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流失海外文物回歸需要全民參與支持【熱點背景】中新網2009年11月23日消息,“范季融·胡盈瑩捐贈文物交接儀式”在國子監彝倫堂隆重舉行。9件秦公晉侯青銅器在海外流浪數年后,終于回到了祖國的懷抱。捐贈者是美國華裔收藏家范季融、胡盈瑩夫婦。在捐贈文物交接儀式上,全國政協副主席林文漪、文化部部長蔡武分別向范季融先生頒發了“文化交流貢獻獎”的獎章和榮譽證書。儀式結束后,國家文物局局長單霽翔就本次捐贈與海外流失文物回流的話題接受了人民日報記者的專訪,單霽翔表示:流失海外文物回歸需要全民參與支持。重申:中國政府高度重視和關心流失海外中國文物問題,支持非法流失文物返還原屬國,反對拍賣被劫掠和非法流失的中國文物,不贊成境內機構和個人購買此類文物。我們真誠地感謝促成這些文物回歸故土的有關國家、國際組織和友好人士。我們也深刻地認識到:保護文化遺產,促進文物返還原屬國,是國際社會的高度共識,更是人類社會正義和文明發展的必然趨勢。【考點鏈接】1.政治學科民族文化的共性和世界性;文化遺產要成為世界遺產的程序和保護;文化具有多樣性和特殊性;大眾傳媒的特點和作用;文化創新既要繼承傳統,又要體現時代精神,二者之間是矛盾的;文化創新的根本途徑是社會實踐;文化創新的基本途徑是“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推陳出新、革故鼎新”,不同民族文化相互交流、融合、借鑒、吸收;政府職能及文化創新;民族價值觀及落實科學發展觀問題;事物是發展的、聯系的;物質與意識辯證關系;實踐與認識辯證關系。2.歷史學科古今中外文化成果與當時政治經濟的關系;古今中外主要文化形式演變及主要成果;各種文化形式所體現的時代特色與精神。3.地理學科文化現象與文化系統源地概念內涵;文化景觀內含、特點及影響;中華文化區形成、特點和影響;文化空間擴散、文化傳承與文化傳播的區別與聯系;文化景觀與文化現象區別與聯系。【試題設計】秦公墓和晉侯墓于上世紀90年代初遭到非法盜掘,許多珍貴文物被非法走私出境并流失海外。此前,國家文物局獲悉部分秦公墓和晉侯墓出土青銅器流失到美國,被范季融、胡盈瑩夫婦收藏,遂通過有關渠道與范先生商洽,希望促成文物回國,得到了他的積極響應。9月24日,范季融先生應文物局邀請來京,并在會談中明確表示,愿將其收藏的9件秦公晉侯青銅器全部捐贈給國家,支持祖國博物館事業發展。回答1---5題。1.此次范季融、胡盈瑩夫婦捐贈的晉侯蘇鼎,是西周晚期的文物。鼎腹內壁鑄銘文三行十三字,記晉侯蘇作此鼎。關于這里的“銘文”,下列敘述正確的有①金文的別稱 ②又叫鐘鼎文 ③有陽文和陰文之分 ④西周早期銘文主要為王族族氏銘文,后來其內容描述主要多涉及王朝當時的戰爭.政治.封賜等重要史實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2.關于這里的“鼎”,下列敘述正確的有①商朝時期其代表是司母戊鼎 ②一直是古代最常見和最神秘的禮器 ③一般來說鼎有三足的圓鼎和四足的方鼎兩類,又可分有蓋的和無蓋的兩種 ④是我國青銅文化的代表,是文明的見證,也是文化的載體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③④3.下列為范季融夫婦捐贈的部分秦公晉侯青銅器,其中屬于“鼎”的有① ② ③ ④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④ D.②③4.成語“一言九鼎、大名鼎鼎、鼎盛時期、鼎力相助”與歷史典故“中原問鼎”中的“鼎”A.意思完全相反B.本義被視為傳國重器、國家和權力的象征,也被賦予“顯赫”、“尊貴”、“盛大”等引申意義C.定都或建立王朝稱為“定鼎”D.傳說夏禹曾收九牧之金鑄九鼎于荊山之下,以象征九州,并在上面鐫刻魑魅魍魎的圖形,讓人們警惕,防止被其傷害5.鼎又是旌功記績的禮器。周代的國君或王公大臣在重大慶典或接受賞賜時都要鑄鼎,以記載盛況。回顧歷史,正視現實,下列史實中與上述內涵相似的有①為慶賀聯合國50華誕,中華人民共和國于1995年10月21日在聯合國總部,向聯合國贈送一尊青銅巨鼎——世紀寶鼎②西藏和平解放50周年慶典之際,中央人民政府向西藏自治區贈送“民族團結寶鼎”③廣西壯族自治區成立50周年之際,中央人民政府向廣西贈送“民族團結寶鼎”④寧夏回族自治區成立50周年之際,中央人民政府向寧夏贈送“民族團結寶鼎”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我國文物流失的時間跨度較大,流失原因較為復雜。在文物追索工作中應當區分不同情況,綜合運用外交、法律和國際合作等多種方法。回答6---10題。6.國家文物局通過近年來的文物追索實踐,已初步形成綜合運用多種方法的工作機制。對于當前因盜竊、盜掘、走私出境的中國文物,主要按照國際公約,通過法律和外交途徑索回,代表性的案例有①1998年從英國成功追索3000多件走私出境的中國文物 ②2001年從美國成功追索被盜掘的五代王處直墓彩繪浮雕武士石刻 ③2008年從丹麥成功追索156件中國出土文物 ④2001年加拿大國家美術館將龍門石窟石雕佛像1件歸還中國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7.國家文物局通過近年來的文物追索實踐,已初步形成綜合運用多種方法的工作機制。這在哲學上說明A.物質決定意識 B.量變是質變的基礎C.矛盾具有同一性 D.實踐是認識的來源和歸宿8.文物部門在文物追索工作中應當區分不同情況,綜合運用外交、法律和國際合作等多種方法。這隱含的哲學道理是A.矛盾的斗爭性是絕對的 B.具體問題具體分析C.事物是發展的、聯系的 D.理論認識對實踐的指導作用9.中國政府歡迎和鼓勵通過捐贈等方式促成流失海外文物的回歸。我們相信,在范季融、胡盈瑩夫婦捐贈義舉的感召下,在海外華人華僑的大力支持下,在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下,一定會有越來越多的民眾參與到文化遺產保護事業中來。對這段話的理解,下列說法正確的有①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 ②政府履行文化職能的表現 ③社會道德的正面效應 ④法制意識的正面效應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10.“開門立法”是我國近年來立法工作的重要特點。近年來,全國不少地方在法規起草過程中,通過各種途徑吸納廣大公眾的意見,被稱為“開門立法”。開門立法A.就是群眾立法 B.體現了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原則C.有利于了解民情,反映民情,集中民智 D.體現了黨和政府重樹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中國文物的非法流失既是歷史問題,也是一個不容回避的現實問題。我們在積極追索歷史上流失文物的同時,首先應當做好國內現有文物的保護管理工作,把好國門,防止出現新的文物流失。回答11---15題。11.公元前14世紀,商王盤庚遷都到殷(即現在河南安陽小屯村),在此建立了我國歷史上第一座穩定的國都。100年來,這里出土了15萬多片甲骨文、上萬件青銅器、54座宮殿遺址,發現有宮殿區、王陵區、平民區、鑄銅遺址、手工作坊以及大型祭祀場等。其中最有名的是重達875公斤的“司母戊大方鼎”,它是迄今世界上所發現的最大最重的青銅器。從地理角度而言,盤庚遷殷考慮的地理氣候條件有①地處中原的中心 ②四季分明,春秋溫暖,夏季炎熱,冬季寒冷干燥 ③年平均氣溫適宜 ④交通發達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④ D.②③12.南宋紹興八年(1138年),南宋政權正式定都杭州(當時叫臨安),這是杭州正式成為一個朝代的首都。南宋政權從應天府(今河南商丘)遷都臨安,從地理角度而言,下列說法正確的有①宋都周圍一馬平川,地理形勢無險可守,而定都臨安一帶水網地區,北方騎兵活動不利②宋都汴京等黃河多次泛濫,泥沙淤積,地面比原來平均提高了七八米,最多的地方提高了十一二米③宋都許多歷史遺跡或毀于戰火,或被深深地埋藏在黃河的泥沙之下④臨安地區海上交通方便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④ D.②③13.先秦文獻及現代考古發現,用“象”的形象做為青銅器的紋飾也只流行于商末和西周前期,其主要原因是A.商末和西周氣候寒冷,動物群落南遷B.商末和西周氣候炎熱,動物群落北遷C.商末和西周河水(今黃河)泛濫成災D.商末和西周火山活躍14.閱讀下列圖文資料據了解,彩繪兵馬俑在出土時滿身都是泥土,對這些泥土進行清理時往往需要十分細心,所花費的時間也比較長。但是,另一個方面,由于陶俑已經埋在地下2000多年,并且受到各種自然侵害,有的顏色層下的生漆底層已經老化,失去了與俑體表面的黏附力,暴露出的彩繪若不及時處理,其色彩在五六分鐘之內就會因失水而卷曲脫落。對此,下列說法,正確的有①彩繪俑的保護一般都是采取“發掘現場進行彩繪保護”的辦法 ②要始終遵循“保護為主,科學發掘”的原則 ③對于遺產的保護是人類對于自身文明的一個責任 ④對兵馬俑實行大環境保護的重大舉措,是人類現代文明的新風范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15.中國文物的非法流失既是歷史問題,也是一個不容回避的現實問題。做好文物保護,必須①做好國內現有文物的保護管理 ②要進一步加強文物法規建設 ③進一步加大流失海外中國文物的調查 ④積極通過外交和國際合作解決文物流失問題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④ D.②③【參考答案】1.A 2.A 3.C 4.B 5.A 6.B 7.D 8.B 9.B 10.C 11.D 12.A13.A 14.A 15.Awww.第4頁 共4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