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設計的一般過程》說課稿 我說課的題目是蘇教版通用技術必修1第三章第一節《設計的一般過程》,本節知識共需要兩個課時完成,本課為1課時。一、說教材1、本節知識在教材中的地位 本節知識教材具體體現了《普通高中通用技術課程標準(實驗)》中的內容要求:使學生經歷一般的技術設計過程,形成較為完整的技術素養。 這一節教學內容地位重要,是本章的重點也是全書的重點。首先,知識點貫穿了整本書的內容,從宏觀角度對書本知識進行梳理。前面所講到的技術的價值、技術的性質和人機關系等知識點在這節有具體的應用。并且這節知識也是后面幾章知識的一個縮影,對整本教材有一個承上啟下的作用。其次,從本章開始學生接觸到了實踐操作的內容。這一節的內容作用是開始讓學生完成由理解到應用,由知識到能力的轉化。從總體上先給學生一個完整的關于技術設計的一般過程,設計的過程是具體的、感性的。本節內容并不是要求學生掌握小凳的設計知識,而是希望以小凳為載體,讓學生了解掌握設計的一般過程,能站在整體的角度上系統地進行后面各章的學習。所以,本節與后面各章的關系屬于“總——分”的關系。2、教學目標A、知識與能力 了解技術設計的基本知識,初步掌握技術設計的一般程序和基本技能;明確發現問題的重要性;知道設計過程中可能產生多個方案;理解設計過程需要不斷優化。B、過程與方法 經歷技術方案的實現或轉化為產品的過程,體驗意念具體化和方案物化過程中的復雜性和創造性,發展動手實踐能力;經歷技術設計中交流與評價的過程,初步學會一些技術交流的方法,發展技術的表達和評價能力。C、情感、態度、價值觀 形成和保持對技術問題的敏感性和探究欲望,具有對待技術的積極態度;熟悉從事技術活動必備的品質,具有良好的合作和交流的態度;體驗技術問題解決過程的艱辛與曲折;認識技術的創造性特征,培養富于想象、善于判斷、敢于表現個性、勇于創新的個性品質。3、教學重、難點及其確定 重點: 發現與明確問題、制定設計方案 確定依據: 根據課標要求技術設計的一般過程中的每個環節都是重點,也是全書的重點。所以這兩個環節,都要讓學生能達到相應的教學目標。 難點:如何制定設計方案,體現出方案的創新性和多種不同的方案 確定依據:技術學習的過程,更多地表現為一種創造精神。如何去激發學生的創造欲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這是要突破的難點。二、說教法、學法及教學媒體1、學情分析 通用技術教學已經進行了一段時間,對技術已有初步的認識。學生最初的新鮮感以漸消退,但他們還沒有嘗試動手做出具體的實物。本節知識讓他們要開始步入動手的這個過程,所以學生對這節課應該比較感興趣的。使他們能感受到把設想轉變為產品的過程。教學對象是高中一年級學生,他們有一定的生活閱歷。在物質生活豐富的今天,對不少產品、制作則知之甚少。這節內容的學習就讓學生從設計者角度而非消費者的角度去認知事物。2、學法指導 以探究式學習為主,采用分析、討論、歸納總結、交流等多種學習方式,充分體現以學生為教學主體地位。讓學生分小組來制定設計方案。教師在學生學習過程中起引導作用。整個學習過程層層遞進,邏輯嚴密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及提升學生的技術素養。3、教學方法 本節課力求以通過經典的“案例分析”——便攜式小凳的設計,作為師生間討論的課堂主線,始終貫穿設計過程的講述中。整個教學過程以便攜式小凳的設計過程作為時間線索,以案例的形式展開,進行啟發式教學。這樣的安排可以使學生獲得既形象又具體的認識,生動地展示了設計的一般過程。學生通過參與,可以從整體上了解設計的一般過程。在教學中,要啟發、鼓勵學生設計思路的發散性、構思方案的多樣性。教學過程中采用了講授法問題教學法、合作教學法、知識遷移法。4、教學媒體 自制的多功能便攜式小凳、教材上所展示的小凳、電腦多媒體平臺、CAI課件三、說教學過程采取的教學方式是:創設情境——問題生成——主動探究——成果交流——知識遷移(一)導入新課 這是經過老師精心設計的小凳,小凳的獨特之處在哪?有哪些功能? [創設情境]:展示以教師自制的教具——多功能便攜式小凳和按照教材制作的小凳。討論這些小凳和生活中的小凳又什么區別,以此開展教學。 理論依據:愛因斯坦說過:“對于一切來說,只有興趣,才是最好的老師。” 以小凳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的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為課堂上師生的互動和學生間的相互合作做了準備讓學生感受到設計與現實生活密切聯系,激發學生以飽滿的熱情來學習。(二)主動探究 [問題生成]:設計的一般過程是哪些?制定設計方案需要經歷哪些步驟?如果是你來設計小凳,你會怎么設計呢? 理論依據:蘇霍姆林斯基說:“學生學習的一個突出特點,就是他們對學習的對象采取研究的態度?!睂W生不是被動的接受者,采用問題驅動法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導者。這些問題涵蓋了本節知識的重難點,用問題凸現出來。 [主動探究]根據提出的以上問題,以任務驅動來開展自主探究學習,每個知識點,老師要做引導,同時又對同學們探究的結果進行總結,在此過程中,利用啟發式教學,體現出教師的主導地位和學生的主體地位。1、 發現與明確問題 產品的設計不是偶然的,解決問題是產品設計的最終目的。我們日常生活中所用的小凳存在什么問題? 設計要求應該包括哪些內容?(講解法) 你對小凳提出了哪些設計要求?(啟發式,利用教具“便攜式小凳”來啟發) ?。ü膭顚W生的發散性思維,多從生活中找問題,要強調從技術的高度對問題進行考慮)2、 制定設計方案要明確兩點:(1) 運用不同的材料、結構可以產生不同的設計方案(2) 任何方案都有改進的可能性,好方案不會僅有一個(用講述法,讓學生了解以下幾個步驟)① 收集信息;收集哪方面的信息?收集途徑?(引導學生開放性參與,不束縛學生的思考)② 設計分析; 挖掘影響設計的主要因素。面對設計要求和約束條件之間的相互矛盾,如何去權衡利弊,作出選擇?(通過對設計要求的解析,讓學生歸納出材料、結構和便于攜帶等主要問題)③ 方案構思;(難點) 根據設計要求大膽構思,提出多個設想力求做到:與眾不同——創新百花齊放——多樣(鼓勵學生發揮其想象力,根據設計要求,大膽構思,挖掘創造潛力)給出一些關于小凳設計的相關資料④ 方案呈現;⑤方案篩選;對于④⑤兩個步驟由于要給學生一定時間去完成,一堂課的時間也有限。對于這兩個步驟來說讓學生知道,下一課時在進行詳細講解。提示要注意的:設計具有一般的常用過程,但這不是規定的程序。在設計中有些步驟之間可能出現一定的反復和循環.理論依據:整個設計過程以課程標準為依據確定下來。教材的講解按時間順序,以便攜式小凳案例為主要形式展開。 [成果交流]每個小組派代表,來描述出他們所了解的整個設計過程,解說一下他們目前所針對小凳設計制定的方案。其他同學可以就其描述和講解過程提出不同的見解。(體現出了學生的合作互助,提高他們的交流表達能力)理論依據:通過交流的過程,可以反映出學生學習情況,是否達到教學目標。新課標中指出學生學習的過程應是自主、合作、探究的過程[課堂總結]:設計是一個有目的、有計劃的活動。設計的一般過程按科學的順序進行運作的基礎,它保證了設計的方向性和設計的質量。設計的過程一般包括的幾個環節不完全是一種線性的關系,有時是不斷循環和反復的過程。[知識遷移] 布置課外作業:每個小組去發現身邊的問題,針對發現的問題提出設計要求,制定設計方案(四)教學反思 i. 對于課程內容本身來說,內容稍多。后面還要對這節知識不斷的復習,讓學生在實際設計中來體會“設計的一般過程” ii. 對于學生來說,可能會有一些不積極的參與的同學。在后面的環節可以對不積極的同學提出一些要求 板書展示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