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備戰2011高考:文綜“舊瓶裝新酒”更需細細品盡管文綜試卷中涵蓋了政治、歷史和地理三個學科,但省招考院專家分析認為,今年的高考文綜試卷特點非常鮮明,并且這種特點在近年來的高考試卷中體現得越來越明顯,這就是將要考查的知識點放進一些嶄新的背景材料里。 據介紹,這種命題思路有助于讓考生認識到,原來自己所學的知識完全可以解決現實問題,提高他們對知識的認同感。這也是新課改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一種體現。對于這種“舊瓶裝新酒”的命題方式,考生不但應做到心里有數,更應該活學活用。 政治 學著找出身邊的政治題 專家認為,今年的政治試題最大的特點在于,以重大社會熱點問題為命題素材,要求考生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和解決現實問題,引導學生走出課堂,關注國家、關注社會、關注世界,激發學生學習知識、探究問題的興趣和熱情。 今年的政治試題與學生生活結合地非常緊密,從“綠色手機文化創作傳播活動”到“《沂蒙》、《南下》等影視劇”,從“上海世博會”到“低碳生活”等,都是學生身邊的生活場景,體現了以人為本的課程理念。 同時,試題選材注重從山東省的地方資源出發,營造親切的地域文化氛圍,實現課程資源特色開發。如第22題材料選取“山東省啟動綠色手機文化創作傳播活動,開展‘誦讀經典,愛我中華’活動”、第28題第(3)問選取“《沂蒙》等紅色影視劇”,反映出山東省在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建設先進文化、發展文化產業過程中所取得的成就,充分體現了鮮明的地域特色和自主命題的特點。 歷史 新材料創設新情境 專家認為,今年的歷史試題均不拘泥于教材知識點的具體表述,而是超越和突破教材,從嶄新的角度重新整合知識,由“新材料”來創設“新情境”,這是近年來歷史命題的一次重大創新,也將成為一種新的命題思路。 具體來看,這種創新在第27題表現得最為淋漓盡致。第27題是一道學科內綜合題,在整個歷史部分中分量最重,最能體現試題的整體立意。通常這道題的命制思路是“一個主題古今中外一線牽”,它的優點是跨度大,知識覆蓋面廣。題目以1492年哥倫布航行到達美洲為主題,“一個歷史事件四面八方立體挖掘”,重點考查考生多層次、多角度、辯證地、創造性地分析和論證問題的能力。三個問題“偶然與必然”“發現與相遇”“交流與發展”環環相扣,層層遞進,更加注重考查考生的歷史觀和整體歷史思維以及綜合運用學科方法分析論證問題的能力。 該題的設計實現了由原來的平面考查到現在立體考查的轉變,實現了由原來的知識綜合到現在能力綜合的轉變,這是對傳統題型的創新和超越。 另外,專家認為這道題目在評分時采取了開放式的評分原則,多個層次的答案都可以獲得相應的分數,這樣就使每個能力層次的考生都會“有話可說”,展示自己的能力。專家認為按照思維層次來賦分,既淡化了知識,又突出了能力考查。同時,也有效的區分了不同水平的考生,實現了高考遴選優秀人才的目標。 地理 多種圖表考查能力 題面較新而考查內容仍是基礎知識的文綜試卷特點,在地理試題上同樣有表現,如學科內綜合題第26題,以考生最熟悉的魯爾工業區和滬寧杭工業區為區域背景,關注不同區域背景下的兩工業區的發展軌跡。專家認為,該題帶來的啟示是:在區域地理教學過程中,要打破思維定勢,不同的比較會生成不同的認知,便于開拓學生的視野,發展學生的思維。 今年的地理試題取材廣泛,關注、隱含和折射的社會現實和熱點問題較多,如第26題第(5)題,通過對昆山市經濟發展的區位分析,反映大城市的輻射帶動作用,而對其發展起重要作用的上海市,也是近期通過世博會備受關注的一個城市。 另外,圖表是地理知識的基本表現形式,也是地理特色的體現。今年的試題通過典型的、新穎的、多彩的圖表和文字材料,給考生判讀、分析問題提供了廣闊的思維空間,為考生創設了內容豐富的信息平臺。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