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09年高考考試大綱解讀----文科綜合眉山一中 高級教師 王懷福四川大學附屬中學 高級教師 陳志先樂至縣吳仲良中學 高級教師 陸正軍編者按:本文對2009年高考考試大綱(大綱版)的解讀,以人民網教育頻道公布的2009年高考考試大綱(大綱版)為依據。由于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本文所提供的所有解讀信息僅供參考,敬請考生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文本為準。2009年高考考試大綱(大綱版)文科綜合部分在考試性質、命題指導思想、考試形式與試卷結構以及題型示例等方面均保持穩定,僅僅在考試內容部分的考試范圍方面作了部分調整。對考核目標與要求的解讀:文科綜合能力測試強調對歷史、地理、政治各學科知識的整體、綜合把握。測試既反映學科和學科間的聯系,又注重多層次、多角度分析、解決問題的思維能力。據此,大綱擬訂了“文科綜合能力測試”的考核目標與要求。其中“考核目標”即綜合測試的能力目標,“要求”是分別對每—考核目標不同層次和水平的界定。特別應該重視文科綜合《考試大綱》提出的“四個方面、三個層次”的能力要求。這些考核目標是根據考生完成測試的思維過程制定的,即審題,發現和分析有效信息,聯系背景知識,設計解決問題的路徑,進行推理、判斷、綜合、比較,說明問題和表達結論等。這與以往從記憶、理解、應用三個方面來衡量的做法完全不同,在2007年和2008年高考命題中的表現就是沿著“能力立意”的改革思路,使之更有利于對考生解決問題的思維過程進行準確評價,亦使文科綜合能力測試達到真正意義上的綜合。縱觀近年來的文科綜合能力測試高考試題,都堅持了“能力立意”的指導思想,突出考查考生綜合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思維能力。具體來說就是考查獲取和解讀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描述和闡釋事物、論證和探討問題四個方面的能力。從高考試題來看,雖然每道試題總是側重于對某一方面的能力的考查,但總體上是相互關聯、相互滲透的。1、獲取和解讀信息的能力。 解讀試題的信息,一要全面,二要準確。文綜試題的信息主要從背景材料、設問以及二者之間的關系來獲得。設問是研究背景材料的主題和靈魂,是關鍵信息;而背景材料的信息則需要具體把握,通過掌握它的中心思想及每一層次來獲取。另外,不僅要掌握試題的顯性信息,還要注意挖掘其隱性信息,通過一些關鍵字眼或注釋來把握題意。總之,準確地獲取和解讀試題信息是科學解題的前提,決定著“答什么”和“如何答”。2、調動和運用知識的能力。 這一能力要求能夠將所學知識與試題的形式和內容建立正確的聯系,能夠綜合運用政治、地理和歷史三科知識去分析自然、社會和人生問題。3、描述和闡釋事物的能力。 考生不僅要能夠正確地解釋概念和原理,正確揭示現象中蘊含的本質和規律,而且能夠運用辯證的歷史的觀點與相關學科術語對社會現象和事物進行闡述。4、論證和探討問題的能力。 不僅能夠運用判斷、歸納、演繹、比較、概括等方法論證問題,而且能夠綜合運用政治、歷史、地理學科以及相關學科的原理和方法論證和探討問題,具有創新思維能力。二、對考試范圍的解讀:地理:變化很小,只是在“世界地理分區”考點中將2008年的“歐洲的東部和北歐”改為“歐洲的東部和北亞”,以和教材完全對應。歷史:與2008年相比,2009年歷史考試大綱沒有任何變化。考試中心在去年對考查的知識結構和知識點做了較大幅度的調整后,力圖實現今年在考試內容上與去年的平穩對接,保持穩定的考核目標與要求,保持相對穩定的考試測量與難度,保持穩定不變的導向。政治:2009年的考綱政治部分保持相對穩定,只是將政治學部分的考點“貫徹落實‘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更改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在復習中,考生不但要從總體上把握這一理論體系,還要特別注意結合當前經濟社會實際理解“科學發展觀”的有關理論,學會運用科學發展觀對社會現象、社會問題進行分析與研究。三、學科備考建議:地理:1.加強晝夜長短變化規律,時區區時,大氣運動,降水空間分布規律,氣候,自然帶,自然災害,農業區位,工業區位,港口區位,人口,城市,旅游,區域自然環境特點、發展條件評價及發展方向等高頻考點的復習。2.強化地理統計圖表的閱讀訓練。地理圖表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載體,近年來地理高考試題有大量的統計圖表,便于考生的四項基本能力。對地理統計圖的各種類型(柱狀圖、扇形圖、線狀圖、曲線圖、餅狀圖、折線圖、坐標圖、風玫瑰圖等)都要進行認真的訓練,熟悉注意事項和解題技巧。3.加強區域圖的空間定位訓練。區域地圖近年來呈現出范圍越來越、比例尺越來越大的變化特點,給考生進行準確空間定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準確的空間定位是答好區域地圖相關設問的前提。掌握一些大區域(各大洲、大地形區等)的經緯度位置范圍,著名半島、島嶼的輪廓及所臨的海洋,著名湖泊及海峽的輪廓特征是非常必要的。4.建立好區位問題的答題框架。地理區位問題是近年來出現頻率較高的題型,同學們答區位問題中最常見的問題是對題目缺乏整體的解題思路,往往是想到一點寫一點,整個答題層次不清、邏輯混亂、要點不完整。建立好區位問題的答題框架是非常必要的和有效的復習方式。5.關注5.12汶川大地震、北方小麥主產區的嚴重干旱、黃河發生建國以來最嚴重凌汛、神七的成功發射、南極站昆侖站的建立、寧夏、廣西自治區成立50周年、食品安全、臺灣問題、黑瞎子島回歸、印度恐怖襲擊、以巴沖突等重大地理時事。歷史:1、科學領悟考試大綱精髓。2001年,國家高考開始走向綜合階段,到目前為止,高考大綱的修訂有兩次重大調整,第一次調整在2005年,將高校學術研究成果與中學教學結合;第二次調整是2008年,這次調整與我國的課程改革密切相關。所以,與其解讀2009年考試大綱,不如解讀2008年考試大綱。特別是將2007-2008年的高考試題與考試大綱結合處理更能理解考試大綱的精髓。2、注意在四個“適當”上指導考生備考。適當利用近年的史學范式整合教材體系,適當借鑒新課程改革省市的經驗指導考生復習,適當注意地方史的復習,適當選編一些創新試題加強考生的針對性訓練。3、堅持史論結合、論從史出,加強史料判讀。教師要多注意新材料新情境設置,多角度多層次分析問題的教學過程與方法,既要理清史實,又要通過訓練教會學生判讀史料,與教材知識內容有效對應,特別是新課改實行的“三維目標”應是2009年高考歷史復習的核心內容。4、恰當處理熱點與現實的關系。所謂熱點主要是指當年國內外發生的重大政治、經濟、科技事件以及一些人文知識。一是年度間國內外重大時事(2008年4月至2009年3月),二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政府在現階段的基本路線和重大方針政策,三是長效熱點。這些熱點不僅可以從歷史學科的角度分析,而且可以從政治、地理學科的角度分析。考生在知識復習中要灌注時代精神,在解讀熱點時要追加理性思考。另外在處理熱點問題時,切忌按照時間順序簡單記憶熱點,這是違背學科認知規律的。5、加強考生的教材閱讀指導。歷史學科的備考有其特殊之處,就是教材的復習始終是第一要務,熟練掌握教材可以做到在歷史科備考上以不變應萬變。6、強化解題技巧的規范訓練。到備考后期階段,考生的知識、能力已經培養到位,強化解題技巧的規范訓練迫在眉睫,這樣可以有效提高考生的得分能力。政治:1、正確處理《考試大綱》與教材的關系《考試大綱》所列的考試范圍是要點式的,要真正掌握這些考點,就要堅持以課本為本,重視閱讀課本,尤其是后期復習更應回歸課本,在大綱的指導下,在平時識記的基礎上,把每一課的基本知識點按順序、結構進行回憶再現,拾遺補缺,在頭腦中建立起清晰的知識結構。2、正確處理《考試大綱》與社會熱點的關系文綜卷的政治題將聯系教材理論來展示熱點,只有能夠運用教材理論去分析的那些熱點問題、那些新理論新觀點,才會進入政治試題。因此,在復習備考中,考生要注意在《考試大綱》和教材中為熱點問題“尋根”,運用政治理論知識去分析說明熱點問題,以熱點為線索重構知識體系。2008年版的教材(特別是政治常識)吸收了近年來黨和國家在理論上的創新,比如“全面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和平發展道路”等,這些知識需要考生給予足夠的重視。3、正確處理《考試大綱》與試題訓練的關系試題是《考試大綱》的具體化,要達到《考試大綱》提出的要求,考生需要解答一定數量的高考題和模擬題,實現思維程序化,提高自己在新材料、新情境中綜合解決問題的能力。為此,考生需要對政治試題進行分類,在解答不同類型的試題時,要注意探索答題規律、總結答題經驗,掌握此類試題的解題思路和一般步驟,搞清自己在哪些方面存在著弱點,集中精力加以攻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