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設計的一般原則”《技術與設計1》(蘇教版)第三章第二節一、教材內容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節內容有選擇性地介紹了設計的七個經典原則,是正確引導學生進行設計創造的核心內容。它是本冊教材學習的重點,也是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激發學生設計創造熱情的關鍵內容。這一節內容的學習需要2課時,本課是第一課時。本節內容學習四個原則:創新原則 實用原則 經濟原則 美觀原則 本節內容是讓學生“理解設計的一般原則及之間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的關系”的同時,感受和欣賞設計的樂趣,對設計產生濃厚興趣和學習欲望。通過學習,有利于展開后面各個設計環節的學習,而且可以更有效地把握設計過程,進行設計評價.二、教學學習對象分析1.教師分析 本節內容知識點多,結構緊湊,而每一個知識點在知識范圍上深度廣度都可以擴大,學習活動課多樣化,但由于時間有限,學情所限,教師在闡述時要盡量深入淺出,把握好度,在最有限的時間內傳授給學生最準確和優質的教學資源和技能,挖掘學生內在的創作熱情,激發學生自我探究的興趣和親身實踐的欲望。2.學習對象分析 學生在生活中已產生了一些零散的,非自覺的設計的觀念,但對知識化的設計的原則并不了解。而高一年級的學生在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有了一定的自主性,同時學生的辨證思維也處在蓬勃發展期,為學生對設計的一般原則的理解打下了基礎。 學生在前面的學習中,學會了設計的一般過程,但對真正設計的思考和自我創作缺少經驗和遵循依據。難以理會設計原則的豐富內涵及相互之間的聯系和制約。因此,形成了教學中的一個難點。 三、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1)理解設計的一般原則內涵及巧妙適用。(2)理解設計的一般原則之間存在相互關聯,相互制約的關系.2.過程與方法(1) 初步學會用設計的一般原則來評價某些產品.(2) 初步掌握發明創造技法中的簡單方法:組合法 結構改進法(3) 培養自主探究,協作學習的能力。學會多角度多方位思考問題,發展辨證思維能力,用發展、聯系的觀點看待多元素之間的關系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辯證地看待設計原則間關系以及在人文和社會倫理道德大環境下正確使用設計的原則(2)培養對設計的興趣和想象力,提高審美意識,增強面對技術世界的熱愛(3)培養學生良好的愛國主義情感四、教學重點難點1.教材重點 創新原則 創新技法中的組合法 結構改進法 美觀性原則2.教材難點:理解設計的一般原則的含義及原則之間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的關系。結合本校學生情況,實用和經濟原則較為容易理解和運用,但創新原則內涵較廣,學生對于創新原則,理解甚少。同時,在當今產品設計中,美觀原則地位較為明顯應用較廣,因而本課教學時重點教授創新原則和美觀原則。五、教學策略 1.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引路人,指導者。采用“奧蘇伯爾的有意義學習理論”,讓學生將設計原則的內涵及聯系內化到自己的認知結構中。 2.采用直觀教學法,通過舉例、圖片和實物展示,促進對設計原則的理解。通過典型和常用的創新技法,激發創造動力,領會遵循設計原則的意義六、教學資源準備1. 往屆學生發明創新作品。2. 準備一些實物,圖片。七、教學程序設計: 本節課三大環節:一、激發興趣 導入新知1、什么是創新?創新的重要性?2、創新技法中的常用方法 3、學以致用:運用創新原則進行設計及總結其限制范圍 二、自主探究 小組討論1、實用原則 包括范圍2、經濟原則的重要性 三、師生互動 生生互動 形成結論 美觀原則的內涵及適用范圍 序號 教學內容 教師引導 學生活動 1 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內容:創新原則創新技法:組合法 改進法時間:15分鐘 啟發性引導,層層引入。1.啟發學生思考設計的重要性2.設計中創新的意義 創新是設計的核心3.實物展示:自動吹風凳 卷尺圓規 可記數藥瓶4.師生互動 學生回答 1.聽講、思考 理解創新的意義和豐富內涵 學習創新技法中的組合法 改進法2.活動:學生現場利用現有的物品組合或改進成為新產品如:牙刷+橡皮圈=吸水牙刷(組合方法)如:藥瓶的改進 成為可記數藥瓶(改進方法)2 層層推進 進一步剖析 內容:創新是思維的無止境,但卻受到一定的限制 時間:5分鐘 1.以上海第一高樓的設計案例引發學生對創新的思考激發愛國主義情感2.創新要在適度的范圍內才會取得好效果案例說明:上海第一高樓毗鄰上海經貿大廈,建成后將成為上海第一高樓,其顯著的地理位置和獨特設計受到世人矚目。但轟動一時的獨創性建筑設計由于在形態上影像上有人提出類似于日本軍旗和日本軍刀,被上海當地一百多名設計師聯名上書,抵制其設計,后來其原始設計被否定 1.觀看圖片,聽講 思考2.參與討論案例 3 學生自主探究協作學習 主動內化 內容:實用原則 經濟原則8分鐘 1.組織學生閱讀課本中:實用原則的重要性實用原則包括哪些方面的內容2引導學生思考 方形卷紙張 圓形卷紙在運輸中的優缺點3. 利用方形西瓜的圖片調劑課堂氛圍4. 引導學生總結經濟原則的含義 1.閱讀教材案例,作連線題目,回答問題3.組織以小組為單位討論總結出實用原則設計的四個方面的因素4.通過閱讀教材中經濟原則內容總結經濟原則實質含義 5.觀看圖片 鞏固含義4 師生互動 生生互動 形成結論 內容:美觀性原則時間:12分鐘 1. 利用圖片“運動鞋” 當季流行鞋子 引導學生對美觀性原則的探討2. 利用肯尼迪機場盥洗室圖片 啟發學生意識到,美觀性原則受到文化傳統等社會因素的影響和制約 1. 師生互動,學生回答出自己喜歡的運動鞋類型,并說明喜愛理由。2. 思考 領會5 歸納總結鞏固新知內容:原則之間的聯系時間:5分鐘 1.播放一些經典設計圖片,激發學生對設計的熱愛。2.引導學生梳理本節內容,進行歸納,回答學生提問。 1.觀看圖片,積極討論 2.歸納設計的創新 實用 經濟 美觀原則的應用討論總結原則之間的相互聯系 相互制約 八、教學反思 在我校上通用技術這一門新課程,學生們普遍都很感興趣,總要求老師多給他們呈現課本上沒有的資源。在處理教材時,對有些內容我作了一些調整。在講授本節內容時,若對每個原則平均用力,沒有體現出重難點,一味“平分秋色”,學生也只能是硬性接受,收效甚小。而創新是當今提倡得最多,對于學生來說,也是最為“實用”的知識點。導入簡單的創造技法,有利于學生對創新涵義的“內擴”和“外延”的理解;通過實物的展示,作品從學生中來,自然能激發他們的熱情,提高他們對技術設計學習的興趣,鼓勵學生做發明創造,從而達到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實用性和經濟性原則,課本中已有較為詳細直觀的介紹,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學生很容易理解,通過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得到更為深刻的理解。而美觀性原則在當今的各行設計行業中都處于了重要地位,而要培養學生對技術世界產品的審美,本章將是一個良好的機會。教學中我沒有用課本上“手表”的案例,而換成了運動鞋的例子,更貼近學生的生活興趣。 然而由于課時緊張,時間有限,整節課下來信息量大,給學生的思考時間比較短,在有些問題引導上缺乏生動,一些問題的講解沒有深度。在對設計原則之間的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的難點突破上,力度不夠。在下一節繼續覺授設計的其他原則時要加深彼此間知識的聯系。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