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星球地圖出版社七年級地理下冊復習提綱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星球地圖出版社七年級地理下冊復習提綱

資源簡介

七年級地理下冊復習提綱
第六章 亞洲
第一節 世界第一大洲
1、亞洲的地理位置:(1)半球位置:大部分在東半球、北半球;
(2)緯度位置:地跨北寒帶、北溫帶、熱帶,大部分在北溫帶。
(3)海陸位置:北臨北冰洋、東臨太平洋、南臨印度洋。
2、分界線:(1)亞洲與歐洲:烏拉爾山脈、烏拉爾河、大高加索山脈、土耳其海峽;
(2)亞洲與非洲:蘇伊士運河;(3)亞洲與北美洲:白令海峽。
3、亞洲是世界上面積最大、跨緯度最廣、東西距離最長的一個大洲。
4、分區與國家:亞洲有48個國家和地區,按照地理方位分為東亞、東南亞、南亞、中亞、西亞、北亞6個地區。中國在東亞。
5、人口: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是_亞洲_,人口自然增長率最高的大洲是__非洲_。
世界上人口超過1億的國家有10個:中國(亞)、印度(亞)、美國、印度尼西亞(亞)、巴西、巴基斯坦(亞)、俄羅斯、孟加拉國(亞)、日本(亞)、尼日利亞,有6個在亞洲。 人口分布:亞洲人口分布不均,東部、東南部和南部沿海及大河中、下游平原地區人口密度大,是世界上人口最稠密地區之一;北部、西部、中部,人口較為稀疏。
6、經濟:亞洲各國經濟發展差異大:日本是亞洲唯一發達國家,中國是世界最大的發展中國家,沙特阿拉伯等依靠石油成為世界上的富裕國家,新加坡、韓國為新興的工業化國家,其它大部分國家較為落后,原因:曾長期遭受殖民統治。

第二節 復雜多樣的自然環境
1、亞洲的世界之最:(1)世界最高大的山脈:喜馬拉雅山脈,其主峰為珠穆朗瑪峰,海拔8844.43米,是世界最高峰;(2)世界上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3)世界最大的湖泊(咸水湖):里海;(4)世界最深的湖:貝加爾湖。(5)世界陸地的最低點:死海。(6)世界最大的群島:馬來群島;(7)世界最大的半島:阿拉伯半島。
2、地形特點:(1)地形類型復雜,以高原、山地為主;(2)地勢中部高,四周低;
(3)地表起伏大,高低相差懸殊。
3、氣候:亞洲氣候的特征:一是氣候復雜多樣;二是季風氣候顯著;三是大陸性氣候強。
亞洲的季風氣候:亞洲的東部和南部形成了世界上最為典型的季風氣候,自北向南依次為溫帶季風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熱帶季風氣候。季風氣候的有利影響:雨熱同期,有利于水稻等農作物生長;不利影響:降水季節、年際變化大,使得亞洲季風區水旱災害頻繁。
亞洲季風區的范圍和夏季風一致,因此降水的多少主要受夏季風的影響。
亞洲分布最廣的氣候是溫帶大陸性氣候。
俄羅斯西伯利亞的奧伊米亞康-----“北半球的寒極”;
印度東北部的乞拉朋齊-------“世界的雨極”。
4、河流:(1)亞洲是世界上長河最多的大洲,長江是亞洲第一長河;湄公河是亞洲流經國家最多的國際性河流;(2)亞洲的許多大河均發源于中部的山地、高原,并呈放射狀流向海洋。如:長江流入__太平洋_____,葉尼塞河流入__北冰洋_____。(3)亞洲的中西部地區,身居內陸,氣候干旱,河流稀少。錫爾河和阿姆河是世界上兩條著名的內流河。

第七章 各具特色的地區 第一節 東南亞
1、組成:東南亞包括中南半島和馬來群島兩大部分。
2、地理位置:(1)地處亞洲和大洋洲、印度洋和太平洋之間的“十字路口”,地理位置十分重要。(2)位于馬來半島和蘇門答臘島之間的馬六甲海峽,是溝通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咽喉要到,是歐洲、非洲至東南亞、東亞各大港口最近航線的必經之路。
3、中南半島地形與河流、城市:高山、大河由北向南延伸,形成山河相間,縱列分布的形勢。大城市大多分布在河流沿岸及河口三角洲。
4、華人、華僑:東南亞是世界上華人、華僑最集中的地區,其祖籍多為廣東省和福建省。其中新加坡華人、華僑所占比重最大。
5、東南亞唯一的內陸國是老撾。
6、世界上最大的群島國家是印度尼西亞。
7、湄公河-----“東方多瑙河”,流經六個國家。(中、緬、老、泰、柬、越)
8、氣候:東南亞大部分位于熱帶,以熱帶雨林氣候和熱帶季風氣候為主。中南半島大部分為熱帶季風氣候,馬來群島和馬來半島南部為熱帶雨林氣候。
9、農業:東南亞熱量充足,降水豐沛,適宜種植水稻。泰國、越南等是重要的稻米出口國。東南亞濕熱的氣候條件,使這里成為世界最重要的熱帶作物生產基地:如天然橡膠、棕油、椰子、蕉麻等熱帶作物,其中天然橡膠產量約占世界的80%。
10、馬來西亞是世界最大的棕油生產國和出口國;菲律賓是世界最大的蕉麻生產國;泰國是世界最大的天然橡膠生產國;印度尼西亞是世界最大的椰子生產國。
11、旅游:旅游業已成為東南亞的一大經濟支柱,其旅游資源主要有豐富的熱帶自然景觀_、極富宗教色彩的名勝古跡和多姿多彩的民族風情等,我國居民的出國旅游熱線主要是新馬泰等旅游線路。
12、旅游勝地:越南下龍灣、柬埔寨吳哥窟、印度尼西亞婆羅浮屠、緬甸仰光大金塔、泰國海灣、新加坡城市風光等。

第二節 中東
1、“三洲五海之地”:中東地區位于亞洲的西南部和非洲的東北部,地處亞、歐、非三洲交界地帶,溝通大西洋和印度洋,位于阿拉伯海、紅海、地中海、黑海和里海(內陸湖)之間,被成為“三洲五海之地”。
2、兩個重要海上交通要道:(1)土耳其海峽:連接黑海和地中海;(2)蘇伊士運河:連接紅海和地中海。
2、世界“油庫”:中東是世界上石油儲量最大、產量最高和輸出量最多的地區,石油主要分布在波斯灣及其沿岸地區,所產石油大部分運往西歐、美國、日本等地。
3、中東主要產油國:沙特阿拉伯、伊朗、伊拉克、科威特、阿拉伯聯合酋長國等。
4、宗教:(1)中東大多屬白種人,居民主要是阿拉伯人,信仰伊斯蘭教,這些國家統稱“阿拉伯國家”。(2)中東是伊斯蘭教、基督教和猶太教的發源地。(3)沙特阿拉伯的麥加是伊斯蘭教發祥地,耶路撒冷被伊斯蘭教、基督教和猶太教尊為“圣地”。
5、中東沖突不斷的原因:十分復雜,主要有:戰略要地,石油資源,水資源,民族、宗教和文化沖突,外部勢力的干預等。

第三節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1、“黑種人的故鄉”: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地區,是世界上黑種人的故鄉。本地區6億多人口中90%以上是黑種人,故有“黑非洲”之稱。語言為英語、法語和葡萄牙語等。
2、政治地圖的變化: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在二戰以前獨立的國家主要有埃塞俄比亞和利比亞兩個國家,最后一個獨立的國家是納米比亞。
3、氣候:分布最廣的是熱帶草原氣候,其次熱帶雨林氣候和熱帶沙漠氣候,還有地中海氣候、高原山地氣候。熱帶草原氣候的特點:全年高溫,降水分干濕兩季。
4、動植物資源豐富: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是咖啡、椰棗、油棕和香蕉的原產地
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主要動物:猩猩、河馬、非洲象、斑馬、長頸鹿等。
5、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礦產十分豐富:南非是出產黃金最多的國家;剛果民主共和國是出產金剛石最多的國家;幾內亞是出產鋁土最多的國家;贊比亞是出產銅礦的重要國家;尼日利亞是非洲最大的石油生產國。
6、單一商品經濟:本區許多國家過分依賴某一種或幾種初級產品,形成了“單一商品經濟”。這些國家賣出初級產品,買進工業制成品,在國際貿易中處于不利的地位,經濟發展水平低,這種落后經濟產生的根本原因是:長期受殖民者統治和控制的結果。目前這些國家正努力發展民族工業和多樣化的農業。

第四節 歐洲西部
1、歐洲西部北臨北冰洋、西鄰大西洋、南臨地中海,約占歐洲面積的一半。
2、國家:(1)本區有30多個國家,最大的是法國,最小的是梵蒂岡(也是世界最小)
(2)本區人口稠密,國家眾多,是世界上發達國家集中的地區。
(3)首都:英國---倫敦;法國---巴黎;德國---柏林;瑞士---伯爾尼;意大利---羅馬。
3、氣候:歐洲西部主要有溫帶海洋性氣候、地中海氣候、溫帶大陸性氣候和寒帶氣候,其中溫帶海洋性氣候和地中海氣候非常典型。
溫帶海洋性氣候典型的原因:(1)大部分位于西風帶,全年盛行來自大西洋的西風;
(2)西部沿岸有北大西洋暖流經過,加強了大西洋對氣候的影響。(3)海岸線十分曲折、海岸破碎,海洋深入內陸。(4)平原和山脈呈東西延伸,西風容易進入大陸內部。
4、農業:(1)歐洲西部沿海地區以溫帶海洋性氣候為主,適合牧草生長,畜牧業十分發達。荷蘭、丹麥是世界上著名乳畜生產大國。(2)地中海沿岸地區屬地中海氣候,夏季炎熱干燥,冬季溫和多雨,有利于農作物生長,這里園藝業發達,是歐洲主要的亞熱帶水果產區,盛產柑橘、油橄欖、無花果和葡萄。
5、 工業文明的搖籃:歐洲西部是工業革命的發源地。早期的工業中心多靠近煤、鐵產地,如英國的伯明翰、德國的魯爾區。
6、 歐洲西部是當今世界上工業最發達的地區之一。形成了自英國向東到波蘭,自斯堪的納維亞半島南部向南到意大利的著名工業密集地帶。德國、法國、英國、意大利都是世界工業大國。
7、 特色產業:瑞士----鐘表王國;丹麥----“歐洲的牧場和食品庫”;
挪威-----海洋漁業;荷蘭----“郁金香王國”。
8、旅游業:歐洲西部是國際旅游業最發達的地區。如英國倫敦---塔橋;
荷蘭---風車;挪威---峽灣風光;瑞士---阿爾卑斯山滑雪;
意大利-----水城威尼斯;意大利---古羅馬斗獸場;地中海海濱沙灘;
西班牙---斗牛;法國巴黎---艾菲爾鐵塔,凱旋門。奧地利維也納---音樂之都。
8、 歐洲聯盟: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組織化程度最高的區域經濟一體化組織,叫做歐洲聯盟,簡稱歐盟,現有27個成員國。總部設在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多數國家通用統一的貨幣歐元。

第五節 極地地區
1、南極地區:(1)是指南極圈以南的廣大地區,它包括南極大陸及周邊的海洋。(2)南極的中心是南極大陸,周圍被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包圍。(3)氣候特點是:酷寒、烈風和干燥。南極地區比北極地區更加寒冷。(4)資源豐富:鐵礦、煤炭、海洋生物。
2、北極地區:(1)是指北極圈以北的廣大地區。(2)北極地區以北冰洋為中心,周圍是亞、歐、北美三洲的陸地和島嶼,其中格陵蘭島是世界最大的島嶼。
3、南極地區的特有動物有企鵝等,北極地區特有動物有北極熊等。
4、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大陸是南極洲,有“冰雪高原”、“白色沙漠”之稱的大陸是
南極洲。
5、世界上跨經度最廣的大洲是 南極洲 ,跨緯度最廣的大洲是亞洲  。
6、科學考察:中國在南極洲建立的科學考察站:長城站(1985年2月15日)、中山站(1989年2月)和昆侖站(2009年1月27日),其中中山站位于南極圈以內,有極晝極夜現象。2004年,中國建立了首個北極考察站:黃河站(2004年7月28日)。
7、南極科學考察的最好時間是南極的_ 暖季_,即每年_11月—次年3月_。這時正是南極的_極晝。 
8、保護極地環境:極地冰川消融,極地上空臭氧層出現空洞,大氣和水體污染等。措施:《南極條約》、“北極環境保護戰略”。

第八章 不同類型的國家 第一節 日本
1、位置組成:日本是太平洋西北部的一個島國,西鄰日本海,東臨太平洋,由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四個大島及琉球群島等組成。
2、海岸線曲折多良港:(1)著名海港:本州島的神戶、橫濱。 (2) 海岸線曲折多良港:①有利于進口原料,②有利于出口產品,③有利于海洋捕撈,④有利于海洋運輸業的發展,⑤有利于造船業的發展。
3、資源:森林資源豐富,“森林國”。河流短小,水流湍急,水力資源豐富。北海道漁場漁業資源豐富,日本年捕魚量居世界前列。
4、地形:山地和丘陵為主,平原狹小。日本是一個多山,多火山、多地震的島國:最高峰富士山是著名活火山。多火山地震原因:日本位于亞歐板塊與太平洋板塊交界地帶。
5、氣候:北部為溫帶季風氣候,南部為亞熱帶季風氣候。氣候的海洋性明顯,太平洋沿岸夏秋季多臺風。
6、農業:人多地狹,農業生產使用小型機械,精耕細作,單產量高,主要作物:水稻,地位:在國民經濟中所占比重小。
7、人口:地狹人稠,土地緊張,措施:(1)填海造陸;(2)向空中、地下發展。
8、經濟:日本是發達國家,經濟與貿易大國、工業強國。工業生產原料依賴進口,產品多銷國外,經濟以加工貿易為主。近年來,日本把海外投資、建立海外生產和銷售基地作為新的經濟增長點。海外投資基地:美國、西歐、中國、東南亞等。
9、工業分布:太平洋和瀨戶內海沿岸:京濱、名古屋、阪神、瀨戶內海、北九州等工業區。
11、首都:東京位于本州島,全國政治、經濟、文化和交通中心,人口密集,世界特大城市。
12、東西兼容的文化:大和民族,通用日語。日本文化是東西文化相互融合的產物。

第二節 俄羅斯
1、位置、面積:俄羅斯地跨歐洲東部和亞洲北部,陸地面積1700多萬平方千米,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國家。
2、俄羅斯通用語言是俄語。是一個傳統的歐洲國家。
3、地形:地勢東高西低,平原和高原面積廣大。自西向東依次為:東歐平原、西西伯利亞平原、中西伯利亞高原、東西伯利亞山地。
4、河湖:伏爾加河注入里海,鄂畢河、葉尼塞河、勒拿河北流注入北冰洋。
5、氣候:大部分地區屬溫帶大陸性氣候(包括亞寒帶針葉林氣候),特征:冬季漫長而寒冷,夏季短促為涼爽。北極圈內屬寒帶氣候,太平洋沿岸南部屬溫帶季風氣候。
6、豐富的自然資源: 80%在亞洲部分。庫爾斯克鐵礦、秋明油田、庫茲巴斯煤田。
7、發達的重工業:核工業、航天工業地位重要。分布:主要分布在其歐洲部分,有莫斯科工業區、圣彼得堡工業區;亞洲部分有烏拉爾工業區、新西伯利亞工業區。
8、交通:交通部門齊全,以鐵路運輸為主:歐洲部分鐵路稠密、亞洲部分鐵路稀疏,主要有西伯利亞大鐵路。內河航運以伏爾加河為主。輸油、輸氣管道運輸發達。
9、城市:(1)首都莫斯科,位于東歐平原,全國最大城市和政治、經濟、文化、交通中心。(2)圣彼得堡是波羅的海沿岸重要海港,全國第二大城市。(3)摩爾曼斯克是北冰洋沿岸重要海港,終年不凍。(4)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參崴)是太平洋沿岸重要海港,遠東地區重要城市。

第三節 印度
1、位置、范圍:北回歸線穿過,包括熱帶、亞熱帶,西鄰阿拉伯海、東臨孟加拉灣、南臨印度洋,與巴基斯坦、中國、尼泊爾、孟加拉國、緬甸相鄰。
2、地形:北部為喜馬拉雅山脈一部分,中部為恒河平原,南部為德干高原,。
3、多樣的民族和宗教: 印度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印度斯坦族、泰米爾族、錫克族等十幾個民族約占總人口數的95%。語言1000多種:印地語與英語為官方語言。宗教眾多:印度教為第一大教,其他有伊斯蘭教、基督教、錫克教、佛教等。恒河被印度教教徒尊為圣河.
4、人口:10億多,居世界第二位,人口基數大、增長速度快,給社會、經濟等方面帶來巨大壓力。
5、氣候:熱帶季風氣候。全年高溫,旱季和雨季分明(6-9月雨季,10月至次年5月為旱季)。對農業影響大,旱澇災害頻繁。
6、農業:水稻、小麥為主要糧食作物,棉花、黃麻、茶葉是主要經濟作物,產量居世界前列。
7、工業分布:加爾各答:最大的麻紡織工業中心、鋼鐵工業;孟買:最大的棉紡織工業中心和最大城市,附近有棉花作物分布;新德里:首都,政治文化中心,棉紡織工業;班加羅爾:信息產業中心、棉紡織工業。
8、信息產業:印度軟件技術僅次于美國。另外核工業、航天工業也居世界先進水平。
第四節 澳大利亞
1、古老的大陸:領土包括澳大利亞大陸、塔斯馬尼亞島等,是個地廣人稀的國家。澳大利亞大陸早在幾千萬年前與其他大陸分離,長期孤立于南半球的海洋中,生物進化十分緩慢,保留有許多古老生物:鴨嘴獸、袋鼠等。
2、氣候:熱帶沙漠氣候、熱帶草原氣候、熱帶雨林氣候、亞熱帶濕潤氣候、溫帶海洋性氣候、地中海氣候。
3、“騎在羊背上的國家”:世界上主要的羊毛生產國和出口國。農牧業生產機械化程度很高,出口農牧產品有羊毛、牛肉、小麥。
4、 農業分布:粗放牧羊帶,粗放牧牛帶,綿羊與小麥混合經營帶,羊、牛與經濟作物混合經營帶。
5、“坐在礦車上的國家”:煤炭、鐵礦石出口在世界上地位重要,被成為“坐在礦車上的國家”。
6、人口和城市: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東南沿海地區,人口大部分為英國等歐洲移民后裔。首都堪培拉;悉尼為最大城市、最大海港、工業中心和文化中心;墨爾本為第二大城市,全國海陸空交通運輸樞紐。

第五節 巴西
1、面積、人口:面積、人口均居拉丁美洲第一,世界第五。巴西是拉丁美洲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國家。種族構成復雜,文化多元(狂歡節、桑巴舞)。
2、自然環境:(1)緯度位置:巴西大部分位于赤道和南回歸線之間,地處熱帶,是世界上熱帶面積最大的國家。(2)地形:北部為亞馬孫平原,南部為巴西高原。(3)氣候類型:北部為熱帶雨林氣候,南部為熱帶草原氣候。
3、農業:熱帶經濟作物王國:咖啡、甘蔗、柑橘等熱帶經濟作物居世界首位,大豆、玉米、水稻等農作物居世界前列。牛的飼養量和牛肉產量居世界第二位,豬的存欄量居世界第三位。
4、工業:巴西礦產資源豐富,尤以鐵礦石儲量大、質地優良而聞名,在此基礎上發展了采礦、冶金等工業。目前,已形成了比較完善的工業體系,是世界鋼鐵、汽車、機械、飛機的重要生產國。巴西工業主要分布在東南部。
5、巴西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東南沿海。重要城市:圣保羅、里約熱內盧、巴西利亞。
5、熱帶雨林的保護:在亞馬孫平原上,分布著世界上面積最大的熱帶雨林——亞馬孫熱帶雨林,其中60%在巴西境內。有“世界動植物王國”之稱。亞馬孫熱帶雨林被稱為“世界動植物的王國”和“地球之肺”,對全球生態平衡起重要作用。為保護和合理開發利用亞馬孫熱帶雨林,亞馬孫地區有關8國簽訂了《亞馬孫合作條約》。

第六節 美國
1、領土組成:陸地面積930萬平方千米,居世界第4位。美國本土位于北美洲中部,西鄰太平洋、東臨大西洋。美國由50個州組成,本土包括48個州和首都所在的特區,其他兩州一個位于北美洲西北部的阿拉斯加州(寒帶,北臨北冰洋),一個位于太平洋中北回歸線附近的夏威夷州(熱帶,大洋州)。
2、移民國家:印第安人是土著居民。歐洲移民后裔是主體,占總人口80%以上,此外還有非洲黑種人、亞洲和拉丁美洲移民。舊金山、紐約和洛杉磯等城市還有華人聚集的“唐人街”。
3、地形:西部為科迪勒拉山等高大山地,中部為平原,東部為低矮的阿巴拉契亞山地。
4、氣候:本土以溫帶大陸性氣候為主,降水分布受地形影響顯著:自東部沿海向西部內陸減少,西部只有太平洋沿岸海岸山脈迎風坡多雨。
5、河湖:密西西比河為美國最長河流,世界第4長河。美國與加拿大交界處“北美五大湖”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群。其中蘇必利爾湖是世界最大的淡水湖。
6、自然資源:十分豐富:煤、石油、天然氣、銅、鐵儲量居世界前列,森林、耕地面積廣大 ,約占世界耕地總面積的10℅。
7、現代化的農業:機械化、自動化和專業化是美國農業生產特點。許多農業品的生產量、出口量均居世界前列,是世界農業大國。
8、以高新技術產業引領的美國制造業:美國是世界上最發達的工業國,擁有完整的工業部門體系,以技術先進、門類齊全、實力雄厚、勞動生產率高著稱。同時也是世界高新技術產業基地,位于圣弗朗西斯科(舊金山)東南部的“硅谷”是世界電子工業中心。工業主要分布在東北部大西洋沿岸、五大湖地區、西部和南部。
9、城市:首都華盛頓是全國政治、文化中心。紐約市美國人口最多的城市、最大的港口,世界金融中心之一。
交通:美國是世界交通運輸業最發達的國家。
第九章 全球化與不平衡發展
1、經濟全球化:(1)含義:經濟全球化是指在市場經濟的基礎上,資源、技術、資本、勞務、商品等生產要素在全球范圍內自由流動和配置,使各國經濟日益相互滲透、相互影響、相互依賴,日益發展為一個密不可分的有機整體的過程。
(2)利與弊:積極影響(機遇):
A、有利于世界范圍內資源的優化配置,有利于資本和產品的在全球性流動,有利于各國、各地區經濟與技術的密切合作,有利于世界經濟的發展;
B、 有利于促進世界的和平與穩定。
消極影響(挑戰):
A、使世界貧富分化現象更加嚴重;
B、使一國的經濟波動不可避免的秧及他國,加劇了全球經濟的不穩定,尤其對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安全構成極大威脅。
2、(了解)目前,世界上有220多個國家和地區,其中30多個地區,是一些沒有獲得獨立的殖民地和屬地,如北美洲的格陵蘭地區為歐洲國家丹麥的屬地。面積最大的是俄羅斯,有1707萬平方千米;加拿大第二,中國第三,約有960萬平方千米。從人口看中國第一,印度第二,他們都是亞洲國家。
3、和平與發展是當今世界的主題,發展問題仍是當今世界的重要問題。
4、依據經濟發展水平的差異,分為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目前世界上有20多個發達國家,主要分布在歐洲、北美和大洋洲,包括美國、加拿大、英國、法國、意大利、澳大利亞、新西蘭以及亞洲的日本等;發展中國家有150多個,主要分布在亞洲、非洲和拉丁美洲。中國是發展中國家。簡單的說,發達國家在“北方”,發展中國家在“南方”。所以,把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之間的交流與合作稱為“南北對話”;把發展中國家之間的交流與合作稱為“南南合作”。( “金磚國家”的國家:中國-世界工廠;印度-世界辦公室;巴西-世界原料產地;俄羅斯-世界加油站)。
5、國際組織:
聯合國:世界上最大的國際組織,1945年正式成立,總部設在美國紐約,基本宗旨為“促進國家發展,維護世界和平”。有六個主要機構:聯合國大會、安全理事會、經濟及社會理事會、托管理事會、秘書處和國際法院。安理會是維護世界和平與安全的主要機構,由中、美、俄、英、法5個常任理事國和10個非常任理事國組成。
世界貿易組織(WTO)要求知道。世界其他重要的國際組織見98頁閱讀材料。
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總部在瑞士洛桑。
國際紅十字會
6、全球性的重大問題:人口數量不斷增加、資源過度消耗、環境污染、生態破壞、南北差距擴大等。
7、1972年,在瑞典受到斯德哥爾摩召開的人類環境大會上提出了“只有一個地球的口號”。
注意:1、復習的方法、要領:⑴閱讀。圍繞復習的中心課題,認真閱讀有關的教材內容、筆記、地圖、作業及試卷。通過閱讀,使同學們的知識盡快回到曾經達到過的水平。⑵整理。整理出系統的復習筆記,以便隨時查用。主要包括:知識系統提綱—使繁雜的知識系統化;各類比較圖表—讓知識更清晰;簡易地圖—形象、醒目,易于記憶。⑶練習。做一定量的習題,是復習鞏固地理知識的主要途徑。通過練習,發現問題,及時糾正,加深領會。做練習時要注意:題型要靈活多樣,覆蓋面要廣,有一定的難度和綜合性;題量要適中,不陷入題海之中;選題要有針對性,以達到復習鞏固的目的;練習要經常化。



PAGE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宁远县| 襄城县| 秦皇岛市| 清新县| 灵璧县| 茶陵县| 县级市| 聂拉木县| 玛纳斯县| 司法| 江西省| 临澧县| 明水县| 盐边县| 上饶市| 宜章县| 临洮县| 龙州县| 莱芜市| 拜城县| 清远市| 陕西省| 丰宁| 十堰市| 偃师市| 桐庐县| 眉山市| 常德市| 景德镇市| 吉安县| 库伦旗| 和硕县| 湛江市| 海宁市| 房山区| 朝阳市| 常宁市| 祁东县| 嘉禾县| 揭东县| 四川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