵義,對控制有一個基本的認識,同時感覺到了控制技術與生活、生產的密切關系,但學生的現有水平與本課所要達到的目標水平還有一定的差距三、說教法在教學方法上,我堅持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為總的指導原則,結合所教學生的具體情況,我主要采用了如下幾種教法:1、游戲教學法美國教育家杜威曾提出要“把某種富有魅力的特征加到本來不感興趣的教材,用快樂行賄,引誘兒童注意和努力”。將游戲加入教學中,通過游戲中兩種不同情況的對比,使學生對開環與閉環控制建立一個感性的認識2、對比分析法通通過開環與閉環控制系統工作過程的分析講解,結合簡單的方框圖,通過對比讓其工作過程更加直觀、形象,通過比較,學生可以一目了然主動發現兩個控制行為中本質性的差異,為理解開環與閉環控制奠定基礎。3、支架式教學法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結合案例,學生通過觀察、比較、分析、自主探究、小組合作等方式將控制系統的工作過程用方框圖的形式呈現出來,突破教學中的重難點四、說學法 1.自主探索學生在教師設計的問題情境中進行自我探索,通過這種學習方式,大大促進了學生學習的自覺性,充分體現了學生的認知主體作用,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可以在老師啟發引導提示下沿概念框架逐步攀升2.小組協作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共同完成任務,鼓勵優秀學生幫助基礎較差的學生,通過在具有團體性質的爭論中,學生就更容易發現差異,在思維的碰撞中,學生對問題的認識將會更加深刻。從而完成從具體到抽象、從模糊到準確、從單一到系統的思維訓練。五、教學資源準備 1、制作多媒體課件 2、設計游戲規則 3、聲控燈一盞六、教學過程根據本課教學內容特點,結合高一學生的實際認知水平和生活情感,設計教學流程如下:(一)游戲導入 1、出示游戲規則,進行游戲 指標項目 定位是否準確 誤差大小蒙住眼睛 不蒙眼睛 2、比較兩種畫法的差別(二)建立概念框架1、以游泳池的注水控制系統為例,引導學生分析開環與閉環工作過程,將抽象的控制系統工作過程用方框圖表示2、展示系統方框圖,讓學生比較,為分析開環與閉環控制工作過程建立一個基礎。3、引出開環與閉環控制系統及反饋的概念,為學生獨立探究奠定基礎。(三)創設情境1、出示問題,讓學生進入問題情境問題:是不是具有檢測裝置的控制系統就是閉環控制系統?2、讓學生結合——聲控燈,獨自思考教師剛才提出的問題(四)自主探索 探索開始時,啟發引導 2、探索過程,適時提示,學生在教師的幫助下,沿概念框架逐步攀升(五)協作學習 1、深入到小組當中,了解學生合作的效果,討論的焦點,認知的進程等等 2、要求小組長將組內成員先獨立思考,把想法寫下來,再分別說出自己的想法,其他人傾聽,然后討論,形成集體的意見。(六) 合作探究結果匯報、教師小結 1、組織各組匯報集體的意見 2、教師小結(七)體驗學習、重在運用、知識反饋運用本節所學的知識,分析游戲中兩種不同的控制系統,畫出方框圖七、教學反思課上學生積極主動參與,能自覺主動結合教師提出的探究任務通過自主探究、小組合作等方式完成,成果呈現階段,學生的知識反饋較好,教學目標基本落實。在教學過程中,仍有少部分同學主動性差,基于此種情況,我采用了加分機制,讓他們在教學評價的驅使下主動參與,個別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對于開環與閉環概念的理解上不是很全面,在獨立探究階段中向教師提出了疑義,針對這些個別學生,我進行了個別的輔導.游戲法、對比分析法、支架式教學法的運用,對于這種理論性強,同時又比較抽象,學生難以理解,教師在沒有實物教具的情況下,運用這種教學方式,可以讓學生從一個感性的認識提升到了一個理性的認識,學生在自主探究、合作學習中,從教師為學生搭建腳手架,建立概念框架,到學生自已沿著這一概念框架不斷的攀升這一過程中,學生可以自主獲取解決問題的方法,通過在協作學習中討論,學生在思維的碰撞下,對問題的認識更加深刻。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