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文綜題目編制材料庫(河北省唐山市)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文綜題目編制材料庫(河北省唐山市)

資源簡介

文綜題目編制材料庫
改變世界的植物:土豆篇
在蘭州的街頭總會看到很多賣大個沙洋芋的小販,一個個土豆冒著熱氣,淀粉飽滿的躺在盆子里,挺有食欲的。有的或烤來賣,焦黃的表皮的確讓人覺得土豆這樣一種普通的植物的確有著數不清的吃法。相信中國人的餐桌上都曾有過土豆絲這道菜,不管是青椒炒得還是醋熘的,一說起土豆絲總能讓大多數人回憶起自家的小廚房和老百姓的餐桌。
土豆這種來自美洲安第斯山脈的植物有著馬鈴薯等多個名字,在中國的西北人們把它叫做“洋芋”。據說在馬鈴薯剛剛傳到的歐洲,人們對這種植物并不持友好態度,原因是《圣經》中并沒有提到過,而它古怪的外形讓人們對這種植物的文化含量打了折扣。不過,在那時貧瘠的愛爾蘭可不管這些,愛爾蘭人沒有任何猶豫的擁抱了這一可以解決溫飽的職務。以至在那里有這樣一句諺語“窮人的餐店——除了小馬鈴薯就是大馬鈴薯”。
土豆的出現彌補了谷物收成不足所帶來的糧食短缺。在中世紀的歐洲,一畝土豆田和一頭奶牛就可以養活一家人。1845年-1847年,一場突發的植物枯萎病橫掃愛爾蘭,幾乎摧毀了當地的土豆種植業。短短兩年內,就有一百多萬人死于饑餓、斑疹傷寒和其他疾病。它甚至導致一百多萬愛爾蘭人移居美國、加拿大。而美國的人口結構也因此而改變,著名的肯尼迪總統就是出生在一個愛爾蘭的移民家庭。英國人彼得·格雷的著作《愛爾蘭大饑荒》也是講的這個時期的深刻印象。
在戰爭年代,土豆的作用更不可小視。1756年-1763年,歐洲發生了“七年戰爭”。盡管法國、奧匈帝國和俄國多次入侵普魯士,摧毀了地表的農作物,普魯士人卻靠生長在地下的土豆躲過了災難。侵略國看到了土豆在普魯士國家恢復中的重要作用后,它們的政府很快便采取措施引導農民種植這一神奇的作物。
這種傳入中國并不早的植物對于中國人的意義似乎沒有愛爾蘭那么來的強烈。不過曾幾何時,“土豆燒牛肉”是一種讓我們羨慕的現實生活標準。在今天的定西,這樣一個中國西北甘肅省的地區而言,土豆確有著和當年愛爾蘭人一樣的重要作用。在定西,絕大多數家庭的收入都依賴于土豆的種植銷售,而土豆的產量和價格自然也就成了這些西北農村家庭的一切生活來源。從這個意義上講,當地政府絕對不會像中世紀的歐洲人那樣把這個古怪形狀的植物視為異類,而是形象的把這些土里的“洋芋”稱為能換錢的“金蛋蛋”。
任何一種東西在人類社會發展的變化都超乎了我們通常的想象。就像土豆,在美國這個輸出了無數全球化產品的國度里,土豆也隨著麥當勞、肯德基的炸薯條走遍了世界。這一次,土豆似乎變得“洋氣”起來了。無論多少褒貶,土豆所化身的炸薯條再也不能說沒有任何文化含量了。
土豆改變了世界
土豆命
夏文成
某山區農民第一次進城,見到街邊早點攤上炸得金黃的油糕,就滿懷期待地買了幾個,一口咬下去,金黃噴香的外表里面,竟全是土豆,不由慨嘆:“媽的,硬是吃土豆的命?。 ?br/>這些農民兄弟全然沒有想到,這么一個好東西竟是土豆做的!他們祖祖輩輩天天吃、月月吃、年年吃的土豆,換了一身新衣服,猝然相逢,居然認不得了!
終身與泥土為伍,土氣十足的土豆,一些有“身份”的人是不屑一顧的。土豆既不象蘋果、桃子等水果那樣“根正苗紅”地傲立枝頭,受人仰慕,也不像其他同類莊稼那樣,將果實沉甸甸地垂在金秋的風中招人眼目,而是委身于泥土,長年累月在暗無天日的地下默默無聞地生長。土豆“丑陋”的外表,使一些人認為這種植物沒有文化含量,是豬和下層社會吃的食物。歐洲人懷疑、輕視和嘲笑土豆,以致今天在英語中還殘留著一些備具嘲諷意味的詞語,把整天泡在電視機前面的人稱為“沙發土豆”,把“馬鈴薯頭”當成傻瓜的代名詞。
歐洲人只相信谷物,尤其是小麥。美國人邁克爾波倫這樣描述:“小麥是向上指,指向太陽和文明;馬鈴薯卻是向下指,它是地府的,在地下看不見地長成它那些褐色塊莖,懶散地長出一些藤葉趴在地面上?!比绻←溩屓寺撓氲礁哔F、陽剛之美,那么馬鈴薯則是黑暗的、異教的,也就是邪惡的。
但事實上,土豆絕不是一個平凡、不起眼的小角色。土豆曾在人類社會發展史上功不可沒。土豆在18和19世紀歐洲和美國的社會經濟發展中,扮演著極關鍵的角色,在西方社會歷史中的重要性不下于汽車和鐵路;19世紀40年代愛爾蘭爆發的大饑荒,就是馬鈴薯大面積絕收直接導致的,因此被稱為“土豆大饑荒”。由于幾乎摧毀了當地的土豆種植業,有100多萬人死于饑餓,并至導致150多萬愛爾蘭人移居美國。在戰爭時代,土豆的作用更不可小覷。1756-1763年,歐洲發生了“七年戰爭”。盡管法國,奧匈帝國和俄國多次入侵普魯士,摧毀了地表的農作物,但是普魯士人卻靠生長在地下的土豆躲過了災難。土豆的歷史以無可爭辯的事實向人類證明,是土豆養活了更多的人而改變了整個世界。
在我眼中,土豆,是上天專賜給窮人果腹的救命糧,我始終對土豆充滿了由衷的敬畏之情。土生土長外表質樸色澤如黃土般貌不驚人的土豆,有著頑強的生命力。無論是溝底、坡上、房前、屋后、水田、沙地,只要挖個坑點下種子,就頑強地發芽、開花、結果。即便遭遇大旱,其他農作物在旱災中紛紛夭折,一場透雨之后,粗壯的土豆苗依然不屈不撓地掀開堅硬的土層,探出它那好奇的眼睛,打量著這個蒼涼的世界。一如泥土般沉默的莊稼人,不張揚,不虛狂,質樸而卑微,隨便在那里安下家,那里便有了雞鳴、狗吠、炊煙,默默無聞地生息、繁衍。
與許多同齡人一樣,我對土豆情有獨鐘,就像熱愛我的父母一樣熱愛土豆。我出生于上世紀六十年代末,到了有記憶的年齡已是七十年代中后期,中國的經濟形勢已有所好轉,勤勞一點的農民,粗茶淡飯已勉強能填飽肚皮。但那時我的父親還在一個偏遠的山村小學教書,薪水微薄,無力養家,母親成了家里的頂梁柱。盡管母親長年累月牛一樣的勤巴苦掙,依然擺脫不了年年超支的困境,一家人的生活過得窘迫而凄苦。為了不至于斷糧,母親常常把僅有的一點稻谷換成土豆。因為一斤稻谷可以換好幾斤土豆。土豆成了我們百吃不厭的主食,也是當時絕大多數莊戶人賴以生存的主食。土豆好吃,卻不耐餓。當時吃得腹脹如鼓,不久又覺饑腸浩蕩。因此我家的火塘里幾乎整天都有土豆烤著,母親起初還嚴厲制止,但屢次無效,只得作罷。由于消耗量特別大,稻谷換來的土豆用不了多久就被我們四兄弟海吃一空。那種吃了上頓沒有下頓的日子讓母親過得戰戰兢兢。但我偏偏是個“嘴細”(挑食)的主兒。我對那種滿口跑,粗糙難咽的苞谷飯有著天生的畏懼,一口也咽不下去。每到吃飯時間我就哭兮兮的站在桌邊,無論母親怎么哄,怎么罵,甚至棍棒加身,我都拒吃那粗糙難咽的苞谷飯。母親無法,恨鐵不成鋼地用食指戳一下我的腦門說,你呀,以后不知道你咋個開交哦!邊說邊上樓摸下兩三個土豆焐在褐煤炭火里。不一會兒,滿屋子的土豆香便讓人饞涎欲滴(母親為了不讓我挨餓,只好在土豆將盡時偷偷弄一些藏在連我都找不到的地方,在我不吃飯時,悄悄燒兩個塞在我的書包里)。
父親寒假回家,聽了母親的訴說,咬咬牙,用他節衣縮食余下的幾個錢,到二十里外的樂居鄉街子買回了一挑“干巴”土豆。去樂居鄉街子要翻過一座不大不小的山,山路狹窄崎嶇,異常難行。我到現在也無法想象,很少參加農業勞動的父親,挑著那一百多斤的重擔,是如何苦苦掙扎回來的。但父親腳后跟上兩個拇指大的水泡,至今依然深深地刺痛著我的心,父親倒在火炕上疲憊不堪的身影,依然深印在我的腦海里揮之不去。
后來上中學,進師范,直到走出校門,到西涼山的山村小學當孩子王,都始終未與土豆斷過“情緣”。在那個遙遠的小山村,許多學生交不起學費,就用土豆充抵,我們宿舍里的土豆堆得小山一樣高。于是,在長達四年多的時光里,土豆的吃法,被我們幾個外地教師花樣翻新地發揮到了極至。
相比之下,山里人對土豆的吃法,較我們端“公家碗”的要粗放得多。當年曾有一個流傳很廣的“笑話”,說山里人生活很不錯,早上吃一只“雞”,晚上吃一只“雞”。其實這是山里人窮極無聊的自嘲和夢一樣的向往。所謂的“雞”,實際上是山里人的一種農具,即“撮箕”。他們常常用干凈的撮箕來裝煮熟的土豆充饑。山里人吃的土豆通常煮得很面,吃的時候,一掰兩半,一口一半,剩下的皮肉就扔在另一只撮箕里喂豬。
課余時間,我們幾個年輕教師經常到學生家,或熟識的農戶家玩,有時和他們一起下地勞動,同他們一日三餐吃土豆。使我感到驚奇的是,我只要接連吃上兩頓土豆,就滿肚酸水,而我的農民兄弟姐妹們天天吃、月月吃、年年吃卻依然吃得津津有味,那瘦骨嶙峋的身體居然精力十足,力大無比。我曾親眼看見一位比我矮小得多的農民肩背兩袋水泥,一路小跑,毫不費力的樣子。兩袋水泥,可是兩百斤的重量啊,要是我,還不早壓趴下了!
土豆,以其豐富的內涵和悲憫的情懷,拯救了一代又一代像它一樣,終身與泥土為伍的草根百姓。又是這些土豆一樣平凡而卑賤的草根百姓,用他們的雙手和智慧,創造和養育了五千年的人類文明史!
土豆:改變世界的平民美饌
盡管東西方的飲食和烹飪文化千差萬別,但是如果要在它們之中找到一個交集點的話,那么大概非土豆莫屬了,因為,在世界各國幾乎都可以看到用土豆做成的美味菜肴。
聯合國在10月18日正式推出“2008國際土豆年”活動。這是聯合國設立的第二個“作物年”,第一次是2004年的“水稻年”,但當時沒有引起太多人的關注。而作為世界三大口糧之一的土豆,在全球干旱越來越嚴重的今天,無疑已成為人們膳食中不可或缺的“主角”。
近20年來,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一大土豆生產國,領先于俄羅斯、歐洲和美國。這些都曾是土豆生產量最大、也是目前消費最多的國家和地區。
土豆在各地的“小名”
意大利:地豆 法 國:地蘋果 德 國:地梨
美 國:愛爾蘭豆薯 俄 國:荷蘭薯
我國云貴:洋山芋 我國山西:山藥蛋 世界通用名:馬鈴薯
正確吃土豆
——燉、炒、蒸都是好吃法
在中國,土豆可以說是最常見的菜品了;中國人,幾乎個個都跟土豆有著深厚的感情,困難時期,土豆就是“救命的糧食”。那些年月,兩個土豆就把午餐打發了。
土豆既是蔬菜,也是糧食,它不僅富含蛋白質,而且維生素含量是所有的糧食作物里面最全的,人體必需但自身不能合成的8種必須氨基酸它也都有。
土豆的營養如此豐富,它所含的蛋白質和維生素C、維生素B1、維生素B2比蘋果高得多,鈣、磷、鎂、鉀含量也很高,尤其是鉀的含量,可以說在蔬菜類里排第一位。其中含有大量的優質纖維素,有預防便秘和癌癥等作用。
有營養學家曾經做過實驗,148克土豆(大土豆一個,小土豆四五個),每天一份,就基本上能滿足維生素和營養的需求;能夠幫助大大減少因營養不良而死亡的人數。
土豆五大吃法
在中式國宴上,番茄牛肉土豆和罐燜牛肉土豆是兩道主打菜,而土豆泥、土豆沙拉則是招待外賓時少不了的菜品。
對于一般宴席或是普通家常菜,中國人最鐘情的土豆吃法莫過于炒、熘、燉、熗、烀這五種了。
  炒:主要是炒土豆片和土豆絲,再配上青椒片或胡蘿卜絲,外脆內軟,酥嫩相宜。
  熘:主要是熘土豆片和土豆丁,除了保持炒土豆的特點外,又增加了幾分滑潤。
  燉:而以東北亂燉為代表的土豆燉菜,主要是燉土豆塊和土豆片,冬天來一大鍋燉菜,不但又沙又面、松爛利口,而且暖身又暖心。
  熗:是熗拌土豆絲和土豆丁,一款地道的小菜,涼脆、清淡又爽口。
烀:即是烀(hū)土豆醬,這是最簡單的土豆菜。
土豆新做法——燈影芋片
【原 料】土豆400克,辣椒紅油75克,野山茶油約75克,味精、鹽適量。
【制作方法】
1、土豆削皮,切成長約7厘米、寬4厘米的大塊,再用刀切成比一分硬幣略薄的大片,用水沖洗10分鐘,撈出瀝干水分。
2、鍋內下油燒至六成油溫時,將切好的土豆片入鍋炸至色黃酥脆時撈出,瀝去余油,待完全冷卻后,加辣椒紅油、鹽、味精拌勻即成。
土豆藥用——胃潰瘍
得了胃潰瘍,胃上就多了很多小窟窿,而土豆泥猶如小膏藥一樣,把這些小窟窿牢牢封上。每天空腹時吃兩次,二十天到一個月左右,病情會明顯好轉。
土豆藥用——肥胖者
土豆是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中,比較少見的同時含有大量維生素、礦物質的食物,每148克土豆產生的熱量僅為100卡路里,真正的淀粉含量不到2%,而且不含脂肪,能有效控制人們日常飲食中脂肪總量的攝入。因而,土豆是一種非常理想的減肥食品。
1988年,法國維勒班市成立了全球第一家馬鈴薯減肥健美餐廳,目前這類餐廳僅法國就有70多家。
1989年以來,意大利、西班牙、美國、加拿大、前蘇聯等也先后創建了土豆食療餐廳30多家。
中餐用土豆作主食的還不多,多數人是當菜吃。為了減肥,就應以土豆當飯,如煮土豆、土豆條或煎土豆餅,每日一餐,堅持吃下去,對預防營養過?;驕p去多余的脂肪肯定有益。
特別提醒
從食品安全的角度來說,土豆不是一種好的零食。土豆高溫加熱之后,特別容易形成“丙烯酰胺”類有毒物質,所以炸薯片是這種毒物含量最高的食品,炸薯條也有這種麻煩。所以,土豆類脆片、油炸片、薯條之類零食都要格外小心,每天不要超過25克。
幸好,家常蒸煮燉炒的加熱溫度不超過120℃,所以不會產生任何有害物質。因此燉土豆、炒土豆、蒸土豆等都可以放心食用。
改變世界的四種植物,甘蔗.土豆,茶葉,煙草
越洋貿易是世界歷史上的一件大事。一些原本只生長在某個地區的植物從此跨越萬水千山,傳播到遙遠的異地。植物的傳播看似波瀾不驚,但卻有著深遠的意義。它們不僅改變了數十億人口的日常生活,也影響了世界歷史的進程。
讓世界上癮的煙草
煙草源自美洲,將之傳播到世界的卻是歐洲人。1492年10月12日,在哥倫布踏上美洲海岸第一天所記的航海日志里,就寫著幾種當地人送來的禮物,其中之一就有“發出獨特芬芳氣味的黃色干葉”——煙草。只不過當時這些葉子被扔在甲板之上,無人問津。半個月后,哥倫布的船隊到達古巴,水手們驚奇地發現一些土著在吸食那些卷成筒狀的黃色葉子,口鼻中不時冒出縷縷青煙。不少水手也試著效仿,成為歐洲最早的煙民。
煙草隨著哥倫布船隊的返航最先來到西班牙,不久后傳到葡萄牙,緊接著又迅速傳到歐洲其他地區。1580年,煙草經葡萄牙傳入土耳其,隨后輾轉進入伊朗、印度、日本等國。1575年左右,西班牙人用一艘大帆船將煙草運到菲律賓移植,煙草在那里迅速成為賺錢的作物。1600年前后,福建的水手和商人又把菲律賓煙草帶到中國。煙草的使用與栽培就像一大塊石頭扔進池塘后激起的漣漪那樣,一波波擴散出去。到了1620年時,煙草已經成為不折不扣的全球性作物。
煙草之所以能被普遍接受,一方面是人們曾認為它有神奇的藥效。16世紀的歐洲,幾乎所有醫生都把煙草當“神藥”使用,用它來醫治牙痛、腸寄生蟲、口臭、破傷風甚至癌癥。更有一種迷信的說法認為煙草可以治療黑死病,當年英國伊頓公學每天早晨都會用鞭子逼著孩子們吸煙以躲避瘟疫。另一方面,吸煙具有獨特的自娛自樂功能,深受貴族和老百姓喜歡。上流社會的人士為保持優雅風度吸鼻煙和雪茄,一般民眾則熱衷于抽煙斗和卷煙。不管怎樣,勞累一天后能叼著煙卷和朋友們一起喝上兩杯啤酒,無疑是莫大的享受。
所以,當反對吸煙的人士不厭其煩地指出煙草的種種危害時,癮君子們依然在悠然自得地吞云吐霧,所有的排斥情緒和法律手段似乎都不能阻擋全世界的吸煙風潮。今天,全球煙草制造業已發展成一個巨大產業,成為許多國家主要的稅收來源之一。
掀起兩場重要戰爭的茶葉
茶葉,另一種讓人上癮的植物,但卻沒有危害。眾所周知,中國是最早熟知茶的生產及加工技術的國家,但由于一直采取限制性貿易,飲茶在很長一段時間里,僅限于中國及其周邊一些國家。茶的全球傳播,得益于阿拉伯人的中介作用。大約公元850年時,阿拉伯人通過絲綢之路獲得了中國的茶葉。1559年,他們把茶葉經由威尼斯帶到了歐洲。
在當時的歐洲,飲茶當屬貴族生活的一部分,由于價格高昂,只有很少人能喝得起茶。到17世紀初,獨具慧眼的英國東印度公司看準了茶葉貿易的商機,花了整整66年時間,最終取得了與中國人從事茶葉貿易的特許經營權。
此后,東印度公司每年都要從中國進口4000噸茶葉,但只能用白銀購買。當時每噸茶葉的進價只有100英鎊,東印度公司的批發價格卻高達4000英鎊,獲得了巨額利潤。不過,在英國國內,用于購買中國茶葉的銀子卻日漸稀少。為籌措白銀,東印度公司竟向中國非法輸入鴉片,對中國造成了巨大危害,最終導致了鴉片戰爭的爆發。有趣的是,導致美國獨立戰爭爆發的同樣是茶葉。
從19世紀中期開始,英國人決定在印度引種中國的茶樹,自行生產茶葉。1848年,東印度公司派經驗豐富的皇家植物園溫室部主管羅伯特·福瓊前往中國?;蛟S是福瓊真的擁有好運氣(“福瓊”在英文里就是好運的意思),他帶回了2萬株小茶樹和大約1.7萬粒茶種,并帶來8個中國茶葉工人和茶農。此后,印度的茶葉開始取代中國的茶葉登上貿易舞臺。到1890年,印度茶葉占據了英國國內市場的90%。中國在這場貿易戰和商業間諜戰中完全落敗,成為徹底的看客。
茶葉在歐洲的風行,最終導致了歐洲人特別是英國人生活習慣的改變。比如,在下午5點鐘喝下午茶成為許多英國家庭約定俗成的習慣。通常用銀壺泡上足夠的好茶,然后倒入精制的茶杯中慢慢品嘗,當然還需要伴以精美的小點心。下午茶時間可以說是一天當中充滿溫馨、其樂融融和傳情達意的美好時光。
喝茶直接導致了對糖需求量的增加。糖是從甘蔗汁中提取出來的,最早的甘蔗種植出現在亞洲。當亞洲人在品嘗糖的甘甜時,歐洲人只能從蜂蜜中體驗類似的感覺。直到11世紀,東征的十字軍騎士才在敘利亞嘗到糖的甜味。當時,只有在歐洲王室、貴族和高級神職人員的餐桌上才能看到糖,享用高價進口的糖成了一種炫耀財富的方式。
導致人類大遷徙的甘蔗
歐洲人為種植甘蔗大肆販奴,圖為反映17世紀歐洲人在非洲掠奪黑奴的版畫。
新航路開辟后不久,西班牙、葡萄牙等國開始在加勒比海地區種植甘蔗。甘蔗種植園如雨后春筍般地在這些島嶼上迅速增加。在英屬巴巴多斯島上,這個僅有430平方公里的彈丸之地竟有900多個甘蔗種植園。糖產量的增加導致糖的價格急劇下降,糖得以進入千家萬戶。
糖對世界產生的影響不僅是在飲食上,它直接導致了跨越洲際的人口大遷徙,不過這是在販賣黑奴貿易的強制下發生的。相比煙草而言,甘蔗的栽培費時且費力,它需要大量的勞動力。所以,當歐洲國家在加勒比海地區的殖民地大肆興建甘蔗種植園時,他們首先想到從非洲運進大量奴隸來進行勞作。結果,加勒比海地區乃至南美地區的人口構成,隨著甘蔗種植園的不斷增加而發生了驚人的變化。
據統計,16世紀以后的300年間,從非洲販賣到美洲從事包括種植甘蔗在內的大種植園勞動的奴隸高達1170萬人,最終僅有980萬人活著到達目的地。所以說,糖的甜蜜是與奴隸的血與淚摻在一起的。
養活了世界的土豆
曾幾何時,“土豆燒牛肉”是一種讓我們羨慕的現實生活標準。但從歷史上看,土豆確實因為養活了更多的人而改變了整個世界。土豆產量高,適于各種生長條件,它所含有的豐富的淀粉可以提供一定的營養價值,成為世界范圍內的重要農作物。土豆的原產地是南美洲的安第斯山區,新航路的開辟者們把它帶到了歐洲,隨后便傳播到世界其他地方,并成為世界的第四大農作物。
土豆的出現彌補了谷物收成不足所帶來的糧食短缺。在中世紀的歐洲,一畝土豆田和一頭奶牛就可以養活一家人。1845年-1847年,一場突發的植物枯萎病橫掃愛爾蘭,幾乎摧毀了當地的土豆種植業。短短兩年內,就有一百多萬人死于饑餓、斑疹傷寒和其他疾病。它甚至導致一百多萬愛爾蘭人移居美國。在戰爭年代,土豆的作用更不可小視。1756年-1763年,歐洲發生了“七年戰爭”。盡管法國、奧匈帝國和俄國多次入侵普魯士,摧毀了地表的農作物,普魯士人卻靠生長在地下的土豆躲過了災難。侵略國看到了土豆在普魯士國家恢復中的重要作用后,它們的政府很快便采取措施引導農民種植這一神奇的作物。
土豆對世界的意義在于它養活了更多的人,其畝產量是谷物的3到4倍,它因而能夠代替谷物滿足不斷增長的食物需求。在俄國和東歐,土豆代替了面包成為貧窮百姓的主要食物。水煮和火烤的土豆比面包更便宜但具有同樣的營養價值。在某種程度上,人們正是因為食用了土豆,才提高了健康水平,也因此能夠產生更多合格的勞動力用于拓荒和補充不斷因饑荒導致的人口下降。人類的生活和生產得以繼續,土豆有著獨特的功勞。
改變世界的農作物
越洋貿易是世界歷史上的一件大事。一些原本只生長在某個地區的植物從此跨越萬水千山,傳播到遙遠的異地。植物的傳播看似波瀾不驚,但卻有著深遠的意義。它們不僅改變了數十億人口的日常生活,也影響了世界歷史的進程。
讓世界上癮的煙草
煙草源自美洲,將之傳播到世界的卻是歐洲人。1492年10月12日,在哥倫布踏上美洲海岸第一天所記的航海日志里,就寫著幾種當地人送來的禮物,其中之一就有“發出獨特芬芳氣味的黃色干葉”——煙草。只不過當時這些葉子被扔在甲板之上,無人問津。半個月后,哥倫布的船隊到達古巴,水手們驚奇地發現一些土著在吸食那些卷成筒狀的黃色葉子,口鼻中不時冒出縷縷青煙。不少水手也試著效仿,成為歐洲最早的煙民。
煙草隨著哥倫布船隊的返航最先來到西班牙,不久后傳到葡萄牙,緊接著又迅速傳到歐洲其他地區。1580年,煙草經葡萄牙傳入土耳其,隨后輾轉進入伊朗、印度、日本等國。1575年左右,西班牙人用一艘大帆船將煙草運到菲律賓移植,煙草在那里迅速成為賺錢的作物。1600年前后,福建的水手和商人又把菲律賓煙草帶到中國。煙草的使用與栽培就像一大塊石頭扔進池塘后激起的漣漪那樣,一波波擴散出去。到了1620年時,煙草已經成為不折不扣的全球性作物。
煙草之所以能被普遍接受,一方面是人們曾認為它有神奇的藥效。16世紀的歐洲,幾乎所有醫生都把煙草當“神藥”使用,用它來醫治牙痛、腸寄生蟲、口臭、破傷風甚至癌癥。更有一種迷信的說法認為煙草可以治療黑死病,當年英國伊頓公學每天早晨都會用鞭子逼著孩子們吸煙以躲避瘟疫。另一方面,吸煙具有獨特的自娛自樂功能,深受貴族和老百姓喜歡。上流社會的人士為保持優雅風度吸鼻煙和雪茄,一般民眾則熱衷于抽煙斗和卷煙。不管怎樣,勞累一天后能叼著煙卷和朋友們一起喝上兩杯啤酒,無疑是莫大的享受。
所以,當反對吸煙的人士不厭其煩地指出煙草的種種危害時,癮君子們依然在悠然自得地吞云吐霧,所有的排斥情緒和法律手段似乎都不能阻擋全世界的吸煙風潮。今天,全球煙草制造業已發展成一個巨大產業,成為許多國家主要的稅收來源之一。
掀起兩場重要戰爭的茶葉
茶葉,另一種讓人上癮的植物,但卻沒有危害。眾所周知,中國是最早熟知茶的生產及加工技術的國家,但由于一直采取限制性貿易,飲茶在很長一段時間里,僅限于中國及其周邊一些國家。茶的全球傳播,得益于阿拉伯人的中介作用。大約公元850年時,阿拉伯人通過絲綢之路獲得了中國的茶葉。1559年,他們把茶葉經由威尼斯帶到了歐洲。
在當時的歐洲,飲茶當屬貴族生活的一部分,由于價格高昂,只有很少人能喝得起茶。到17世紀初,獨具慧眼的英國東印度公司看準了茶葉貿易的商機,花了整整66年時間,最終取得了與中國人從事茶葉貿易的特許經營權。
此后,東印度公司每年都要從中國進口4000噸茶葉,但只能用白銀購買。當時每噸茶葉的進價只有100英鎊,東印度公司的批發價格卻高達4000英鎊,獲得了巨額利潤。不過,在英國國內,用于購買中國茶葉的銀子卻日漸稀少。為籌措白銀,東印度公司竟向中國非法輸入鴉片,對中國造成了巨大危害,最終導致了鴉片戰爭的爆發。有趣的是,導致美國獨立戰爭爆發的同樣是茶葉。
從19世紀中期開始,英國人決定在印度引種中國的茶樹,自行生產茶葉。1848年,東印度公司派經驗豐富的皇家植物園溫室部主管羅伯特·福瓊前往中國?;蛟S是福瓊真的擁有好運氣(“福瓊”在英文里就是好運的意思),他帶回了2萬株小茶樹和大約1.7萬粒茶種,并帶來8個中國茶葉工人和茶農。此后,印度的茶葉開始取代中國的茶葉登上貿易舞臺。到1890年,印度茶葉占據了英國國內市場的90%。中國在這場貿易戰和商業間諜戰中完全落敗,成為徹底的看客。
茶葉在歐洲的風行,最終導致了歐洲人特別是英國人生活習慣的改變。比如,在下午5點鐘喝下午茶成為許多英國家庭約定俗成的習慣。通常用銀壺泡上足夠的好茶,然后倒入精制的茶杯中慢慢品嘗,當然還需要伴以精美的小點心。下午茶時間可以說是一天當中充滿溫馨、其樂融融和傳情達意的美好時光。
導致人類大遷徙的甘蔗
喝茶直接導致了對糖需求量的增加。糖是從甘蔗汁中提取出來的,最早的甘蔗種植出現在亞洲。當亞洲人在品嘗糖的甘甜時,歐洲人只能從蜂蜜中體驗類似的感覺。直到11世紀,東征的十字軍騎士才在敘利亞嘗到糖的甜味。當時,只有在歐洲王室、貴族和高級神職人員的餐桌上才能看到糖,享用高價進口的糖成了一種炫耀財富的方式。
新航路開辟后不久,西班牙、葡萄牙等國開始在加勒比海地區種植甘蔗。甘蔗種植園如雨后春筍般地在這些島嶼上迅速增加。在英屬巴巴多斯島上,這個僅有430平方公里的彈丸之地竟有900多個甘蔗種植園。糖產量的增加導致糖的價格急劇下降,糖得以進入千家萬戶。
糖對世界產生的影響不僅是在飲食上,它直接導致了跨越洲際的人口大遷徙,不過這是在販賣黑奴貿易的強制下發生的。相比煙草而言,甘蔗的栽培費時且費力,它需要大量的勞動力。所以,當歐洲國家在加勒比海地區的殖民地大肆興建甘蔗種植園時,他們首先想到從非洲運進大量奴隸來進行勞作。結果,加勒比海地區乃至南美地區的人口構成,隨著甘蔗種植園的不斷增加而發生了驚人的變化。
據統計,16世紀以后的300年間,從非洲販賣到美洲從事包括種植甘蔗在內的大種植園勞動的奴隸高達1170萬人,最終僅有980萬人活著到達目的地。所以說,糖的甜蜜是與奴隸的血與淚摻在一起的。
養活了世界的土豆
曾幾何時,“土豆燒牛肉”是一種讓我們羨慕的現實生活標準。但從歷史上看,土豆確實因為養活了更多的人而改變了整個世界。土豆產量高,適于各種生長條件,它所含有的豐富的淀粉可以提供一定的營養價值,成為世界范圍內的重要農作物。土豆的原產地是南美洲的安第斯山區,新航路的開辟者們把它帶到了歐洲,隨后便傳播到世界其他地方,并成為世界的第四大農作物。
土豆的出現彌補了谷物收成不足所帶來的糧食短缺。在中世紀的歐洲,一畝土豆田和一頭奶牛就可以養活一家人。1845年-1847年,一場突發的植物枯萎病橫掃愛爾蘭,幾乎摧毀了當地的土豆種植業。短短兩年內,就有一百多萬人死于饑餓、斑疹傷寒和其他疾病。它甚至導致一百多萬愛爾蘭人移居美國。在戰爭年代,土豆的作用更不可小視。1756年-1763年,歐洲發生了“七年戰爭”。盡管法國、奧匈帝國和俄國多次入侵普魯士,摧毀了地表的農作物,普魯士人卻靠生長在地下的土豆躲過了災難。侵略國看到了土豆在普魯士國家恢復中的重要作用后,它們的政府很快便采取措施引導農民種植這一神奇的作物。
土豆對世界的意義在于它養活了更多的人,其畝產量是谷物的3到4倍,它因而能夠代替谷物滿足不斷增長的食物需求。在俄國和東歐,土豆代替了面包成為貧窮百姓的主要食物。水煮和火烤的土豆比面包更便宜但具有同樣的營養價值。在某種程度上,人們正是因為食用了土豆,才提高了健康水平,也因此能夠產生更多合格的勞動力用于拓荒和補充不斷因饑荒導致的人口下降。人類的生活和生產得以繼續,土豆有著獨特的功勞。
意義重大的玉米
玉米又名玉蜀黍、大蜀黍、棒子、苞米、苞谷、玉菱、玉麥、六谷、蘆黍和珍珠米等,屬禾本科玉米屬。全世界玉米播種面積僅次于小麥、水稻而居第三位。在我國玉米的播種面積很大,分布也很廣,是我國北方和西南山區及其它旱谷地區人民的主要糧食之一。玉米起源于美洲大陸。哥倫布發現新大陸后,把玉米帶到了西班牙,隨著世界航海業的發展,玉米逐漸傳到了世界各地,并成為最重要的糧食作物之一。
玉米何時傳入我國尚未定論,大約已有460年的歷史。 我國幅員遼闊,玉米種植形式多樣。但最重要的種植形式還是春、夏玉米。在我國,玉米是重要的傳統食品。另外,玉米是“飼料之王”。玉米的副產品秸稈也可制成青貯飼料。由于我國草原面積十分有限,加之人為的畜量過載,退化現象十分嚴重,依靠牧區提供大量動物性食品是不可能也不現實的,大量的肉蛋奶須依靠農區的養殖業提供,顯然,玉米對提高人們的膳食水平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玉米是重要的工業原料。玉米子粒中的淀粉含量達70%以上,有直鏈和支鏈淀粉兩種類型。淀粉是食品。醫藥、化工等行業必不可少的原料。新興的玉米制糖工業,也以玉米淀粉為原料。玉米的用途已滲透到工農業的各個部分,玉米生產的好壞,對國民經濟構成了巨大影響。
從全世界耗用玉米趨勢看,近15年來,無論是發展中國家還是發達國家其用作飼料的玉米都逐年增加,用作口糧的數量在減少,用作工業原料和食品加工的玉米在增加。以我國為例:90年代前期,飼料工業和畜牧業迅速發展,1993年,飼用玉米消費量達到6200萬噸,占玉米總消費量的67%,1995年該項指標迅速達到77%,玉米總消費增量幾乎全部由飼用玉米消費增量體現。
此次全球糧食價格猛漲,就是與美國將大量的玉米拿去生產燃料乙醇有關,在印度,有許多人現在已經無法維持一日三餐了,只能改為每天兩餐;在非洲,糧荒問題日益突顯。相對而言,中國的糧食價格雖然也在上漲,不過,與國際瘋漲的糧價相比,真是小巫見大巫了。
改變世界的四種植物
越洋貿易是世界歷史上的一件大事。一些原本只生長在某個地區的植物從此跨越萬水千山,傳播到遙遠的異地。植物的傳播看似波瀾不驚,但卻有著深遠的意義。它們不僅改變了數十億人口的日常生活,也影響了世界歷史的進程。
讓世界上癮的煙草
煙草源自美洲,將之傳播到世界的卻是歐洲人。1492年10月12日,在哥倫布踏上美洲海岸第一天所記的航海日志里,就寫著幾種當地人送來的禮物,其中之一就有“發出獨特芬芳氣味的黃色干葉”――煙草。只不過當時這些葉子被扔在甲板之上,無人問津。半個月后,哥倫布的船隊到達古巴,水手們驚奇地發現一些土著在吸食那些卷成筒狀的黃色葉子,口鼻中不時冒出縷縷青煙。不少水手也試著效仿,成為歐洲最早的煙民。
煙草隨著哥倫布船隊的返航最先來到西班牙,不久后傳到葡萄牙,緊接著又迅速傳到歐洲其他地區。1580年,煙草經葡萄牙傳入土耳其,隨后輾轉進入伊朗、印度、日本等國。1575年左右,西班牙人用一艘大帆船將煙草運到菲律賓移植,煙草在那里迅速成為賺錢的作物。1600年前后,福建的水手和商人又把菲律賓煙草帶到中國。煙草的使用與栽培就像一大塊石頭扔進池塘后激起的漣漪那樣,一波波擴散出去。到了1620年時,煙草已經成為不折不扣的全球性作物。
煙草之所以能被普遍接受,一方面是人們曾認為它有神奇的藥效。16世紀的歐洲,幾乎所有醫生都把煙草當“神藥”使用,用它來醫治牙痛、腸寄生蟲、口臭、破傷風甚至癌癥。更有一種迷信的說法認為煙草可以治療黑死病,當年英國伊頓公學每天早晨都會用鞭子逼著孩子們吸煙以躲避瘟疫。另一方面,吸煙具有獨特的自娛自樂功能,深受貴族和老百姓喜歡。上流社會的人士為保持優雅風度吸鼻煙和雪茄,一般民眾則熱衷于抽煙斗和卷煙。不管怎樣,勞累一天后能叼著煙卷和朋友們一起喝上兩杯啤酒,無疑是莫大的享受。
所以,當反對吸煙的人士不厭其煩地指出煙草的種種危害時,癮君子們依然在悠然自得地吞云吐霧,所有的排斥情緒和法律手段似乎都不能阻擋全世界的吸煙風潮。今天,全球煙草制造業已發展成一個巨大產業,成為許多國家主要的稅收來源之一。
掀起兩場重要戰爭的茶葉
茶葉,另一種讓人上癮的植物,但卻沒有危害。眾所周知,中國是最早熟知茶的生產及加工技術的國家,但由于一直采取限制性貿易,飲茶在很長一段時間里,僅限于中國及其周邊一些國家。茶的全球傳播,得益于阿拉伯人的中介作用。大約公元850年時,阿拉伯人通過絲綢之路獲得了中國的茶葉。1559年,他們把茶葉經由威尼斯帶到了歐洲。
在當時的歐洲,飲茶當屬貴族生活的一部分,由于價格高昂,只有很少人能喝得起茶。到17世紀初,獨具慧眼的英國東印度公司看準了茶葉貿易的商機,花了整整66年時間,最終取得了與中國人從事茶葉貿易的特許經營權。
此后,東印度公司每年都要從中國進口4000噸茶葉,但只能用白銀購買。當時每噸茶葉的進價只有100英鎊,東印度公司的批發價格卻高達4000英鎊,獲得了巨額利潤。不過,在英國國內,用于購買中國茶葉的銀子卻日漸稀少。為籌措白銀,東印度公司竟向中國非法輸入鴉片,對中國造成了巨大危害,最終導致了鴉片戰爭的爆發。有趣的是,導致美國獨立戰爭爆發的同樣是茶葉。
從19世紀中期開始,英國人決定在印度引種中國的茶樹,自行生產茶葉。1848年,東印度公司派經驗豐富的皇家植物園溫室部主管羅伯特·福瓊前往中國?;蛟S是福瓊真的擁有好運氣(“福瓊”在英文里就是好運的意思),他帶回了2萬株小茶樹和大約1.7萬粒茶種,并帶來8個中國茶葉工人和茶農。此后,印度的茶葉開始取代中國的茶葉登上貿易舞臺。到1890年,印度茶葉占據了英國國內市場的90%。中國在這場貿易戰和商業間諜戰中完全落敗,成為徹底的看客。
茶葉在歐洲的風行,最終導致了歐洲人特別是英國人生活習慣的改變。比如,在下午5點鐘喝下午茶成為許多英國家庭約定俗成的習慣。通常用銀壺泡上足夠的好茶,然后倒入精制的茶杯中慢慢品嘗,當然還需要伴以精美的小點心。下午茶時間可以說是一天當中充滿溫馨、其樂融融和傳情達意的美好時光。
導致人類大遷徙的甘蔗
喝茶直接導致了對糖需求量的增加。糖是從甘蔗汁中提取出來的,最早的甘蔗種植出現在亞洲。當亞洲人在品嘗糖的甘甜時,歐洲人只能從蜂蜜中體驗類似的感覺。直到11世紀,東征的十字軍騎士才在敘利亞嘗到糖的甜味。當時,只有在歐洲王室、貴族和高級神職人員的餐桌上才能看到糖,享用高價進口的糖成了一種炫耀財富的方式。
新航路開辟后不久,西班牙、葡萄牙等國開始在加勒比海地區種植甘蔗。甘蔗種植園如雨后春筍般地在這些島嶼上迅速增加。在英屬巴巴多斯島上,這個僅有430平方公里的彈丸之地竟有900多個甘蔗種植園。糖產量的增加導致糖的價格急劇下降,糖得以進入千家萬戶。
糖對世界產生的影響不僅是在飲食上,它直接導致了跨越洲際的人口大遷徙,不過這是在販賣黑奴貿易的強制下發生的。相比煙草而言,甘蔗的栽培費時且費力,它需要大量的勞動力。所以,當歐洲國家在加勒比海地區的殖民地大肆興建甘蔗種植園時,他們首先想到從非洲運進大量奴隸來進行勞作。結果,加勒比海地區乃至南美地區的人口構成,隨著甘蔗種植園的不斷增加而發生了驚人的變化。
據統計,16世紀以后的300年間,從非洲販賣到美洲從事包括種植甘蔗在內的大種植園勞動的奴隸高達1170萬人,最終僅有980萬人活著到達目的地。所以說,糖的甜蜜是與奴隸的血與淚摻在一起的。
養活了世界的土豆
曾幾何時,“土豆燒牛肉”是一種讓我們羨慕的現實生活標準。但從歷史上看,土豆確實因為養活了更多的人而改變了整個世界。土豆產量高,適于各種生長條件,它所含有的豐富的淀粉可以提供一定的營養價值,成為世界范圍內的重要農作物。土豆的原產地是南美洲的安第斯山區,新航路的開辟者們把它帶到了歐洲,隨后便傳播到世界其他地方,并成為世界的第四大農作物。
土豆的出現彌補了谷物收成不足所帶來的糧食短缺。在中世紀的歐洲,一畝土豆田和一頭奶牛就可以養活一家人。1845年-1847年,一場突發的植物枯萎病橫掃愛爾蘭,幾乎摧毀了當地的土豆種植業。短短兩年內,就有一百多萬人死于饑餓、斑疹傷寒和其他疾病。它甚至導致一百多萬愛爾蘭人移居美國。在戰爭年代,土豆的作用更不可小視。1756年-1763年,歐洲發生了“七年戰爭”。盡管法國、奧匈帝國和俄國多次入侵普魯士,摧毀了地表的農作物,普魯士人卻靠生長在地下的土豆躲過了災難。侵略國看到了土豆在普魯士國家恢復中的重要作用后,它們的政府很快便采取措施引導農民種植這一神奇的作物。
土豆對世界的意義在于它養活了更多的人,其畝產量是谷物的3到4倍,它因而能夠代替谷物滿足不斷增長的食物需求。在俄國和東歐,土豆代替了面包成為貧窮百姓的主要食物。水煮和火烤的土豆比面包更便宜但具有同樣的營養價值。在某種程度上,人們正是因為食用了土豆,才提高了健康水平,也因此能夠產生更多合格的勞動力用于拓荒和補充不斷因饑荒導致的人口下降。人類的生活和生產得以繼續,土豆有著獨特的功勞。
歐洲人為種植甘蔗大肆販奴,圖為反映17世紀歐洲人在非洲掠奪黑奴的版畫。
中國控煙十年之殤
http:// 2007年06月04日 02:27 第一財經日報 ( http: / / www.china-cbn.com / " \t "_blank )
  趙何娟 王羚
  多年來,中國煙草一直保持了七個“世界第一”:煙葉種植面積第一;煙葉收購量第一;卷煙產量第一;卷煙消費量第一;吸煙人數世界第一;煙草利稅第一;死于吸煙相關疾病人數第一,進入2000年以來,中國每年死于吸煙相關疾病約100萬人,是全球死亡人數的五分之一
  去年11月,山東一名年僅9歲的女孩,被查出肺癌晚期,發現時,該女孩的右側胸腔內都已有積水,肺上已經有個腫塊,肺、胸膜和縱膈淋巴結上都有癌細胞的轉移,已沒有任何治療希望。
該事件在國內醫學抗癌領域引起了很大震動,上海第八人民窗體頂端窗醫院放射科主任、中國抗癌協會腫瘤微創治療專業委員會委員楊秀軍向《第一財經日報》提到這個病例時至今心痛,他說,后來查證發現,該小孩的父親已經酗酒多年,每天能抽兩包煙,并且當著孩子的面從不避開。即使在當初妻子懷孕期間也沒有戒煙。“孩子之所以得肺癌,正是因為每天被動吸煙所至?!?br/>衛生部于5月29日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我國目前煙民已達3.5億,“被動”煙民5.4億,其中15歲以下兒童有1.8億,每年死于被動吸煙的人數已經超過10萬。
  今年5月31日,是第20個世界無煙日,主題是“創造無煙環境”,然而“無煙環境”在中國已是十年之殤。一份內部研究報告顯示,1997年開始,歐美國際香煙巨頭由于國內禁煙政策的影響,開始大肆進軍亞洲尤其是中國市場。而中國的控煙步伐卻遠遠落后于歐美國家。
  吸煙與致貧
  煙草對于健康的破壞度不言而喻,煙草對死亡和疾病的作用也已得到了很好的證實。但是,煙草加劇貧困卻沒有得到足夠多的重視。有限的家庭資源被消耗在香煙而不是花在食物和其他必需開支如教育和營養上。貧困家庭用于香煙支出的費用(占其家庭總的可支配收入的4%~5%)有著非常高的機會成本,浪費了本應滿足食物和其他基本需求的寶貴資源。
  早在1995年第八個“世界無煙日”,控煙與減貧就已經作為主題被提出。全國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當時提供的資料稱,我國煙草的產量、銷售量和吸煙人數均占世界首位,煙草所創的經濟收入在國家財政收入中占有很大比重。
  2003年5月,192個世界衛生組織成員國最終通過了《煙草框架公約》(下稱《公約》),中國也在其中。各成員國承諾將迎接煙草帶來的公共衛生挑戰,決心處理煙草價格和稅收,煙草和貧困,跨邊界走私,煙草廣告與促銷,室內清潔空氣的權利等關鍵問題。
  世界衛生組織的報告顯示,關于煙草種植和消費增加了貧困這一現象一直被忽視。“雖然近年來在不少高收入國家,煙草使用呈下降趨勢,但在中低收入國家中煙草使用正急劇上升?!?br/>  全世界煙民有75%在發展中國家,每年要吸掉全世界香煙總消費量(5.7萬億支)的60%左右。這本身證實了綜合煙草控制的必要性。不過,必須注意到煙草使用和其相關的疾病負擔關系呈一定的傾斜。換句話說,窮人相對于富人更傾向于使用煙草,教育和社會經濟地位也存在相似的情況。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副主任、中國控煙協會副會長楊功煥教授曾在媒體上表示,由于煙草的效應不是立即發生,所以很多人未能感覺到煙草對健康的危害。在現階段,中國煙民平均比總人群的期望壽命少4.6年,每人平均少工作2年,所創造的勞動價值會減少很多。但是按照目前的吸煙模式,僅由于人口的增長,到2030年吸煙者將增至4.31億人,那么2025年開始每年有將近200萬人死于因吸煙引起的疾病。
  楊功煥說,煙草使用導致醫療費用增加,目前醫療費用的上漲速度遠遠高于煙草行業利稅上漲速度,假若2025年歸因于煙草的疾病和死亡為33%,那么僅耗費的醫療費用就會超過煙草行業為國家創造的利潤。如果加上生病導致的其他間接費用,僅僅由于直接醫療費用和損失工作年限,就足以抵消煙草所帶來的經濟價值。這還不包括煙草消費導致的其他經濟損失,如火災。
  國際香煙巨頭暗戰中國
  英國一直在逐漸加強對香煙廣告的限制。1996年通過的一項法律,首先禁止在電影和電視節目中播放煙草廣告,同時要求所有出售的香煙必須標注“吸煙有害健康”的字樣。
  自上個世紀70年代開始,英國還一直在不斷調高煙草稅。尤其是1998年以后,英國的煙草稅平均每年增長5%。
  據有關方面統計,由于采取了各種控禁煙措施,英國煙草巨頭在英國本土 的香煙銷售量也逐漸下降。
  記者獲得的一份研究報告顯示,自本土銷量受到極大擠壓開始,英國一些大的煙草巨頭開始把目標市場瞄準了亞洲,尤其是中國。
  這一現象也發生在美國。美國國家衛生研究署(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葉東升博士告訴記者,美國煙草公司目前在本國由于逐年遞增的消費稅和控煙政策影響,利潤受限。
  該博士稱,美國煙商最賺錢的地方不是國內,而是中國。美國的諸多組織也在不斷給中國政府施加壓力,希望借奧運之機,在中國大力推廣禁煙。
  除了正常的途徑,國外銷往中國的走私煙也不可估量。倫敦衛生與熱帶醫學院的李醫生(Dr.Kelley Lee)和愛丁堡大學的科林醫生(Dr.JeffCollin),對大量英美煙草公司迫于接連不斷的訴訟而被迫公布的內部文件進行了數年研究,根據最新研究數據顯示,在2003年和2005年,英美煙草對中國的銷售是中國官方全部進口數字的50倍。這中間的巨大差距,英美煙草一直難以解釋。
  內部文件中還承認,出口到中國香港的煙草制品,絕大多數是用來供應中國內地走私市場的?!帮@然,在過去的20年中,走私香煙獲利巨大,并成為英美煙草在中國業務的一部分。這最早是用來繞開中國市場嚴格限制的一種方式,現在成為滾滾收入的來源。走私當時被用來進入市場,與其他品牌競爭,對其定價和供應的管理都非常慎重?!?見本報2006年7月18日報道《內部文件披露:英美煙草主動對華大量走私香煙》)
  該報告的李醫生也向本報記者表示,經過長期的研究發現,亞洲,尤其是中國,已經成為英美煙草銷量最大的市場。
  此外,記者還了解到,煙草企業還曾因衛生組織的全球控煙行動,展開過“反控煙”行動。在美國披露的一批煙草商內部文件顯示,煙草商曾試圖詆毀世衛組織,降低其預算。
  據海外媒體披露,美國一家煙草巨頭曾有計劃組織反擊:秘密監聽反吸煙會議以獲取機密資料;說服聯合國農業組織,控煙行動將使得煙草種植窮國收入減少,傷害窮人。
  世衛組織的調查發現,這些煙商共設計了26條行動方案,包括破壞1992年“香煙與健康”會議,派出特訓記者恐嚇參會人員;組織間諜進入世衛組織,監察反吸煙動向,竊取機密文件。
  為此,世衛組織發出警告稱,如果目前的狀況不根本改變,30年后每年將有1000萬人死于煙草,其中70%在發展中國家。
  據外電報道,世界衛生組織計劃就與吸煙有關的死亡和疾病問題,向將煙草公司告上法庭的國家提供專門的知識和咨詢意見,并且鼓勵發展中國家支持和起訴大煙草公司。
  國家控煙疲軟
  多年來,中國煙草一直保持了七個“世界第一”:煙葉種植面積第一;煙葉收購量第一;卷煙產量第一;卷煙消費量第一;吸煙人數世界第一;煙草利稅第一;死于吸煙相關疾病人數第一,進入2000年以來,中國每年死于吸煙相關疾病約100萬人,是全球死亡人數的五分之一。
  中國控制吸煙協會原副會長張義芳告訴本報記者,中國2000年之前控煙還不錯,1997年是高峰,從那之后就開始走下坡路?!耙粋€原因是主管部門不積極主動,決策層缺少一批熱心控煙的人?!?br/>  他說,中國政府加入《公約》,但是實際行動不夠。尤其是在商標和標語上,《公約》要求,煙盒上三分之二地方登上警語,中國沒動。這個到2008年就要求要全面執行。
  《公約》還要求降低吸煙率,但中國一直排在前幾名,甚至逐年上升,現在40%的吸煙率,男性在70%。
  世界衛生組織曾發布報告稱,中國是世界上唯一吸煙比例在上升的國家。
  記者獲得的一份研究報告顯示,早在2001年發表的一份世界衛生組織有關心血管疾病危險因素的報告(《Trends in coronary risk factors in the WHO MONICA project》),收集了21個國家的38個人群近10年來吸煙情況的資料。在35~64歲的男子中,只有一個國家及地區吸煙率有顯著升高,而且遙遙領先,這就是來自中國北京的樣本人群。
  張義芳說,1990年,《吸煙危害控制法》報到國家法制局,但對方說已經有了相關法律,所以沒有批。“我國關于控煙的法律非常滯后的,只是在《煙草專賣法》中第五章18~19節第三章有控煙的內容,就成為某些部門的借口,不再繼續立法。事實上,控煙的內容放在煙草專賣法也有些不倫不類的。煙草專賣法就成了個掩護,使真正的控煙法出不來?!?br/>  另外,他說,中國在無煙草廣告方面做得也不夠,各個地方各個媒體為了自己的利益,都睜只眼閉只眼。
  “中國目前禁止公共場所吸煙的立法現狀存在很多不足,地級以上城市中有一半以上還存在控煙法規空白,而且禁止吸煙的場所比較局限,法規內容限定模糊,可操作性不強。”衛生部副部長王隴德說。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副主任、中國控煙協會副會長楊功煥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采訪時表示,中國的控煙工作起步很晚,應該是從1990年開始的。雖然一直處于專家控煙的層面,直到1999年以后中國進行加入框架公約的談判,才開始進入政府控煙的層面。
  她說,目前中國應該是處于從專家控煙到政府控煙的推進上,還沒有到全民控煙??責煹牡缆反_實還很長。
  但是,她也不贊成有些專家關于中國控煙工作倒退的說法。“從2003年開始,政府不光是介入,而且是領導了中國的戒煙工作,相信在所有人的努力之下,中國加入框架公約之后的控煙步子會更快。”
香煙是怎么來的——世界煙草簡史
煙草原產于美洲,印第安人發現其中含有可以興奮神經的物質,在部落會議和祭祀活動中吸食其燃燒的煙,西班牙殖民者將其帶到歐洲,最早的西班牙水手回國噴云吐霧時,曾經使家鄉的人大驚失色,認為他們和魔鬼打交道,但很快煙草的使用就奉行全歐洲并向世界普及。18世紀時煙草才傳入中國。
煙草含有尼古丁,是一種生物堿,具有神經毒性,尤其對昆蟲是致命的,但可以刺激人類神經興奮,長期使用耐受量會增加,但也產生依賴性。據研究三枝卷煙或半枝雪茄煙中含有的全部尼古丁就可以使人致死,但吸煙的人吸入的尼古丁只是其中很少的一部分。煙草也可以用來制造殺蟲劑,提取煙堿、蘋果酸、檸檬酸等。
現代研究證實煙草中還含有一些致癌物質,越來越引起人們的注意,許多地方已經開始禁止在公共場所吸煙,以保護公眾的健康。許多國家的法律規定在煙盒上必須印有“吸煙有害健康”的字樣。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法律規定任何媒體和公共場所都不得放置香煙廣告。泰國規定必須在煙盒上印刷大幅吸煙造成的危害圖片,如吸煙者被損害的牙齒,吸煙者被熏黑的肺等,使吸煙者警惕以達到戒煙的效果。不丹更禁止所有煙草入口而成為首個無煙國家。
美洲
煙草最早是被美洲印第安人使用,自從被歐洲人采用后,煙草的需求劇增。但歐洲的氣候不適合煙草的生長,因此美國成為最大的煙草生產國和出口國。當時的俗語說:“美國是靠煙草起家的”,煙草種植促使美國大量使用黑人奴隸,成為美國當時奴隸制形成的重要支柱產業。直到1883年,煙草的稅收還占美國政府財政收入的三分之一以上。
中國
中國的煙草歷史可以追溯到明朝,萬歷三年(1575年)煙草由呂宋傳入臺灣、福建。1579年,利瑪竇把鼻煙帶入廣東,中國吸煙人口大升。1637年,崇禎為了禁煙,勒令以斬首示眾懲罰私種私售者。不過遼東與后金苦戰的兵部尚書洪承疇卻上奏說「遼東士卒,嗜此若命」,導致禁煙過程出現障礙。
煙草在我國的傳說明朝萬歷年間,杭州有個李舉人上京趕考,臨走時,其父親備了一封信,叫他到蘇州去拜訪一位老朋友,資助一點盤纏。這位老朋友姓張,當年同朝做官,十分交情。恰好兩家同年生下一男一女,便定了割袍親。后來,李家遭了天災窮下去了,怕張家悔親,從來沒對兒子提起過這件事。
張父看見李舉人一表人材,知收達禮,十分歡喜,立即進內告知夫人。夫人又暗地里轉告女兒。合家上下都熱情招待,把這位未來的姑父喝得酩酊大醉,扶進書房安睡。半夜里,李舉人昏昏沉沉,感到口喝難忍連喊:“茶、茶。”這時隔壁繡房里張姑娘尚末入睡。聽見喊聲,大著膽子,倒了一杯濃茶送去。李舉人迷迷糊糊看見一個美女走近床來,好比嫦娥下月宮,觀音送甘露,心都醉了。伸手接茶時有意把張姑娘的手腕了捧了過來。張姑娘一陣臉紅,心頭“卟嗵”直跳。李舉人越看越迷,趨勢輕輕一把拉過張姑娘抱在懷里。張姑娘以為他知道自己是他未婚妻,將來總是他家人,也就半推半就成了好事。 第二天,李舉人一覺醒來,想起昨夜情景,心里不安,急急起床,告別張父要走。張父挽留不住,贈了盤纏送他上路。 三場考畢,中了頭名狀元。奉旨回鄉。李父對狀元郎說:“你金榜題名,給假回家,可以完婚了。”狀元說:“孩兒尚未定親,怎說完婚?”李父吃驚道:“李張兩姓,小時定的割袍親,難道日前在蘇州,張老沒有提起?!崩顮钤宦?,象一盆冷水從頭澆到腳根,心中叫苦:這張姑娘,骨子輕浮,我只輕輕一拉,就從了我,娶了這樣女子,豈不辱了家門。想到這里就推說:“孩兒年紀還輕,婚事過兩年再說?!崩罡刚f:“婚姻大事,父母作主,我已擇定黃道吉日,明天就要打花轎去蘇州?!?李狀元打落牙齒肚里咽,講不出口。連夜差貼心小使送信到蘇州張姑娘親收。張姑娘早已知道李家郎君中了狀元,擇定吉日,前來迎娶。心里正樂滋滋。拆信一看,嚇得目瞪口呆,淚如雨下。那信上寫著:“要做狀元夫人,先得以死相從?!毕氘敵踝约阂粫r少了主張,狀元郎誤以為是輕薄蒲柳。故此,也勿懊悔,也勿責怪,當下寫了一封遺書上吊自盡了。 張家父母哭得死去活來?;ㄞI到門,依照張姑娘遺書,把尸體嫁了過去。狀元見張姑娘果然一死相從,是貞烈女子,后悔不及,抱尸痛哭并發誓:“此生此世,永不再娶。”
李狀元思念夫人,時常悶悶不樂,一日,去到墳頭,見墳上長著許多闊葉草,摘一片細嚼,味道苦中有香,吃后心安神爽,就把它收來放在案頭,有一回,狀元在燈下讀書,一粒燈花爆落在干葉子上,葉片燃出裊裊青煙,一股清香,聞后頓覺神志輕快,心情安逸。從此,他想念夫人時,就燃干葉片吸。吸煙就是從這時開頭的。
另外的說法
據考古學家研究,早在公元前1800-2000年時就有人類吸煙的記載,那時人們抽用紙卷一種磨碎的煙草,它的重要萬分是尼古丁---一種無色油的致使物質;純尼古丁只需幾滴滴在舌頭上,人就會立刻死亡.歷史上從沒有任何一種有毒物質像尼古丁這樣根深蒂固地流傳下來,許多人本意并不想上癮,但最后還是屈服于它的魔力.在美國,煙草業每年要花掉420億美元,煙已成為我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1492年可倫布的兩個船員杰雷茲和托瑞斯發現古巴土人點燃干煙并吸其冒出的煙,杰雷茲試著吸了起來,他成為歐洲第一吸煙者,返回西班牙后,人們吃驚地發現從他嘴里往外冒煙,斷定他一定是魔鬼附身,按當時的天主教規,他被送進監獄.
1518年,西班牙探險家發現阿茲臺克人和瑪雅人用空蘆葦吸煙草,西班牙人也學著吸起來,第一支卷煙就這樣產生了.
1612年,約翰.羅爾弗在美國弗吉尼亞州種植了第一畝用于商業的煙草
1776年,喬治.華盛頓敗給英軍,失守紐約城,他在求援書中寫首:請幫幫我們,沒有錢,就送煙吧.
1843年,法國煙草經營商開始生產西班牙式煙卷,并以法文正式命名為cigarette,英文香煙一詞由此而來.
1881年,一種日生產120,000支煙卷的卷煙機獲發明專利,在這之前煙卷都是用手卷制作的.
1916年,美國煙草公司請一位從不吸煙的著名歌劇演員為"好運牌"香煙做廣告,廣告詞為:此煙對嗓子無害.
1924年,美國《讀者文摘》第一次發表文章,提醒人們注意吸煙有害健康.
1941年,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羅斯福總結宣布煙草是農業必需品之一,并在征兵時規定煙草種植者可延期入伍.
1955年,美國聯邦商業委員會規定,禁止在香煙廣告中使用有關健康詞匯.
1966年,美國香煙包裝上開始印有新標志:當心!吸煙有害健康.
1971年元月,美國法律規定,禁止在廣播,電視中做香煙廣告.
1973年,美國航空公司國內航班給乘客提供吸煙艙,使不吸煙乘客免受其害.
1986年,美國醫學權威人士報道:被動吸煙者同樣嚴重危害健康.
1990年,醫學界報道,美國每年有126,000名婦女死于吸煙引起的身心機能失調
改變世界的四種植物 煙草 茶葉 甘蔗 土豆
  煙草:曾是包治百病“神藥”
  茶葉:改變人類生活習慣
  甘蔗:導致血腥奴隸貿易
  土豆:幫助世界克服饑荒
  越洋貿易是世界歷史上的一件大事。
  一些原本只生長在某個地區的植物從此跨越萬水千山,傳播到遙遠的異地。植物的傳播看似波瀾不驚,但卻有著深遠的意義。它們不僅改變了數十億人口的日常生活,也影響了世界歷史的進程。
  讓世界上癮的煙草煙草源自美洲,將之傳播到世界的卻是歐洲人。1492年10月12日,在哥倫布踏上美洲海岸第一天所記的航海日志里,就寫著幾種當地人送來的禮物,其中之一就有“發出獨特芬芳氣味的黃色干葉”――煙草。只不過當時這些葉子被扔在甲板之上,無人問津。半個月后,哥倫布的船隊到達古巴,水手們驚奇地發現一些土著在吸食那些卷成筒狀的黃色葉子,口鼻中不時冒出縷縷青煙。不少水手也試著效仿,成為歐洲最早的煙民。
  煙草隨著哥倫布船隊的返航最先來到西班牙,不久后傳到葡萄牙,緊接著又迅速傳到歐洲其他地區。1580年,煙草經葡萄牙傳入土耳其,隨后輾轉進入伊朗、印度、日本等國。1575年左右,西班牙人用一艘大帆船將煙草運到菲律賓移植,煙草在那里迅速成為賺錢的作物。1600年前后,福建的水手和商人又把菲律賓煙草帶到中國。煙草的使用與栽培就像一大塊石頭扔進池塘后激起的漣漪那樣,一波波擴散出去。到了1620年時,煙草已經成為不折不扣的全球性作物。
  煙草之所以能被普遍接受,一方面是人們曾認為它有神奇的藥效。16世紀的歐洲,幾乎所有醫生都把煙草當“神藥”使用,用它來醫治牙痛、腸寄生蟲、口臭、破傷風甚至癌癥。更有一種迷信的說法認為煙草可以治療黑死病,當年英國伊頓公學每天早晨都會用鞭子逼著孩子們吸煙以躲避瘟疫。另一方面,吸煙具有獨特的自娛自樂功能,深受貴族和老百姓喜歡。上流社會的人士為保持優雅風度吸鼻煙和雪茄,一般民眾則熱衷于抽煙斗和卷煙。不管怎樣,勞累一天后能叼著煙卷和朋友們一起喝上兩杯啤酒,無疑是莫大的享受。
  所以,當反對吸煙的人士不厭其煩地指出煙草的種種危害時,癮君子們依然在悠然自得地吞云吐霧,所有的排斥情緒和法律手段似乎都不能阻擋全世界的吸煙風潮。今天,全球煙草制造業已發展成一個巨大產業,成為許多國家主要的稅收來源之一。
  掀起兩場重要戰爭的茶葉,另一種讓人上癮的植物,但卻沒有危害。眾所周知,中國是最早熟知茶的生產及加工技術的國家,但由于一直采取限制性貿易,飲茶在很長一段時間里,僅限于中國及其周邊一些國家。茶的全球傳播,得益于阿拉伯人的中介作用。大約公元850年時,阿拉伯人通過絲綢之路獲得了中國的茶葉。1559年,他們把茶葉經由威尼斯帶到了歐洲。
  在當時的歐洲,飲茶當屬貴族生活的一部分,由于價格高昂,只有很少人能喝得起茶。到17世紀初,獨具慧眼的英國東印度公司看準了茶葉貿易的商機,花了整整66年時間,最終取得了與中國人從事茶葉貿易的特許經營權。
  此后,東印度公司每年都要從中國進口4000噸茶葉,但只能用白銀購買。當時每噸茶葉的進價只有100英鎊,東印度公司的批發價格卻高達4000英鎊,獲得了巨額利潤。不過,在英國國內,用于購買中國茶葉的銀子卻日漸稀少。為籌措白銀,東印度公司竟向中國非法輸入鴉片,對中國造成了巨大危害,最終導致了鴉片戰爭的爆發。有趣的是,導致美國獨立戰爭爆發的同樣是茶葉。
  從19世紀中期開始,英國人決定在印度引種中國的茶樹,自行生產茶葉。1848年,東印度公司派經驗豐富的皇家植物園溫室部主管羅伯特福瓊前往中國?;蛟S是福瓊真的擁有好運氣(“福瓊”在英文里就是好運的意思),他帶回了2萬株小茶樹和大約1.7萬粒茶種,并帶來8個中國茶葉工人和茶農。此后,印度的茶葉開始取代中國的茶葉登上貿易舞臺。到1890年,印度茶葉占據了英國國內市場的90%。中國在這場貿易戰和商業間諜戰中完全落敗,成為徹底的看客。
  茶葉在歐洲的風行,最終導致了歐洲人特別是英國人生活習慣的改變。比如,在下午5點鐘喝下午茶成為許多英國家庭約定俗成的習慣。通常用銀壺泡上足夠的好茶,然后倒入精制的茶杯中慢慢品嘗,當然還需要伴以精美的小點心。下午茶時間可以說是一天當中充滿溫馨、其樂融融和傳情達意的美好時光。
  導致人類大遷徙直接導致了對糖需求量的增加。糖是從甘蔗汁中提取出來的,最早的甘蔗種植出現在亞洲。當亞洲人在品嘗糖的甘甜時,歐洲人只能從蜂蜜中體驗類似的感覺。直到11世紀,東征的十字軍騎士才在敘利亞嘗到糖的甜味。當時,只有在歐洲王室、貴族和高級神職人員的餐桌上才能看到糖,享用高價進口的糖成了一種炫耀財富的方式。
  新航路開辟后不久,西班牙、葡萄牙等國開始在加勒比海地區種植甘蔗。甘蔗種植園如雨后春筍般地在這些島嶼上迅速增加。在英屬巴巴多斯島上,這個僅有430平方公里的彈丸之地竟有900多個甘蔗種植園。糖產量的增加導致糖的價格急劇下降,糖得以進入千家萬戶。
  糖對世界產生的影響不僅是在飲食上,它直接導致了跨越洲際的人口大遷徙,不過這是在販賣黑奴貿易的強制下發生的。相比煙草而言,甘蔗的栽培費時且費力,它需要大量的勞動力。所以,當歐洲國家在加勒比海地區的殖民地大肆興建甘蔗種植園時,他們首先想到從非洲運進大量奴隸來進行勞作。結果,加勒比海地區乃至南美地區的人口構成,隨著甘蔗種植園的不斷增加而發生了驚人的變化。
  據統計,16世紀以后的300年間,從非洲販賣到美洲從事包括種植甘蔗在內的大種植園勞動的奴隸高達1170萬人,最終僅有980萬人活著到達目的地。所以說,糖的甜蜜是與奴隸的血與淚摻在一起的。
  養活了世界的土豆曾幾何時,“土豆燒牛肉”是一種讓我們羨慕的現實生活標準。但從歷史上看,土豆確實因為養活了更多的人而改變了整個世界。土豆產量高,適于各種生長條件,它所含有的豐富的淀粉可以提供一定的營養價值,成為世界范圍內的重要農作物。土豆的原產地是南美洲的安第斯山區,新航路的開辟者們把它帶到了歐洲,隨后便傳播到世界其他地方,并成為世界的第四大農作物。
  土豆的出現彌補了谷物收成不足所帶來的糧食短缺。在中世紀的歐洲,一畝土豆田和一頭奶牛就可以養活一家人。1845年-1847年,一場突發的植物枯萎病橫掃愛爾蘭,幾乎摧毀了當地的土豆種植業。短短兩年內,就有一百多萬人死于饑餓、斑疹傷寒和其他疾病。它甚至導致一百多萬愛爾蘭人移居美國。在戰爭年代,土豆的作用更不可小視。1756年-1763年,歐洲發生了“七年戰爭”。盡管法國、奧匈帝國和俄國多次入侵普魯士,摧毀了地表的農作物,普魯士人卻靠生長在地下的土豆躲過了災難。侵略國看到了土豆在普魯士國家恢復中的重要作用后,它們的政府很快便采取措施引導農民種植這一神奇的作物。
  土豆對世界的意義在于它養活了更多的人,其畝產量是谷物的3到4倍,它因而能夠代替谷物滿足不斷增長的食物需求。在俄國和東歐,土豆代替了面包成為貧窮百姓的主要食物。水煮和火烤的土豆比面包更便宜但具有同樣的營養價值。在某種程度上,人們正是因為食用了土豆,才提高了健康水平,也因此能夠產生更多合格的勞動力用于拓荒和補充不斷因饑荒導致的人口下降。人類的生活和生產得以繼續,土豆有著獨特的功勞。
瘋撈三億,小小土豆改變下崗工命運!
劉新,中國餐飲業的領軍人物之一,擁有資產1.86億元,商品無形資產約1.56億元。他任董事長的“小土豆”餐飲有限公司已發展到擁有130余家連鎖店、5個地區分公司,在中國商業聯合會、中國餐飲協會、中國飯店協會評出的餐飲百強中名列第5位。然而,12年前,劉新還是一位下崗職工,為了生計,天天奔波于賣菜、賣魚、賣服裝……這位下崗工人是如何把“小土豆”做大,成為一個億萬富豪的呢?
  小土豆問世
  1989年,沈陽市燃料公司24歲的裝卸工劉新“不幸”下崗了。已成家的他為了生計,焊了一輛“倒騎驢”,在市場上賣菜、賣魚、運送服裝。兩年后,他用攢下來的7000元錢,和妻子金秀衣開始做服裝生意,不久又改行做水果生意,但折騰了幾個月,也沒有掙到錢。由于劉新是“烹飪能手”,金秀衣從小也跟母親學會了做小咸菜大花卷,最后,他們商量決定開個小飯店。這樣,劉新夫婦傾盡所有,在太原街開了家冷面館??墒遣坏揭荒辏麄儾粌H把投入的7000元全賠了進去,還欠了不少外債。
  為了還債,劉新只好重操舊業,又蹬上三輪車,到處賣菜、賣魚、賣西瓜……但劉新并沒有放棄重開飯店的念頭,他一直在思考:別人能做,我為什么會虧?在送菜時,他開始煞費心思地和各類飯店老板拉近乎,套生意經。在逐漸的學習和積累中,劉新發現了一個規律:凡是有經營特點的飯店,生意都很好做,而經營不好的店,大部分沒有特點,沒有自己的主打產品特色!他決定重返太原街開飯店。劉新看好了太原街11號的房子。這是黑龍江一個老板開的飯店,他急著要回老家。劉新用父母留給他住的房子做抵押,把那個飯店兌了下來。之后,他東借西拼湊了3000元錢,雇了幾個人,粉刷了墻壁,購置了4張餐桌,這家取名為林苑小冷面店的小食店一開張,便以實惠、干凈、熱情吸引了八方來客。
  有一天,劉新在太原街上走時,聽到走在他前面的兩個人說:“到林苑吃小土豆去?!眲⑿麻_的是冷面店,他們卻說吃小土豆,這給了劉新很大啟發。他知道了他的“小土豆”很受歡迎。第二天,劉新就把林苑冷面店改名為“小土豆”醬菜館。小土豆是東北地區的一種特產,它個頭比一般土豆小得多,而土豆的清香和營養價值卻比大土豆高得多。由于這個品種產量多,有很多人種植,細心的劉新慧眼識珠,立即瞄準了它。劉新四處走訪考察,收集民間烹調小土豆技術,去粗取精,細心琢磨,便利用多種藥材自行研究配制出了燉小土豆汁,并加進醬油、五花肉、香菜等進行燉制?!靶⊥炼埂边@道菜既有東北大碗菜的特色,口感又絕對鮮美于東北大碗菜。
  一大碗“小土豆”10元錢,又加上兩個大花卷2元錢,足夠兩個人美餐一頓。這道菜剛一問世就一炮打響,受到人們的熱烈歡迎,常常出現客人站在店外等桌就餐的情景。后來,劉新以小土豆醬菜為龍頭,選用人們日常生活中經常食用的蔬菜為主料,突出色美味濃,鹽香適口的特點,利用醬、燉、拌、炒等烹調方法,生產出了五大類150個品種小土豆醬菜系列的品種菜。“小土豆”迷住了所有顧客,出現了這樣一句口頭禪:“好吃吃不夠,沈陽小土豆?!币粫r間,小土豆美食風靡沈城,生意火爆。不到兩年時間,劉新賺下了逾百萬資產。
  小土豆大品牌
  1995年,由于種植小土豆的利潤太少,而小土豆成活率又比一般大土豆低,一些農民紛紛倒戈開始種植大土豆,劉新的飯店一下子缺了貨源,面臨停業的危險。這時,親朋好友勸劉新:“你已經掙了不少錢,干脆關店回家過好日子算了?!钡珓⑿聟s不這么想,從打干上“小土豆”那天起,他就有一個夢想:把小土豆做大,讓它走向全國,走向世界……劉新決定自己投資種植小土豆。他這一想法招來了包括妻子等所有人的反對。他們認為他那樣做太冒險了,萬一種植失敗,就會將辛辛苦苦掙下的家底全部賠進去。但劉新鐵了心,他帶上100萬,來到鐵嶺等地投資種植小土豆,第一次種植失敗了,賠進去了將近50萬。
  但劉新沒有就此罷休,他暫時放棄種植,與有關科研部門密切合作,研究小土豆的科學種植方法。半年后,劉新在沈陽、鐵嶺等地投資100多萬元,扶持小土豆的種植與發展。隨后近半年的時間里,劉新天天呆在地里,觀察小土豆生長情況。蒼天不負有心人,這一次成功了。小土豆如雨后春筍般長出,當地的農民與劉新實現了雙贏。劉新靠“小土豆”很快又賺到了大錢,兩年下來,他已經積累了雄厚的資金。1996年,劉新花600萬元買下位于太原街南端的一至四層大樓,投入400萬元購置設備與裝修,使別具一格的“沈陽小土豆美食”牌匾懸掛在太原街南端,成為沈陽城引人注目的一道風景線。然而,“小土豆”出了名,李鬼就來了。
  一時間,市內出現了十幾家“小土豆”,為確保自身合法權益與消費者權益不受侵害,劉新決定將自己耗盡心血創立的美食店申請國家商標注冊。1997年,全國第一例以餐飲名稱注冊的商標證書,帶著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管理局的商標大印,從北京飛到了劉新身邊,為小土豆醬菜美食城平添了無窮的輝煌和千倍的身價。1997年7月,沈陽市小土豆餐飲有限公司正式成立。為了使“小土豆”這一品牌經久不衰,劉新從選料、配科、加工等方面嚴把質量關,還常常親自下去考察。正是靠著這樣一種誠信,“小土豆”逐漸名氣大振,不僅在沈陽的生意日漸紅火,日進斗金,省外的人士也紛紛云集沈陽,想學習“小土豆”的制作技術。劉新又在東北連開了幾個分店,個個生意紅火。
  做中國的“麥當勞”隨著市場競爭日益激烈,劉新決定向連鎖店式的現代化經營學習,讓小土豆的風味飄向全國。劉新把在全國開連鎖店的想法一提出來,就遭來了一片反對聲,跟隨劉新多年的師傅勸劉新:“小土豆系列是東北菜,南方人可是吃不慣,再說現在各地飯店多如牛毛,我們還是好好在東北打市場,不要出去冒險了?!眲⑿碌钠拮右矂袼骸拔覀円呀浶列量嗫喔闪诉@么多年,該好好享受一下生活,不要再出去闖蕩了,萬一賠了可怎么辦?”可劉新下定決心去關內開拓處女地,把小土豆引進去。劉新帶了100萬,領著幾個“精兵強將”首先來到了山東。
  劉新在濟南市繁華地段買下一個飯店,經過一個多月的裝修、裝備,“小土豆”終于在山東亮相了。雖然在此之前劉新已在當地做了大量宣傳,但當地居民根本不認“小土豆”,開業那天,飯店門前冷冷清清,一天下來,營業額還不到200元。劉新沒有氣餒,為了在泉城打開市場,他斷然打出了:“沈陽小土豆落戶山東,請泉城人民免費試吃三天”的牌子,免費品嘗的牌子一掛出來,就引來了眾多人前來“品嘗”,這一嘗就嘗出了名堂。三天之后,很多山東人專門掏錢來店里吃小土豆?!吧蜿栃⊥炼埂焙贸缘南⒑芸毂阍跐蟼鏖_了,一些好奇的山東人紛紛專程來品嘗沈陽的“小土豆”。一時間,“小土豆”又火爆泉城。在山東開分店取得成功后,短短的兩年間,劉新運用他那精明的頭腦和旺盛的工作熱情,在省外又連續開了幾家分店,而且個個紅火,一時間找劉新要求合作的投資商眾多。
  從1999年開始,沈陽市小土豆餐飲有限公司設在北京、天津、吉林、內蒙古、河北、河南、陜西、深圳、江蘇等地的分公司先后開張營業,如今在全國已發展131家連鎖店。北到黑龍江,南到深圳經濟特區,人們都可以品嘗到正宗的沈陽小土豆美食。然而,劉新沒有滿足于已取得的成績,他又開始向更高的目標挺進。在沈陽小土豆連鎖集團加盟店主會議上,劉新提出“做中國餐飲業麥當勞”的口號,看來他已下決心要把這一由夫妻店發展起來的民營企業轉制為股份合作制經營,進行脫胎換骨的改造。
哥倫布也改變了中國:辣椒土豆花生玉米……
在我國的現有農作物中,至少有50多種來自國外。宋以前我國引入的農作物大多原產于亞洲西部,部分原產于地中海、非洲或印度,它們大多是通過陸上“絲綢之路”傳入的。這些早期傳入的農作物多為果樹和蔬菜,鮮有糧食作物。中唐以后,隨著國家經濟中心的南移,海上“絲綢之路”迅速發展,不斷有新的農作物引進,其中美洲作物的引進和推廣則占據了相當大的比重。這些作物的傳入,不僅增加了我國作物的種類,同時對我國的農業生產及飲食結構的變化也產生了十分重要的影響。
本文所說傳入中國的美洲作物專指原產美洲的作物,原產世界其他地區的作物,即使是經由美洲傳入者,也不在本文論述的范圍。
一、傳入中國的美洲作物
1492年,哥倫布重新發現美洲,引發了歐洲人對這塊所謂“新大陸”的注意。在美洲成功殖民后,16世紀后期,西班牙人進而在南亞的菲律賓建立殖民地,一些美洲農作物開始傳入菲律賓,再由菲律賓傳到南洋各地,并進一步傳到中國。美洲作物的引種與傳播成為明清時期我國農作物引進的一個顯著特點。
傳入中國的美洲作物計有玉米、番薯、豆薯、馬鈴薯、木薯、南瓜、花生、向日葵、辣椒、番茄、菜豆、利馬豆、西洋蘋果、菠蘿、番荔枝、番石榴、油梨、腰果、可可、西洋參、番木瓜、陸地棉、煙草等近30種。
玉米(Zea mays L.),禾本科玉米屬植物,原產美洲的墨西哥、秘魯。我國古代稱番麥、御麥、玉麥、苞米、珍珠米、棒子等。至遲明代傳入我國。嘉靖三十四年(1555)《鞏縣志》已有“玉麥”的名稱,但明確而詳細的記載則見于三十九年(1560)甘肅的《平涼府志》卷11:“番麥,一曰西天麥,苗葉如蜀秫而肥短,末有穗如稻而非實。實如塔,如桐子大,生節間,花炊紅絨在塔末,長五、六寸,三月種,八月收。”此外,(明)田藝衡《留青日扎》和李時珍《本草綱目》均有記載。
番薯(Ipomoea batatas(Lam.)L.),旋花科甘薯屬栽培種,一年生或多年生藤本植物。又名金薯、朱薯、玉枕薯、山芋、甘薯、地瓜、紅苕、白薯、地瓜、紅薯等,原產中、南美洲,主要用作糧食和蔬菜。宋元以前中國文獻中屢見“甘薯”的記載,但那時所說得甘薯是薯蕷科植物的一種,而我們現在所說得甘薯則是旋花科植物,明萬歷年間傳入我國。自它被引種到中國以后,因其形似我國原有之薯蕷科得甘薯,有人便稱之為甘薯,久而久之,甘薯一詞幾為旋花科的番薯所獨占。
豆薯 (Pachyrrhizus erosus(L.) Urban),豆科豆薯屬中能形成塊根的栽培種。一年生或多年生草質藤本植物。又名涼薯、地瓜、土瓜、沙葛、新羅葛,是一種既可當水果又能當蔬菜的作物。原產中美洲,后由西班牙人傳入菲律賓,可能后來從新羅經海道傳入我國福建[1] 。中國西南、華南地區和臺灣省種植較多。
馬鈴薯(Solannum tuberosum L.),一年生茄科茄屬草本植物。我國亦稱洋芋、土豆、山藥蛋、地蛋、荷蘭薯。原產南美洲秘魯和玻利維亞的安第斯山區,為印第安人所馴化。大約1570年傳入西班牙,1590年傳入英格蘭,1650年左右傳入中國。
木薯(Manihot esculenta Crantz),大戟科木薯屬栽培種,世界三大薯類之一。起源于熱帶美洲,16世紀末傳入非洲,18世紀傳入亞洲。中國于19世紀20年代引種栽培,遍種于長江以南,其中以兩廣、福建臺灣為最。
蕉芋(Canna edulis Ker.),美人蕉科美人蕉屬栽培種。別名蕉藕、姜芋,原產安第斯山脈。公元前2500年在哥倫比亞馴化,1821年傳入日本,1948年引入中國,福建、江西、浙江等地有少量栽培。
花生(Arachis hypogaea L.),原產美洲。我國亦稱長生果、落花生、落地松、萬壽果、番豆、無花果等,是一種人們喜愛的食品,也是一種重要的油料作物。分小粒型和大粒型兩種,小粒型最早記載見于元末明初賈銘的《飲食須知》,大粒型是清代引進的。
向日葵(Helianthus annus L.),菊科向日葵屬一年生草本油料作物,亦稱西番菊、迎陽花、葵花等,原產北美。在中國的種植最早見于1621年(明)王象晉所著的《群芳譜》,稱西番菊。1688年(清)陳淏子《花鏡》始稱向日葵。
辣椒(Capsicum frutescens L.),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別名番椒、海椒、秦椒、地胡椒、辣茄。原產中南美熱帶地區,1493年傳到歐洲,1593~1598年傳至日本。傳入中國有兩條途徑:一是經由古絲綢之路傳入甘肅、陜西等地;一是經海路引入廣東、廣西、云南等地。中國關于辣椒的記載始見于(明)高濂《遵生八箋》(1591):“番椒叢生,白花,果儼似禿筆頭,味辣,色紅?!崩苯芬幻钤缫娪谇《拍辏?764)《柳州府志》。
南瓜(Cucurbita moschata Duch.),一年生草本植物,葫蘆科南瓜屬。別名番瓜、飯瓜、倭瓜、回回瓜、金瓜等,原產中、南美洲。元末明初已見于賈銘的《飲食須知》:“南瓜味甘性溫,多食發腳氣黃疸,同羊肉食,令人氣壅,忌與豬肝赤豆蕎麥面同食。”說明元代我國已經引種。
筍瓜(Cucurbita maxima Dutch. ex Lam. ),葫蘆科南瓜屬栽培種。別名印度南瓜、玉瓜、北瓜,原產南美玻利維亞、智利和阿根廷等地。中國筍瓜可能由印度傳入,19世紀中葉安徽、河南等省方志有記載。
西葫蘆(Cucurbita pepo L.),葫蘆科南瓜屬栽培種。別名美洲南瓜,原北美洲南部。17世紀后期已見于陜西、山西等方志。
佛手瓜(Sechium edule Swartz),葫蘆科佛手瓜屬栽培種。別名瓦瓜、拳頭瓜、萬年瓜、陽茄子、土耳其瓜、棒瓜等,原產墨西哥和中美洲。18世紀傳入歐洲,后傳到東南亞,1916年由緬甸傳入中國云南,現華南和西南等地有栽培。
番茄(Lycopersicon Mill),茄科番茄薯草本植物。亦稱番柿、六月柿、西紅柿、洋柿子等。原產南美洲安第斯山地帶。我國最早記載見于(明)王象晉的《群芳譜》:“番柿,一名六月柿,莖如蒿,高四五尺,葉如艾,花如榴,一枝結五實或三四實,一樹二三十實,……來自西番,故名。”
菜豆(Phaseolus vulgaris L.),豆科菜豆屬栽培種,一年生草本植物。又稱四季豆、時季豆、蕓豆、四月豆、梅豆、聯豆、架豆等, 具有糧食、蔬菜、飼料等多種用途。原產中美洲。16世紀初傳入歐洲。中國自明后期曾多次引種,(明)李時珍《本草綱目》和清代《三農記》(1760)都有記載。南北皆有種植,栽培面積僅次于大豆。
萊豆(Phaseolus lunatus L.),豆科菜豆屬栽培種。別稱棉豆、荷包豆,原產中美洲。16世紀初傳入歐洲。20世紀三、四十年代傳入中國。
菠蘿(Ananas comosus (L.) Merr.),鳳梨科鳳梨屬多年生常綠草本果品栽培植物。別名鳳梨、王梨、黃梨。原產南美巴西,很早為印第安人馴化。16世紀初,熱帶各國相繼引種。亞洲最早是由葡萄牙人引入印度(1550),后又傳入菲律賓和印度尼西亞。中國在17世紀初(1605)由葡萄牙人將菠蘿苗帶入澳門,后經廣東傳入福建和臺灣。廣東《東莞縣志》(1639)和臺灣林謙光的《臺灣紀略》(1687)都有黃梨的記載。約在18世紀末傳入廣西,19世紀初傳入云南。
番石榴(P. Guajava L.),桃金娘科番石榴屬常綠小喬木或灌木。原產美洲墨西哥和秘魯。 (南宋)周去非《嶺南代答》(1178)稱黃肚子。清代《南越筆記》稱秋果,《植物名實圖考》稱雞矢果。臺灣在200年前已有栽種,現主要分布在臺灣、福建、廣東、廣西、海南和云南等省區。
番荔枝(Anona squamosa L.),番荔枝科番荔枝屬半落葉灌木或小喬木。又名佛頭果。原產熱帶美洲,明末清初傳入中國。最早見于《臺灣府志》(1614)。現主要分布在臺灣、福建、廣東、廣西和海南等省區。
番木瓜(Carica papaya L.),番木瓜科番木瓜屬小喬木栽培種,又稱木瓜、乳瓜、萬壽果,原產墨西哥南部,18世紀后期成為世界上重要的一種水果。清代傳入我國,《嶺南雜記》和《植物名實圖考》均有記載。我國南方各省都有種植,尤以廣東、臺灣最多。
腰果(Anacardium occidentale L.),漆樹科腰果屬喬木,又稱槚汝樹、介壽果、雞腰果,果仁是營養豐富的美味食品。原產巴西東北部,16世紀由葡萄牙人傳入非洲和亞洲。中國于20世紀30年代引入臺灣和海南,1984年海南栽培面積達1.1萬公頃。云南西雙版納也有少量種植。可可(Theobroma cacao L.),梧桐科可可屬常綠喬木,世界三大飲料作物之一。原產南美洲亞馬遜河上游熱帶雨林地區。17~18世紀傳入東南亞,1922年傳入我國臺灣,1954年引種于海南省。
油梨(Persea Americana Mill.),樟科油梨屬常綠果樹。原產中美洲。13~15世紀墨西哥西部和南部已有栽培,20世紀初傳入亞洲。中國1918年開始引種,臺灣、海南、廣東、廣西、福建、云南等省均有栽培,其中以臺灣、海南為最多。
人心果(Minikara zapotilla(Tacq.)),人心果科人心果屬熱帶常綠果樹。又名吳鳳柿,原產墨西哥和中美洲。福建于1900年由華僑自新加坡引入,種植于漳州、廈門等地;廣東于1910年引入,分布于湛江、汕頭和珠江三角洲各縣市;臺灣于1920年自爪哇引進,嘉義、臺南、云林均有栽培。
蛋黃果(Pouteria campechiana(HKB)),人心果科蛋黃果屬熱帶常綠果樹。又名蛋果,原產南美秘魯。中國于20世紀30年代引入,由印度尼西亞華僑帶到海南繁殖,50年代在廣州栽培。
西洋參(Panax quiquefolium L.),五加科人參屬多年生草本栽培種,別名五葉參、廣東人身、花旗參。原產北美。1976年后在中國北京、黑龍江、吉林、遼寧及陜西等地先后引種成功。
煙草(Nicotiana tabacum L.),茄科煙草屬葉用一年生作物。原產中南美洲,人類已有1500多年使用的歷史。后經西班牙和葡萄牙人傳至歐洲和世界各地。傳入我國是稱“淡巴菰”,這是印第安語煙草的音譯。我國最早紀錄煙草的文獻是[明]張介賓的《景岳全書》:“此物自古未聞,近自我明萬歷時始出閩、廣之間?!睙煵莸膭e稱還有相思草、金絲煙、芬草、返魂煙等。
二、美洲作物的發展及其動因分析
美洲作物的引種和傳播是明清時期我國農業發展的一個顯著特點和成就。下面僅以部分重要作物為例對其傳播過程和發展動因作一番簡要的分析。
關于玉米傳入我國的路徑與時間,學術界長期存有爭議。有人認為最早的記載是明嘉靖三十九年(1560)甘肅《平涼府志》;但據近年研究,早在明初蘭茂(1397-1476)《滇南本草》即有記載[2] 。此外,16世紀后期云南《大理府志》和《云南通志》均有玉米種植的記載。因此,玉米很可能是從印度、緬甸傳入云南,再從云南傳播到黃河流域;當然也可能從中亞細亞循絲綢之路傳入我國,越河西走廊過平涼而進入中原;第三路則可能經中國商人或葡萄牙人經海路傳入我國東南沿海地區。
玉米在中國的傳播大致經過了先邊疆后內地,先丘陵山地后平原地區的過程。如道光《遵義府志》談到“平地居民只知種稻,山間民只知種秋禾、玉米……”。平川地區居民即使地頭屋角、田畔園圃“偶種一二,”也只是“以娛孩稚”或作為果蔬輔助食品(乾隆《霍丘縣志》)。因此,李時珍《本草綱目》卷23指出:“玉蜀黍種出西土,種者亦罕?!钡?9世紀以后,隨著人口的激增,玉米種植不僅繼續向山區拓展,也逐漸走向平原地區。嘉慶《漢中府志》說:“數十年前,山內秋收以粟谷為大宗。粟利不及包谷,今日遍山漫谷皆包谷矣?!薄吨参锩麑崍D考·卷1》亦說:“又如玉蜀黍一種,于古無征,今遍種矣?!睆母鞯胤街鞠群笥浭龅那闆r看,19世紀中期,玉米種植已遍及大江南北絕大多數省區,各地有關玉米的稱謂多達99個。[1] 晚清至民國時期,玉米發展成為中國僅次于水稻和小麥的第三大作物。1936年中國玉米種植面積達693萬公頃,總產量1010萬噸。
經過長期發展,玉米在中國逐漸形成了三大種植區:北方春播玉米區、黃淮海夏播玉米區、南方山地丘陵玉米區。玉米種植比較集中的地方有:黑龍江、吉林、遼寧、河北、山西、山東、河南、陜西、四川、云南、貴州、廣西等。這些省區的玉米種植面積和產量約占全國的80%。1983年中國玉米播種面積已達1882萬公頃,總產6819萬噸,分別占世界的14.6%和15.2%,是僅次于美國的世界第二大玉米生產國。[2] 2000年玉米播種面積進一步增加到2306萬公頃,總產10600萬噸,播種面積和總產分別為第三大生產國巴西的1倍和2倍。[3](P258)一般認為番薯傳入我國有兩條途徑:一是陸路,由印度、緬甸引入云南;二是經由海路,從菲律賓傳入福建或由越南傳入廣東[3] 。明嘉靖四十一年(1563)《大理府志》已有“紫蕷、白蕷和紅蕷”的記載。此外,《云南通志》記有“紅薯”并指出云南6個府州都有種植。1582年陳益從安南(越南)將番薯引入廣東東莞,不久林懷南也將甘薯從越南引入廣東電白。關于番薯傳入福建,《閩小記》記載云:“萬歷中,閩人得之外國,……初種于漳郡,漸及泉州,漸及莆?!保鳎┨K琰所撰《朱蕷疏》亦談及萬歷十一至十二年(1583-1584),有人將番薯從海上傳至晉江。萬歷二十二至二十三年,泉州一帶發生饑荒,“他谷皆貴,惟薯獨稔,鄉民活于薯者十之七八,由是名曰朱薯”(龔詠樵《亦園勝牘》引蘇琰《朱蕷疏》)。番薯引種活動影響最大的還是福建長樂商人陳振龍從呂宋將番薯引入福州,經其子陳經綸上書金學曾巡撫倡議種植,收到顯著效果?!掇r政全書》曰:“今番薯撲地傳生,枝葉極盛?!}、廣人賴以救饑,其利甚大?!?8末至19世紀初期番薯栽培向北推進到山東、河南、河北、陜西等地,向西推進到江西、湖南、貴州、四川等地,最終遍及全國。1985年中國是世界最大的甘薯種植國,其種植面積617萬公頃,約占世界總種植面積的61%。[4]
馬鈴薯傳入中國是在17世紀前期,可能從東南、西北和西南幾路傳入。1650年荷蘭人斯特魯斯(Henry Struys)訪臺,見到栽培的馬鈴薯,稱之為“荷蘭豆”?!吨赂患o實》則說:“陽芋,出俄羅斯?!保鳎┦Y一葵《長安客話》和康熙《畿輔通志·物產》均有“土豆”的記載,說明北路傳入的時間可能更早??滴醺=ā端上h志》(1700)記載:“馬鈴薯,葉依樹生,掘取之,形有大小,略如鈴子。色黑而圓,味苦甘。”馬鈴薯的重要性18世紀后漸趨重要?!吨参锩麑崍D考》說:“陽芋,黔滇有之,……療饑救荒,貧民之儲?!劷浤仙矫ィN植尤繁富者,歲收數百石云?!彼拇ā斗罟澘h志》也談到:“乾嘉以來漸產此物,然尤有高低土宜之異,今則栽種遍野,農民之食,全恃此矣”(《植物名實圖考》卷6)。到19世紀我國東西南北不下10多個省均有馬鈴薯栽培。2000年我國馬鈴薯種植面積達472萬公頃,總產1325萬噸,種植面積為世界第二。[3](P263)
番茄大約于17世紀傳入菲律賓,后傳到亞洲其他國家。中國栽培的番茄是明萬歷年間(1573-1620)從歐洲或東南亞傳入。番茄引種之初長期作用觀賞植物。直到19世紀中后期才進入菜圃,20世紀初上海等大城市郊區菜開始栽培食用。大規模發展是20世紀50年代以后,現已成為中國主要蔬菜之一。
花生原產南美巴西[4] ,16世紀初傳入中國。明嘉靖《常熟縣志》(1538)和王世懋《學圃雜疏》均有明確記載?!度r記》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松潘县| 昆明市| 安泽县| 定安县| 剑阁县| 汕头市| 南涧| 绵阳市| 洛川县| 潞城市| 宣城市| 松阳县| 建始县| 九江市| 乡宁县| 小金县| 新蔡县| 绥棱县| 德江县| 富裕县| 洛扎县| 乐亭县| 嘉荫县| 桐梓县| 武强县| 长葛市| 大关县| 余庆县| 九寨沟县| 长阳| 锦州市| 兴海县| 怀柔区| 洱源县| 钟祥市| 应用必备| 高唐县| 乐业县| 正定县| 镇平县| 新津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