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三單元中華文化與民族精神第六課我們的中華文化第一框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教學目標]一、知識目標1.了解中華文化在古代走過的輝煌歷程[]2.知道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的主要見證是漢字和史學典籍[]3.識記漢字及史學典籍的作用、意義4.了解中華文化近代走向衰微的原因及如何再創中華文化新的輝煌5.理解源遠流長是中華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二、能力目標1.通過比較中華文化與其他文明古國的發展歷程,提高學生比較分析能力2.通過分析近代中華文化的衰微的原因,培養學生概括總結能力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1.感受中華文化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創造力2.增強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感、歸屬感3.主動去弘揚中華文化【教學重點】源遠流長是中華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教學難點】如何再創中華文化新的輝煌。【教學方法】教師啟發、引導,學生自主閱讀、思考,總結。【教學過程】(引入新課)中華各族人民共同創造了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它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團結奮進的不竭動力。要弘揚中華文化,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園,就要求我們對中華文化的基本特征有一定的了解。今天我們就共同來了解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一、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一)、古代輝煌的歷程學生看書p62頁,根據所學過的歷史知識,追溯這些古代文明的源流,談談感想。教師分析:圖中的古巴比倫城遺址和印度河流域古城遺址發源于古代的古巴比倫文明和古印度文明,這些古代文明由于外族入侵相繼衰落、中斷、湮滅;只有中華文明是世界上唯一沒有中斷而延續至今的古老文明。中華文化在世界東方走過了自己獨具特色的輝煌歷程:發展時期殷周時期春秋戰國時期秦漢隋唐時期宋元明明清文化思想[]天命神權思想、“敬德保民”思想諸子蜂起百家爭鳴促進了統一的民族文化的發展儒家學說確立至尊地位古代中華文化高速發展,并以博泛吸收外域文化延續隋唐文化的輝煌、并在史學、文學藝術、科學等方面成就巨大,并產生宋明理學近代西方文化傳入在中華文化發展史上的影響和作用對早期中華文化產生深刻影響逐漸形成了古代中華文化思想雛形在中華文化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儒家思想正式形成進入氣勢恢宏的全勝時代推動中華文化發展,其中宋明理學對后封建社會影響較大中國傳統文化面臨沖擊點撥:“文化名人”介紹我國儒學宗師孔子的生平,主要評析他對中華文化的重要影響。同時,適當鼓勵激發學生學習了解中國傳統文化的興趣。[來源:學科網](二)、薪火相傳,一脈相承1、源遠流長是中華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那些與中華文明相伴而行的古老文明,有的衰落,有的消亡,有的融入了其他文明。而起源于黃河、長江流域的中華文明雖歷經滄桑,卻延續至今。始終顯示出頑強的生命力和無窮的魅力。2、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的見證——漢字與史書典籍(1)、漢字①作用: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載體,記載了文化發展的歷史軌跡和豐富成果。數千年來,漢字為書寫中華文化,傳承中華文明,發揮了巨大的作用。②意義:文字的發明,使人類文明得以傳承,標志著人類進入文明時代。漢字文化內涵豐富,在今天為中華各族人民所通用,是中華文明的重要標識。點撥:“相關鏈接”描述了我回漢字的發展過程。方言、民族的多樣化與漢字的統一性,深刻表述了漢字在傳承中華文明和促進民族凝聚力中的巨大作用。(2)史書典籍。①意義:是中華文化一脈相傳的重要見證。②原因: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十分重視歷史經驗,重視保存歷史資料。相傳在夏商時期就有了史官,以后的歷朝歷代都設置史官。他們大都終身世襲,所以能夠將大量的史實記載下來,將豐富的史料積累起來。③我國史書典籍的特點:規模之大、存留之豐為世界所罕有。點撥:“相關鏈接”說明中華民族自古以來重視吏書其籍.我國的史書典籍種類多、規模大、存留豐富、影響深遠,記載傳承中華文明的發展歷程,是中華文化一脈相傳的重要見證。(三)、創造中華文化新的輝煌1.中華文化的衰微[]在古代社會,中華文化曾長期走在世界前列。但是,隨著中國封建統治的日漸衰落和西方近代工業文明的巨大大沖,中華文化也經歷衰微的過程。2.如何再創中華文化新的輝煌(1)在近代中國,再創中華文化的輝煌與中華民族救亡圖存的奮斗密切相關。(2)實踐證明:只有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馬克思主義的指引下,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才能創造中華文化新的輝煌。(3)今天,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中,中華民族的文化史冊掀開了嶄新的一頁[書面作業]第二教材P40第8題【教學反思】本課時內容簡單容易理解,主要是加強學生對中華文化的全面認識和培養學生學習了解研究中華文化的興趣和愛好。讓學生真正擔負起弘揚中華文化,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的重任。作為一名政治教師,除要鉆研教材、理論學習外,還要加大對重大時政的敏感性,并養成知識積累的習慣;同時還要更多地研究學生的思想和心理,研究學生的知識需求,根據這種要求組織教學,最大限度的提高教學效果。6.2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一、課標要求:辨析中華文化的區域特征,說明中華文化是中國各族人民共同創造的;展現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是中華民族延續和發展的重要標識。二、教學目標:【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1、通過對本課的學習,理解中華文化的基本特征: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是人類文明史上古老文明;不同區域的文化和各個民族的獨特文化都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彰顯著中華民族的文化標識;2、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強愛國主義情感,為將來投射于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奠定良好的文化思想。【能力目標】:培養同學們理論聯系實際能力,運用中華文化發展的典型事例,說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鑄在民族的生命力、創造力和凝聚力之中。[]【知識目標】:1、識記:文學藝術對中華文化的意義;科學技術是民族文明的重要標志。[]2、理解:文學藝術、科學技術是中華文化博大精深的見證,是中華文化對世界文化的貢獻;不同區域的文化形成原因、關系及對中華文化的意義;各民族文化特征、關系及對中華文化的意義。三、教學重點、難點【教學重點】:[]1、不同區域的文化形成原因、關系及對中華文化的意義;2、各民族文化對中華文化的意義。【教學難點】:中華文化的包容性。四、教學方法:自主探究法、情景設置法、討論法、講授法五、課時安排:一課時六、教學手段:多媒體、講義、版書相結合七、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情景導入]播放視頻《奧運吉祥物:五個福娃含義各不同》。(請同學們看視頻、并思考福娃所傳遞的精神跟我們的中華文化的關系)福娃是北京奧運會的吉祥物,看完視頻介紹,大家能說出福娃們所傳遞的精神跟我們中華文化有什么關系嗎?師:福娃是北京2008年第29屆奧運會吉祥物,其色彩與靈感來源于奧林匹克五環,來源于中國遼闊的山川大地、江河湖海和人們喜愛的動物形象。福娃向世界各地的孩子們傳遞友誼、和平、積極進取的精神和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美好愿望。福娃是五個可愛的親密小伙伴,他們的造型融入了魚、大熊貓、藏羚羊、燕子以及奧林匹克圣火的形象。這些都體現出我們中華文化的深刻內涵和巨大的包容性。體現我們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本節課,我們一起來探究一下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板書]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二)推進新課[]第一目“獨樹一幟,獨領風騷”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體現在方方面面,我們今天具體從文學藝術和科學技術兩方面加以說明。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中華文化的文學藝術。1、中華文化中的文學藝術(多媒體展示古代陶瓷、蘇州園林、古代文學的圖片)剛才展示的這些圖片都屬于文學藝術,除此之外,文學藝術還包括中國玉器藝術、中國書法藝術、中國青銅藝術、中國古代音樂樂器……設疑:從剛才的圖片中,你能發現文學藝術的哪些特點特點:中國的文學藝術,歷史悠久輝煌、內涵豐富絢麗、風格鮮明獨特。作用:文學藝術對于反映人們的精神生活、展示人們的精神世界,展現中華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有獨特的作用。地位:是對整個中華民族精神世界的展現,在世界文學藝術史上占有重要位置。3、中華文化中的科學技術幻燈片展示圖片古代四大發明、張衡發明的地震儀、古代天文儀器-日晷……下面我們看下相關鏈接(都江堰)幻燈片播放視頻都江堰的創建,以不破壞自然資源,充分利用自然資源為人類服務為前提,變害為利,使人、地、水三者高度協調統一。使川西平原成為“水旱從人”的“天府之國”。由此可以看出我國古代科學技術非常發達②中國古代科學技術A、地位:長期處于世界前列(長達兩千年)B、特點:注重實際運用,具有實用性和整體性。C、意義:是中國人民勤勞、智慧和艱苦奮斗精神的結晶,是中華民族生命力、創造力的生動體現。地位:從一般意義上論述科學技術是一個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標志之一。第二目“一方水土,一方文化”任何一種文化的產生、演變、豐富和發展都有一定的生存環境。受特定的地理和歷史環境、一定的社會經濟基礎和社會政治結構影響,我國形成了不同的地方文化,它們既漸趨合一,又保持著各自的特色。我們來看一個視頻《江南》剛才我們領略了江南水鄉,我們再來看看我們北方的文化。幻燈片展示圖片除此外,我國還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齊魯文化吳越文化、巴蜀文化、草原文化、滇黔文化、荊楚文化……這說明中華文化具有明顯的區域特征(1)形成原因自然條件千差萬別;經濟社會發展程度不通同;歷史、地理等因素的影響。(2)不同區域的文化的關系不同區域的文化,長期相互交流、相互借鑒、相互吸收,既漸趨融合,又保持著各自特色。第三目“中華之瑰寶,民族之驕傲”我國有56個民族,各個民族都具有自己獨具特色的文化,各民族文化異彩紛呈,都為中華文化的形成和發展做出了貢獻1、中華文化異彩紛呈(多媒體顯示圖片和資料)(1)聞名中外的石窟文化(2)優秀的民族文化(3)多姿多彩的民族舞蹈(4)少數民族文字2、中華民族共同創造了中華文化(1)各民族文化的地位都是中華文化的瑰寶,都是中華民族的驕傲。(2)各民族文化的關系既有中華文化的共性,又有自己的民族特性,各民族文化間相互交融、借鑒、吸收,共同創造了中華文化。(3)多民族文化的意義各族人民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感和歸屬感,顯示了中華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蘊和強大的民族凝聚力。這兩節的講述中,我們感受到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大家還記得上節課老師說中華民族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一個重要原因是什么嗎?中華民族特有的包容性。包容性就是指求同存異和兼收并蓄。求同存異就是能與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諧相處,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鑒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積極成分這種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關系中交流,增強對自身文化的認同、對外域文化的理解中華文化的力量深深的熔鑄在民族生命力、創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激勵中國人幾千年來克服艱難險阻、戰勝內憂外患,創造幸福生活的強大精神力量。也是激勵每一個中華兒女共同創造祖國美好明天的不接力量之源。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2019-2020學年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6.1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 教案.doc 2019-2020學年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6.2 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 教案.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