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氣象與我們 “氣象”是大氣現象的統稱。大氣籠罩著人類生存的每一個角落,人類的健康、經濟、安全和舒適,甚至于戰爭等無不與天氣有著極為密切的關系。氣象預報與干預 理論預報 人們進而發現,在低壓區域內,風是呈逆時針方向向低壓中心處吹的;在高壓范圍內,風呈順時針方向向四周吹。因此,從風場考慮,低壓又稱為氣旋,高壓稱為反氣旋。而且,由于風向低壓中心吹,造成該地空氣堆積,于是氣流上升,成云致雨。在反氣旋即高壓區域,由于空氣向四周流動,空中就會有空氣下沉補充,天氣晴朗。人們通過預報它們的未來移動來推論各地的天氣變化。歐美的一些國家率先利用這些成果,開展了大風警報業務,主要目的是為航海提供氣象情報。 這種只利用氣壓系統預報天氣的狀況一直持續到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在幾十年的實踐中人們發現,高壓、低壓相互之間的關系并非那么簡單,預報效果也不很理想。在此期間,有人先后提出了用云系、用氣壓變化和用氣溫變化做預報的方法,但都帶有明顯的局限性。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各國的氣象電報都封鎖起來,以漁業為生的中立國挪威苦不堪言,因為沒有天氣預報,漁業陷入絕境。挪威著名的氣象學家V皮葉克尼斯號召漁民,如果想多打魚,只要肯付幾條鯡魚的價錢,就可以獲得較準確的天氣預報。在漁民的積極支持下,在挪威及附近海洋上建立了一個過去世界任何國家都沒有的稠密的氣象觀測網。對從該網獲得的大量氣象資料進行仔細的分析后,V皮葉克尼斯的兒子J皮葉克尼斯提出了氣團和鋒的概念。 J皮葉克尼斯認為,在大氣中存在著冷的和暖的兩種性質不同的、水平范圍很大的空氣團即冷氣團和暖氣團。冷、暖氣團的交界面稱為鋒面。當暖氣團強大,向冷氣團方向移動時, 鋒面稱為暖鋒;反之,則是冷鋒;若冷、暖氣團勢均力敵,此時的鋒面就是靜止鋒。皮氏還注意到了各類鋒面附近云的變化情況以及降水和其它氣象要素的分布。 皮氏及其同事進一步研究了鋒面氣旋的結構和生命史,找到了歐洲溫帶氣旋生成、發展和衰亡的規律,同時也追蹤了它們的移動情況,最終提出了鋒面氣旋的天氣模型。 “挪威氣象學派”的鋒面氣旋等理論是氣象學史上的一個里程碑。它不僅豐富了天氣圖分析內容,而且使連續的天氣圖變成了一張張反映氣團、鋒面和氣旋等天氣系統的“連環畫”, 使天氣預報歸結為預報這些的移動的變化。在今天的電視天氣預報中,我們常可以聽到“冷空氣前鋒已進入華北北部,未來它將向東南方向移動,我國東部地區將出現大風降溫天氣” 等內容,可見80年前的理論今天仍在應用。 氣象衛星知識 “風云一號”氣象衛星 “風云一號”氣象衛星本體是1.4米*1.4米*1.2米的六面體, 星體外側對稱安裝六塊太陽帆板,總長度為8.6米。衛星姿態為三軸穩定,對地指向精度小于1度。衛星軌道是太陽同步軌道,高度900公里,傾角99度,偏心率小于0.0005,周期102.86分。24小時內衛星繞地球運行14圈。衛星上裝有兩臺互為備份的甚高分辨率輻射儀(AVHRR),瞬間視場角為1.2毫弧度,星下點分辨率為1.1公里。該儀器有三個光譜通道,其波段和主要用途如下: 通道 波長(微米) 主要用途 1 0.58--0.68 白天云圖,地表圖像 2 0.725--1.1 白天云圖,水\冰,雪和植被 3 0.48--0.53 海洋水色圖像 4 0.53--0.58 海洋水色圖像 5 10.5--12.5 晝夜云圖,地表和海面溫度 衛星發送資料的方式為:甚高分辨率圖像傳輸(HRPT),高分辨北圖像輿(APT)和延時圖像傳輸(DPT)。HRPT和APT的信息格式與NOAA衛星基本相同。國家衛星氣象中心通過GTS電路播發“風云一號”衛星的軌道預報和某些產品。風云二號”氣象衛星 “風云二號”靜止氣象衛星將定位于105度E赤道上空距地面35800公里的地球同步軌道上。衛星是一個直徑為2.1米、高1.6米的圓柱體。衛星姿態是自旋穩定,自旋速率為100加減1轉/分。它的主要功能是: 掃描輻射儀每半小時可獲取一幅全景原始云圖信息。包括可見光(0.55--1.05um)、紅外(10.5--12.5um)和水汽(6.2--7.6um)三個通道。可見光星下點分辨率約1.25公里紅外和水汽通道星下點分辨率約5公里。利用可見光通道可得到白天的云和地表的反射輻射信息,紅外通道可得到晝夜云和地表的紅外輻射信息,水汽通道可得到對流層中上部的水汽含量信息。利用這些原始云圖信息,可加工處理出各種圖象和氣象參數,為用戶提供服務:收集和發送氣象、海洋、水文等部門的數據收集平臺的觀測資料;對國內外廣播展寬數字云圖、低分辨率云圖和天氣圖等資料以及中心處理的產品;進行空間環境監測。 自從有了氣壓計之后,人們就發現氣壓降低常與陰雨天氣相關聯,而氣壓升高則伴隨著睛朗 天氣。因此,氣壓計獲得了“晴雨表”的美譽。在早期的地面天氣圖上就很注意氣壓場的分析,把氣壓相同的站點用線連接起來,就會發現,有些地方氣壓低,天氣壞;有些地方氣壓高,天氣好。因而也就引出了最早的天氣系統——低壓和高壓的概念。 人工增雨 1990年8月8日,中央電視臺的新聞聯播中,出現了這樣一組鏡頭:浙江北部干旱的農田,農民動用一切工具向地里澆水,幾架飛機飛上藍天,雨水滴滴落入農田,農民非常高興和激動,由衷地感謝“人造水”解了他們的憂和愁。1990年的7-8月,湖北全省各地旱情告急,不少地方小溪斷流,坑塘干涸,田地龜裂,也是由于落下了這種“人造水”緩解了旱情。在全國,每年都要借助這種“人造水”抗旱救災。當然,這種水并不是人工造出來的,它僅是人工影響天氣的一種形式——人工增雨活動的產物。 人工增雨,簡單地說就是根據云和降水形成的物理機制,向云中插撒一定數量的催化劑,促進云的發展,從而達到激發和增加降水的目的。 自從1946年世界上第一次人工造雪成功,使人工影響天氣從幻想成為現實以來,人工增雨活動已在世界各地普遍開展。我國的人工增雨活動是從1958年開始的。在我國北方和冬季,出現的云大部分為冷云,它是由過冷卻云滴和冰晶共同組成。因此,要設法改變云內相態結構,使云中產生更多的冰晶,以達到由無雨向有雨,或使雨量增大的目的。目前主要有兩種方法,一是在云內引入致冷劑,如干冰,引起云內局部溫度急劇下降,形成高度的過飽和,從而迅速產生大量的冰晶。二是云內引入人工冰核,如碘化銀,使水汽分子在冰核上凝華,形成冰晶,并使冰晶不斷增大。 在我國南方和夏季常出現暖云,這就要設法破壞云的穩定狀態,增加云中的水滴,促使云滴重力碰并過程的發展,導致降水的形成。目前主要采用的方法有三種。一是引入吸濕性物質,如食鹽,以加速凝結增長,很快形成大水滴;二是直接利用大水滴,如從飛機上直接將水噴撒進云內,加速和促進碰并作用而產生降水;三是利用表面活性物質,如樟腦,降低云滴表面張力,抑制蒸發作用或吸附水汽后產生電荷,促進云滴碰并過程的發生。此外,還可以利用爆炸產生的聲波和震動,促進云滴的相互碰并,達到降水的目的。 巧妙和準確地將催化劑引入云中的最佳位置,是人工增雨的一項關鍵工作。使用干冰和鹽粉時,由于每次需要量很大,通常都用飛機在云中或云頂選擇好合適的高度、部位直接撒播。使用碘化銀可以通過飛機把按比例配制成的碘化銀焰彈準確投入云中的合適部位,還可以將碘化銀與火藥或紅磷混合后,用氣球帶到云中或裝入火箭頭部和高炮彈內射入云中的有效部位燃燒,使碘化銀在高溫下汽化成煙粒而成有效核。也有用地面燒煙的方法,把碘化銀煙粒送入大范圍低云中的。 人工增雨是在特定的天氣條件下進行的,其成敗與是否及時抓住有利的時機有十分密切的關系。因此,必須要選擇好有利的云層和天氣條件。在北方和冬季,干旱季節出現自然降水的云層,以雨層云、層積云,高層云居多。如及時對這些有利的云層進行催化,就有可能增加降水量,達到緩和或解除旱情的目的。我國南方夏季,催化的對象主要是處于發展階段的濃積云,通過催化,使其加速發展,造成較長時間和較大范圍的降水。在保證安全的情況下,對積雨云進行催化,其效果更好。一般來說,對低而厚的云層(如濃積云,積雨云,雨層云等)進行人工增雨效果最好。 可以說,人工增雨是一項巧取天上水,妙用水資源的工程。如果我們有計劃、有組織地深入開展人工增雨活動,使浮云多留水在人間,把隨風跑掉的“云水”轉化成雨雪,就能增加地區降水的20%。這將會對延緩地下水位的降低、減輕工農業用水的困難、減少旱災的發生和損失以及綴解水資源面臨的危機作出重大的貢獻,使“天水”更多地造福于人類。氣象與生活 氣象與飲食 現代營養學研究認為,科學的營養應該是:高蛋白、低脂肪、低糖、低鹽、豐富維生素、礦物質和纖維素等。然而,不同地區、氣候各異、飲食習慣不可能干篇一律,就是同一地區,一年四季,寒來暑往,飲食結構也不盡相同。在炎熱氣候中,炎熱天氣會使人體消化液的生成和分泌減少,胃腸蠕動變弱,食物的消化,特別是蛋白質和脂肪成份的消化、吸收會受到影響,致使食欲不振。因此,不僅熱帶和赤道地區 ,即使在溫帶的人們,夏季也總是選擇新鮮爽口、易于消化和比較清淡的食物。如在熱帶和赤道地區許多 地方的居民,至今仍以香蕉、猴面包、芋頭、木薯、木瓜等為主食。而位于暖溫帶和亞熱帶的我國,夏季也喜食清淡,人們除了吃素食外,還吃冷飲、西瓜等解暑食物,民間常煮綠豆粥,從藥理上說可清涼、解 暑、去火。 在冬季低溫條件下,人們散失的熱量較多,就需補充更多的食物,而且清淡素食已不能滿足身體需要,這時應多吃含脂肪和蛋白質較多的動物肉類。比如,幾乎終年和冰雪打交道的愛斯基摩人,冬天主要以蛋白質和脂肪都十分豐富的馴鹿肉和海豹肉為食。夏天還吃些魚。有時吃從凍原上采集的野草莓和野生芹菜,有趣的是,有個丹麥醫學家對愛斯基摩人進行了為期10年的流行病學調查后發現,他們從不患心血管疾病。究期原因,除遺傳因素外,正是因為食用魚肉和海豹肉,才免于發生動脈硬化、腦血栓及心肌梗塞等人類一大死亡疾病,這種獨特的食物營養構成,學者們稱之為“愛斯基摩餐”。在我國的云、貴、川等西南地區,人們特別喜歡吃辣椒,這也是用食物來適應氣候的一種對策。因為人們從長期的生活實踐中知道,吃辣可以避寒去潮,而這些地區中,冬季里氣溫并不高,許多地區氣候還 非常潮濕,冷濕氣候很易使人得風濕性關節炎和腰肌痛等癥,辣椒屬熱性,有祛風濕、發汗健脾胃之效。科學研究還指出,不僅冷暖寒暑與飲食有關,而且食品本身的溫度也很有講究。適宜的食溫可有助于味覺,有助于食欲,增進健康,延年益壽。 科學家根據味覺與食品溫度的關系,將食品歸納為喜涼食品和喜熱食品。通過大最試驗,得出了喜涼食品和最適宜溫度為:冰激淋為-6℃,水為8—13℃,果汁為10℃,,汽水為5℃,冷咖啡為6℃,啤酒為9—10℃;喜熱的食品溫度在60—65℃,對人體最為適宜。 氣象與美容 氣象因素對美容的影響不可低估。若能隨天氣和季節的不同而科學地掌握美容藝術,那么,風光和瀟灑將與您為伍。 人們認為,青春消逝,皮膚自然松馳,皺紋便不期而至。其實并非如此。美國皮膚病學專家格力邁認為:皮膚的干燥、皺紋、雀斑、良性瘤等,都是由環境影響所致,實際上與年齡無關。對皮膚影響最大的環境因素是陽光、風和氣溫,尤其是陽光最嚴重。陽光中的紫外線不僅使皮膚過早地衰老和干皺,且也是斑點的催生劑。正因如此,40歲的澳大利亞婦女看上去和60歲的英國婦女相差無幾;而有雀斑者,則夏季加重,顏色變深,數目增多,冬季減弱。英國皮膚專家曾耗費4年時間,以相當劑量如陽光中紫外線一樣的紫外光照射無毛的老鼠,也證明了紫外光照射很快使老鼠的皮膚起皺和蒼老。此外,秋冬氣候干燥,風沙多,皮膚易裂;沐浴少,皮膚也易“藏垢納污”,甚至引起皮膚病。 遺憾的是,人們往往重視夏日的防曬護膚,而對冬季的養顏護膚不以為然,漫不經心。其實,冬季的護膚養顏也尤為重要。 冬季護膚首要的一條,是合理洗浴。 臉頰是整個肌體中,常年外露、飽經風霜和酷暑的部位,對它的護理至為重要。除了使用護膚品之外,還要注意洗臉的科學性,即采用冷、熱水交替洗臉,效果最佳。然后在臉部輕輕按摩。洗臉的順序應從下往上洗(順著血液循環方向);由于地心引力是將人的皮膚往下拉,若洗臉時也從上往下洗,則更易使面部松馳并產生細碎皺紋。用電吹風吹頭時,熱風最好不要吹向臉部。再則,下雨天也要講究“臉面”:雨天的風較強勁,易使您的面頰轉紅,在化妝時選擇胭脂宜避開紅色,選擇帶琥珀色的脂紅會使人感到自然。 絲絲秀發,被稱為人的“第二張臉”。可見,烏黑發亮的秀發無疑頗具魅力。怎樣才能使您的黑發不致變得暗淡而枯槁?您可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冬季氣候干冷,皮脂腺分泌減少,頭發干燥,既脆又易脫落。在這個階段最好暫時停止燙發,用洗發劑洗頭之后,應該用頭油或發乳潤頭發,且每天按摩頭皮二、三次,可減少脫發。不過,洗一次頭脫發百十根是正常現象。濕頭發容易斷裂,所以不要用頭刷去刷濕頭發宜用梳子輕輕梳洗,等頭發干了之后再用頭刷梳理。 一種被稱為“頭發縱裂癥”(頭發分岔)的發疾,也與氣象有關。冬天的寒風及室內的暖氣,夏日強烈的陽光,都易使頭發受傷而裂開。此外,染發、燙發等也會使頭發表面受傷而分岔或斷裂。分岔的主要原因是“頭部干熱小氣候”所致。所以發質干燥的人易發生這種現象。防止“頭發縱裂癥”的辦法是:減免對頭發的各種刺激;夏天最好戴太陽帽,冬天戴防寒帽;保持頭發的滋潤;盡量少燙發,少染發;平日洗頭盡量不用肥皂而用洗發膏之類。 雷雨季節的計算機系統保護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電子計算機已被廣泛應用于社會各行各業,如通訊、金融、證券、醫療、教育、國防以及工業和商業的控制系統。然而,近年來電子計算機系統頻頻遭受雷擊,使人們不得不對計算機安全運行的理論和實踐方法重新進行思考和認識。 1983年,德國卡洛格納的KHD行政大樓的計算機房遭雷擊破壞,直接經濟損失達600萬馬克。1995年6月,廣東省人民銀行清算中心33層大樓遭雷擊,致使計算機網絡中斷工作達72小時之久,僅利息損失就達200多萬元。在現場勘察時,廣東省防雷中心發現,該計算機系統所處的大樓,僅有建筑物防雷設施的直擊雷接閃器部分,而預防側擊雷的均壓環有設計無施工,也沒有等電位和防止感應雷擊的措施;同時,該大樓內還有多個通信、計算機、程控電話交換機系統,各個部門之間缺乏協調,各個系統自設接地體,使大樓的接地形成大樓基礎地、計算機專用地、程控電話工作地等各自獨立的接地系統。因此,當雷電襲擊時,不僅電子計算機系統遭到雷擊損壞,大樓內的其他現代化設備也都不同程度地受到影響。由此可見,積極采取措施,預防計算機系統遭雷擊破壞已刻不容緩。 現就計算機的防雷技術作幾點介紹。 一、有必要提高計算機自身的抗擾能力。經廣東省郵科院對1994年到1995年計算機通信系統遭受雷擊損壞調查統計發現,在同一建筑物內或相鄰建筑物內的計算機局域通訊網絡遭受雷擊損壞的情況最為嚴重,其中以計算機同軸網絡適配卡的損壞數量最多,其次是一些具有特定功能的接口適配卡。因此,計算機制造廠商有必要提高易損部件的抗擾能力。 二、綜合布線大有文章可作。通過雷害現場勘察發現,大多數遭雷擊的計算機網絡所在建筑物屋頂有鐵塔或避雷針,針體與建筑物主鋼筋連接,并利用主鋼筋引下泄入地中。在雷擊放電時,建筑物內部產生較大的瞬變空間電磁場,由于計算機多采用總線制同軸網絡,網絡各工作站與服務器分置在不同樓層,考慮到美觀,網絡干線往往通過緊靠外墻立柱旁的電纜槽垂直布線,網絡干線終結器直接與地網連接,而電源線和設備保護地線通過建筑物另一側電纜槽垂直布線,因而在通信電纜屏蔽層、網絡干線終結器接地線、網絡適配卡與網絡終端設備地線回路及連接到總匯流排和地網的設備保護地線之間形成一個大的閉合環路,造成計算機網絡受感應雷擊損壞。因此,合理的綜合布線是非常必要的。 三、過電壓、過電流保護器不僅應有良好的基本特性,如快速響應、良好的箝位能力、通流容量大、插入損耗少和瞬變過程結束后能迅速恢復正常工作,為適應不同行業的需求尚需增加劣化遙測顯示、防爆性能、可插拔更換模塊等。而且特別要注意在使用中的能量配合。一般來說,在計算機網絡中所安裝保護器的數量取決于防雷區的概念要求和被保護設備的易損性,多數配合就是借助于各級保護器將總威脅值減到設備能夠耐受的水平的。 特種體育運動的氣象條件 摩托比賽 對摩托車比賽影響最明顯的要數降水。跑道濕了,影響拐彎速度,故要求使用適應降水天氣的輪胎。另一方面,若跑道過于干燥,特別是在熱的天氣狀況下,則引起輪胎強磨損。 較大型的比賽,通常安排在一年中氣候對于賽車類型最佳的時期。因為多雨和泥濘條件,或者炎熱和沙暴,都是影響比賽的主要因素。成功的比賽車隊需在其比賽策略中考慮天氣因素。 航空運動 飛行需要的天氣保障,不僅僅是起飛和著陸時的近地面天氣條件;航線上的天氣條件,包括不利的風、風切變、湍流、結冰、熱對流、山地波動以及惡劣天氣等,對飛行也至關重要。 氣球運動 很難列舉出其它項目比操縱氣球更加依賴于天氣條件及其準確的預測了,競賽性的、休閑性的或商業性的氣球操縱莫不如此。駕駛熱氣球或氣球,領航員唯一使用的方法是改變氣球高度,拋掉壓艙物或釋放熱空氣或放掉球內氣體,以適應不同的風向風速條件。一旦攜帶的燃料或壓艙物耗盡,氣球只能被強行著陸。沿飛行路線的天氣條件和高空風的正確預報是非常重要的。 航海運動 1995年美國杯航海比賽,要求圣地亞哥地區的天氣條件是微風輕浪。然而這里風向特別,會隨時出現40。以上變化。在1995年的比賽中,新西蘭隊雇傭了專門的天氣咨詢員,他給領航員提供每天天氣簡報。對于決賽的第二場比賽,美國隊和新西蘭隊在風的預報上有所不同,美國隊預測比賽期間是弱風條件,而新西蘭隊預測比賽期間風力要增加。結果盡管新西蘭隊晚出發,卻以4分14秒取得勝利。 劃船運動 蒲福依照水面狀況的描述設計的風力等級表,直至今天,對每個船員來說,仍然有用。但對航海、劃船和其它水上運動,還需要補充一些信息,以決定風和波浪的影響,特別是風浪區、水深、近海區的狹管效應。對大水體的近岸活動,由海洋和陸地表面受熱的日變化差異形成的海陸風也是重要的。 氣候條件影響海上賽事航行路線和策略的制訂,而比賽期間盛行的天氣條件(風向、陽光、云和風暴等)以及它們的變化也影響著比賽戰略和策略的制訂。 附錄一:中國啟動奧運氣象科技攻關 有三大主攻方向 2008年第二十九屆奧運會將在北京舉辦,成功的奧運賽事離不開出色的氣象服務保障,奧運服務給氣象部門帶來了機遇,同時也提出了新的重大挑戰。 據中央氣象臺消息,《奧運氣象保障技術研究》課題已被列為中國“十五”國家科技攻關計劃“奧運科技專項”第一批課題。課題攻關由中國氣象局國家氣象中心牽頭,北京市氣象局、青島市氣象局、中科院、大專院校、國外有關研究機構等共同承擔,將于2005年完成并初步建立起奧運氣象保障系統,經過調試、完善后,將為2008年奧運會提供優質氣象服務。 《奧運氣象保障技術研究》課題組組長、中國國家氣象中心主任章國材說:整個奧運氣象保障系統將突出“精細”、“個性”、“先進”三大特色。精細體現在數值模式分辨率高,預報產品“無縫隙”和全程滾動,預報要素要有大的拓展;個性表現在對奧運賽事和賽地特殊性有充分的考慮,對奧運競賽活動和項目有極強的針對性;先進體現在中國首次擁有可實時制作奧運高精細度氣象預報的實用技術手段和業務能力。 科技主攻方向: (—)全程精細滾動預報。根據奧運會期間氣象服務的特殊需求,我國將在北京、青島等地區增設自動觀測網、多普勒雷達等非常規觀測,衛星資料的應用也將得到加強,同時根據賽場服務的要求,在比賽場館也將增設高密度、多時次的加密觀測。此外,還將研究開發局域精細大氣數值預報模式,重點對主導中—小尺度、特別是小尺度天氣變化的物理過程參數化方法進行研究。 (二)災害性天氣短時和臨近預報。氣象部門將研究雷達、衛星、風廓線儀、自動氣象站、閃電定位儀等非常規資料和海洋加強觀測資料的利用技術,開展局域資料融合技術的研究;研究北京、青島等地6—9月災害性天氣(臺風、雷電、局地大風、暴雨、霧等)發生發展規律和特殊性,開展災害性天氣集合預報技術和綜合預報技術研究;在北京、青島等地建立災害性天氣短時臨近預報服務系統,為奧運會比賽和活動提供實時大氣信息和幾分鐘到12小時時效的災害性天氣預報警報。 (三)氣象條件對運動項目的影響分析。課題組將與中國國家體育總局等單位密切配合,應用數理統計等方法,同時引進和借鑒國內外相關領域科學研究的最新成果,研究各種氣象條件對體育運動項目(如田徑、帆船、帆板、賽艇、皮劃艇、馬術等戶外運動項目)、運動員狀態、競技成績等之間的關系,建立氣象條件對奧運體育運動項目的評估模型、各種體育運動項目氣候適宜條件指標等;對可能出現的氣象條件,提出各比賽場所應采取的應急措施、運動員的狀態調整和適應措施、賽馬的體能調整與保護對策等。 附錄一: 歷年世界日活動的主題 1961年 氣象對國民經濟的作用 1962年 氣象應用于農業和糧食生產 1963年 運輸與氣象 1964年 氣象—經濟發展的一個因素 1965年 國際氣象合作 1966年 世界天氣監視網 1967年 天與水 1968年 氣象與農業 1969年 氣象服務的經濟效益 1970年 氣象教育與訓練 1971年 氣象與人類環境 1972年 氣象與人類環境 1973年 氣象國際合作一百年 1974年 氣象與旅游 1975年 氣象與電信 1976年 氣象與糧食生產 1977年 天氣與水 1978年 氣象與今后的研究 1979年 氣象與能源 1980年 人類和氣候變化 1981年 作為一種發展手段的世界天氣監視網 1982年 從太空觀測天氣 1983年 氣象觀測員 1984年 氣象為農業服務 1985年 氣象與公共安全 1986年 氣候變化、干旱與沙漠化 1987年 氣象—國際合作的一個典范 1988年 氣象與宣傳媒介 1989年 氣象為航空服務 1990年 氣象和水文部門為減輕自然災害服務 1991年 地球的大氣 1992年 天氣和氣候為穩定發展服務 1993年 氣象與技術轉讓 1994年 觀測天氣和氣候 1995年 公眾天氣服務 1996年 氣象為體育發展服務 1997年 天氣與城市水問題 1998年 天氣、海洋與人類活動 1999年 天氣、氣候與健康 2000年 世界氣象組織—50年服務 2001年 天氣、氣候和水的志愿者 2002年 降低對天氣和氣候極端事件的脆弱性 例題: 1.某地連續干旱,為了緩解旱情,解放軍幫助地方緊急進行人工增雨。用于人工增雨的物質是 A AgBr B AgI C AgNO3 D AgCl 解析:B 本題是以人工增雨為背景,綜合了物理、化學有關知識,知道進行人工增雨的辦法和有關物理化學知識。現代軍事技術中運用科學技術,人工影響或控制風、云、雨、雪等天氣變化造成利于己而不利于對方的氣象環境,這叫做氣象武器。美國曾在越南戰爭中通過撒AgI的方法造成大雨滂沱、道路泥濘、山坡塌方。從目前的科學技術水平來看,氣象武器還是近期內很難運用自如的武器,不過我們也必須加以重視。 2.馬拉松長跑中,運動員所消耗的能量來自 A 磷酸肌酸 B 有氧呼吸 C 無氧呼吸 D ABC都有 解析:D 馬拉松長跑中,運動員主要進行有氧呼吸,由于機體相對缺氧,肌肉細胞可通過無氧呼吸補充能量的不足。另外,機體細胞還可通過磷酸肌酸釋放出所需的能量。 3.帆板運動,1968年興起于美國,由于它富有同大自然搏斗的特征及良好的健身價值,所以在很短時間內就風靡于世。1974年開始舉行帆板世界錦標賽,1984年列為奧運會正式比賽項目,1992年又增加了女子帆板比賽。 帆板是一種簡易的帆船,船身是一塊18~20kg重的長板,長約4m, 寬約0.65m,它的桅桿高為4.3m,張有三角形帆,帆的面積約6m2,帆面在運動員的操縱下,能根據風向在360 范圍內轉動。 運動員憑借個人的技巧,戰大風,斗惡浪,繞障礙,時速可達40~ 50km。右圖是根據照片描繪的帆板比賽情景。 觀察圖片想一想,圖中運動員的身作為什么都向船舷外側傾斜?圖 中的帆板如何利用風力前進? 解析: 運動員身體向船舷外側傾斜是為了使帆在風力作用下仍能保持豎直,這樣可以確保帆能最大限度地利用風力。這時風力的力矩是逆時針的,只有人體向右側傾斜產生一個較大的順時針力矩才能使帆體保持平衡。 從圖中還可以觀察到帆面與船身并不相互垂直,而是有一個夾角,為何這樣也能使船前進呢?從圖中可以推測此時風向與船前進方向并不一致。帆面應與風的方向相垂直,這樣可以最有效地利用風力。 練習: 1.有個做秘書工作的人采用忌食油脂,而大量進食糖類和蛋白質的飲食來減肥,你估計她會成功嗎?為什么?(對于她的減肥你的建議是什么?) 不但不能減肥,而且會更胖。因為過多的蛋白質分解時產生大量的不含氮物質可轉化為脂肪,過多的糖也可以轉化為脂肪而積累。改用低熱量的平衡膳食,并控制數量,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加強體育鍛煉與勞動。 2.用于人工增雨的物質的作用是 A A 使空氣中水蒸氣液化 B 與空氣中水蒸氣發生化學反應生成雨 C 與高空過冷空氣作用,凝固成小冰塊 D 以上幾種情況都有可能 3.“風云二號”靜止氣象衛星將定位于105度E赤道上空距地面為h的地球同步軌道上。求該衛星距地面的高度h. (3.58×104Km)www.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