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六課:我們的中華文化 6.1 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知道古老的中華文化走過的輝煌歷程,識記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的主要見證是文字和史書典籍;理解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再創中華文化新的輝煌。能力目標:運用中華文化發展的典型事例,說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鑄在民族的生命力、創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增強對中華文化和社會主義祖國的熱愛之情,增強對中華文化和中華民族的認同感,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堅信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教學重點】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的見證 【難 點】如何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再創中華文化的新輝煌【教具準備】多媒體 、 學案【教學方法】自主學習、合作探究、案例分析【課時安排】2課時【教學過程】 第一部分 預習案(學生自主完成)【考點知識】 1.中華文化發展的大致歷程? 2、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的重要見證是什么?文字與漢字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史書典籍的作用和特點? 3、如何再創中華文化的新輝煌?第二部分 合 作 探 究探究一:自先秦至當代,中國人“天人合一”的宇宙情懷、“天下一家”的人類情懷、“中和之道”的協調智慧一路走來,款款而行。“禮之用,和為貴。”和平是中國展現給世界的第一印象,也是“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第一法則。“中華民族是熱愛和平的民族。一個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一定要在其薪火相傳的民族精神中來進行基因測序。中華文明,始終崇尚和平,和平、和睦、和諧的追求深深植根于中華民族的精神世界之中”。只要秉承包容精神,本著和平、和睦、和諧的精神追求,困擾西方世界上百年的一個個命題,被中國智慧一舉廓清。中華文明古國,正以嶄新的精神面貌和卓越的東方智慧,重返世界舞臺中央。結合材料,運用中華文化的知識,談談對“人類命運共同體”中國元素的認識。【解答】①中華文化源遠流長,一脈相承。“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提出,是對中國傳統“和”文化的繼承和在實踐基礎上的創新,具有鮮明的中華民族的民族特色、民族風格、民族氣派。②中華文化博大精深。“人類命運共同體”既體現了中國傳統的宇宙觀和人類情懷,又秉承了中國處理復雜問題的卓越智慧。③中華文化具有包容性,“人類命運共同體”秉承包容精神,求同存異、兼收并蓄,為世界各國處理國際關系提供有益借鑒。④中華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鑄在民族的生命力、創造力和凝聚力之中,“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中國思想元素,激勵世界各國共同創造幸福生活,為世界發展提供精神動力。探究二 材料一 中醫產生于原始社會,春秋戰國時期,中醫理論已經基本形成,出現了解剖和醫學分科,已經采用“四診”。唐代的孫思邈總結前人的理論并結合自身的經驗,收集了5000多個藥方。兩宋時期,設立了翰林醫學院,醫學分科接近完善。近年來,中西醫相互補充、取長補短,中醫獲得了新的發展。2012年中醫在澳大利亞獲得了合法地位,正式納入國家醫療體系。。(1)請結合材料一中醫的發展過程,談談你對中華文化的認識。①中醫產生于原始社會,說明中華文化源遠流長。②中醫經過歷代發展逐漸完善,說明中華文化一脈相承。③中醫形成完整的理論體系、出現多種治療手段、分科逐漸完善,說明中華文化博大精深。④中西醫相互補充、取長補短,使中醫獲得新的發展,體現中華文化特有的包容性,這有利于與其他民族文化在和睦的關系中交流,增強對自身文化的認同和對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探究三 位于北京市南大門的中華文化園,繼承了古代皇家團林的特點,又融入了現代園林的?風格,既可供人們游覽、觀光、休閑、娛樂,又可使人們與歷史對話,思考今天,面向未?來,是中華民族悠久歷史和燦爛文明的集大成之作。請運用文化生活知識簡要回答中華文化的基本特征是什么?【解答】①源遠流長。 ②博大精深。 ③包容性【易錯易混點】1.漢字的發明標志著人類進入文明時代。( )2.西方近代工業文明沖擊是中華文化走向衰微的主要原因。( ) 練 案一、選擇題(48分)1.(2019?江蘇)“犁”的古文字如圖,反映了農民驅使耕牛耕種的畫面,其中有默默付出的耕牛,有對豐收的期望、有犁地的工具。透過這個小小的漢字,我們仿佛可以看見先民們在田地里艱辛勞作的身影。由此可見( C )①中華文化是世界文化百花園的重要②漢字文化內涵豐富,是中華文明的重要標志③中華民族具有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優秀品質 ④中華文化兼收并蓄,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創造力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2.為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的繁榮與發展,我國高度重視文化典籍的整理工作。這是基于( B )①文化典籍是中華文化一脈相傳的重要見證 ②優秀的文化典籍可以直接轉化為物質力量 ③整理文化典籍有利于挖掘和保護傳統文化 ④閱讀文化典籍可以幫助人們認識中華文化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3.每兩年舉辦一屆的世界漢字文化藝術節以繼承弘揚漢字文化,溝通世界傳播友誼為宗旨。這說明( C ) ①漢字作為中國人民的精神財富應該得到傳承 ②漢字使人類文明得以傳承,是人類進入文明時代的標志 ③漢字作為世界上最美的文字,是中華文明的標志 ④漢字文化內涵豐富,是中華民族的驕傲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來源:學科網]4. (2018?浙江)中央電視臺推出的文博探索節目《國家寶藏》迅速走紅。它通過講述我國九大博物館鎮館之寶的歷史軼事和今生故事,讓觀眾了解它們承載的古老文明和人文精神。央視推出的此類節目( A )①印證了中華文化源遠流長 ②展示了中華文化博大精深 ③弘揚了中華民族傳統道德 ④增強了中華文化的包容性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5.《中華世紀壇序》中指出,“大風泱泱,大潮滂滂。洪水圖騰蛟龍,烈火涅磐鳳凰。文明圣火,千古未絕者,唯我無雙;和天地并存,與日月同光。”這說明( D ) A.中華文化的發展沒有波折 B.中華文化優越無雙 C.中華文化已發展到頂峰 D.中華文化薪火相傳,一脈相承6.“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或是一個地區的經濟強弱是動態的、可以浮動的,但是民族的文化卻是自己國家永遠的一張王牌,尤其是擁有五千年歷史的中國。”這段話的合理內涵有(A.)①中華文化源遠流長 ②文化有頑強的生命力③傳統文化不因時而變 ④文化與經濟相互促進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7.下列說法能夠證明中華文化“源遠流長,一脈相承”的是( D )①由甲骨文演變而來的漢字是世界上生命最長的文字 ②我國各民族文化異彩紛呈,共同熔鑄了燦爛的中華文化 ③發源于黃河、長江流域的中華文明歷經滄桑至今仍存 ④我國古代科技注重實際運用,具有實用性、整體性的特點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8. 早在春秋戰國時期,扁鵲提出了“望、聞、問、切”的診療方法,奠定了中醫臨床診斷和治療的基礎。此后,中醫藥在不斷汲取世界文明成果、豐富發展自己的同時,也逐步傳播到世界各地。目前,世界衛生組織成員中已有 103 個認可使用針灸。這充分說明( A )A.中華文化兼收并蓄、源遠流長 B.文化交流以我為主、為我所用 C.文化多樣性是人類進步的動力 D.中醫藥是中華文明的集中體現9.起源于黃河、長江流域的中華文明雖歷經滄桑,卻猶如浩浩蕩蕩的黃河、長江奔流不息,源遠流長。下列對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的認識,正確的是( B )A.古老的中華文化的發展,沒有吸收任何外域文化 B.作為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的見證,漢字與史書典籍是很有說服力的 C.中華文化之所以源遠流長,得益于它包羅萬象和容納一切D.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需要不斷推翻舊文化,創造新文化10.幾千年前,孔子創立的儒家思想,對今天的華夏子孫仍然具有重要影響,并隨著時代發展增添了一些新“因素”。這說明( A ) ①中華文化源遠流長 ②傳統文化具有相對穩定性③文化對人的影響具有深遠持久的特點 ④要一分為二地對待傳統文化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來源:Zxxk.Com]11.針對目前臺灣使用繁體字,大陸使用簡體字的現狀,第五屆兩岸經貿文化論壇達成協議,兩岸民間合編一本“中華大辭典”,把所有的字詞、語匯都做一個比較陳列,以求兩岸交流時有更多互動的基礎。繁體、簡體字都是漢字體系文字,都根植于中華文化傳統,都是傳承、弘揚中華文化的重要載體。這說明( B )①不同的文化具有不同地域特性 ②兩岸人民有共同的文化認同感和歸屬感 ③漢字是人類社會最完美的文字 ④民族的傳統文化是民族延續的重要標志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③④12.“漢語漢字溯源及現代應用研究·漢字部分”研究課題,是國家語委“十三五”重大研究專題。該專題聚焦漢語漢字的發展演變規律,系統描述漢字的歷史發展譜系。國家語委如此重視該課題,是因為( B )①漢字是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的重要見證 ②漢字是人類進入文明時代的標志 ③漢字展現了中華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 ④漢字在書寫中華文化,傳承中華文明中發揮著巨大作用 A. ①② B.①④ C.①③ D.③④二、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3.由于電腦、手機的廣泛使用,中小學生漢字書寫能力越來越差,人們不同程度地遇到提筆忘字的尷尬,還出現很多錯別字。針對這一情況,教育部下發《關于中小學開展書法教育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明確指出,在義務教育階段語文課程中,要按照課程標準要求開展書法教育。運用所學知識,結合材料說明教育部為什么出臺該《意見》,在中小學開設書法課。[答案] 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載體,文字的發明,使人類文明得以傳承,標志著人類進入文明時代。漢字是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的見證之一,是中華文明的重要標志。漢字為書寫中華文化,傳承中華文明,發揮了巨大的作用。該《意見》的出臺對于保護漢字,傳承中華文明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來源:Zxxk.Com]14.在維也納聯合國中心舉辦的“中國文字展”開幕式上,維也納聯合國行政司司長差猜差瓦立在致辭中說,中國文字展是一場文化盛宴。它不僅向觀眾展示了中國文字的歷史、文化以及精美的造型,同時也加深了人們對作為聯合國六種官方語言之一的中文以及中國文化和中國歷史的了解。漢字承載了中國幾千年的歷史,也是從古至今人們進行溝通的重要手段。中國駐維也納代表團臨時代表陳佩潔在致辭中說,漢字有著5 000年的歷史,是中國語言與文化的代表。它是人們溝通的工具,也是中華文明的載體。結合上述材料,運用有關《文化生活》知識,談談你對“中國文字展”的認識。[答案] ①作為一種交流活動,在維也納聯合國中心舉辦“中國文字展”有利于中華文化走向世界,提高中華文化的國際影響力。②中華文化源遠流長,漢字就是其見證之一。漢字為書寫中華文化,傳承中華文明,發揮著巨大作用。漢字文化內涵豐富,今天為中華各族人民所通用,是中華文明的重要標志。 ③文字作為一種傳媒手段,在文化傳播交流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材料一 考古學家在六千年前刻畫在陶器上的符號上發現了漢字的雛形,中華民族創造的燦爛文化,大部分是用漢字記錄下來、流傳后世的,歷朝歷代都以漢字作為官方文字。材料二 相傳我國在夏商時期就有了史官,以后的歷朝歷代都設置史官。古代史官大都終身世襲,這使他們能夠將大量的史實記載下來,將豐富的史料積累下來。兩則材料共同說明了什么問題?①源遠流長是中華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漢字和史書典籍是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的重要見證。漢字對中華文化的傳承起到了什么作用?漢字是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的見證之一。數千年來,漢字為書寫中華文化,傳承中華文明,發揮了巨大的作用。漢字是中華文明的重要標志。【教學反思】題號123[來源:學科網]456789[來源:學科網]101112答案【教學反思】6.2 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1)明確各民族人民共同創造了燦爛的中華文化。(2)理解中華文化特有的包容性:求同存異好兼收并蓄。(3)感受中華文化的生命力、創造力和凝聚力。2.能力目標:(1)提煉、解讀信息與綜合分析的能力。在不同學科知識整合的基礎上,以“文化”為主線,幫助學生加深對中華文化博大精深的理解。(2)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結合文化發展的典型事例,說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鑄在民族的生命力、創造力和凝聚力之中,中華文化是我國各族人民共同創造的。[來源:Zxxk.Com]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1)增強對中華文化和中華民族的認同感,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2)增強堅定維護民族團結的信念,樹立創造中華文化新輝煌的信心。?3重點難點教學重點:1.中華文化博大精深的表現 ?2.中華文化的包容性教學難點:中華文化的包容性4學情分析 評論 ? 學生通過之前的文學和歷史學習知識學習,對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有一定的認知基礎和學習興趣。但是辨析中華文化區域性特征、理解中華文化的包容性、實現從感性到理性認識對學生來說仍有一定難度。同時學生綜合分析、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仍需加強。? 學生學習本課的優勢在于表現欲強、合作學習氛圍濃厚、有一定的知識基礎。弱勢在于鄉鎮學校學生的知識面有限、系統性不強。5教學手段與方法 評論 1.手段:多媒體輔助教學2.方法:情景體驗法、自主探究法、問題討論法6教學過程 活動1【導入】課堂回顧 上節課我們從文化發展歷程的角度,學習了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的特征;本節課,我們將從中華文化成就和魅力的角度學習它的另一特征---博大精深。活動2【講授】獨樹一幟,獨領風騷 課堂活動一:你知道哪些領先世界的中華文化?[來源:Zxxk.Com]?? 生根據自己已經掌握的知識,敘述領先世界的中華文化。教師根據學生回答將領先世界的中華文化歸類,這種先進性主要是通過文學藝術和科學技術表現出來。[來源:學*科*網]課堂活動二:自主學習并歸納?? 結合課本知識,嘗試通過自主學習回答下列問題:(1)中華文學藝術的特點、地位和作用是什么?(2)我國古代的科技在世界上的地位、特點、意義是什么??? 活動設計意圖:引導學生體味中華文化的獨特魅力,感受中國古代科技的輝煌及對世界發展的巨大作用,進而理解中華文化的獨特性主要通過文學藝術和科學技術表現出來。?? 學生結合生活實際,完成活動一,參與課堂,發揮主體作用。學生通過閱讀教材,完成活動二,歸納文學藝術的特點、地位和作用分別是:特點---輝煌而歷史悠久、內涵豐富而絢麗、風格鮮明而獨特。地位---展現中華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以其獨樹一幟的風格在世界文學藝術寶庫中有重要位置。作用---文學藝術對于反映人們的精神生活、展示人們的精神世界有獨特的作用。科學技術是一個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標志之一,在古代,中國的科學技術成就長期處于世界的前列,我國古代科學技術注重實際運用,具有行實用性和整體性的特點,體現了中華民族的生命力和創造力。活動3【活動】視頻欣賞 評論 播放視頻《都江堰技術簡介》,為學生創造中國古代科技領先世界的體驗,感受中華文化的獨特性。活動4【講授】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評論 [來源:學科網]課堂活動三:欣賞并思考 ????? 教師播放歌曲片段《我的家在東北》,請學生思考下列問題:(1)東北有哪些獨具特色的文化?(2)結合東北文化,分析中華文化有區域特征的原因?(3)你還知道哪些獨具特色的區域文化?(4)各區域文化之間是什么關系呢?? 學生結合生活實際,分析東北的文化特色和成因。通過總結展示不同區域的文化特點,使學生理解中華文化的區域性特征。明確各區域文化漸趨融合又保持各自特色,共同構成了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活動5【講授】中華之瑰寶,民族之驕傲 評論 課堂活動四:思考 (不同區域生活著不同的少數民族,所以中華文化也不可避免地帶有著民族特色)請學生思考下列問題:(1)少數民族對中華文化有何貢獻??(2)不同民族文化之間是什么關系??(3)各民族文化和中華文化之間是什么關系??? 學會討論交流,教師引導、點評,明確以下知識:各少數民族都為中華文化的形成和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中華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華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各兄弟民族的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進,共同熔鑄了燦爛的中華文化。各族人民對中華文化的強烈認同感和歸屬感,顯示了中華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蘊和強大的民族凝聚力。活動6【講授】你怎么看 請學生思考下列問題:(1)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原因是什么?(2)結合實例,談談你對包容性的理解?通過區域性和民族性特點,引申出中華文化的包容性。讓學生結合生活實例,理解強大的包容性是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和博大精深的原因。活動7【活動】賞析混元三教九流圖 感受中華文化包容性 評論 教師展示《混元三教九流圖》,引導學生分析圖片蘊含的儒釋道三教合一的內涵,感受中華文化的包容性。[來源:Zxxk.Com]活動8【講授】課堂小結 評論 本節課從三個方面呈現和證明了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①獨樹一幟,獨領風騷,體現了中華文化的獨特性;②一方水土,一方文化,體現了文化的區域性;③中華之瑰寶,民族之驕傲,體現了文化的民族性。中華文化之所以源遠流長和博大精深,是因為它具有強大的包容性。這也正是中華文化的力量。活動9【作業】如何辯證地看待中華文化 我國古代科技世界領先,我們為擁有這樣的民族文化而感到驕傲和自豪,我們每個人都有責任繼承和發揚光大中華文化,為中華文化增添新的篇章。然而,為什么工業和科學革命卻沒有發生在近代中國,這是著名的李約瑟難題,我們今天的作業是:結合李約瑟難題,思考應該如何辯證地看待中華文化?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2019-2020學年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6.1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 教案.doc 2019-2020學年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6.2 博大精深的中 華文化 教案.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