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4.1 傳統文化的繼承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目標1.知識目標:讓學生了解文化的繼承性;分析傳統文化的相對穩定性和鮮明的民族性;解析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知道符合社會發展規律的傳統文化對社會與人的發展的積極作用,而一成不變的傳統文化則會起阻礙社會進步、妨礙社會發展的消極作用。明確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只有發揮傳統文化的積極作用,克服傳統文化的消極作用,才能興旺發達的道理;闡述繼承傳統文化,發揮傳統文化的積極作用的正確態度是“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批判繼承,古為今用。?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與合作探究的本領;通過對傳統文化的學習,使學生學會辯證觀察和認識問題。(二)過程與方法[來源:學,科,網]1、過程:指導課前學生課前以小組為單位分別探究中國傳統習俗、建筑、文藝和思想,了解文化的繼承性;利用課堂時間讓個別小組代表展示探究成果,教師在學生探究得出結論的基礎上加以歸納總結;在學習中,繼續與學生一起探究傳統文化的其他特性以及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明確其作用的雙重性,并樹立正確對待傳統文化的態度。2、方法:以學生自主探究性學習為主,教師適當加以引導。3、教學手段:電子教學課件。 ?[來源:學_科_網](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通過賞析生活中的傳統文化,分析當代中國傳統文化對社會的進步和人的發展的積極作用,領悟中國傳統文化的價值,激發學生熱愛傳統文化、學習傳統文化、繼承傳統文化的熱情。樹立正確“看待傳統文化價值的態度”。2學情分析高二的學生有一定的抽象和邏輯思維能力,有一定的研究性學習和參加社會實踐的基礎,自我探究能力有所提高。傳統文化滲透到社會生活各個方面,[來源:學_科_網]學生平時有所聞、有所見、有所感,對研究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展狀況這一課題有較為濃厚的興趣和較強的參與積極性。不足之處是,學生的知識面相對來講還不夠寬,思考問題的角度還不夠廣。3重點難點 教學重難點:傳統文化的特點,對傳統文化的辯證認識4教學過程 傳統文化面面觀 導入:FLASH視頻《說唱臉譜》——傳統文化的繼承 (多媒體展示)京劇、中醫、國畫。 設問:同學們知道這是什么嗎?——三大國粹 學生討論:中國的”三大國粹”具有什么共同特點 教師歸納: 傳統文化產生于過去,打上了歷史的烙印 ?傳統文化帶有自己的民族的色彩 ?傳統文化不僅存在于歷史中,而且存在于現實中 ?傳統文化滲透在現實生活中的各個領域 通過對中國的”三大國粹”共同特點總結,我們就可以明確感受到傳統文化是人們在歷史實踐中創造和積淀的文明成果,是一個民族生存和發展的重要條件。這種傳統文化保留到今天仍然對社會生活產生重大影響。得出傳統文化的含義。 (1).傳統文化的含義: 傳統文化就是在長期歷史發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現實生活中的、具有相對穩定性的文化。 教師講解:相對于外來文化,傳統文化是母文化或本土文化;相對于現代文化,它是歷史上流傳下來的文化。 文化一旦形成,就會薪火相傳、穩定延續下去,這就是文化的繼承。這種繼承非常重要,為什么呢?因為沒有傳統文化的繼承,就沒有文化的積累,也就是說,我們總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開始新的生活、發展我們時代文化的。而這種繼承,就表現在社會生活各方面中。 多媒體展示: (2).傳統文化繼承性及其表現 ①、傳統習俗(“中國紅”、中華民族的民族節日及慶祝方式) ——傳統習俗: 是傳統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 ②、傳統建筑(“世紀之冠”的建筑風格,結構獨具魅力:北京老四合院建筑特點、北京菊兒胡同北京菊兒胡同對其繼承等) ——傳統建筑: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標志。 ③.傳統文藝(詩詞歌賦的文學、吹拉彈唱的戲曲、粗獷豪邁的陜北腰鼓等) ——傳統文藝:中華民族燦爛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④.傳統思想(長期歷史積淀中形成的理論觀點、學術思想、道德觀念。和諧觀念從古至今的發展演變,由樸素到科學的過程) ——傳統思想: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學生討論總結:四中傳統文化形式的含義、影響、地位及實例,讓學生對課本基本知識全面系統把握。 2.傳統文化的特點 多媒體展示圖片:長安塔 1)設問:1、當世園會長安塔設計出來后,馬上就得到世人的認可,不管中國人還是外國人都評價“一看就知道是中國的”,為什么? 2)、很多的傳統文化元素在長安塔中體現說明了什么? 3)、長安塔中的傳統文化元素是不是被原封不動的繼承下來了? 學生討論,教師總結: (1).相對穩定性。傳統文化在世代相傳中保留著基本特征,同時,隨著社會進步和時代發展又會呈現新的內涵。 (2).鮮明的民族性。各民族文化在其形成和發展中,由于自然環境、經濟方式、社會制度等因素的影響,表現出鮮明的民族性。而作為一個民族的傳統文化,對形成本民族的性格、心理、道德的培養有重要作用,使維系民族生存和發展的精神紐帶。 [來源:Z#xx#k.Com](3).歷史傳承性 播放視頻:百家講壇《金正昆講禮儀》 多媒體展示: 《二十四孝圖》臥冰求鯉、為母埋兒。 設問:以上對正反兩方面實例對我們有何啟示? 3、傳統文化的作用 通過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在社會發展過程中,隨著生產力的發展,經濟、政治的變化,如果傳統文化能夠順應社會生活的變遷,內容能夠與時俱進,就會對社會與人的發展起著積極的作用;反之,如果一成不變,傳統文化就會起阻礙社會進步、妨害人們成長的作用。 辯論賽思想大碰撞 正方:傳統文化是財富,應全盤吸收。 反方:傳統文化是包袱,應全盤否定。 結論:傳統文化對現實生活是財富還是包袱,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不可一概而論。 通過以上緊張激烈的辯論,我們我們對待中華傳統文化的正確態度應該是“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批判繼承,古為今用。 4.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對傳統文化的態度 “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批判繼承,古為今用。 面對傳統文化,要辯證地認識他們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關鍵在于分辨其中的精華和糟粕。對待合理的,健康的文化,要繼續保持發揚;對待落后的、腐朽的文化,要“移風易俗”,自覺加以改造或剔除。 課堂小結:本節課我們主要講了傳統文化的表現、特點、作用和對待傳統文化的正確態度。 為了能使大家更加深刻的感悟中華文化的深刻內涵、領略中華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激發同學們的紫國熱情、做中華文化的繼承者和傳播者 ;我建議:集體起立,朗誦詩《龍文》 課后思考題:素材《柳公權》,陜西銅川人,我國“四大書法家”。 設問:如何保護和繼承中國的書法藝術? 4.2 文化在繼承中發展教學目標 學習目標:文化繼承與文化發展的關系影響文化發展的重要因素教育在文化傳承中的重要作用2學情分析[來源:Z.xx.k.Com]所教班級學生的整體學習基礎較薄弱,雖然高中政治已經學習了一年,但大多數學生還沒有入門。都是撿了西瓜丟了芝麻,學習習慣不好,成績不理想。3重點難點影響文化發展的因素文化繼承與文化發展的關系4教學過程活動1【導入】聽音樂,提興趣"中國風",就是指那些流行音樂作品融入了具有中國民族化的音樂元素、傳統的藝術表現形式、古詩詞,或具有中國古典文學意蘊的歌詞及中華民族古老的藝術審美和優秀的傳統品格。學生例舉中國風的音樂,并賞析《青花瓷》活動2【活動】自主學習自學導讀:1、文化繼承與發展的關系及要求2、影響文化發展的重要因素3、教育在文化傳承中的作用活動3【活動】自主探究[來源:Zxxk.Com]古箏撩撥,牙板清脆,琵琶淙淙,使得《青花瓷》的中國風分外動人,作詞的方文山用"素胚","仕女","漢隸"等詞描繪了傳世青花瓷的古樸風采,加上周杰倫唱腔柔情古樸,略帶江南戲曲雛形,再混合復古音樂,構成佳作.學習探究一:1、從材料中說明《青花瓷》的創作繼承了什么?發展了什么?2、在文化繼承時應該怎么做?怎么樣發展?活動4【講授】一、文化的繼承與發展評論[來源:學#科#網](一)同一過程的兩個方面1、繼承和發展的關系(傳承)區別:?繼承:取其精華、棄其糟粕發展:推陳出新、革故鼎新聯系:A.繼承是發展的必要前提,發展是繼承的必然要求B.文化繼承與文化發展是同一過程的兩個方面2、要求:在繼承的基礎上發展,在發展的過程中繼承。“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批判繼承,古為今用”(繼承)“推陳出新,革故鼎新”。(發展)活動5【活動】二、影響文化發展的重要因素評論向學生展示服裝文化變遷、功夫熊貓、數字莫高窟、百家爭鳴[來源:Zxxk.Com](學生探究三)是什么因素推動上述文化的發展?得出結論:影響文化發展的重要因素是:社會制度的變遷、科技進步、思想運動活動6【講授】三、教育在文化傳承中評論①教育是人類特有的傳承文化的能動性活動,具有選擇、傳遞、創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與培育上始終扮演著重要角色。②教育通過對受教育者的“傳道、授業、解惑”,把文化傳遞給下一代。③教育能夠以濃縮的形式重演人類在漫長的歷史中走過的認識世界的過程,使人們在有限的學習生涯中獲得既有的文化財富,“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從事文化創造。④隨著教育方式的不斷變革,教育在人類文化的傳承中將產生越來越大的影響。[來源:學科網]活動7【導入】課堂小結一、文化的繼承與發展1、繼承和發展的關系(傳承)2、要求:二、影響文化發展的因素三、教育在文化傳承中的作用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2019-2020學年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4.1 傳統文化的繼承 教案.doc 2019-2020學年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4.2 文化在繼承中發展 教案.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