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歷史性的會晤----
陳云林訪問臺灣
湖南省嘉禾縣一中教研室 羅石文 424500(郵)
jhyzlsw@(郵箱) 402671464(QQ)
一、熱點背景:
2008年11月3日-7日,海協會會長陳云林率七十四人的代表團訪問了臺灣,廣受世界矚目的歷史性會晤----“陳江會”于11月4日勝利舉行。海協會會長陳云林與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4日下午在臺北簽署四項協議,內容涉及兩岸空運、海運、郵件與兩岸食品安全,這意味著兩岸“通郵、通商、通航”的“三通”將正式實現,使兩岸同胞渴望了30年之久的兩岸直接通郵、通商、通航變為現實,為兩岸人員往來和經濟合作開辟便捷的路徑,從而增進兩岸人民福祉,帶動兩岸關系發展進入新的里程。陳云林與海基會會長江丙坤共同出席了兩岸互贈珍稀動植物記者會,大陸贈送的是除了大熊貓“團團”、“圓圓”外,還有珙桐樹,而臺灣方面贈送的是長鬃山羊和梅花鹿。不斷通過協商解決問題,是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內在要求,也是兩岸關系發展的重要內容,這次兩會在臺北舉行會談,成為了兩岸關系繼續改善和發展的重要標志;協商進程的持續、成果的累積,將擴大兩岸交往,增進雙方互信,推動兩岸關系和平發展邁入新的境界。
二、知識鏈接:
A、政治學科:
(一)結合哲學常識
1.事物的聯系是客觀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是中國固有的領土,這是歷史與現實都不能改變的。臺灣與大陸在經濟上是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的。少數“臺獨”勢力逆歷史潮流而動,企圖阻礙兩岸正常交流和發展,違背了聯系的普遍性與客觀性。
2.規律是客觀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我們必須尊重規律,按規律辦事,實事求是,違背規律就要受懲罰。“一國兩制”是在實事求是基礎上確立的祖國和平統一的基本方針。 少數“臺獨”勢力逆歷史潮流而動,企圖阻礙兩岸正常交流和發展,違背社會規律,必然要失敗。
3.事物發展是前進性與曲折性的統一。盡管少數“臺獨”勢力對兩岸關系發展設置重重障礙,但兩岸在經濟、文化等方面的交流仍在擴大。兩岸和平發展和祖國統一是大勢所趨,是任何力量不能阻擋的。
(二)結合政治常識
1.“一國兩制”是實現祖國和平統一的最佳方針。解決臺灣問題堅持“一國兩制”方針,也必將促進臺灣問題的根本解決,保持臺灣的繁榮和穩定。
2.必須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大陸與臺灣同屬一個中國,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不容分割。對“臺獨”勢力及其分裂活動,我們必須堅決反對。
(三)結合經濟常識
(1)兩岸和平發展有利于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臺灣與大陸在經濟上存在著很強的互補性。加強兩岸經貿合作,實現兩岸“三通”,有利于發揮兩岸各自的優勢,實現資源優化配置。
(2)市場經濟具有開放性,當今世界,國家、地區之間的經濟聯系越來越緊密,臺灣與大陸的經濟聯系日趨加深,臺灣經濟發展越來越離不開大陸。
(3) 兩岸簽署兩岸包機去彎走直、貨運包機開通、海運直航的多項協議,有利于兩岸企業降低經營成本,提高經濟效益,這必將促進兩岸共同應對金融危機,加強經貿合作,使兩岸經濟實現共同繁榮發展。
B、歷史學科:
1、基本史實
①1292年元朝政府正式在澎湖設巡檢司,管理臺灣。②1624年荷蘭侵占臺灣,侵占達38年之久。③1661年鄭成功打敗荷蘭殖民者,收復臺灣。④1885年,清政府正式將臺灣建為行省,派劉銘傳任第一任巡撫。⑤1895年中日簽訂《馬關條約》,臺灣和澎湖列島被割讓給日本。臺灣從此淪為日本殖民地達50年。臺灣人民展開了反割臺斗爭(劉永福、徐驤等)。⑥1945年日本投降,國民黨政府收復臺灣。⑦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宣告成立。國民黨政府退居臺灣。造成海峽兩岸分離狀態至今。⑧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在“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方針下,1980年以后,海峽兩岸出現一股和緩松動的暖風,民間交往的堅冰已經打破,回祖國大陸定居、探親訪友、采訪觀光的人員不斷增多,通郵、通航、通商的限制逐漸放松,兩岸交流日益頻繁。不過,臺灣島內分裂傾向的發展和某些外國反華勢力的干涉,并在國際上制造“兩個中國”和“一中一臺”的言論,嚴重阻礙著和平統一的進程。
2、臺灣問題的由來
①臺灣問題是國民黨發動反共反人民內戰的結果;②蔣介石在內戰結束后,敗退臺灣,并在美國的支持下與大陸對抗,從而導致海峽兩岸長期隔絕,分離的狀態;③1999年李登輝拋出兩岸關系是“國與國關系”的分裂言論,美國仍強調堅持《與臺灣關系法》。陳水扁上臺以后,延續李登輝的分裂路線。
3、臺灣是中國領土的法律依據:
(1)、國內法
①《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序言”中明確指出:“臺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神圣領土的一部分”。②《反分裂國家法》明確規定: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是包括臺灣同胞在內的全中國人民的共同義務。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國家決不允許“臺獨”。
(2)、國際法
①《開羅宣言》中規定日本侵占的包括北東三省、臺灣、澎湖列島在內的中國領土必須歸還。②《波茨坦公告》進一步重申《開羅宣言》之條件必須實施。③1972年中美上海公報中美國承認只有一個中國,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1978年中美建交聯合公報中美國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中國的惟一合法政府。 ④1971年聯合國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合法席位,證明世界上最權威的國際組織承認了“一個中國”。 從國際法角度可以看出,在1945年后,臺灣業已歸還中國,不復存在主權問題,目前存在于海峽兩岸之間的統一問題,在性質上是中國實現國家統一的內政問題,而不是國際問題。同時,國際社會公認“一個中國”原則,臺灣屬于中國領土的一部分,這是早被確認了的,具有國際法的效力,任何要將臺灣從中國領土分割出去的做法和主張都是違反國際法的。
4、臺灣問題與中美關系
影響中美關系的因素有諸多方面:臺灣問題、人權問題、知識產權保護問題、核不擴散問題、導彈防御問題、貿易問題等。其中最核心的因素是臺灣問題,中美關系的發展始終受臺灣問題的制約。臺灣問題本質上是中國內戰遺留下來的問題,屬中國的內政,但其形成的背景及以后的發展都與美國相關。
(1)、從歷史上看:
臺灣曾是美國在遠東的反共反華基地,從1949年新中國成立到60年代末,美國支持臺灣與中國對抗,甚至直接對該地區武力介入,阻止中國武力解放臺灣;
② 妥善處理臺灣問題為中美建交奠定了基礎。1972年中美上海公報中美國承認只有一個中國,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1978年中美建交聯合公報中美國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中國的惟一合法政府,1979年1月,中美正式建立外交關系
(2)、從現實看,美國對臺灣問題的立場將直接影響中美關系的發展。鑒于美國在對臺灣問題上認識的變化,中美達成三個聯合公報,成為中美關系史上重要的里程碑。隨著中國國際地位的提高和綜合國力的日益強大,美國認為中國對其構成挑戰和威脅,因此臺灣問題便成為美國遏制中國的一張王牌。總之,為了適應國際形勢的變化和其霸權利益的需要,美國在不斷地調整其對中國和臺灣地區的政策。
5、臺灣回歸的有利因素與不利因素
有利因素:海峽兩岸人民同祖同宗、血肉相連,文化一脈相承;80年代以來,兩岸關系的堅冰已經被打破,經濟文化交流日益頻繁;包括臺灣同胞在內的全國人民渴望臺灣回歸、實現國家完全統一。不利因素:臺灣島內臺獨勢力發展與猖獗;
C 、地理學科:
1、熟悉臺灣地區的地理位置及其組成,并分析說明其主要自然地理特征及其成因。
2、分析說明20世界70年代以來臺灣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狀況及其原因。
3、分析說明20世紀80年代以來臺灣地區與大陸間的經濟文化相互交流發展狀況及其重要意義。
4、臺灣島地質歷史上與大陸相連,在臺灣海峽發現古河道。
5、臺灣島以亞熱帶季風氣候為主,南部分布熱帶季風氣候。
6、臺灣島森林資源豐富,樟腦產量居世界首位。
7、臺灣盛產水稻、甘蔗和熱帶、亞熱帶水果。
8、 進口、加工、出口型的經濟。
9、 臺灣居民中以漢族為最多,少數民族中人口最多是高山族。
10、目前臺灣與祖國大陸海峽兩岸同胞都有早日實現祖國統一的強烈愿望。
三、創新練習:
(一)、選擇題(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
1.2008年11月4日,大陸海協會會長陳云林與臺灣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在臺北圓山飯店舉行第二次“陳江會談”。陳云林在致辭時說,我們愿盡最大努力滿足臺灣民眾的需求,在互利互惠的基礎上達成一致意見,簽署協議。這表明
A.和平發展是解決臺灣問題的目標
B.和平統一是處理兩岸關系的最佳方式
C.我國致力于促進兩岸和平發展
D.祖國統一是不可抗拒的歷史潮流
2008年10月29日,在大陸海協會長陳云林即將來訪前夕,臺灣當局宣布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將出任亞太經合組織(APEC)經濟領袖會議的領袖代表。據此回答2~3題。
2.有人說,讓為兩岸關系做出“破冰之旅”和“融冰之旅”貢獻的連戰將出任APEC,表明
A.國際組織是若干國家為特定目的建立起來的團體
B.國際組織是協調國際政治關系的主要力量
C.兩岸和解的氣氛將延伸到國際場合
D.“臺獨”受到所有國家的反對
3.盡管“臺獨”勢力妄圖阻撓兩岸和平發展,但陳云林說:“做任何一件事都會有不同意見,但他堅信兩會為兩岸同胞提供方便,創造福祉,總有一天,這些民眾會認同這樣做是對的”。這說明
A.人們的立場不同,對客觀事物的認識不同
B.錯誤的價值觀會把人的活動引入歧途,阻礙事物的發展
C.錯誤的意識是主觀與客觀相分離
D.事物運動的規律是永恒不變的
2008年3月4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胡錦濤在胡錦濤同志看望參加政協會議的民革、臺聯、臺盟委員時強調:我們期待,兩岸雙方共同努力、創造條件,在一個中國原則的基礎上協商正式結束兩岸敵對狀態,達成和平協議,構建兩岸關系和平發展框架,開創兩岸關系和平發展新局面。據此回答4~5題。
4.在處理兩岸關系時,之所以要堅持一個中國原則決不動搖,是因為
①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大陸和臺灣同屬一個中國
②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不容分割
③“一國兩制”是兩岸統一的最佳方式
④中國是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
A.①④ B.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5.正式結束兩岸敵對狀態,達成和平協議,構建兩岸關系和平發展框架的原因在于
A.實現兩岸和平發展符合臺灣人民的利益
B.兩岸人民的交流與合作可以推動兩岸關系的發展
C.兩岸關系穩定發展符合當代世界的潮流
D.和平發展關系中華民族的尊嚴
這次兩會在臺北舉行會談,成為了兩岸關系繼續改善和發展的重要標志;協商進程的持續、成果的累積,將擴大兩岸交往,增進雙方互信,推動兩岸關系和平發展邁入新的境界。據此回答6~7題。
6.上述材料表明
A.中國政府以最大誠意努力實現祖國和平統一
B.兩岸和平發展是人心所向,是不可阻擋的歷史潮流
C.反對“臺獨”是全人類的共同行動
D.必須用“一國兩制”方針解決臺灣問題
7.大陸海協會會長陳云林訪問前夕,海協會副會長張銘清訪問了臺灣,遭遇“臺獨”分子暴力襲擊,這使全球華人感到憤怒,表示要積極致力于祖國統一事業。全球華僑華人之所以為促進祖國統一不懈奮斗,是因為
①完成祖國統一大業是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
②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事關民族尊嚴
⑧“一國兩制”是實現兩岸統一的最佳方式
④實現兩岸統一是中華兒女的神圣使命
A.①③ B.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實現祖國統一,是包括臺海兩岸人民在內的全世界華人的共同愿望。據此回答8~9題。
8.臺灣在歷史上就是中國領土的一部分,其主要依據是 ( )
①三國時期臺灣與內地的交往已十分密切
②元朝時臺灣屬澎湖巡檢司管轄
③清朝先后在臺灣設府與省行政機構
④臺海兩岸都是炎黃子孫,同宗同文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
9.香港、澳門回歸祖國
①洗刷了近代以來的百年國恥
②說明“一國兩制”方針的正確
③體現了中國國際地位的提高
④為解決當代歷史遺留問題引起的國際爭端提供了唯一正確的途徑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臺灣的勞動密集型制造企業大量遷入大陸。回答10~11題。
10.這種產業遷移
A.是第三產業的遷移 B.是技術指向型產業的遷移
C.阻礙了遷入地的城市進程 D.可能對遷入地的環境造成污染
11.臺灣制造企業遷移的原因有 ( )
①臺灣地價較高 ②大陸服務業發達
③大陸工資水平較低 ④臺灣人口數量劇減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海峽兩岸同胞的交往,有其地理和歷史淵源。讀下圖,回答12~13題。
12.圖中水果“分布主導因素——銷售主導因素”的正確組合是 ( )
A.氣溫、降水、城市一技術、資金
B.光照、地形、水源一冷藏設備、勞動力
C.降水、熱量、地形一市場、交通運輸
D.氣溫、土壤、城市一交通運輸、信息
13.據圖分析,港澳臺地區共同的工業部門是 ( )
A.電子、紡織 B.造船、化工 C.玩具、鋼鐵 D.機械、食品
下圖下部為臺灣島沿回歸線的地形剖面圖,上部是該區相關地理事物沿線變化圖。讀圖回答14~15題。
14.臺灣島生產、生活危害最大的兩種自然災害是
A.寒潮、洪澇 B.地震、洪澇
C.臺風、地震 D.干旱、臺風
15.①②兩條曲線可能代表的分別是
A.光照、降水 B.降水、光照
二、非選擇題
16、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臺灣與我閩疆一葦可通,其通中國也自隋,至今日千余年,即至明季鄭氏之逐荷蘭人亦已千有余年也。此千余年間我閩、廣人民與斯地土著逐漸融合之陳跡,雖史缺有間,而用近一二百年間我僑民在南洋諸島與土民融合之經歷相比較,固不難想象以得。此后斯土雖隨全國之后由清廷征服,而我民族同化之偉業固仍繼續進行。清末,日本人竊據,以數十年之力即欲攫為己有。其施政也又徒暴力以壓,迫切以求,四五十年中未嘗念及土著之應有選舉權與否。及迫于喪失,始思開放一小部分不平等之應得以為鉤餌,所施極狹,所愿奇奢,多見其不知量也。
---- 《臺灣通史》第1節徐炳昶先生序
(1)試舉出中央政府對臺灣實行行政管理和臺灣人民哲死捍衛國家主權的事例。
材料二:大陸海峽兩岸關系協會會長陳云林于2008年11月3日率團抵達臺灣,展開為期5天的訪問。這是海峽兩岸自1949年隔海對峙以來近60年間祖國大陸授權訪臺的層級最高的官員,也是大陸海協會自1992年成立以來首度由會長率團訪臺。因此,陳云林會長此行被認為極具歷史意義。
(2)試述1949年以來,臺灣與祖國大陸的關系發生了哪些變化
材料三:堅持“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基本方針和新形勢下發展兩岸、促進祖國和平統一的各項政策,牢牢把握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主題。堅決反對“臺獨”分裂活動,絕不允許任何人以名義任何方式把臺灣從祖國分割出去。
2008年3月15日,溫家寶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
(3)中國政府解決臺灣問題的基本方針是什么
(4)目前妨礙臺灣與祖國大陸統一的政治因素有哪些
17、臺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我們決不允許臺灣從中國分離出去。
材料一:2008年3月15日,溫家寶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指出:堅持“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基本方針和新形勢下發展兩岸、促進祖國和平統一的各項政策,牢牢把握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主題。堅決反對“臺獨”分裂活動,絕不允許任何人以名義任何方式把臺灣從祖國分割出去。任何涉及中國主權和領土完整的問題,必須由包括臺灣同胞在內的全中國人民共同決定。
(1)運用政治學知識分析,為什么中國政府在解決臺灣問題上繼續堅持“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方針,同時堅決反對臺獨分裂活動?
材料二:海峽兩岸經貿論壇以兩岸經貿交流和直接通航為主題,圍繞在全球化的浪潮下,兩岸經貿交流對雙方經濟發展的影響,兩岸農業交流與合作,兩岸直航對產業發展策略、企業全球布局的影響等議題進行深入研討,以促進兩岸經貿交流。兩岸經濟發展存在很強的互補性,但由于沒有實現“三通”,兩岸貿易成本加大,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產品在對方市場上的競爭力,限制了兩岸經貿的進一步發展。
(2)運用所學經濟常識的有關知識,說明發展兩岸經貿關系的正確性。
材料三:和平發展是兩岸同胞的共同愿望。2008年上半年,兩岸間接貿易保持大幅增長勢頭。2008年1至6月大陸與臺灣貿易額達680.1億美元,同比增長23.0%。其中,大陸對臺灣出口為130.8億美元,增長18.9%;自臺灣進口為549.3億美元,增長24.0%。臺灣為大陸第七大貿易伙伴,第九大出口市場和第五大進口來源地。截至2008年6月底,大陸累計批準臺資項目76339個,實際使用臺資467.6億美元,臺資在大陸累計吸收境外投資中占5.7%,是大陸第四大外資來源地。
(3)根據材料一,談談你對材料二的認識。
參考答案
一、選擇題
1.C。A觀點錯誤。BD與題干主旨無關。
2.C。AB與題干無關。D表述錯誤。
3.A。
4.D。④不是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因。
5.A。兩岸和平發展符合臺灣人民的利益,當然受到臺灣人民的擁護。
6.B。AD與材料主旨無關。C表述錯誤。
7.C。③與題干不構成因果關系。
8.D。關鍵在于是否有效管轄臺灣。
9.A。“唯一正確的途徑”絕對化。
10.D。
11.B。
12.C。影響水果分布的主導因素是:水果的類型首先由熱量決定,其次,降水、地形對水果種植影響也很大;從銷售因素來講,市場是主導因素,交通運輸對易腐爛變質的水果銷售影響也很大。
13.A。參考圖例分析即可。
14.C。臺灣島最主要災害為臺風、地震。
15.A。臺灣西部背風坡,降水少,光照強,東部為迎風坡,降水多。
二、非選擇題
16、(l)行政管理:①元朝設澎湖巡檢司,管轄澎湖和琉球(臺灣)。②清朝時設臺灣府,隸屬福建省。③1885年在臺灣建立行省。④1945年10月國民政府恢復對臺灣行使主權。
捍衛主權:①1661年鄭成功打敗荷蘭殖民者,1662年收復臺灣。②1874年,臺灣人民頑強阻擊日軍進攻。③1884年,劉銘傳擊退法軍進攻。④1895年,丘逢甲、徐驤領導反對日本割臺的斗爭。⑤在日本統治臺灣的50年中臺灣人民爭取回歸祖國的斗爭一直沒有停止。
(2 ) 1949年大陸解放后,國民黨殘余勢力割據臺灣,形成了臺灣與大陸暫時分離狀態,20世紀80年代在“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方針下,海峽兩岸民間交流的堅冰被打破,交流頻繁。
(3)和平統一,一國兩制,但從不承諾放棄使用武力。
(4)①臺灣島內分裂傾向的發展。②某些外國反華勢力的干涉。
17.(1) (1)①實現國家的統一有兩種基本方式:一種是和平方式,一種是武力方式。用和平方式解決臺灣問題,符合兩岸人民的共同愿望。實行“一國兩制”,既堅持了“一個中國”的原則,又照顧了臺灣的特殊利益,是和平統一祖國的最佳選擇;②我國是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反對分裂,維護國家統一和領土完整是我國的重要職能;③主權是的國家的生命和靈魂,我國是單一制國家,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統一行使主權,臺灣作為我國的地方行政區域,不能分割國家主權;④國家機構是人民利益和捍衛者和執行者,必須堅持對人民負責的原則,反對臺獨分裂活動,有利于維護包括臺灣同胞在內全體中國人民的根本利益;
(2)①市場經濟具有競爭性、開放性的特征,客觀上要求發展兩岸經貿關系;②兩岸經濟具發展具有互補性,發展兩岸經貿關系,可以互通有無,調劑余缺,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③可以降低成本,節約社會成本,提高勞動生產率,增強市場競爭力,取得較好的經濟效益;④可以促進兩岸經濟的繁榮和發展。
(3)實現兩岸的和平、繁榮和發展是兩岸同胞的共同愿望。兩岸的和平發展和祖國的統一是人心所向、大勢所趨。兩岸經貿發展和人員往來的增加,不僅促進兩岸穩定、繁榮和發展,同時也可以遏制“臺獨”分裂勢力,使兩岸關系朝著正確的方向發展。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歷史上最大規模的G8峰會
湖南省嘉禾縣一中教學研究室 羅石文 劉凌飛 424500(郵)
Jhyzlsw@(郵箱)402671464(QQ)
八國首腦和歐盟委員會主席合影
一、背景材料:
2008年7月7日—9日,第34屆八大工業國(G8)高峰會在日本北海道洞爺湖召開。會議還邀請了中國、印度、巴西等新興國元首、非洲七國元首,總計二十二國元首與會,成為史上最大規模的G8峰會。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應邀出席了此次會議。這次八國集團首腦會議包括四個主要會議:美國、英國、法國、德國、意大利、加拿大、俄羅斯和日本八國首腦同阿爾及利亞、埃塞俄比亞、加納、尼日利亞、塞內加爾、南非、坦桑尼亞七個非洲國家和非洲聯盟領導人舉行的對話會;八國首腦獨自舉行的工作會議;八國首腦同中國、巴西、印度、南非、墨西哥五個發展中國家領導人對話會議以及主要經濟大國能源安全和氣候變化領導人會議。此次峰會重點討論了氣候問題、糧食安全、能源安全、世界經濟和朝鮮問題等五大議題。此次會議就溫室氣體長期減排目標達成了一致,把在2050年前將溫室氣體排放量減半的目標作為“世界整體目標”,還對世界經濟和世界食品安全等多項議題發表了聲明。
二、創新練習:
1、八大工業國中日本是第2大經濟強國。使日本開始走上強國之路的最主要因素是
A.美國入侵 B.明治維新 C.一戰后的機遇 D.美國的扶植
2、八大工業國中歷史上最早侵略我國的是
A.日本倭寇 B.英國殖民者 C.法國殖民者 D.沙俄殖民者
3、日本的工業集中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瀨戶內海沿岸,其主要原因是
A.太平洋沿岸與其他大洲的距離較近 B.各大河流注人太平洋,可實現河海聯運
C.太平洋沿岸航線被稱為“海上生命線” D.日本工業原燃料和工業產品依賴于國際市場
4、日本許多汽車行業的知名企業紛紛到美國投資建廠,是因為美國
A.國土遼闊,資源豐富 B.經濟發達,汽車市場廣闊
C.生產成本低,規模效益大 D.汽車生產技術落后于日本
5、日本不同地區櫻花開放日期各不相同.從4月初到7月初櫻花依次盛開的地區是
A.本州、九州、北海道 B.北海道、本州、九州
C.九州、本州、北海道 D.北海道、九州、本州
6、美國、英國、法國、德國、意大利、加拿大、俄羅斯和日本八國中,實行君主立憲制的兩個國家和議會制共和制的兩個國家分別是
A. 英法和德意
B. 英日和德意
C. 英法和美德
D. 英日和美德
7、對于這次峰會的東道國日本的政黨制度,說法正確的是:
A、日本有時是兩黨制有時是多黨制 B、日本是兩黨制,但執政的只有一個政黨
C、執政黨的更迭必然改變國家的性質 D、多黨制是日本的根本政治制度
8、八國集團中既是多黨制、議會共和制, 又是聯邦制的國家是
A、美國 B、意大利 C、德國 D、英國
9、此次八國峰會,法國、英國和美國、日本在擴大成員國問題上有明顯分歧:法國和英國主張“G8應該加入中國等新興發展中國家”;美國和日本則表態稱“對此(G8擴容)不予支持”。這表明:
A、國家力量的強弱決定國際關系和外交政策 B、國家性質的不同決定國際關系和外交策
C、國家利益的相悖是引起國家間摩擦的根源 D、國家共同利益是國家合作的基礎
會議第一天的主題是討論非洲的開發問題。針對全球性的食糧、原油價格飆漲、開發中國家的貧窮問題等,G8元首及非洲七國的元首在會議上進行了意見交換。回答10-11題
10、G8元首及非洲七國的元首對非洲的開發問題進行意見交換,這主要表明
A. 八國首腦非常關心非洲的開發問題
B. 發展問題是當今世界的兩大主題之一
C. 發達國家的國家利益與發展中國家的國家利益休戚相關
D. 發達國家同情發展中國家的命運,新的國際經濟秩序已經建立
11、下列有利于解決非洲的開發問題的舉措有:B
(1)建立國際經濟新秩序 (2)對發中國家實施糧食援助 (3)加強南北對話 (4)促進朝鮮及伊朗的核武問題的解決
A、(1)(2)(3)(4 ) B、(1)(2)(3) C、(1)(2)(4 ) D、(2)(3)(4)
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這次再次應邀訪問日本,出席此次八國峰會,使人們有理由期待,中日關系將春暖常在。回答12-14題
12、關于中國國家主席,以下說法中符合我國實際情況的是:
(1)國家主席由最高國家權力機關選舉產生 (2)國家主席是我國重要的國家機關。(3)國家主席擁有最高決定權 (4)國家主席對外代表中華人民共和國
A、(1)(2)(3)(4 ) B、(2)(3)(4) C、(1)(2)(4 ) D、(1)(3)(4)
13、1972年中日關系恢復正常化的原因有
①中國國際地位的提高 ②中美關系改善的影響 ③日本經濟發展的需要 ④兩國人民的要求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4、中日關系歷經波折,如今人們有理由期待,中日關系將春暖常在。這體現的哲理是
A.事物是普遍聯系和變化發展的統一
B.事物發展是前進性與曲折性的統一
C.事物變化是量變和質變的統一
D.對立和統一是相互依存、相互轉化的
15、此次會議八國就溫室氣體長期減排目標達成了一致,把在2050年前將溫室氣體排放量減半的目標作為“世界整體目標”。主要是因為八國
A.有共同的國家利益 B.國家力量發生了變化
C.國家性質和國家政策相同 D.對待溫室氣體減排問題的看法相同
16、材料一、美國等西方發達國家極力推行貿易自由化,打破貿易壁壘,開辟國際貿易市場,發動了一場被經濟學家稱之為“取消全球經濟管制的運動”,實際上是向全世界推銷美國的“自由市場經濟模式”。現在世界上存在著“市場經濟化”、“全球化”和“信息網絡化”三大潮流。
材料二、 “治國之道,在乎自強,而審時度勢,則自強以練兵為要,練兵又以制器為先。”奕忻雖曾力駁士大夫們把“師法夷人”說成是國恥,大呼“天下之恥,莫恥于不若人”。但他要駁到的不只是幾個守舊官僚,而是整個士大夫階級。
--------弈忻《統籌全局折》
材料三、經過30年的改革開放,中國經濟已成為世界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世界經濟增長作出了積極貢獻。中國將始終不渝走和平發展道路,始終不渝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始終不渝同世界各國一道推動建設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
------胡錦濤出席G8同發展中國家領導人對話會上的講話
請回答:
(1)根據材料一回答,當前經濟全球化為什么會由美國為首的發達資本主義國家所主導?
(2)結合材料二和材料三,談談你對晚清政府和今天中國政府,在面對經濟全球化時兩種不同態度的認識。
(3)材料三中,胡錦濤主席表示“積極推動建設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的政治
學依據是什么?
(4)從經濟學角度分析我國為什么要加強與西方八國等國家的經貿合作?
參考答案:
1、B 2、A 3、D 4、B 5、C 6、B 7、D 8、C 9、C 10、C
11、B 12、C 13、D 14、B 15、A
16、(1)當前經濟全球化是由美國為首的發達資本主義國家所主導的,這是因為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在商品、勞務、技術和資本上占據主導和領先地位。
(2)晚清時期,政府內有主張向西方學習的,但只是學習西方的“器物”,甚至絕大多數的官僚是排斥向西方學習的,這種態度導致中國長期落后于世界,落后挨打;今天,我們建立并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在經濟全球化條件下,積極參與國際競爭,態度積極,這種態度使我們國力增強,國際地位提高。這說明:接受經濟全球化和改革開放,都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在相當程度上取決于該國根據本國國情、制度作出正確決策的能力。
(3)①國家利益和國家力量是國際關系的決定因素,維護國家利益是制定和推行對外政策的依據,對外活動的目的,國家共同利益是國家合作的基礎。②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是我國的對外職能。③我國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性質決定我國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維護世界和平,促進世界共同發展,是我國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標;堅持對外開放,加強國際交往,是我國的基本國策。
(4)①我國加強與美國的經貿合作是生產社會化特別是經濟全球化的客觀要求,是發展市場經濟的內在要求,也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必要條件。
②加強與美國的經貿合作,有利于充分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有利于引進先進的技術和設備,增強企業的國際競爭力。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美國金融危機相關學科鏈接
湖南省嘉禾縣一中教研室 羅石文 424500(郵)
jhyzlsw@(郵箱) 402671464(QQ)
一、背景材料:
2008年9月15日,曾為美國第四大投資銀行的雷曼兄弟控股公司聲稱將申請破產保護。作為華爾街巨無霸之一,雷曼兄弟公司破產沖擊了世界整個金融市場。雷曼兄弟公司破產引發了一場“金融海嘯”:美元和美國股指期貨齊聲下跌、紐約股市大跌、歐元的比價下跌、印度等亞洲國家股市大跌。雷曼兄弟破產風波在中國也有蔓延的危險。美國、日本、歐洲、中國等國政府采取措施,應對金融危機。為避免華爾街金融危機持續惡化,美國政府部署了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救市措施---8500億美元救市。面對國際金融市場的形勢變化和國內經濟出現的新情況,9月15日,中國人民銀行決定下調人民幣貸款基準利率和中小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這是央行6年來首度降息。9月19日,經國務院批準,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決定調整證券(股票)交易印花稅征收方式,證券交易印花稅征收方式調整為單邊征稅。
二、創新練習:
2008年9月15日,曾為美國第四大投資銀行的雷曼兄弟控股公司聲稱將申請破產保護。作為華爾街巨無霸之一,雷曼兄弟公司破產沖擊了世界整個金融市場。據此回答1-2題:
1、雷曼兄弟公司破產沖擊了世界整個金融市場,引發了一場“金融海嘯”。這體現了
A.金融市場的發展規律是捉摸不定的
B.世界任何兩個事物之間都存在著必然聯系
C.事物之間存在著的因果聯系
D.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
2、美國、日本、歐洲、中國等國家和地區采取措施,應對金融危機。從經濟常識角度說明了
A.宏觀調控在資源配置中起著積極作用
B.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著基礎性作用
C.市場經濟下,國家宏觀調控的影響是巨大的
D.任何現象都是由其他現象引起的
面對國際金融市場的形勢變化和國內經濟出現的新情況,中國政府采取措施,積極應對。據此回答3-5題:
3、2008年9月15日,中國人民銀行決定下調人民幣貸款基準利率和中小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這是央行6年來首度降息。這體現的辨證法道理是:
A.任何事物中都包含著對立統一
B.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C.矛盾的主要方面決定事物的性質
D.要做到主觀與客觀的具體歷史統一
4、2008年9月19日,經國務院批準,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決定調整證券(股票)交易印花稅征收方式,證券交易印花稅征收方式調整為單邊征稅。這體現了中國政府
①積極行使經濟職能 ②堅持對人民負責原則 ③積極依法執政 ④積極轉變政府職能
A ①③④ B ①②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5、我國對股票市場的印花稅及相關政策進行調整
①是提高家庭消費水平的主要途徑 ②有利于國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③是實現資源優化配置的基礎 ④可以合理調節消費行為
A、②④ B、③④ C、 ①② D、①③
貨幣和金融是一定社會政治、經濟和文化的反映。回答6-8題:
6、下圖不能反映的歷史信息應該是
A、秦朝統一了文字,采用了標準字體小篆 B、秦朝統一了貨幣的形制
C、圓形方孔體現了中國古代的自然觀 D、秦朝統一了文字,采用了標準字體隸書
7、歷史上的下列政策或事件與貨幣直接有關的是
①募役法 ②攤丁入畝 ③一條鞭法 ④新航路的開辟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 ①②④
8、價格革命對世界產生的主要影響是
A、商品價值下降,物價飛漲,貨幣購買力降低 B、貨幣取代土地成為了社會的主要財富
C、封建主階級衰落,資產階級壯大 D、加速了西歐封建制度的衰落和資本主義的發展
9、克林頓上臺后實施了“宏觀調空、微觀自主”的經濟政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是凱恩斯主義的體現
B 與里根政府的措施完全相同
C 是羅斯福新政的翻版
D 自由放任和國家干預相結合
以貨幣作為媒介的國家之間的商品交換,起源于國際貿易。回答10-12題:
10、下列各大洲中,占世界國際貿易額比重最高的是
A.亞洲 B.歐洲
C.非洲 D.北美洲
11、紐約、倫敦、蘇黎世等是著名的國際金融中心,同時也是世界重要的商業貿易中心。
形成商業貿易中心應具備的主要條件是
A.要有最大的河流流經 B.地勢低平或開闊
C.周圍要有穩定的商品來源和銷售區 D.要有溫暖的氣候和肥沃的土壤
12、我國中部和西部地區最大的貿易中心分別是
A.武漢和西安 B.鄭州和蘭州
C.重慶和烏魯木齊 D.西安和長沙
13、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某國外貿出口商品構成變化示意圖
(1)該國屬于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判斷依據是什么?
(2)該國在世界貿易格局中處于劣勢,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材料二:馬歇爾計劃提出的大致背景是:1947年4月法國雷諾汽車廠工人掀起罷工浪潮,隨即波及全國;英國、意大利、比利時等國工人運動也此起彼伏,西歐是美國糧食和工業品的傳統市場,西歐經濟的困頓影響了美國的出口,以至引起美國國內的經濟危機。
材料三:“……我們的任務是喚起合理經濟的再生,促使政治社會的結構容納自由制度存在”。“任何政府勾心斗角阻撓他國復興工作的,必不能享用我們的援助”。
-------馬歇爾1947年6月在哈佛大學的演說
(3)聯系材料二、三,請你說出美國提出馬歇爾計劃的直接目的是什么?
(4)美國把歐洲政治、經濟秩序的穩定作為自己的任務,其主要目的是什么?
閱讀下列材料,回答相關問題。
材料四、我國某市居民收入主要來源及其增長情況表
收入項目 2007年(元) 2008年1-8月(元) 比上年同期增長(%)
家庭總收入 19954 17364 12.9
一、工資性收入 13016 11238 11.6
二、經營性收入 2544 2302 17.4
三、財產性收入 517 486 18.7
四、其他收入 3877 3338 13.8
注:1、財產性收入一般是指家庭擁有的動產(如銀行存款、股票、有價證券等)、不動產(如房屋、車、土地、收藏品等)所獲得的收入。
2、今年1-8月,本市居民有價證券收入及其它投資性收入比去年同期增長70.1%,是同期金融機構現金收入項目中增長最快的項目。
(5)請歸納描述材料四反映的經濟信息。
材料五:面對國際金融市場的形勢變化和國內經濟出現的新情況,股市問題已得到我國黨和政府高度重視,2008年9月19日,經國務院批準,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決定調整證券(股票)交易印花稅征收方式,證券交易印花稅征收方式調整為單邊征稅。同時還會出臺減稅、降息等系列舉措,這些都構成了對當前股市的一個實質性的支撐,而且上述舉措具有延續性,后續還會有具體的動作出臺。
(6)運用政治常識的有關知識,說明黨和政府為什么要關注股市問題?
三、參考答案:
1、C
2、C
3、B
4、B
5、A
6、D
7、A
8、D
9、D
10、B
11、C
12、A
13、(1)發展中國家 雖然外貿出口商品構成有了很大變化,但仍以原料、燃料等初級產品為主
(2)出口的初級產品價格低,但進口的工業制成品價格高,在貿易中處于劣勢 。
(3)復興歐洲經濟;穩定社會秩序,鞏固資本主義制度;發展本國經濟等。
(4)以經濟手段達到控制西歐的目的。
(5)該市居民收入快速增長,收入來源多樣化;工薪收入占總收入比重較大,仍是收入增長的主要部分;財產性收入特別是有價證券收入及其它投資性收入增長最快,但所占比重較小。
(6)①是由我國的國家性質和國家機構的組織活動原則決定的,關注關注股市問題是國家機構對人民負責原則的體現。②這是由中國共產黨的性質和宗旨決定的,是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體現。③黨和政府關注股市問題對促進金融市場的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④關注股市問題有助于保持社會的穩定與發展,堅定廣大人民群眾走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念。⑤證券交易印花稅征收方式調整為單邊征稅,能有效地刺激市場交投活躍程度持續放大,有利于證券市場乃至整個金融市場實現又好又快發展。
本資料由《七彩教育網》www. 提供!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麻生訪華《日中和平友好條約》30周年文綜思考
湖 南 羅 石 文
熱點背景:
材料一:2008年10月24日電 紀念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締結30周年招待會在人民大會堂金色大廳舉行。國家主席胡錦濤和日本首相麻生太郎出席招待會并致辭。胡錦濤在致辭中指出,30年前,鄧小平同志和福田赳夫先生等兩國老一輩政治家審時度勢、高瞻遠矚,作出戰略決斷,推動兩國締結了中日和平友好條約。這是繼1972年兩國政府簽訂中日聯合聲明、實現中日邦交正常化之后,兩國關系發展進程中的又一個重要歷史文件。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第一次以法律形式為中日這兩個一衣帶水的近鄰確立了和平共處、世代友好的大方向,確認了中日聯合聲明提出的各項重要原則,為推動兩國關系沿著正確方向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胡錦濤表示,中日關系已經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正面臨著新的重要發展機遇和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我們愿同日方一道,牢牢把握兩國關系發展的正確方向,增進政治互信,深化互利合作,擴大友好交流,推動中日戰略互惠關系持續健康深入向前發展。 麻生太郎在致辭中表示,日中兩國在廣泛領域里不斷展開交流與合作。今天中日關系的良好發展,歸功于為日中友好付出辛勤努力的人們。日中兩國是永恒的鄰居,日中關系是一種互不可缺的伙伴關系,兩國應該繼續開展各層次對話和交流,本著互利共贏的精神加強磋商與合作,實現共同發展,致力于亞洲乃至世界的穩定和繁榮。
材料二:2008年10月24日,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分別在人民大會堂會見了來華出席亞歐首腦會議并共同參加紀念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締結三十周年活動的日本首相麻生太郎。麻生太郎出席亞歐首腦會議并共同參加紀念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締結三十周年活動,體現了對亞歐合作與中日關系的高度重視。麻生表示,日本和中國互為永恒鄰居,雙方是共贏的關系。
B、知識鏈接:
一、政治學科
(一)從經濟常識角度分析
1.體現了經濟全球化。中日雙方都強調中日雙方共同致力于構筑中日戰略互惠關系,這是是適應經濟全球化的具體表現。
2.我國社會主義經濟必須面向世界。中日邦交正常化大大促進了雙方和平、穩定與繁榮,充分說明我國實行對外開放,發展對外經濟關系,是我國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必要條件。
(二)從哲學常識角度分析
1.正確意識能夠促進客觀事物發展。30年來,中日兩國人民堅持中日友好政策,相互理解、相互支持,成為中日關系發展的重要力量源泉。我們要重視這種精神的作用,推動中日“戰略互惠關系”邁上新臺階。
2.事物是相互聯系的,彼此孤立的事物是不存在的。中日都是亞洲和世界上有重要影響的國家,兩國關系的良好發展不僅是東亞地緣政治穩定的重要因素,也是開放性國際合作的典范。
3.事物是變化發展的。中日雙方強調要加強合作、構筑“戰略互惠關系”,這是為推動兩國關系“以歷史為鑒、面向未來”而采取的重大步驟,會推動中日“戰略互惠關系”關系邁上新臺階。
4.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關系。當前中日關系正朝著良好的方向發展,但影響雙方關系的一些錯誤社會意識,如參拜靖國神社問題, 教科書問題等,仍未得到根本性的解決,因此,全面構筑中日戰略互惠關系任重而道遠。
(三)從政治常識角度分析
1.國家職能由國家性質決定的,國家職能反映國家性質。中國政府一如既往地堅持中日友好政策由我國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性質所決定,又反映了我國工人階級和廣大人民群眾的意志和利益,體現我國的國家性質。
2.國際關系的變化是由國家利益和國家力量決定的。中日兩國是一衣帶水的友好鄰邦,兩國和平共處、世代友好、互利合作、共同發展,符合兩國和兩國人民的根本利益。
3.和平與發展是當今時代的主題。中日友好和互利合作不僅關系到兩國的發展和利益,也關系到亞洲乃至世界的和平穩定與發展繁榮。
4.我國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為世界和平與發展做出了應有的貢獻。
5.建立國際新秩序是解決和平與發展的有效途徑。中日兩國關系的發展不僅是地緣政治穩定的重要因素,也是開放性國際合作的典范,有利于推動國際秩序更加完善。
6.我國外交政策的基本點。《日中聯合聲明》、《日中和平友好條約》及溫總理在賀電中肯定的中日交往成果都充分說明了:獨立自主是我國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場;維護我國的獨立和主權,促進世界的和平與發展,是我國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標;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是我國對外關系的基本準則;堅持對外開放,加強國際交往,是我國的基本國策。
二、歷史學科:
1、友好交往:(漢朝至宋元時期)
(1)兩漢時期與日本的交往:
政治交往:漢武帝時,日本有三十多個國家通過朝鮮半島“使譯通與漢”;東漢光武帝時,日本“奉貢朝賀”,光武帝贈賜“漢委奴國王”金印;后來,日本又“譴使奉獻”。
經濟交往:中國的鐵器、銅器、絲帛傳往日本。
(2)唐朝與日本的交往:
全方位的交往:互譴使節;仿照唐制;學習建筑;教授儒學;貿易往來;
人物:日本的吉備真備和中國高僧鑒真。
(3)宋元時期與日本的往來:
南宋和日本交往頻繁;元代海船直通日本。
2、對抗與友好并存:(明清時期)
(4)明朝時期與日本的交往:
①日本一些浪人和武士勾結中國沿海奸商形成倭寇,民族英雄戚繼光和俞大猷英勇抗倭;
②1592和1597年,日本豐臣秀吉兩次派兵攻打朝鮮,中國明朝先后派李如松和鄧子龍入朝抗擊日本侵略軍;
③明朝中期,中日貿易往來成為雙方關系重要紐帶;后期,因倭寇的騷擾,明政府實行海禁,影響了中日貿易的正常發展;
(5)清朝時期與日本的交往:
清政府實行閉關政策,中日交往基本斷絕;晚清時期,中國以黃興、蔡元培、陳獨秀等為代表留日學生,有利于中國資產階級革命派的形成和革命思想的傳播。
3、日本兩次大規模的侵華:(從鴉片戰爭到新中國成立)
(1)日本經過明治維新實現了由封建社會中心店資本主義社會的轉變;也積極利用兩次工業革命的成果,提倡“殖產興業”、“文明開化”,成為亞洲的強國;
(2)在向帝國主義過渡后,日本制定了“征韓侵華”的大陸政策,把侵略矛頭對準了朝鮮和中國:①1874年在美國的支持下侵略臺灣; ②1894~1895年發動甲午中日戰爭,通過簽訂《馬關條約》,割占遼東半島和臺灣; ③1900年參與八國聯軍侵華戰爭,對北京大肆搶劫,并獲得大量賠款; ④1904年挑起日俄戰爭,從俄國手中占領中國東北地區南部(即南滿鐵路); ⑤1915年乘袁世凱復辟帝制之機,提出滅亡中國的“二十一條”; ⑥一戰期間,日本借口對德宣戰,奪取了山東和青島,取得了暫時獨霸中國的局面; ⑦1931年發動“九一八”事變,開始局部侵華,霸占東三省,并建立偽滿洲國,實行殖民統治;又先后發動“一二八”事變和制造華北事變,中華民族危機加深; ⑧1937年發動“九一八”事變,全面侵華,在政治上進行殖民統治,經濟上進行殖民掠奪,思想文化上實行愚民同化政策。
4、23年的冷戰對立:(1949年~1972年)
戰后美軍以“盟軍”名義,對日單獨占領,東京審判對一些戰犯免于起訴,保留了天皇制。企圖利用日本控制東亞,遏制共產主義。日本在美國的操縱和支持下,大力發展經濟。在對華問題上,日本追隨美國,敵視新中國;
5、30多年友好和平交往:(1972年至今)
(1)1972年田中角榮首相訪華,中日邦交正常化;其中1972年~1992年是重新調整和重新定位時期,1998年以來則是旨在構筑“友好合作伙伴關系”的新時期。這一階段中,因日本在歷史遺留問題上不能正確對待,20世紀90年代的中日關系一波三折,目前出現“政冷經熱”的局面。 隨著經濟大國地位確立,日本要求在政治、軍事上發揮更大的作用。
三、地理學科:
1、地理位置
日本位于亞歐大陸東端,屬于亞洲,是一個四面臨海的島國,自東北向西南呈弧狀延伸。東部和南部為一望無際的太平洋,西臨日本海、東海,北接鄂霍次克海,隔海分別和朝鮮、中國、俄羅斯、菲律賓等國相望。
2、面積和地區劃分
包括北方四島(擇捉島、國后島、色丹島、齒舞群島,現已被俄占)在內,日本國土總面積377800平方公里,約相當于俄羅斯的1/45,中國和美國的1/25。 日本的國土由北海道、本州、九州、四國4個大島和6848個小島組成,東西寬300公里,南北長3500公里。 日本的國土習慣上自北向南分為北海道、東北、關東、中部、近畿、中國、四國、九州等8個地區,不是行政上的劃分。領海面積310000平方公里。與俄羅斯存在“北方四島”(俄方名為“南千島群島”)領土爭端,與韓國存在竹島(韓方名為“獨島”)領土爭端,與我國存在的釣魚島領土爭端(現由日方控制)。
3、地形、地勢
日本境內多山,山地成脊狀分布于日本的中央,將日本的國土分割為太平洋一側和日本海一側,山地和丘陵占總面積的71%。 日本位于太平洋火山地震帶上,火山活動頻繁,給當地人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大麻煩。全國有160多座火山,其中50多座是活火山,為世界上有名的地震區。因此才有火山地震之邦之說.富士山是全國的最高峰,海拔3776米。在火山分布地區,景色優美,溫泉資源豐富,成為著名的觀光療養地。
4、河流、平原、湖泊
日本的河流大多發源于中部山地,向東西兩側流入太平洋和日本海。由于日本東西狹窄,加之山勢陡峭,河流多短而急促。在梅雨和臺風季節,水量增大,容易形成洪水。為此,日本修筑了大量的堤防和水庫,用于防洪。河水廣泛用于生活用水、農業和工業用水、水力發電。 日本的平原主要分布在河流的下游近海一帶,多為沖積平原,規模較小,較大的平原有關東平原、石狩平原、越后平原、濃尾平原、十勝平原等。
最大的湖泊是琵琶湖,面積672.8平方公里。
5、海岸線和海洋
日本海岸線全長33889公里。由于日本是一個島國,因此其海岸線十分復雜。西部日本海一側多懸崖峭壁,港口稀少,東部太平洋一側多入海口,形成許多天然良港。
在東部太平洋一側自南向北均被日本暖流(黑潮)環繞、東北部形成千島寒流(親潮),西部日本海一側是對馬暖流和里曼寒流。在寒流和暖流交匯處,魚類資源豐富,成為天然漁場。 由于地處海洋的包圍之中,屬溫帶海洋性季風氣候,終年溫和濕潤,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夏秋兩季多臺風,6月份多梅雨。1月平均氣溫北部-6℃,南部16℃;7月北部17℃,南部28℃。年降水量700—3500毫米,最高達4000毫米以上。近年,導致海水升溫的厄爾尼諾現象也對日本產生影響,主要是梅雨持續時間延長,容易形成冷夏和暖冬。
6、地貌地質
從板塊構造學說的觀點,日本位于亞歐板塊和太平洋板塊的消亡邊界,為西太平洋島弧-海岸山脈-海溝組合的一部分。全國68%的地域是山地。日本最高的山是著名的富士山,海拔3,776米。由于平原較少,日本很多山上都種植農作物,最大的平原為關東平原。日本位于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全球有十分之一的火山位在日本,在全國都時常會發生火山活動。嚴重的地震則每一個世紀都會發生幾次;近年發生的阪神大地震、新潟縣中越地震都是芮氏地震規模6級以上的強震,受到世界各國關注。日本的溫泉很多,并且已經發展成為旅游景點。
由于日本的島嶼呈北東向延伸得很長,南北跨越緯度約20度,因此有許多種氣候類型。氣候類型大部分是溫帶季風氣候,南部的九州島、四國、琉球群島(歸屬存在爭議)有副熱帶季風氣候。北部的島嶼夏天溫暖,冬天則十分漫長、寒冷,還時常有大量降雪。而中西部地區則冬天比較干燥,很少下雪,夏天潮濕。 日本是島國,又深受黑潮影響,海洋性氣候顯著,櫻花很美。
三、創新練習:
1. 麻生表示“日中兩國是永恒的鄰居,日中關系是一種互不可缺的伙伴關系”,這一觀點體現的唯物辯證法道理是
A.聯系和發展的觀點 B.量變與質變的觀點
C.一切從實際出發的觀點 D.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觀點
歷史上,兩國之間既有長期的和睦相處,也有血腥的兵戎相見。結合所學知識回答2-6題:
2、下列有關兩漢與日本的關系表述正確的是
A.中國興起了大規模移民日本的浪潮 B.鐵器、銅器與絲帛傳入日本
C.漢武帝與光武帝先后賜予日本使者金印 D.對日本的社會生活有深刻的了解
3、早在元、明時期,我國就開始受到外國侵略。最早侵略我國的是
A.日本倭寇 B.葡萄牙殖民者 C.荷蘭殖民者 D.沙俄殖民者
4、日本是近代給中國造成最大傷害的國家,主要依據是
A.制造旅順、南京大屠殺 B.曾割占我國寶島臺灣50年
C.1 937年發動全面侵華戰爭 D.強迫袁世凱簽訂“二十一條”
5、抗日戰爭時期,日本在占領區掠奪的方式有①強占耕地 ②低價收購農產品 ③對“統制事業”實行專營 ④濫發紙幣 ⑤商業專賣 ⑥工業壟斷
A.①②③④ B.①②⑤⑥ C.③④⑤⑥ D.②③④⑤
6、1972年中日關系恢復正常化的原因有①中國國際地位的提高 ②中美關系改善的影響 ③日本經濟發展的需要 ④兩國人民的要求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在古代,中日關系處于友好交往時期,友好往來是中日關系的主流。據此回答7-8題:
7.1784年,在日本福岡市志賀島出土了右上圖的金印。這枚金印是何時授予日本國王的?
A.西漢漢武帝時期 B.東漢光武帝時期
C.東漢漢獻帝時期 D.三國劉蜀政權時期回
8.隋煬帝給日本國書稱“皇帝問倭王”,日本對隋的國書稱“東天皇敬白西皇帝”,這表明
A.日本對隋朝無禮 B.日本堅持對等禮節
C.日本接受了中國文化 D.日本對隋朝稱臣
9.宋代海上往來大多是三、四月間從日本駛往中國的江浙沿海,五、六月間從江浙沿海駛向日本。這樣選擇航行時間主要是為了
A.避開倭寇的活動
B.遵守朝廷有關海禁的規定
C.利用海洋回流
D.利用季風
10. 中日關系出現分離聚合、親疏冷熱的變化,這主要決定于
A.當今時代的主題 B.兩國的國家利益
C.國際關系的發展變化 D.兩國的社會制度
11. 前幾年日本曾經對中國藺草席、大蒜的進口作出限制,而今天,中日兩國在應對金融危機上達成了很多對外貿易的一致。這些事實說明
A.日本政府對社會主義國家的根本立場不斷改變
B.資本主義國家和社會主義國家可以結盟
C.日本對外政策因國內外形勢改變而發生改變
D.日本與中國有著一致的經濟利益
12.運用歷史、地理和政治學科的有關知識,分析如何看待中日兩國在歷史問題上的分歧和共同戰略利益。
參考答案
1、A
2、B
3、A
4、C
5、A
6、D
7、B
8、B
9、D
10、B
11、C
12、(1)對中日關系而言、歷史問題是個非常重要的現實問題,尤其是近年來,日本國內少數人否認和美化侵略歷史的言行愈演愈烈,使歷史問題在60多年后的今天仍然影響著中日兩國在戰略利益和戰略關系上的判斷與選擇。日本軍國主義侵略中國的歷史鐵證如山,任何一個稍有理智、不懷偏見的人都不會無視那段慘痛的歷史。因此,歷史問題實際上是如何正確認識歷史的問題。(2)由于日本極少數人妄圖篡改歷史的企圖,才使得很長時間兩國之間產生不信任感,并對對方的戰略意圖與發展方向,對雙方戰略利益的判斷選擇產生了無可否認的負面影響。(3)中日兩國之間共同利益是:第一,是地緣戰略利益。中日兩國毗鄰而居,同處在一個政治空間之內。這就使雙方錯綜復雜地交織在一起,和則兩利,斗則兩傷,雙贏與互利應該成為兩國關系戰略思考的出發點和基本目標。第二,是地區戰略利益。中日同居亞太地區最具影響力的國家之列,理應加強合作,為構建公平、公正、合理、平等的地區政治秩序發揮積極的建設性的作用。第三,是發展戰略利益。中國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需要包括日本在內的發達國家的資金與技術;日本進一步發展經濟,同樣離不開包括中國在內的各國的合作。第四,是安全戰略利益。冷戰以后,亞太地區出現了不安定因素擴散化、不確定化和雙邊安全同盟擴大化的現象,這顯然不符合地區內各國尋求多邊安全機制以維護和平與穩定的趨勢。無論是今天應對世界金融危機,還是維護地區安全、解決跨國界的環境、走私等國際性問題,都需要包括中日兩國在內的國際社會的合作。
本資料由《七彩教育網》www. 提供!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北京成功舉辦奧運會的多角度思考
湖南省嘉禾縣一中教研室 羅石文 雷震 424500(郵)jhyzlsw@(郵箱)
一、熱點背景:
2008年8月8日晚8時,承載著海內外中華兒女百年夢想的第29屆奧運會,在北京國家體育場“鳥巢”揭開了她那神秘的蓋頭,恢弘壯觀的氣勢,博大精深的文化,奇妙獨特的構想,多彩艷麗的場景,震撼了中國,也震驚了世界。開幕式的文藝表演向全世界講述了感動世界的中國故事。巨大的畫卷徐徐展開,中國故事輕曼地演繹,中國五千年的夢想就是一篇恢宏的史詩,“飛天”、“長卷”、“煙花腳印”、“夢幻五環”、“太極”、“點燃圣火”等創意給世界留下了深刻印象。巨幅中國畫卷,是承載5000年燦爛文化的最佳載體。展示中華文化的價值理念,是中國人民和世界各國人民溝通心靈、加深了解、增強友誼、跨越分歧的最好方式。突出中華文化的和諧理念,無論是對于我們辦一屆高水平、有特色的奧運會,對于中國的發展進步,還是對于世界的和平、合作、友誼和發展,都具有重要的意義。世界給了我們16天,我們給了世界5000年!千年古都北京此次奧運會向全世界展現中國人文特點。不同文化和藝術形式在北京交流和發展。此外,奧運會影響到交通、電信、服裝加工、郵政保險、食品和醫療等多方面,在北京涉及到了幾乎社會的每一個角落,大規模修建公路、鐵路和機場,滿足了奧運會在交通運輸方面的需要,奧運會后的北京年客運量可達到17.4億人次。
二 、教材鏈接:
(一)從生活與哲學角度
1.意識的主動創造性。人能夠能動地認識世界,意識活動具有目的性和計劃性,意識活動具有主動性和創造性。開幕式展示中華文化價值觀念的盛大場面和精妙構思創造性地向世界展現了五千年的中國文化,是正確發揮人的意識的能動作用的充分體現。“長卷”、“夢幻五環”、“太極”、“飛天”等創意體現了人文奧運理念,是奧林匹克精神與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有機結合,豐富了奧林匹克運動的文化內涵。開幕式展現出以儒家文化為主體(包括道家、法家、墨家、兵家等在內)的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屬于正確的思想意識,成為中華民族共同的精神記憶和文化基因,深刻地影響著中國人的思維方式、行為方式和價值取向。開幕式向世界傳遞了友誼、和平、積極進取的精神和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美好愿望。
2.創新發展。辨證否定觀要求必須樹立創新意識,不僅要尊重書本知識,尊重權威,還要立足實踐,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不斷實現理論和實踐的創新與發展。北京奧運會開幕式與以往奧運會開幕式相比,無論是從形式上看,還是從內涵上看,都有進一步的創新,體現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實現了理論和實踐的創新與發展。開幕式最具創新發展的構思是:這幅長卷從始至終貫穿下來,所有運動員入場的腳步,都踩在上面,形成了色彩斑斕的大地,從而構成了一幅由現場藝術家和全世界上萬名運動員共同完成的作品,超越了繪畫,超越了體育,成為盛大感人的行為藝術,創造性的表現了中華民族天人合一、生生不息、包容兼蓄、和諧共生的理念。
3.矛盾普遍性與特殊性的統一。普遍性和特殊性的關系,即矛盾的共性和個性、個別和一般的關系。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過特殊性表現出來,沒有特殊性就沒有普遍性;特殊性離不開普遍性,一事物總是和同類的其他事物有共同之處。887塊活字印刷字盤變換出不同字體的“和”字,是中華文化精髓的凝練,中華文化倡導的和諧理念,就是要引導人們用“和而不同”的準則處世行事,和諧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相互沖突,從而形成萬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的局面。這種設計,把奧林匹克普遍精神和中國特色文化結合起來,體現了矛盾普遍性與特殊性的統一。
4.抓主要矛盾。主要矛盾指在事物發展過程中處于支配地位,對事物發展起決定作用的矛盾。巨幅中國畫卷,是承載5000年燦爛文化的最佳載體。開幕式設計把“巨幅中國畫卷”作為主題,體現了抓重點,抓中心,抓關鍵,是集中力量解決主要矛盾的體現。中國畫卷中所體現的意境和藝術的情趣,代表了中國文明的高級形態,又具有海納百川、包容萬象的特質,可以把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精華、古代文明與現代文明、以及萬紫千紅的色彩盡善盡美地表現出來。
5.堅持聯系的觀點。聯系具有普遍性、客觀性和多樣性。要求我們堅持聯系的觀點看問題。開幕式上,人在畫中舞,畫在舞中現,舞者變成了墨,隨著美妙的現代舞姿,在四大發明之一的紙上畫出了山水、太陽,畫出了“孔子周游列國”的誦讀情境、“活字印刷版”的文化意象、“絲綢之路”的大漠風情、“鄭和下西洋”的壯麗景觀、中華禮樂的盛大氣象、當代中國的時代風貌,以及造紙、飛天、長城、昆曲、和平鴿、鳥巢、太極拳、瓷器等一幅幅魅力無窮的中國元素,畫出了5000年來中華文明發展的歷程等,無不體現了聯系具有普遍性、客觀性和多樣性,不同的中國元素相互影響、相互制約,構成了一巨幅中國大畫卷。
(二)從經濟生活角度
1.開幕式的成功標志者北京奧運會成功了一半,舉行具有重大的經濟意義。對于我們辦一屆高水平、有特色的奧運會,對于中國的發展進步,還是對于世界的和平、合作、友誼和發展,都具有重要的意義。成功舉辦奧運會有利于改善北京等城市的自然環境和公共設施,為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打基礎,促進生產力的發展。
2.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人在畫中舞,畫在舞中現”、“2008名演員擊缶而歌”、“孔子三千弟子吟誦《論語》”、“887塊活字印刷字盤變換出不同字體的‘和’字”等創造性設計和表演,體現了較高的科技含量。鳥巢體育場和晶瑩剔透、無懈可擊的燈光設計、美輪美奐的文藝表演等都是“科技奧運”的一個重要體現。
3. 經濟全球化和對外開放。開幕式向世界展示了我國改革開放取得的成就,提高了“中國制造”在國際上的影響力,有利于促進中國文化、中國企業和中國產品走向國際市場,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
4.生產與消費辯證關系:消費是由客觀的物質生產狀況決定。生產決定消費對象;消費方式;質量和水平;為消費創造動力。消費對生產起著重要的反作用,消費的發展促進生產的發展。消費形成的需要,對生產調整和升級導向作用。消費是生產的目的。消費是生產的動力。新消費出現,能帶動相關產業的出現和成長。為生產創造出新的勞動力,并提高勞動力的質量,提高勞動者的生產積極性。奧運經濟的開發和文體事業的發展背后的商業價值將備受關注必將帶動中國旅游交通,餐飲發展,提高相關行業經濟效益拉動中國經濟的快速增長。
5.財政的分類和巨大作用:財政支出的分類:財政支出可以分為經濟建設支出;科學、教育、文化、衛生事業支出,行政管理和國防支出,社會保障支出集中力量辦大事:國家奧運場館建設從分類將屬于科學、教育、文化、衛生事業支出,從作用將國家財政支持投資大周期長風險大的基礎設施和工程的建設,充分體現社會主義國家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勢。國家財政促進科教文衛事業的發展。大力發展科、教、文、衛事業,是經濟發展的基礎,也是社會文明進步的標志。北京奧運會全部31個比賽場館的建設總投資為130億元人民幣,其資金來源50%由中央財政和地方財政的投入,是財政作用的體現。
6.科學發展觀,第一要義是發展,核心是以人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我國提出“綠色奧運”的理念,符合科學發展觀的要求。
(三)從政治生活角度
1.政府積極履行國家職能。政府積極履行了經濟職能,用市場的眼光開發文化資源,大力發展文化產業;政府積極履行了文化職能,國務院、北京市政府有力組織奧運會開幕式是大力發展體育文化事業的表現,展現了中華民族的文化底蘊;政府積極履行好了社會公共服務職能,使開幕式勝利舉行。
2.公民自覺履行維護國家榮譽的義務。公民要增強民族自豪感,以我國悠久的歷史文化和國際地位不斷提高而自豪;要增強民族自尊心,不做有損國格、人格的事情;要增強民族自信心,積極為奧運會作出自己的貢獻。
3.我國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2008名演員擊缶而歌,吟誦“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的《論語》名句體現我國的和平外交政策;孔子三千弟子吟誦《論語》,在清雅、悠遠的古琴聲中,手持竹簡的士子們,齊聲朗誦:“四海之內,皆兄弟也”體現我國建立和諧世界的主張;“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體現我國尊重他國主權、反對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建立國際新秩序的主張;“德不孤,必有鄰”體現中華民族重視德行的優良傳統,奉行“以鄰為伴、與鄰為善”的周邊外交方針和“安鄰、睦鄰和富鄰”的周邊外交政策;“禮之用,和為貴”體現和平與發展的主題,我國堅持和平解決國際爭端的外交主張。
4.國際組織分類。國際奧林匹克委會屬于按成員性質非政府間國家組織按地理范圍:全球性國際組織按職能范圍:專門性國際組織。
5.堅持科學發展觀。中國辦奧運會不講排場,在奧運工程建設中要節約每一滴水、每一度電,把節能和環保落實到每一項工程。這表明我國政府堅持求真務實的作風,堅持對人民負責的基本原則。堅持科學發展觀。
(四)文化生活角度
1、人們的精神活動離不開物質活動,精神產品離不開物質載體。文化具有多樣性,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異,理解個性,和平相處,共同促進世界文化的發展,只有在民族平等的基礎上世界各國人民才能相互尊重、共同發展。中國通過舉辦奧運會,進一步弘揚奧林匹克精神,促進世界的和平與發展,進一步增進中國人民同世界各國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誼,擴大交流與合作,是上述道理的體現。
2、充分發揮全國人民的積極性,依靠全國人民,凝聚人心,激發民眾參與熱情,大力實踐綠色奧運、科技奧運、人文奧運三大理念,弘揚團結、友誼、進步的奧林匹克精神,為世界和平發展合作和交流作出貢獻。體現了人民群眾是社會實踐的主體,也是文化創造的主體。
3、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中華傳統文化具有鮮明的民族性,中國傳統文化底蘊深厚。我們要發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植根于自己民族文化土壤,在內容和形式上積極創新,努力鑄造中華文化的新輝煌。北京奧運會火炬創意靈感來自“淵源共生,和諧共融”的“祥云”圖案、火炬造型的設計靈感來自中國傳統的紙卷軸,這些都說明中華文化源遠流長。
4、每個人所具有的文化素養是通過對社會生活的體驗,特別是通過參與文化活動、接受知識文化教育而逐步培養出來的。文化對人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積極參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動,不斷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是培養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徑。因此,應在全國進一步掀起“迎奧運、講文明、樹新風”的活動熱潮。 5、“迎奧運,講文明,樹新風”活動、”首都文明從我做起”、“排隊推動日”、“文明北京行”、“微笑北京、志愿奧運、共創和諧”等活動得到社會各界廣泛響應,廣大市民在參與活動中貢獻力量,在貢獻力量的同時享受奧運帶來的快樂。充分體現了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形式是多種多樣的。
6、北京奧運會、殘奧會賽會志愿者報名人數如此之多,港澳臺僑同胞捐資建設水立方奧運場館充分體現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中華民族精神。說明愛國主義精神要貫穿于實際行動中。
三、創新練習:
2008年8月8日晚8時,承載著海內外中華兒女百年夢想的第29屆奧運會,在北京國家體育場“鳥
巢”揭開了她那神秘的蓋頭,恢弘壯觀的氣勢,博大精深的文化,奇妙獨特的構想,多彩艷麗的場景,震
撼了中國,也震驚了世界。回答1-5題。
1.奧運會開幕式開幕式的文藝表演向全世界講述了感動世界的中國故事,是一場既宏偉又節儉的開幕式。之所以要勤儉辦奧運,是因為
①艱苦奮斗、勤儉節約是有志者的精神境界, ②勤儉節約的精神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③勤儉節約的精神是國家民族精神的象征,是現代化建設的需要。④勤儉節約的精神是國家抑制消費的需要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 “節儉辦奧運”的觀念真正落實到了整個籌辦和舉辦過程中,從哲學上看是因為
①物質決定意識,要求我們想問題辦事情必須一切從實際出發
②正確的思想意識能夠促進客觀事物的發展
③要用發展的觀點來看問題 ④量變與質變是辯證統一的關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3. 在舉辦奧運的過程中,政府做到了
①履行國家經濟職能、政治職能、文化職能和社會公共服務職能 ②堅持對人民負責的原則
③依法執政、民主執政、科學執政 ④直接參與經濟活動
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4. 在美國金融危機的惡劣經濟環境下,“奧運經濟”成為了中國經濟新的增長點,并創造出了上百萬個就業機會。這表明
①第三產業可以有力地促進經濟發展
②奧運會可以直接創造物質財富
③第三產業可以增加就業
④第三產業可以推動農業的現代化
A.①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5.奧運會開幕式和閉幕式的文化的價值潛力以后將得到進一步挖掘。挖掘奧運會開幕式和閉幕式的文化的價值潛力有利于:
①產業結構的提升
②增加文化產品的附加值
③提高文化產品的質量
④推動我國國民經濟快速發展
A.①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6.北京奧運會期間,北京民眾展示出了良好的文明風貌,這是在履行公民:
A.批評和建議的權利 B.當家作主的權力
C.維護國家榮譽和利益的義務 D.國際交流與合作的職能
為紀念2008年北京奧運會,中國人民銀行面向全球發行了一整套奧運紀念幣,紀念幣上市以來,由于具有較大的升值潛力,受到許多奧運愛好者和收藏家們的積極追捧,收藏價格幾度上漲。據此回答7-8題。
7.對中國人民銀行來說,發行奧運紀念幣:
①實現了其價值 ②實現了其使用價值 ③出讓了其價值 ④出讓了其使用價值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8.該紀念幣共有金、銀幣各兩種,均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定貨幣。該套紀念幣在本質上是:
A.商品 B.紙幣 C.鑄幣 D.一般等價物
2008年,北京奉獻給了世界一屆“無與倫比“的體育盛會,奉獻出了一屆獨具東方神韻的文化盛會.在這個美麗的夏天,“人文奧運”,這個充滿東方智慧的奧運理念,綻放出了奪目的光彩……“人文奧運”是北京提出的具有獨特價值的創新理念,是一個有強大生命力和巨大生成力的理念。回答9-10題。
9.對材料中的價值的理解正確的是
A.事物對人的經濟價值
B.事物對人的審美價值
C.事物對人的積極意義
D.人與事物的內在聯系
10.從根本上看,“人文奧運”具有強大生命力和巨大生成力是因為它
A是對事物發展規律的正確反映
B.對客觀事物發展有決定作用
C.能夠克服錯誤意識的影響
D.是北京奧運三大理念的核心
11、2008年8月8日,中國人民乃至世界人民都不會忘記這個日子!中國成功地舉辦了奧運會。舉辦奧運會是中華民族的百年夢想。北京奧運會的舉辦,帶動了一批高質量的科技成果賽場館建設、節能減排、城市建設等方面的應用,高清晰的賽事轉播、絢麗夢幻的開幕式、復雜的賽事積分系統等等使大批科技創新成果在奧運會中得到展示,如同菲爾普斯在鳥巢奪下奧運八金的奇跡,北京奧運會每天都在上演驚奇。它不僅僅是一場體育的盛會,也是一場科技的盛宴。她讓全世界人民感受到了古老的文明與現代科技的精密結合,推動“綠色奧運、科技奧運、人文奧運”理念的實現。
結合上述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1)從國家的角度說明國家重視科技創新的理由
(2)從政黨的角度分析共產黨提高科技創新的意義
(3)依據政治常識說明我國公民應如何自覺履行維護國家榮譽的義務?
12、2008年8月8日晚8時8分,第二十九屆夏季奧運會在北京的國家體育場--鳥巢隆重開幕。奧運會開幕式是展現中華民族豐厚文化的大舞臺,開幕式的文藝表演向全世界講述了感動世界的中國故事。巨大的畫卷徐徐展開,中國故事輕曼地演繹,中國五千年的夢想就是一篇恢宏的史詩,“長卷”、“夢幻五環”、“太極”、“點燃圣火”、“飛天”等創意給世界留下了深刻印象,體現出了豐富而悠久的中國傳統文化獨特的魅力,傳達著勤勞自強的中華民族邁向世界的豪情和自信。
(1)請運用經濟生活的有關知識回答:舉辦北京奧運會對我國有何重大意義?
(2)運用聯系與發展的觀點分析,為什么說北京奧運會開幕式是展現中華民族文化的大舞臺?
(3)運用國家職能的知識分析,在奧運會的舉辦過程中應如何展現中華民族豐富的文化底蘊?
參考答案:
1、A
2、D
3、A
4、A
5、D
6、C
7、B
8、D
9、C
10、A
11、(1) ①國家性質決定國家國家職能,國家職能反映國家性質。重視科技創新是國家履行文化職能和經濟職能的表現。重視科技創新有利于提高綜合國力和經濟實力。②我國國家機關是人民意志的的執行者和利益的捍衛者,堅持對人民負責的原則。科技創新關系到國家的興旺發達,關系到人民利益的充分實現。
(2) 提高科技創新這是有黨的性質決定,科學執政的要求,也是三個代表的具體體現,同時也是提高黨的執政能力的要求。是貫徹科學發展觀的要求。
(3)①增強民族自豪感,以我國悠久的歷史文化和國際地位不斷提高而自豪。 ②增強民族自尊心,不做有損國格、人格的事情。 ③增強民族自信心,相信在黨的領導下能夠成功舉辦奧運會,并積極為奧運會作出自己的貢獻。
12、(1)①改善北京等城市的自然環境和公共設施,為實現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打基礎;②促進第三產業的發展,拉動國內消費需求、投資需求,增加勞動力就業,促進產業結構調整;③展示我國改革開放取得的成就,提高中國制造在國際上的影響力,促進中國文化、企業和產品走向國際市場,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
(2)①事物聯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觀性,我們要堅持用聯系的觀點看問題。任何事物都與周圍的其他事物相互聯系,通過北京奧運會開幕式這個舞臺展現中華民族文化,奧林匹克文化將為中華文化注入新的生命力,同時中華文化也極大地豐富了奧林匹克文化。②事物是變化發展的,我們要用發展的觀點看問題。民族文化的生命力在于應用和發展,通過北京奧運會開幕式這個舞臺展現民族文化、發展民族文化,這是傳播和繁榮民族文化的需要。
(3)政府要積極履行經濟職能,用市場的眼光開發文化資源,大力發展文化產業;政府要積極履行了文化職能,大力發展體育文化事業的表現,展現中華民族的文化底蘊;政府要積極履行好了社會公共服務職能,提高人民群眾的文化素質,指導大眾了解掌握祖先創造的遺存和具有悠久歷史的民族民間文化,自覺地利用奧運會這個舞臺宣傳和弘揚民族文化。
本資料由《七彩教育網》www. 提供!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奧巴馬當選為美國總統
湖南省嘉禾縣一中教研室 羅石文 李剛杰 424500(郵)
jhyzlsw@(郵箱) 402671464(QQ)
一、熱點背景:
美國總統選舉于2008年11月4日落幕。奧巴馬贏得338張選舉人票,遠遠超過當選所需的270張。麥凱恩僅獲163張。奧巴馬贏得6200多萬張選民選票,總數過半,麥凱恩獲5500多萬張選票。民主黨候選人貝拉克·奧巴馬以巨大優勢擊敗共和黨對手約翰·麥凱恩,歷史性地當選美國首名非洲裔總統,成為美國第44任總統,也是美國歷史上第一位黑人總統。他將于2009年1月20日就任第56屆總統。奧巴馬隨后在芝加哥向支持者發表講話,承諾與共和黨合作,為美國帶來變革。
二、知識鏈接:
A、歷史學科:
1.對《獨立宣言》的認識:《獨立宣言》提倡“天賦人權”、“人民主權”的資產階級自由平等思想,否定封建等級制和君主制,否定英國對殖民地統治的合法性,極大鼓舞了北美人民的斗志,成為北美人民爭取獨立戰爭勝利的旗幟和綱領性文件。同時,《獨立宣言》也是法國大革命期間頒布的《人權宣言》的藍本,馬克思稱之為第一個人權宣言。
2.美國1787年憲法的評價要點:
① 體現和維護了獨立戰爭的重大成就,使政府建立在資產階級民主制基礎上,帶來長期穩定,利于發展;
② 是歐洲啟蒙思想的成功實踐,對后來的資本主義國家起到示范作用。美國率先確立了聯邦制、共和制、三權分立制。“聯邦制”賦予政府強有力的權利,利于國家政權的鞏固;“民主共和制”把主權在民理論付諸實踐,并從制度上根本否定了君主專制制度;“三權分立”利于防止專制獨裁,保障了資產階級民主。
③ 維護資產階級利益是其本質所在,故有一定局限性和保守性。如允許奴隸制存在、不承認黑人和印第安人具有與白人相同的權利等。
3.美國內戰(1861-1865年)
內戰爆發的原因、戰爭經過、戰爭性質和意義(南北戰爭是美國歷史上的第二次資產階級革命,它維護了國家的統一,廢除了奴隸制度,進一步掃除了資本主義發展的障礙,為美國資本主義經濟的起飛鋪平了道路)。
4.經濟上進行第二次工業革命,向帝國主義過渡。
5.羅斯福新政的實質和作用:新政的實質實施國家干預經濟,維護資本主義制度。羅斯福曾經說過新政是“是舊民主主義秩序的新應用”。所謂“新”,即是以國家對經濟全面加強干預的政策,取代了自由放任的傳統經濟政策。新政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經濟危機對美國經濟的嚴重破壞,促進了社會生產力的恢復。緩和了社會矛盾,遏制了美國的法西斯勢力,鞏固了資產階級民主政治。開創了國家干預經濟發展的新模式。為英、法等資本主義國家所借鑒。
6.二戰后到今(20世紀40年代中——21世紀初):美國的霸權主義時代。
7.美國外交政治狀況:
推行霸權主義政策及“冷戰政策”、美蘇爭霸及與中國的關系、世界格局多極化。
B、政治學科:
(1)美國聯邦制的特點和利弊
(2)美國政黨的特征
(3)美國兩黨制的實質:為資本主義制度服務的政黨制度,是維護資本主義私有制的經濟基礎、維護資產階級利益的一項政治制度。
(4)、兩黨競選的實質:①在選舉中,兩黨為爭奪民眾,不得不競相提出符合選民利益的政策主張,客觀上反映了一定的民意,一定程度上提供了公民參與國家政治生活的渠道。但實質上,兩黨制是資產階級不同利益集團之間相互監督和制衡的機制保障。在施政過程中,由于有在野黨的監督和制約,執政黨一般不敢過分濫用權力。②美國的競選是有錢人的權力游戲,有權人的金錢游戲。
(5)美國的三權分立與權力制衡:確立三權分立原則的原因:(美國選擇三權分立的政體,是其歷史條件和具體國情的產物。美國選擇三權分立的政體,也是由其國家的階級本質決定的);三權分立原則的地位與核心內容:(三權分立是美國聯邦政府組建和運行的基本原則,其核心內容是權力分立、制約和平衡)。三權分立(央政權機構由彼此平等而又獨立的立法、行政和司法三個機關組成,立法權屬于國會,行政權屬于總統,司法權屬于聯邦各級法院。國會負責立法,總統負責實施法律,法院負責審查法律)。權力的制衡。
C、地理學科:
(一)、自然環境
1、位置與范圍:跨寒、溫、熱三帶,東臨大西洋,西臨太平洋,北臨北冰洋。
2、領土組成:(1)本土部分;(2)兩個海外洲:一個是臨北冰洋、太平洋,北極圈穿過,跨北美洲和大洋州的阿拉斯加州;
另一個是位于太平洋,北回歸線穿過的夏威夷州。(美國面積937萬平方千米,居世界第四位)
3、地形區分布:(1)西部高山區:科迪勒拉山系北段—落基山脈、內華達山脈、海岸山脈
(2)中部平原區:中央平原、大平原、墨西哥沿岸平原、大西洋沿岸平原(美國首都華盛頓就在這里)(美國平原面積占全國的一半以上,地形以平原為主)
(3)東部山區:阿巴拉契亞山脈
4、氣候:
西部:沿海狹長的地中海氣候、溫帶海洋氣候,在海拔較高的地方出現高原山地氣候;
中部:廣闊的溫帶大陸性氣候;東南部:亞熱帶季風氣候。
美國降水從東南向西北逐漸減少。
5、河流與湖泊:(1)大西洋水系:注入大西洋的河流主要有密西西比河,全長6020km,為世界第四長河。(世界第一二三長河分別為非洲尼羅河、南美洲亞馬遜河和中國的長江);
(2)太平洋水系:注入太平洋的河流主要有科羅拉多河和哥倫比亞河;
(3)東北部淡水湖群:包括蘇必利爾湖、密歇根湖、休倫湖、伊利湖、安大略湖,為世界最大的淡水湖群。其中密歇根湖屬美國,其余四湖為美國和加拿大共有,蘇必利爾湖為世界最大淡水湖。
6、資源:(1)礦產、森林、草原豐富。(2)資源消耗量大,原因是:工業生產需求量大,再就是人們的高消費。
后果:①消耗全球大量能源,不利于能源的可持續發展。②污染全球環境
(二)、人文環境:
1、居民:人口2.78億,土著居民是印第安人。移民的白人、黑人和亞洲的黃種人經過長時間的融合,形成統一的美利堅民族。
2、農業:(1)地位:世界上的農業大國,農業地區專業化程度較高。(2)農業特點:機械
化和專業化。(3)主要農業帶劃分的依據:自然條件、市場需要;劃分的農業帶如圖;好處:
提高農業生產技術和生產效率。(4)農業發展的優勢:①平原面積廣大,耕地多,約占世界
耕地面積10% 。②密西西比河和五大湖提供灌溉水源。
3、工業:(1)地位:是世界上最發達的工業國家。(2) 特點:高新技術產業的基地(作用:
①促進美國經濟增長 ②增加就業機會)。
(3)3大工業區:
工業區名稱 發展條件 主要城市 其它
東北部工業區(傳統工業區) 資源:煤、鐵資源豐富;交通:①大西洋沿岸多優良港口,②五大湖和密西西比河水運便利;地形:平原肥沃; 芝加哥、紐約(最大城市)、華盛頓(首都)、底特律(汽車城)、波士頓 環境污染比較嚴重
南部工業區 墨西哥灣西北是美國主要石油產地; 休斯頓
西部工業區(新興工業區) 高新技術產業為主;環境好 舊金山(新興電子工業中心)、洛杉磯
三、創新練習:
奧巴馬以巨大優勢擊敗共和黨對手麥凱恩,歷史性地當選美國首名非洲裔總統,成為美國歷史上第一位黑人總統。有人說:“奧巴馬當選,如同美國政治一場非暴力革命,表明美國的人權得到顯著提升。據此回答1-3題:
1、下列被馬克思譽為“第一個人權宣言”的是
A英國的《權利法案》
B美國的《獨立宣言》
C法國的《人權宣言》
D美國的《解放黑人奴隸宣言》
2、《獨立宣言》被稱為第一個人權宣言,,主要上因為它
A最早闡明了天賦人權的政治綱領
B宣告了美利堅合眾國的誕生
C是爭取民族獨立戰爭勝利的旗幟
D與法國《人權宣言》目標一致
3、美國1787年制憲原則起源于下列哪一位思想家的觀點
A孟德斯鳩 B伏爾泰
C盧梭 D狄德羅
美國總統選舉在50個州同時舉行,50個州在不同歷史時期都經歷了歷史的變革。回答4-8題。
4、英屬北美13個殖民地的抗英斗爭,到18世紀末轉變為聯合一致的美國獨立戰爭。出現這一轉變主要是由于
A英國壓迫加劇,北美人民反英意識增強
B北部幾個殖民地資本主義經濟迅速發展
C各殖民地間初步形成了統一市場
D統一的美利堅民族開始形成
5、從結果上看,南北戰爭時期林肯政府的施政措施和“羅斯福新政”的相同之處是
A維護了國家的統一
B鞏固了美國的資本主義制度
C加強了國家對經濟的全面干預
D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國內種族歧視狀況
6、林肯在競選中主張解放黑奴,但1861年他卻把宣布解放黑奴的一位將軍撤職。1862年他又發布了《解放黑人奴隸宣言》。林肯的這種策略變化表明他在此期間的最高宗旨是
A拯救聯邦政府,維護國家統一
B團結黑人奴隸,戰勝南方叛軍
C放棄廢奴主張,向奴隸主妥協
D保護白人利益,堅持種族歧視
7、美國內戰前夕,南方種植園經濟實質是
A英國完全控制的殖民地經濟
B歐洲移民發展起來的奴隸制經濟
C種植園主經營的奴隸制經濟
D使用奴隸進行生產的資本主義經濟
8、19世紀末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工業大國的重要原因是
①進行領土擴張和西進運動
②對外貿易和資本輸出發展迅速
③大量吸收外來移民
④內戰后工業、農業得到較協調的發展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奧巴馬面臨的國際國內形勢和羅斯福總統就職時所面臨的國際國內形勢都很嚴峻,奧巴馬多次承諾要與共和黨合作,為美國帶來變革。據此回答9-11題:
9、在羅斯福新政中,既直接提高就業率,又為經濟發展開拓空間的措施是
A恢復銀行信用 B調整農業經濟
C規范企業行為 D舉辦公共工程
10、引發20世紀20年代末美國經濟危機的原因是
①紐約作為世界金融中心的地位動搖
②經濟繁榮集中表現在工業生產高漲上
③市場上普遍推行分期付款
④股票投機活動空前活躍
A.①③ B。①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11、20世紀90年代以來,美國新經濟的主要特征是
A、高速度、低通脹 B、改善人民生活,緩和社會矛盾
C、信息化和全球化 D、高速度、低失業率
近來美國金融業風云變幻,紐約華爾街發生動搖全球金融體系的地震,美國四大投資銀行中雷曼兄弟公司申請破產保護,第三大投資銀行美林證券公司被美國銀行收購,華爾街5大著名投行跨塌3個,各大金融機構也紛紛暴露問題。各國政府紛紛聯手救市。 回答12-14題:
12、雷曼公司是世界著名的投資公司,其資產遍布世界各地,我國有7家上市銀行持有雷曼相關資產,合計數量約為7.2164億美元。這說明了:
A.生產全球化 B.貿易全球化 C.資本全球化 D.技術全球化
13、美國次級房貸危機爆發,并向全球金融機構深度蔓延,致使許多國家的金融業遭受嚴重損失,進而影響世界經濟的發展這一事件告訴我們:
①經濟全球化不利于經濟發展 ②要高度重視國家經濟安全
③要放慢金融業的對外開放步伐 ④應增強抵御金融風險的能力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14、由華爾街引發的“金融海嘯”波及世界。2008年9月29日紐約、倫敦油價單日暴跌超過10美元。這說明
①經濟全球化使世界各國的經濟聯系在一起 ②經濟全球化有利于發達資本主義國家
③經濟全球化也意味著“風險全球化” ④我國必須重視維護自身的經濟安全
A.①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③④
15、美國某民意測驗機構在中學生中進行調查,要求每個學生選一位在本國早期歷史上貢獻最大的總統。結果,下列總統得票相近。
問題:
(1)這三種選擇,你認為哪一種更有道理 為什么
(2)另外兩種選擇是否也有可理解之處 請簡要說明理由。
16、讀美國農業帶分布圖,回答下列問題:
⑴圖中字母代表的農業帶名稱分別是
D________ _,E_________ ,F ,
G
⑵影響A農業帶的主要自然條件是 _______
___________
影響A農業帶的社會經濟條件是
⑶B分布在美國_________部和_________部,前者種植_________,后者種植_________,
造成差異的主要因素是 。
⑷C所產的糧食大部分作為________。此外這里也是美國_________的主要產區。
⑸D帶的灌溉水源主要是_________河
⑹美國農業地理上的突出特點是________ ,主要好處是___
17、近幾年,因為我國部分出口產品市場主要集中在美國、日本、歐洲、東盟等傳統市場,所以引發了諸多的貿易摩擦。據商務部統計,2007年,全球共有19個國家(地區)對我國企業發起反傾銷、反補貼、保障措施等貿易救濟調查近80起。此外,同期我國還遭遇美國337知識產權調查17起。我國在連續多年成為全球遭受反傾銷調查最多的國家后,2007年又成為全球遭受反補貼調查最多的國家。2008年,美國等國家針對中國的反傾銷調查也經常見于報端。
結合材料回答中國企業應該怎樣與奧巴馬領導下的美國進一步發展貿易關系?
四、參考答案:
1、B
2、A
3、A
4、D
5、B
6、A
7、D
8、B
9、D
10、D
11、C
12、C
13、B
14、C
15、華盛頓:使美國擺脫了英國的殖民統治,贏得獨立。
杰斐遜:參與起草《獨立宣言》,它是“第一個人權宣言”(如答宣告北美13個殖民地 脫離英國而獨立也給分)。
林肯:廢除了黑人奴隸制,維護了聯邦的統一。
16、⑴D棉花帶 E水果和灌溉農業區 F畜牧和灌溉農業區 G小麥和林牧業區
⑵夏季氣溫低,生長期短,不利于谷物成熟 A區城市較多,工業發達,人口稠密,對乳畜產品需求量大
⑶北部 中部 春小麥 冬小麥 北部冬季較長氣溫較低,南部氣溫較高
⑷飼料 大豆
⑸密西西比
⑹農業生產的區域專業化 便于充分利用自然條件,大規模使用農業機械,提高農業技術
17、①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的對外開放的基本戰略,形成經濟全球化條件下參與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新優勢。
②加快轉變外貿增長方式,立足以質取勝,調整進出口結構,大力發展服務貿易,實行“市場多元化”戰略。
③企業要逐步增強適應國際市場的能力,遵循國際貿易規則和慣例,規范自身的競爭行為。
④加快培育我國的跨國公司和國際知名品牌,建立一套完善的知識產權保護體系, 提高國際競爭力。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神州”七號發射成功
一、熱點材料:
2008年9月25日21時10分04秒,我國航天事業又迎來一個歷史性時刻,我國自行研制的神舟七號載人飛船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9月27日16時34分,在發射升空43個小時后,中國航天員開始了中國人第一次艙外活動,16時41分,隨著翟志剛進入太空,中國航天員首次太空行走正式開始。太空行走共進行了19分35秒。期間,翟志剛與飛船一起飛過了9165公里,在其出艙期間飛船正以7.8公里/秒的速度在距地球約343公里的太空高速運動,翟志剛成為中國“飛得最高、走得最快”的人。9月28日17時37分許,在太空遨游了68小時27分鐘的“神舟”七號飛船返回艙成功著陸。18時23分,翟志剛、劉伯明、景海鵬三名航天員成功出艙,中國“神舟”七號載人航天飛行任務圓滿成功。這次任務是中國載人航天計劃迄今為止最大膽的嘗試。它彰顯了中國在研制高度可靠而強大的運載火箭以及航天員在太空中生存所必需的系統方面的成功。對于中國和世界上的許多人來講,該計劃已經成為中國經濟成功和技術實力的有力象征。外電認為,此次太空飛行是中國載人航天發展史上風險最大的一次。我國毫不掩飾自己在宇宙開發方面的雄心。專家們指出未來中國將實施航天器對接,創建太空實驗室,進而建立自己的軌道空間站。
二、知識鏈接:
(一)、.歷史學科 :
中國古代火藥制造與外傳的史實;中國現代發射導彈、衛星、宇宙飛船的史實,二戰后人類在航天技術取得的重大成就(衛星、宇宙飛船、成功登月及航天飛機等),人類歷史上的三次科技革命的有關知識。
(二)、政治學科:
A.從經濟常識角度分析
1.神舟七號載人飛船發射升空,航天科技水平的提高表明了科技是第一生產力,是先進生產力的集中體現和主要標志。科技的進步可以使生產工具得到改善和更新、勞動者素質和勞動對象的利用水平得到提高,甚至產生新的產業部門和導致社會經濟突飛猛進的進步,進而提高國民經濟各部門的勞動生產率,提高國家的經濟實力和綜合國力。(科技進步的經濟學意義)
2.公有制是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基礎。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為航天事業和其他科技事業的研究和發展提供了雄厚的物質基礎。載人航天飛行圓滿成功體現了在我國充分發揮社會主義制度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巨大優越性。
3.載人航天是當今世界高新科技中最具挑戰的領域之一,從神六到神七,通過自力更生、自主創新,我國載人航天技術的發展又邁出了重要一步。所以在發展航天事業時,必須堅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則,把立足點放在依靠自己力量的基礎上,同時也得益于積極引進和消化吸收國外先進技術。
4.在載人航天事業發展中,國家投入了大量的資金。國家用于航天事業的經費來自于國家的財政支出,體現了國家財政促進科、教、文、衛事業發展的作用。
5、航天技術改變了我們的生活,豐富了我們的生活:“太空鞋”的問世,走下神壇的數碼相機,從航天食品到方便面蔬菜,人造心臟的技術取自航天飛機的燃料泵技術,汽車導航,紅外線溫度計等。試用生產和消費的相互關系說明這一現象:生產決定消費,它為消費提供對象,決定消費水平和消費方式,并為消費創造動力;消費是生產的目的和動力,對經濟具有促進生產和動力功能,一個新的消費熱點的出現,往往能帶動相關產業的出現和發展。神七成功發射,可以帶動教育投資及相關產業的發展,并引導人們科學合理地消費,有利于經濟發展和精神文明建設。
B.從哲學常識角度分析
1.從人生價值的角度來看,翟志剛、劉伯明、景海鵬為我國的航天事業做出的巨大貢獻屬于社會價值;黨中央、國務院授予他們的榮譽稱號屬于自我價值。
2.“神舟七號”屬于實踐中的科學實驗形式。(作用補充)
3.實施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的重大戰略決策是根據世界科技發展的大趨勢,著眼我國國防科技事業和現代化建設大局,在進過了對實際的調查和充分的技術、經濟可行性論證基礎上果斷作出的,是對客觀實際的如實反映,是完全正確的。——物質決定意識,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這要求我們想問題辦事情必須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使主觀要與客觀達到具體的歷史的統一
4.載人航天,人命關天,成敗系于毫發,質量高于一切。廣大航天科技人員嚴格按照“嚴肅認真、周到細致、穩妥可靠、萬無一失”的十七字方針,發揮航天精神,把質量作為載人航天工程的生命,使每次發射試驗都真正做到了設施設備零故障、技術操作零差錯、組織指揮零失誤,確保了神舟飛船一次次的成功發射和返回。——規律是客觀的,既要尊重客觀規律,又要充分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
5.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的七大系統涉及學科領域廣泛、技術含量密集,全國110多個研究院所、3000多個協作單位和幾十萬名工作人員承擔了研制建設任務。——堅持集體主義的價值取向,正確處理好整體和部分的關系,著眼于從整體上把握事物的聯系,尋求最優目標,同時,搞好局部,使整體功能能得到最大發揮。
6.廣大科技工作者在繼承現有成熟技術的基礎上,既積極學習、消化和吸收國外先進技術,又大膽探索和創新,攻克了一項又一項系統級關鍵技術難題,突破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和生產性關鍵技術,不僅使我國在一些重要技術領域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還鍛煉和培養出了一大批能夠站在世界科技前沿、勇于創新的高素質人才,為我國航天事業實現新的突破積蓄了強大的發展后勁。——事物的發展是內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結果,內因是事物發展變化的根據,外因是事物變化發展的條件,外因通過內因而起作用,這一原理要求我們在實踐中堅持內因和外因相結合的觀點,既要重視內因的作用又不能忽視外因的作用。
7.我國航天事業的發展道路也不是一帆風順的,我國航天人在遇到挫折時,處變不驚,在困難和挫折面前,他們堅信光明的前途,不悲觀,不動搖,滿懷信心地戰勝困難和挫折,向著既定的正確目標邁進。——事物發展是前進性和曲折性的統一,事物發展的總趨勢是前進的,但發展道路是曲折的。在前進中有曲折,在曲折中有前進,是一切新事物發展的途徑,這個原理要求我們必須正確對待前進中遇到的困難和成功。
8.航天工程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循序漸進,從神一到神七,從無人到載人,從單人到多人,一次次的突破和勝利都源于中國航天人不斷的技術積累和創新。——世界上任何事物的變化都是量變和質變的統一,任何事物的發展都必須首先從量變開始,沒有一定程度的量的積累,就不可能實現事物性質的變化,就不可能實現事物的飛躍和發展。這一原理要求我們在實際工作中必須重視量的積累。
9.參與神七巡天工程的所有研究人員、宇航員、指揮人員和其他人員,“特別能奉獻”,把集體利益放在首位,為了集體利益放棄個人利益,必要時犧牲個人利益來保衛集體利益。——堅持以為人民服務為核心的集體主義價值取向。
10.在載人航天事業的發展中,我們對航天技術的認識也在不斷加深。越來越多的航天技術成果被用于生產生活中,對生產生活產生了巨大影響。——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認識隨實踐不斷深化發展;科學理論對于實踐有巨大的指導作用
11.胡錦濤指出,偉大的事業孕育偉大的精神,偉大的精神推動偉大的事業。我國實施載人航天工程以來,廣大航天工作者牢記使命、不負重托,培育和發揚了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特別能攻關、特別能奉獻的載人航天精神。——物質和意識的辯證關系;人的真正價值在于對社會的貢獻,積累正確的主觀因素有利于更好地發揮主觀能動性
C.從政治常識角度分析
1.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根本保證,黨必須重視科技的發展;實施科教興國戰略,正是黨通過制定大政方針,實施對國家和社會政治領導的體現。發展載人航天事業,體現了“三個代表”思想中的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和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
2.溫家寶總理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現場觀看飛船發射,并發表重要講話,以及相關國家職能部門的組織協調等,都體現了國家履行經濟和文化的職能。
3.和平與發展是當今世界主題。各國都面臨著發展本國經濟的任務,以便在以經濟和科技實力為基礎的綜合國力的競爭中立足于世界。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加速我國經濟的發展,有助于增強維護世界和平的力量。
4.我國始終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這是由我國的國家性質和國家利益決定的。無垠的太空是人類共同的財富,中國開展空間科學實驗和技術試驗,完全出于和平目的,也是對人類科學與和平事業的貢獻。
(三)、地理學科:
我國酒泉、西昌、太原、文昌衛星發射基礎的地理特征及其氣候特點,甘肅、內蒙古等省(自治區)的有關地理知識。
考的需要。
三、創新試題:
“神七”的成功,體現了許多政治學、經濟學和哲學道理。據此回答1~6題:
1.中華民族探索太空是從古代就已經開始了,載人航天的幾千年的夢想終于在“神六”和“神七”上實現,這體現的哲理是:
A.意識對物質的能動作用 B.前進性與曲折性相結合
C.理想能夠轉化為現實 D.認識事物的本質和規律是一個艱苦的探索過程
2.神七在遨游太空三后,成功返回預定的內蒙古四子王旗著陸場。反映的哲學道理是:
A.規律是客觀的又是可被認識利用的
B.發揮主觀能動性,能夠使人類擺脫自然規律約束
C.事物是普遍聯系的 D.人們可以發現、創造規律
3.科技工作者以及參與這項事業的干部職工,勵精圖治,僅用11年時間就突破了多道難關,掌握了載人航天技術,取得了為世界矚目的成就。這體現的哲理是:
①認識事物的本質和規律是一個艱苦的探索過程 ②集體主義是新時期我國人民正確的價值取向 ③前進性與曲折性相結合 ④人們要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過程中,有所建樹,必須發揮主觀能動性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 ①②④
4.從“神一”到“神七”,短短幾年時間里,“神舟”連續7次發射均取得圓滿成功。這說明:
A.按客觀規律辦事,就一定能夠獲得成功 B.科學理論對實踐具有指導作用
C.中國的航天技術已經處于世界的領先地位 D.只要人們能夠幻想到的事物都能夠實現
5.我國發展載人航天事業,這是國家行使:
A.協調人民內部關系和利益,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職能
B.組織和領導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實施科教興國戰略的職能
C.維護社會穩定的職能 D.直接管理社會經濟的職能
6.載人航天本身具有極大的科技經濟價值,美國的一項測算表明,在航天領域每投入1元錢,可以帶來9元錢的收益。
從經濟常識的角度,談談我國載人航天飛行圓滿成功經濟和政治意義。
7.“‘神七’實現了中國航天員出艙在太空行走,2009年到2012年,我國將完成發射目標飛行器,同時實現飛行器空間交會對接技術。”
這段材料體現了什么哲學道理?
四、參考答案:
1、A
2、A
3、A
4、B
5、B
6、經濟意義:①由于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神舟”七號飛天成功,意味著我們國家在航天技術工程上的重大突破,意味著在開發外層空間方面邁出了具有實質性的一步。②航天科技的發展能有力推動生產力的發展,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帶動國民經濟增長。③空間科學實驗的發展,能開發新的農產品,有力促進農業生產的發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有利于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實現。④有利于航空航天工業的發展,并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神舟”七號飛天成功表明我國的發射技術的準確性,會使中國商用衛星發射市場擴大,從而帶來巨大的商機。⑤航天技術的發展必然帶動新材料、新加工技術的發展及通信等相關產業的發展,為中國高技術、高附加值產業的發展提供重要的技術裝備。
政治意義:①使我國成為繼俄羅斯、美國之后第三個掌握載人航天技術的國家。當前國際競爭的實質是以經濟和科技實力為基礎的綜合國力的競爭。載人航天的成功大大增強了我國的科技實力、經濟實力和國防力。從而增強了我國的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②有利于提高我國的國際地位。③有利于增強了我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增強了民族凝聚力,有利于調動全國各族人民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全面建設小康社會。④探索太空是人類的共同追求。和平與發展是當今時代的主題。我國實施載人航天工程,開展空間科學實驗和技術研究,完全是出于和平目的,是對人類科學事業與和平事業的貢獻。有利于世界和平力量的壯大,促進世界的和平與發展事業。
7、 ①說明了世界沒有不可認識的事物,只有尚未認識的事物,人類具有勇氣去探索未知的無限世界。②在尊重客觀規律的基礎上,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能夠認識和利用規律為人類服務。③正確把握事物的因果聯系,能夠提高人們行動的預見性,有了對航天發展的科學預見,才能正確指導我國航天事業的具體行動,促使中國航天向我們所期望的結果發展。④用發展的觀點看問題,要把事物如實地看成一個變化發展的過程。看待我國航天事業,既要看到當前的成就,還要預測它的光明的未來。⑤我國航天事業有步驟、分階段、一個一個實現目標,體現了在重視量的積累的基礎上促成航天事業的質變。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展開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